接到皇帝退位電報的時候,正在廣東督戰、圍剿興中會武裝的陸軍部侍郎蔭昌,當即就懵了。

蔭昌是滿洲正白旗人,早年畢業於同文館。後留學德國,習陸軍,歸國後歷任洋武備堂總辦、出使德國大臣、江北提督。

他南下督辦剿匪時候,還是兵部侍郎,到廣東半個月後,朝廷改兵部為陸軍部,他擔任陸軍部侍郎。

蔭昌調集兩廣新軍和部分湖南新軍,圍剿位於兩廣交界的孫中山。

此時的南方新軍,規模不算大,因為朝廷編了北洋六鎮後,決議用三到五年時間,在全國編出三十六個鎮。

但只編到載洵的第七鎮,朝廷就OVER了,所以,此時南方新軍,基本都是定武軍、毅軍等舊軍改新軍,加以訓練,還沒有曾經歷史上南方新軍那麼厲害。

但對付孫中山的興中會也夠了,興中會裡邊盡是政治家、革命理想家,軍事能力一般。

不過,兩廣交界都是大山,學會了游擊戰的興中會,雖然打不過蔭昌的新軍,但跑跑停停的,一直生存著。

孫中山意志頑強,革命熱情澎湃不息,在艱難時候,不斷給同志們鼓勁,又聽回來的胡漢民、宋教仁說,明年忠義軍就準備起兵反清。

就這樣,興中會與蔭昌來回拉鋸地打打跑跑,一直到1905年10月底時候,興中會依然控制著封開、梧州等四個縣城。

10月底,雙方正在封開東南的雨雲山,菜鳥互啄,興中會方面略微佔下風,已經準備撤退了,結果朝廷軍隊流水一般撤走了。

皇帝退位,袁世凱任臨時執政,正在召集籌備政府,剛成立的國防軍總司令林重,令所有部隊回駐地駐紮,未經命令,不得調動。

這種情況下,蔭昌無意作戰,他必須得弄清楚情況啊。

他給袁世凱去電報詢問,袁世凱只說太后病重,皇帝出來執政,在北洋軍與忠義軍對峙期間,陛下突然決定退位。

話語有些含糊,蔭昌與兩廣總督譚鍾麟聊起,這位總督大人是個糊塗蟲,沒主意的,蔭昌又與湖廣總督趙爾巽、四川總督趙爾豐、兩江總督端方等人互通電報。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最後大家也沒什麼主意,到底陛下和太后是被逼迫的?還是主動自願的?然後他們看見了報紙,上面清清晰晰印著聖旨的照片。

要麼陛下和老佛爺是主動的,那沒什麼說的,自己聽命就是了。

要麼是逼宮,但現在聖旨的照片也看到了,陛下和老佛爺都在京城,自己即使聯絡幾個滿族大員起兵清君側,來道聖旨怎麼辦?

還有,北洋軍和忠義軍是中國最強的兩支軍隊,他們合到一起,誰打得過他們啊?蔭昌反覆衡量後,決定回去看看。

於是,安頓好部隊,蔭昌便北上回京了。

幾天後,一位來投興中會的革命志士,拿著清帝退位的報紙,興沖沖來到了廣西梧州,孫中山等人得知清帝退位,欣喜若狂。

經過商議後,孫中山決定去北京參加政府籌備會議,雖然沒人邀請他,但他認為應該為新中華盡一份力。

於是,孫中山攜胡漢民、廖仲愷、宋教仁等十多人北上,大家懷著激動興奮的心情,準備為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留下陳其美、黃興等人,管理根據地的軍政事務。

1905年11月5日,一艘從日本駛來的船隻在天津靠岸,32歲的梁啟超輕便地躍上碼頭,戊戌變法失敗,逃亡日本七年後,他終於回到了中國。

梁啟超身體雖然輕便,頭腦可有點迷惑。

1898年12月,他在橫濱創辦《清議報》,鼓吹“斥後保皇”,為改良活動搖旗吶喊,竭力宣揚“光緒聖德”。

1902年2月,梁啟超又在橫濱創辦《新民叢報》,繼續宣傳改良主張,與以前不同的是,迫於形勢,他已放棄“保皇”口號,而代之以“新民”之說。

到今年,梁啟超的思想又有變化,堅持“與其共和,不如君主立憲;與其君主立憲,又不如開明專制”。

但他的皇帝卻下了退位詔書,中國要施行共和了,在日本看到報紙的梁啟超,匆匆乘船趕回中國。

而在前一天,保皇黨干將康有為已經抵達京師。

此時,曾經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斥責光緒皇帝為“載湉小丑”的章太炎,也到了京師。

1905年11月上旬,持各種思想的中國先鋒人物、士紳名流,以及各地督撫大員紛紛到京。京師變的紛繁熱鬧起來。

忠義軍入城的時候,對大英帝國的挑釁無禮行為,徹底激怒了英國公使薩道義。

薩道義在忠義軍部隊離開東郊民巷後,立即召集各國公使開會,準備聯合抗議和譴責忠義軍的舉動,並討論制裁措施。

如果忠義軍將炮口對準各國使館,各國可以聯合行動,但忠義軍明顯是針對英國而來,相比之下,對己國也算不上什麼冒犯,所以,薩道義的聯合制裁提議,沒有得到其他國家的相應。

鑑於只有英國遭到的挑釁最為嚴重,大家樂得看看日不落帝國自己處理。

見其他列強公使並不支援自己,這讓薩道義更為憤慨。

更氣悶的是,他居然不知道該向誰抗議,向清廷?抗議不著啊,他們是忠義軍要推翻的物件。

向袁世凱的北洋抗議?也不靠譜,袁世凱此時的名義,是清廷的軍機大臣。

向忠義軍抗議?只會讓那些土匪笑話。

鬱悶的英國公使只好召開新聞發佈會,再次放出狠話,威脅這威脅那,可是,上次的威脅好像沒什麼效果。

薩道義知道國內不可能因此派部隊過來,所以也沒有向國內彙報,那顯得他這個公使失去了對中國局勢的控制,顯得非常無能。

清廷退位詔書釋出,任命袁世凱為臨時執政、組織政府,這回薩道義找到抗議的物件了,他當即派人給袁世凱送去了大英帝國最強烈的抗議,以及各種制裁威脅。

按照以前薩道義和袁世凱的關係,私底下定會約見面談一談的。

但上次薩道義公開通電威脅時候,一是沒有知會老袁,二是老袁派唐紹儀來,薩道義避而不見,彼此關係有些緊張。

以薩道義的判斷,大英帝國的制裁威脅遞過去之後,袁世凱應該親自來拜會的,那樣他可以和對方一起,商議對付忠義軍的辦法。

但袁世凱接到抗議和威脅制裁的文書後,並沒有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