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一定得具有穩定性,不能一年一個樣。

按票房階梯分賬的弊端被程玉安提前說出來,問題就拋給了總局和文化部的領導們。

階梯式分賬目前看來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按時間階梯分賬在目前國內銀幕數沒發展起來之前,容易造成排片擠壓,按票房階梯分賬對發行和院線都好,但會導致政策不穩定。

會議一直開到凌晨2點, 最後還是沒討論出個具體的解決方桉。

散會時,眾人心事重重,有蹲在電影局外面的記者想上前採訪,但各代表都不願多說什麼。

今晚註定是個不眠之夜。

程玉安精神頭還好,第二天按時來到攝影棚開機。

拍到中午休息是,鍾麗方一個電話打過來就罵人:“華藝真不是玩意兒!”

“他怎麼了?”

“這個聯盟他牽的頭,結果他第一個倒戈!”

“怎麼了?”

“剛發的新聞, 華藝在《一九四二》的發佈會現場和旺達、大地、新影聯達成階梯分賬協議。按照3億票房之內發行方43%與院線57%, 超過3億元票房部分將按照45%比55%進行,超過8億元票房按照47%比53%分賬。”

這就是鐵二五仔!

還想斷供院線,倒逼分賬,結果自己先撐不住向院線下跪。

華藝投誠後,王常田轉頭參加賀歲檔院線看片研討會,半公開地反水了。

覃紅知道華藝和光鮮相繼投誠後,氣得在微博說:“人生必將總是在學習中。這件事,讓我更加深刻地學習並見識了各位。”

《王的盛宴》和《一九四二》是賀歲檔排頭兵,這個聯盟也是星美和華藝牽頭搞的,現在華藝這樣擺覃紅一道,覃紅被打得束手無措,只得趕緊向影院投誠:

“《王的盛宴》會先行試驗階梯式分賬, 首周片方佔 43%, 次周片方 41%,再次周片方 39%直至下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兩家的樑子算是結下了。

整個“復仇者聯盟”就這樣如同一盤散沙一樣的散了。

成了笑話。

程玉安很失落, 本以為能借這個機會推動分賬改革,起碼在賀歲檔搞個試點,但他建議剛提出一夜, 上面還在討論還沒下定論,幾個豬隊友就在10小時內紛紛跳反。

“能成什麼事他們!”程玉安也很生氣。

雖然一開始就抱著混子心態參與此事,但他,包括鍾麗方、陳止奚、郭飛在內的遠端上上下下都抱有一絲絲的僥幸心理。

萬一呢!

萬一這事兒真的成了呢!

鍾麗方在個人微博說:“利益是聯盟有效的粘合劑,但如果沒有一個共同的理想,沒有想把事情做好的心,再牢固的聯盟也終將會因為利益分崩離析。”

這也是他今天在片場衝童麗亞發火的原因:“這麼簡單的戲都走不下來,你白混這麼多年了!”

“演不了就滾蛋!”

童麗亞承認,《老父親》開機前她剛殺青和胡哥的《當男人戀愛時》,現在狀態有點不好,但她自信不會差到讓程玉安想換人。

她知道程玉安在片場會罵人,她也做好了捱罵的準備,但程玉安這麼平白無故地罵自己,她可就不服了。

正想爭辯兩句,一旁的焦黃開口勸程玉安道:“拍戲嘛,哪有一帆風順的,慢慢來。小童,你先去休息, 我等下再陪你走一遍。”

程玉安不至於對焦黃發火, 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 坐在導演椅上休息。

而另一邊,從灣島參加金馬獎回來的一行人,此行可謂是收穫頗豐。

薛小路不負眾望地拿下最佳新導演。

胡哥憑藉在《盜賊同盟》中的優秀表現,拿下他從影以來第一個重量級表演獎——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胡哥的角色其實和成龍算雙男主,但往金馬獎報的是男配,這也算是個小技巧。

劉一菲沒有回來,直接從灣島飛了美國。

公司特意為薛胡二人辦了慶功會。

…………

賀歲檔前夕的22號,李鞍封神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國內上映。

真的是神作!

普通觀眾可能只當他是一部普通的冒險片,裡面的光影、色彩、風景很好看。

但在更專業的編導眼裡,在這部電影裡李鞍探索了人性、獸性、神性。

透出導演對哲學和宗教的思辨,

但如此宏大的命題,首映票房卻不怎麼好,零點場40萬,首日1130萬,首週末4天破億。

好像不是一個很值得在意的對手。

但你要看誰比,馮曉剛的《一九四二》拉開賀歲檔大幕,首日勁收2600萬,跟他同一天上映的,陸釧導演的《王的盛宴》,首日800萬。

陸釧還說:“不丟臉。”

就這,媒體也好意思吹《少年派》《一九四二》《王的盛宴》三足鼎立呢!

三足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表現最為穩定,工作日也有2000萬上下的票房,到週末就有三四千萬。

這個資料看著一點不爆炸,還沒前面劉一菲的《BJ遇上西雅圖》資料好呢,但勝在細水長流,收入每天如此。

《一九四二》首週末四天收1.37億。

按照三倍理論,這電影的最終票房大致落在4億上下。

但《一九四二》投資可是2.1億呢,6億才能回本。

華藝真的慌了。

“早說不要做這種不討喜的片子,非不聽!”王忠磊私下裡沒少抱怨馮曉剛的任性。

別以為王氏兄弟眼瞎看不出好壞。早在《一九四二》立項時,華藝內部就認為這片子不可能大賣。

在賀歲檔上一部災難片,要是好來塢那樣的災難片也就還好。

可《一九四二》拍的是個歷史悲劇。

就像陳開歌導演11年賀歲檔硬著頭皮上一部《趙氏孤兒》一樣。

而且,經歷過那場饑荒的人大都還在,他們會怎麼看這部電影?

這話倒沒說錯,經歷過饑荒的老人還在,比如程玉安的兩個爺爺。

他們沒經歷過電影裡的這場饑荒,但也因為戰亂逃過荒。

“很佩服馮導的勇氣,這種電影需要人拍,再不拍現在的觀眾真的快忘了這段歷史。我爺爺已經快20年沒進電影院了,沒錯,他們連我的電影都不看,可是昨天主動跟我說要去看《一九四二》。我想,這大概就是《一九四二》這種電影的意義。”

程玉安極少見的給對家電影發微博站臺。

他挺喜歡《一九四二》這部電影的。

這電影進錯了檔期,口碑很好,但票房不太好。

而且遭遇跟《金陵十三釵》一樣:

“如果這電影不是馮曉剛(張一謀)拍的,這片子能封神。”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