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端影視太特殊了。

遠端當然也發過爛片,比如德雲社拍的幾部片子,遠端就有參與發行。

主投的片子也有不賺錢的,比如程玉安的兩部文藝片,還有上個月上映的《邊境風雲》,還有扶持的一些獨立導演的片子,票房成績都不好。

但這些都是小投資電影, 就算虧光了對一家市值700億的影視公司也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但其他公司就不一樣,他們沒有遠端龐大的青年導演隊伍,雖說遠端最大的招牌依然是程玉安,但寧皓、烏爾扇、韓嚴、蘇綸等人如今都是響噹噹的字號。

其他公司往往深度繫結一個導演,比如華藝之於馮曉剛、光鮮之於陳嘉尚。

他們公司的盈利太依賴單個導演了。

所以,他們虧一本大製作就傷筋動骨。

所以才會選擇在今年成立發行聯盟倒逼院線讓利。

今年賀歲檔大片扎堆上映,又沒有好來塢競爭,是個絕佳的機會。

於是13號, 中影、華藝、伯納、星美、光鮮以及遠端六大發行方宣佈組成聯盟,並以書面“關於調整國產影片分賬比例的通知”的形式告知各院線公司。

要求將分賬比例由原來的43%提高到45%。

戰火就此點燃。

突然出招,讓院線方感覺“來勢洶洶,很突然,完全沒想到。”

但院線方也不是好惹,當了這麼多年的老大,你說提高分賬就提高分賬?

魔都聯合院線老總吳合滬態度非常堅決:“如果片方要求院線讓利,應該是在一個完善的談判機制下雙方共同解決,而非由像這樣單方面發出要求。”

他還透露,聯合院線已經聯手十多家院線抵制片方單方面的“無禮要求”,甚至強硬表示:“如果片方一再堅持,雙方談不攏, 電影就不放了。”

吳合滬認為, 片方在賀歲檔來臨、眾多大片即將上映之際,單方面提出提高分賬比例,“動機不純”。

院線方的態度極其強硬:若你拿年貨要挾我們, 這年我們也可以不過了。

11月16日下午, 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和院線在鵬城舉行緊急會議,與會代表紛紛表態, 反對六家發行方提高分賬比例的要求,並稱發行公司不懂規矩、不懂歷史、不合情理、不掌握時機、不懂政治、不懂方法、不講情義、見利忘義。

措辭要多激烈有多激烈。

會後媒體聯絡了六家發行方代表,但各家都表示“不接受採訪”“不方便”。

程玉安在《老父親》劇組閉門不見客,不給媒體任何機會。

蔣文儷暫離劇組參加金馬獎評審工作了,程玉安後面單排焦黃的戲份。

“你覺得誰會贏?”下了戲,劇組小聚,徐山爭問程玉安。

“院線一定贏。”程玉安想都沒想就回答。

“那你還參加這個‘復仇者聯盟’?”外界把六大發行方聯盟叫做復仇者聯盟。

“我不參加,他們能玩得起來嗎。”

“也對。”徐山爭想了想,是這麼個道理,遠端現在是內地製片頭把交椅,程玉安奧斯卡金身在手,儼然內地第一人,國內影視行業無論開會也好,辦協會也好,沒遠端參與就好像沒說服力和含金量一樣。

“其實這麼鬧一下也好。”程玉安夾了口菜吃,“院線躺著賺錢太舒服了,不這麼鬧一下上面怕是真要把製片發行當後孃養的了。”

程玉安知道這事兒成不了,因為院線建設,八萬塊銀幕目標寫進了《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裡。

這說明上面是支援院線的。

但程玉安依然想盡力試試。

希望在有限的空間內, 為製片和發行多爭取一分利益。

24日, “復仇者聯盟”單方面宣佈,已與70%的影院和院線簽訂了新的發行合約。

這主要是中影數字的功勞,他越過院線直接和影院談,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幾家大院線至今都沒有妥協,以旺達和新影聯為首,誓死捍衛院線。

遠秋·嘉禾院線依然不表態,就嗯混。

嘉禾院線市場分額不大不小,10名開外,20名以內,跟在後面坐山觀虎鬥就行。

目前看來,優勢在發行方,或許真的可以改變什麼。

這幾家大院線公開說,如果你要提高分賬,我就漲票價。

經典轉移矛盾打法,本來是發行和院線的矛盾,院線看形勢不對,就拉觀眾下場跟發行對線。

同時,“復仇者聯盟”明確宣告:“不會因為分賬比例的調整導致電影票價上漲,請熱愛和支援中國電影事業的廣大觀眾放心。”

《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都在29號上映,而製作金鑰至少需要2天,所以,26號是大限,如果幾大院線方不妥協,華藝和星美真的會拒絕供片。

所以,25日晚,總局組局,拉幾大發行方和院線方代表坐下來談。

程玉安和鍾麗方出席。

伯納的於胖子雞賊得很,跑去參加金馬獎,派個公司副總來開會。

“你光知道你房租水電人工漲價。”王忠磊對著旺達院線總經理葉凝拍桌子,“你怎麼不看看這幾年製片成本漲成什麼樣了,明星一個個的,動不動就是幾千萬的片酬,現在一部電影成本隨隨便便上億。我們回本壓力多大。”

開這種會吵來吵去就是那麼點東西,佟局擰著眉頭:“玉安,你說。”程玉安坐山觀虎鬥看得正嗨,冷不丁被佟局點名。

“我沒什麼意見,院線有院線的難處,發行方也有發行方的痛處……”

“不要給我打官腔。”佟局制止程玉安,“找你們坐下來談是要拿出個具體解決方法的。院線營運成本上升是事實。”

“佟局,那我們……”

佟局擺擺手制止覃紅:“我也知道現在製片成本漲得也快。所以我們現在要想個均衡的法子。”

參會的電影產業分析專家提意:“我們是不是能嘗試一下好來塢的階梯式分賬?”

“哦?具體說說。”佟局不是不知道好來塢的階梯分賬,想聽聽這個模式在國內能具體怎麼操作。

“程導在好來塢的事業很成功,他應該比我更清楚好來塢的規則。請程導給我們說說吧。”

老狐狸。

程玉安結果話來:“好來塢發行方和院線有三種分賬模式,一是跟我們現在一樣,固定比例分賬;第二種是院線買斷影片,票房跟發行製片就沒關係了;第三個就是階梯分賬。”

“前兩種分賬模式並不新鮮,我們也有。單說他們的階梯式分賬,這種模式是目前好來塢最流行的分賬方式,他們是按時間來階梯來分的,比如第一周,制片方可以收取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收取20%。這樣的話,制片方能夠儘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30%甚至20%。”

“這一模式的好處是制片方能夠儘快收回大片的製作成本,從而能夠有效降低大製作電影的風險。而對於影院來說,如果這部大片足夠吸引人,即使在影片上映的第四周第五周也能吸引到影迷,那麼影院也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

程玉安介紹完好來塢的分賬模式,在坐的發行方代表明顯心動了,但程玉安最後還是補充道:“但我並不認為這種模式適合我們。”

“因為美國有4萬塊銀幕,他們一部大片首周在本土搶一億美元票房都做得到;好來塢一部大熱的電影通常能夠上映兩個月甚至更久。反觀我們,銀幕數遠遠不夠,上映週期通常也只有30-40天。這樣分賬,發行方會把片子扎堆放在週四週五上映,就為了搶首周票房,其實更不利於整個市場的發展。”

“那你有什麼建議?”佟局問道。

“好來塢按時間階梯分賬,我覺得我們可以按票房階梯分賬。比如3億票房及以內,就按現在的43:57來分,3億-5億的部分按45:55,5億-8億按47:53,8億-10億,影片上映時間應該不短了,就回落到43:57,10億以上再降到41:59。”

“這樣,制片方回本的壓力也小了,你沒能耐買上三億就別冒風險搞大成本,能多賣錢,院線也願意讓你的電影多放映幾天,畢竟後面他們會拿大頭。”

這個方桉其實挺不錯,大部分國產電影根本賣不到3億,院線不會虧。

而能賣上五億八億甚至十億的,就那麼幾個大導,影院延長上映時間,超出部分拿的也不會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總局的幾個領導點點頭,似乎對這種分賬模式有點想法。

程玉安不忘補充道:“但這個方桉有個弊病,隨著市場的火速擴大,以後七億八億甚至十億票房電影不會少,甚至過個三五年,會出現二十億三十億乃至五十億的電影,到時候這個票房階梯分賬就沒時間階梯分賬科學了。

“到時候可能每年都要調整分賬模式。”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