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真要我說?”李長源輕聲道。

“但說無妨,朕絕不怪你。”

“國家興亡完全讓一個女人來揹負,陛下不覺得有些太離譜了嗎?她楊玉環是能做武則天,還是做太平公主?無論是哪一種,我相信陛下都是絕對不會允許的。是以,又何必擔心他們所謂的禍國之像?

國之興亡在於陛下的決策,在於朝堂諸公的砥礪互助,在於軍隊戰力的所向披靡,更在於天下百姓萬民歸一。只要能做到這些,我大唐定將昌盛萬萬年,單憑一個後宮妃嬪,又如何能顛覆我大唐的江山?”

“哈哈哈哈,說得好!朕再啟盛世,賢臣左右,威至在已,以和人神。諸公真是承平太久,忘了當年的雄心壯志,竟只想著躺在曾經的功勞簿上做著美夢,所以才怕一個女人毀了他們曾經的功績,當真可笑至極。”

“.....”李長源一時竟無語凝噎。

我只是吹捧你一下,你咋直接就飄了。

您老還好意思說別人躺在功勞簿上做美夢,帶頭的就是你好吧。

天寶天寶,何為天寶?

自開元以來,大唐開疆擴土,萬邦俯首,北至瀚海、西抵赤河、南至芩山、東達熊津,泱泱大唐,何其盛也!

寰宇之內,無人不知大唐疆土萬里,無人不知大唐府庫充盈,外藩皆以捧長安之土歸鄉為畢生榮耀!

及至天寶初年,大唐帶甲百萬,再無敵手,玄宗皇帝拔劍四顧,不知未來何去何從,內心茫然,所以改元天寶,企向天問道。

本以為改元天寶之後能找回曾經的壯志豪情,奈何心靈一天比一天空虛,只有看長安愈發繁盛,才能稍作填充空洞的內心。

繼續照這樣下去,朝堂風氣將會大變,實權諸公皆是奸臣,他們將會忽視天下百姓,也將矇蔽聖聽,讓玄宗忽略天下百姓。

及至最後,便是府衛之制一切廢壞,盡推其權以假邊將,沉湎酒色、橫徵暴斂、民聲沸騰。

這,便是歷史,便是未來!

照前世歷史來看,盛唐傾頹,楊玉環不過是個誘因。

當李隆基不再惡衣菲食,當他認為大唐盛世到達了瓶頸,進無可進,當他覺著自己可以是千古一帝了,那麼他必然是會鬆懈。

俗話說得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當他藉著楊玉環的誘因開始享受之後,便沒有退路了。

不過,眼下這個唐玄宗與前世歷史中的同時期似乎大不一樣。

看著李隆基那雙依舊充滿智慧的明亮雙眸,李長源知道,此時的他還沒有完全昏聵。

只是,楊玉環被冊封貴妃已經提上了日程,他這位大唐極盛之君,又還能英明多久呢?

李長源微微搖了搖頭,還是決定給這位譭譽參半的君王提一個醒。

“陛下應該也清楚,既然欽天監敢說太真娘娘有禍國之像,那想必他們很可能觀星預測到了大唐傾頽的未來。但陛下依然堅持要立太真娘娘為貴妃,恐怕是因為陛下自認為自己能夠威加海內、震懾寰宇,以此江山美人皆可得。我說的可對?”

(PS: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以為唐玄宗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哈哈哈哈,果然還是你最懂朕!”

李隆基霍然起身,肆意大笑中充滿了睥睨天下的帝王氣概。

“朕乃大唐的聖人,朕是這天下的神!”

“沒有任何人可以忤逆朕!”

“朕若不願,老天尚無可奈何,何況人耶?”

“只要有朕在,這開元天寶就是極盛之世,何懼奸人禍國?”

果然,這個李隆基比前世歷史同時期的那位唐玄宗有著更加狂傲的氣魄。

那是一種,天上天下,為朕獨尊的霸氣與豪氣!

“陛下花甲之年依舊如此雄姿英發、氣吞寰宇,貧道欽佩萬分。”

“但不知道陛下還有沒有開元盛世廣開言路、開張聖聽的胸懷,聽我一言?”

“哈哈哈,這有何難?你有何見解,盡數說來。逆耳忠言,何罪之有?”

“陛下,您立太真娘娘為貴妃,乃是您的家事,無論是我還是純陽宮上下對此都沒有意見。但女禍專政、外戚專權乃是由您終結,這天下沒有誰比您更加瞭解其中弊端,所以貧道懇請陛下,勿忘初心、牢記使命。”

李隆基臉色猛地一變。

女禍專政,這確實是他最熟悉的。

當年武則天稱帝之後,先後又有韋后、太平公主企圖效仿武則天,成為第二任女皇,而終結她們陰謀的,都是他李隆基,是以他如何不知後宮干政、外戚專權的禍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想到這,李隆基的神色變得認真了起來。

“繼續說。”

李長源點了點頭:“其二,邊疆節度使手握重兵、無有制衡,而護衛皇城的天策、神策、羽林三軍總數不過十萬,一旦節度使反叛,將可長驅直入,兵臨長安。縱使三軍戰力無雙,能護得陛下周全,但沿途百姓該當如何?是以,陛下當早做打算。”

“繼續。”李隆基的聲音已經有些低沉了。

“其三,胡將可用,但不可肆意給權。五胡亂華距今不過一百六十餘載,太宗皇帝渭水之盟不過一百二十餘載。以史為鏡,陛下當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萬不可推心置腹。否則,天下危矣。”

李隆基微微眯著雙眼,沉聲問道:“你是覺得,朕這萬邦來朝,只是表象?還是說,你覺得,朕不該開疆擴土、萬邦來朝?”

“不,陛下,開疆擴土沒有錯,萬邦來朝也沒有錯,只是陛下重形式、輕根本,走上了偏路。

土地既然打下,那便是我大唐的疆域,番邦蠻夷無人可以觸碰。但這片土地裡族群各異,想要重視根本,就要認清一個道理。”

李隆基皺眉看著他:“是何道理?”

李長源微微一笑:“明上下之序,分華夷之別,尊王攘夷,明禮教綱常。”

“何為蠻夷?禽獸也!”

“人所共知,可論事,可據於實,本乎於理,無人不曉!”

“我華夏為何能永遠屹立在山巔俯瞰四海夷狄?”

“內聖外王!”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