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成谷的一番話,算是以辦公廳的身份表了個態。

也就是初步接納了張子昂提出的“砍頭”方案。

當然了。

僅僅是初步而已。

畢竟這麼重要的專案,不可能是某個人的一言堂——無論是姜成谷還是張子昂這個工程院院士都是如此。

說直白點.....

國內的工程院院士雖然珍貴,但數量多少也有近千人。

如果算上科學院院士,數量甚至接近2000。

可永陵呢?

卻只有一個。

雖然這兩個概念實際上沒啥可比性,但性質上多少可以做些參考。

因此在永陵的挖掘方面,必須要經過更高層的論述才行。

姜成谷和張子昂他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儘可能寫詳實,以此來說服上頭的大佬。

張子昂顯然也很明白這點。

因此在探測團隊結束探測後,他立刻帶著挖掘小組的專家進行起了方案論證。

最終在第三天上午。

張子昂便將一份完整的方案交到了姜成谷的手中,由姜成谷轉呈給了更高層。

接著又過了一天。

姜成谷傳來了高層的回覆:

原則上同意張子昂團隊的挖掘方案,請委員會立刻著手進行挖掘籌備,施工過程將由華夏中建七局提供裝置援助。

陵墓的動工時間則在......

兩個星期後。

實話實說。

這個時間不算很離譜。

畢竟重力梯度儀已經清晰的檢測出了墓室的結構,加之第一期工程的目標範圍也很小:

僅僅是切割後殿,其餘八座配殿依舊保持原樣。

換而言之。

整個過程中真正需要考慮保護的文物只有後殿中的四具棺槨,外加後殿與配殿之間的氣密性問題罷了。

永陵地宮99.98%的文物(這個數字可不是誇大),都不會在這次切割過程中出土。

所以文物的儲存難度方面,無疑比正常挖掘皇陵下了數個臺階不止。

官方明面上對此次切割挖掘的命名比較傳統,叫做【永陵地宮第一期挖掘工程】,沒啥特點。

不過徐雲和陸朝陽私下裡則給它起了個代號:

【向路易十六致敬】。

........

兩個星期後。

2023年3月1日。

是日上午一大早。

徐雲等人便再次聚集到了明十三陵園區。

依舊是兩星期前的那些人,但眾人周圍的裝置卻與之前早已截然不同。

例如在永陵的寶城外,此時赫然正停留著不少大型裝置,以及分割明顯的籌備區域。

“姜處長,潘院士,這些就是我們籌備好的工地。”

寶城外。

由張子昂領頭的一行人正頭戴安全帽,遊走在工地現場。

張子昂先是帶著眾人來到了幾臺巨大的挖掘機身邊,用戴著勞保手套的手掌哐哐哐的拍了拍其中一臺的機體:

“這幾臺挖掘機就是我們這次挖掘的主力裝置,型號都三一重工的SY205C,簡稱三一205。”

“它的長寬高分別為9680×2980×3440毫米,噸位21.5噸,剷鬥容量1.1立方米。”

“在挖到地下27米處之前,它都是這期工程的主角。”

徐雲抬頭看了眼這個龐然大物,心中在感慨體型巨大的同時,也冒出了一個疑問:

“張院士,咱們這次就靠這幾架挖掘機來挖坑嗎?”

張子昂看了他一眼,笑著問道:

“怎麼,徐博士,你覺得它們的效率不夠高?”

“不不不,我不是指效率的問題。”

徐雲飛快的搖了搖頭,手中在空中比劃了一個高度,說道:

“這臺三一20....205對吧,工作效率看個頭兒就知道肯定不低,但它的械臂看起來並不長,估摸著也就能挖個五米六米的樣子吧?”

“可後殿的深度光是表層就有27米,光靠205的械臂長度,能要怎麼才能挖到後殿的位置呢?”

聽聞此言。

徐雲身邊的陸朝陽、黃雨婷甚至潘院士,都隱隱露出了好奇的目光。

徐雲所說的這番話,恰好也是他們的疑問。

隨後張子昂看了徐雲一眼,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對徐雲反問道:

“徐博士,既然你覺得挖掘機的械臂不夠,那麼在你看來,這種工程應該使用什麼裝置才對呢?”

徐雲下意識回答:

“當然是......”

結果剛說完【當然是】這三個字。

他便硬生生的卡殼了。

鑽孔?

顯然不可能。

鑽孔的深度固然深,但面積卻很小,主要是用來打樁或者取樣用的。

盾構機?

這也不對。

這玩意兒的使用情景雖然是地下,但它主要用於橫向挖進,例如隧道或者地鐵通道等等。

要不....炸藥?

這更不可能了......

這樣想著想著,徐雲方才注意到了一個被自己忽略的問題:

現實生活中的地下建築可不少,從地鐵的站臺到地下購物中心,深度基本都在十幾甚至二三十米左右。

所以照理來說。

如果有一種專門挖掘地下設施的裝置,他不可能沒有見過才對。

但此刻無論他怎麼想,都想不到一個合理的答案。

莫非.....

真的是挖掘機?

眼見徐雲的表情帶著一絲茫然,張子昂不由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小徐博士,俗話說的好,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在專業學術上我可能不如你,但在建築知識這塊,你的見識恐怕就有限了。”

“我來告訴你答案吧,那些地下專案使用的挖掘裝置,都是這類挖掘機!”

說完,

張子昂頓了頓,組織了一番語言,繼續說道:

“這種挖掘方式叫做明挖法,常見於深度不超過40米的工程——明挖法的分類有很多種,我們這次使用的則是不放坡明挖。”

隨後張子昂朝周圍掃了一圈,很快鎖定了一個目標。

只見他朝眾人不遠處的幾臺大型鑽孔裝置一指,繼續解釋道:

“諾,你們看到那幾臺綠色的打樁機了嗎?”

“施工開始後,它們會在我們要挖的那一塊地的四周打下鑽孔,接著透過灌注樁把區域圍起來——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抗土壓力。”

“類似的環節還有止水....不是那個宇智波止水哈,是防止水流滲透的意思。”

“做完這些,就可以開始挖掘了。”

“至於小徐博士你所說的械臂長度不夠....我們的解決辦法是分層挖掘,也就是挖掘機每挖幾米就會進入下一層繼續挖掘。”

“這個過程需要架設混凝土支撐或者鋼支撐——具體有個荷載力的計算公式,相關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三十米的深度,只要我們初始挖掘面積足夠大,大概架設四層左右,就能挖到後殿的上層。”

這輩子是土木老哥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挖坑這玩意兒的關鍵點,說白了其實就兩個詞兒:

圍護結構施工和防水。

畢竟萬物都是有壓力的,土當然也有。

簡單的講。

假如你把某塊地中間的土挖掉了,旁邊的土就會往中間的地方擠壓。

倘若挖的土太多,擠壓力太大,超出了土與土之間的摩擦力。

那麼土的位置就會產生嚴重位移,造成基坑坍塌,最終引發工程事故。

而圍護結構,則是主要起到平衡土壓力的作用,防止基坑坍塌的意外出現。

不過圍護結構這玩意兒說起來簡單,實際上種類繁多。

比如有什麼鑽孔樁啊,地連牆啊,鋼支撐啊,混凝土支撐啊等等.....

現如今各類地下設施比較常用的,主要是鑽孔灌注樁+砼支撐+鋼支撐的支護形式。

這種做法首先就是打樁機打樁,打樁掏出來的土會被扔到事先做好的渣土池裡,然後在晚上託運出去。

把樁打完之後,工程隊則會往洞裡吊個鋼筋籠進去——就是長長黑黑粗粗硬硬的巨大中空鋼筋柱,鋼筋柱被塞到洞裡以後呢,則會開始往洞裡澆築黏膩的混凝土。

等這些柱子打完以後,就可以開始進行挖掘了。

遇到挖掘機械臂不夠長的時候,則可以採用分層的模式進行挖掘,相當於倒著蓋一棟小樓。(感謝《我成帝了金手指才來》的作者鴨總提供的專業知識.....)

隨後一行人繼續前行,邊走邊聊。

張子昂又對徐雲等人介紹了止水帷幕、棄渣池、焊機棚等設施了區域,讓大家對施工概況大致有了個瞭解。

過了大概十多分鍾。

眾人停到了另一臺巨大的裝置面前。

這是一輛體長在20米左右的巨型運輸車,車身灰白相間,看起來相當霸氣。

不過真正吸引路人目光的不是運輸車車體,而是它升降平臺上放置的一條比車身還長的綠色金屬摺疊支架。

即便是SY205C這種中型挖掘機,在這輛巨型運輸車面前也是普通胖子路遇耳根——小胖見大胖。

如果遇上個視力不太好的星際玩家,保不齊還會把這輛車看成的東風的運輸車呢......

面對這輛真正的巨無霸。

就連潘院士這種見多識廣的大佬,眼中也不由閃過了一絲震撼:

“張院士,這是.......”

潘院士等人的驚訝似乎令張子昂很受用,只見他同樣伸手拍了拍車輛的外殼,自豪的說道:

“諸位,之前我不是說過一句話麼——在挖掘到後殿之前,現場的主角是SY205C。”

“而大家面前的這輛車,便是我們後半段的主角。”

“它便是由中聯重科生產出的ZAT18000H起重機,也是目前國內....不,乃至世界最先進的起重機之一。”

眾人聞言不由再次一愣:

“起重機?”

隨後翁同一臉狐疑的看向了張子昂,對這位老熟人問道:

“老張,你管這玩意兒叫起重機?”

“我跟你講,今兒你身邊的這群人讀書可讀的不少,不是院士教授就是985的博士,你可別騙我們撒。”

“我印象裡的起重機可都是履帶式的大型裝置,再或者就是那種跟個放大了一萬倍的小板凳似的龍門吊,啥時候起重機有這畫風了?”

張子昂嫌棄的看了他一眼,直接從兜裡掏出了手機往翁同面前一遞:

“老子就知道你要問這種問題,喏,百度都提前幫你搜尋好了,看吧。”

翁同:

“.......”

眾人:

“.......”

這算是被....預判到了?

隨後翁同取過手機看了幾眼,詫異的一掀眉頭:

“嘿,這還真是起重機啊?”

張子昂冷哼一聲,看起來有些牛氣哄哄的:

“當然是了,你也不想想,這種節骨眼兒我能騙你嗎?”

“這臺起重機是專門為陸地風電機設計的,作業環境往往在野外,所以外觀和效能上都具備了很強的越野性格。”

“當初SpaceX公司的星艦豎立起來的那張圖不是熱度很高麼,一起出名的還有邊上的那架巨大的起重機——那是德意志利勃海爾集團的利勃海爾LR11350型履帶式起重機,最大額定起重重量達1350噸,在咱們這臺起重機面前都是個弟弟。”

“我們這臺ZAT18000H的吊裝高度可達140米,吊裝質量更是可以達到1800噸,目前在全球都是第一。”

張子昂此話一出口。

眾人看著這臺ZAT18000H的目光頓時就不一樣了起來。

媽耶。

1800噸啊......

要知道。

一立方米的鋼筋混凝土密度是2.5噸。

住宅樓平均樓板厚度是0.2米,所以樓板每平米的重量大約是0.5噸。

接著再算上牆體、房內裝置等重量。

一套和後殿面積差不多的商品房,總重量也就在5-10噸之間浮動——塞滿了貨物的那種另說。

嘉靖棺木所在的後殿內雖然還有著棺材和石臺,但整個後殿再怎麼重,也絕不可能超過20噸。

在這種情況下。

張子昂拿出了1800噸的ZAT18000H......

此時此刻。

眾人的腦海中只有一句話在飄蕩:

殺雞用牛刀。

這tmd已經不是穩逼可以的形容的了好麼......

想到這裡。

黃雨婷忍不住朝張子昂豎起了一根大拇指,歎服道:

“張院士,您這也太穩健了,看來我們這些後輩還需要多加學習才行呢。”

“如果換我來做方案,我估計用個300噸的起重機都算超標了。”

張子昂看了她一眼,面對這個不太熟的姑娘,他就不好像對翁同那樣隨意了:

“.....額,黃教授,說實話,其實一開始我也沒想著用這臺機子的。”

“最早我們計劃使用的是另一臺更小的起重機,起重質量也就500噸,但是.......”

張子昂沒說完。

黃雨婷便若有所悟的接話道:

“但是出於對永陵挖掘的使命感,所以您才臨時改成了更加保險的ZAT18000H?”

張子昂看了她一眼,飛快的搖了搖頭:

“不是,是中聯重科的黃經理找到了我,說如果能讓ZAT18000H在這次挖掘直播中露個臉,他們就會給我手上的另一個挖掘專案免費提供一批先進的裝置.......”

黃雨婷:

“.......?”

........

總而言之。

在介紹完ZAT18000H起重機後。

張子昂的繞圈環節差不多就正式結束了。

至此,眾人也對整個專案的規劃有了個大致的底兒。

接著眾人重新回到了臨時搭建的指揮部,做起了最後準備。

過了二十多分鍾。

現場助理傳來訊息:

各個單位已經正式就位。

姜成谷走到臨時搭建的工臺前,環視了一眼周圍的施工代表和媒體代表,說道:

“尊敬的各位嘉賓、親愛的同事、工友們,大家好!”

“我是GWY辦公廳的姜成谷,今天我們非常榮幸,迎來了國家挖掘明十三陵中的一項重要工程——永陵的第一期開工儀式。”

“作為中國古代皇家陵墓群體的代表之一,十三陵的落成歷史悠久,它見證過朝代的更迭,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而永陵,則是十三陵中極其重要的一座陵墓.......”

事實證明。

即便是姜成谷這個看起來很幹練的官員,在致辭環節同樣效率很低,脫離不了俗套。

他前後花了足足有十多分鍾,才將一堆毫無營養但卻必不可少的內容發言完畢。

致辭結束後,便是......

彩頭環節。

眾所周知。

不同於奠基專案的一群人往奠基大理石沙坑裡頭鏟沙的所謂奠基“習俗”。

考古挖掘專案的“彩頭”在流程上恰恰相反:

它是讓一群人舞著鋤頭,從一處淺土層裡把事先埋好的東西挖出來。

這種習俗和電影開機的祭豬頭一樣,嚴格來說不算什麼封建迷信——像這年頭還有拜電子豬頭照片的呢,更多的還是討個彩。

此次的永陵挖掘也是如此。

因此很快。

姜成谷便與潘院士、張子昂、翁同和童懷軍四人扛著鋤頭,走到了一處土層前。

接著他們揮動了幾下鋤頭,順利挖出了一條崇禎同款的白綾,並且在直播平臺現場抽了一位幸運觀眾進行贈予。

做完這些。

永陵的挖掘專案便正式動工了。

轟轟轟——

工地上很快便響起了裝置的轟鳴聲,空氣中也逐漸瀰漫起了沙石的氣息。

與此同時。

各大直播間內也湧入了不少吃瓜觀眾。

華夏網民的吃瓜能力到底有多強,這點從當初全網上千萬人看火神山醫院建造直播的事兒中就可見一二。

當然了。

比起之前的幾次大事兒,永陵挖掘直播的人數還是要少一大截的。

從開播伊始。

全網觀看直播的真實人數大概也就在80萬上下,分散到各個平臺的數值就更少了。

同時這種型別的直播也不會遇到什麼黑客攻擊,基本上就算是個熱點新聞吧。

因此徐雲倒也有空閒取出手機,看了眼微博熱搜。

果不其然。

#永陵施工直播#這個熱搜已經衝到了第二位,僅次於第一並且大爆的國考成績。

等明天國考熱度消散,話題或許還有機會衝到第一。

接著徐雲又點開了話題廣場。

果不其然。

此時的廣場上依舊可以看到不少的抨擊內容,基本上都是提及了當初的定陵慘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是從文字上不難看出,有些人確實是心有憂慮,有些人則是藉著定陵去抨擊某些人。

徐雲對此倒也沒太過在意,過去這些天他也沒少見到類似的言論。

掃完這些討論後,他便繼續看起了其他新聞。

不過看著看著。

他忽然表情一滯。

只見此時此刻。

在微博熱搜第17的位置上,赫然掛著一個話題:

#今年命犯徐雲#

徐雲:

“.......”

這個熱搜tmd是什麼鬼?

隨後他點入話題,發現廣場上赫然掛著一個個人用戶的動態:

【愛張瑩的小通通】:

【凸(艹皿艹),今年這到底啥情況?開年到現在就出了這麼幾件大事兒,除了三上悠亞引退之外件件都和徐雲有關,今年老子是命犯徐雲了還是怎麼著了?】

此時此刻。

這條微博的評論數已經超過了6000條。

對於一個非大V、粉絲數只有兩千多的個人賬號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堪稱‘大爆’的資料。

只是這內容徐雲看著咋感覺有些不爽呢.....

啥叫命犯徐雲啊?

合著我是個事兒逼唄?

接著徐雲猶豫片刻,抱著一種很微妙的心理,伸手點開了這條微博的評論區。

其中排在第一的熱評沒有文字內容,而是一張表情包。

結果在看到這張表情包的瞬間,徐雲便立馬繃不住了:

“你大爺哦!”

只見這張表情包的內容不是熊貓頭也不是什麼明星,其赫然是.....

徐雲本人!

這個畫面中的徐雲微微縮著脖子聳著肩,嘴角向下耷拉著,莫名有些欠揍。

同時截圖者還在圖片中加了【啾啾啾】三個字,看起來極盡嘲諷之所能,莫名的有點欠揍。

見到這張圖的瞬間,徐雲的第一反應就是P圖。

但很快他便想起來了一件事:

在之前的暗物質發佈會上,他在對鈴木厚人說著原子彈會爆炸兩次的時候,似乎......

確實做過這個動作?

眼下這個評論的點贊數已經來到了1.2萬,回覆樓層300多條。

其中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好圖】【收了】【棒子國旗.JPG】之類的評論,和睦程度跟小黃片連結下的樓主好人都有的一拼了。

叮咚——

就在徐雲刷著微博之際。

他的微信忽然收到了一條訊息。

訊息的彈窗正好就在手機狀態列,因此徐雲沒怎麼猶豫便點開了它。

這條訊息的發送者是蟑螂娘陳姍姍,而訊息內容赫然便是......

徐雲剛剛看到的這張表情包。

徐雲:“.......”

你大爺啊(╯‵□′)╯︵┻━┻!

雖然賬戶餘額相差十萬八千裡,但此時徐雲莫名有些理解起了當年因為一張熱狗照而走紅的撕蔥.......

隨後他將手機塞回兜裡,乾脆眼不見為淨。

接著深吸一口氣,從座位上站起身,來到了指揮台的張子昂身邊,問道:

“張院士,按照現在這情況,咱們大概多久能夠挖到後殿的位置?”

張子昂抬頭看了眼遠處的工地,斟酌著道:

“鑽孔、放鋼筋籠、澆築混凝土這三個流程必不可少,從鑽孔到混凝土凝固...這裡是指的終凝哈,最少都要兩天左右的時間。”

“另外我們最少要做四層的鋼支撐,也就是四次加固。”

“算上加壓穩壓的總時間也要個幾天,整個過程中反倒是挖掘機挖土的耗時是最短的。”

“全部合在一起.....快的話六天,慢的話八天,應該就可以掘進到後殿的上方了。”(這個時間是我自己查資料計算過來的,有沒有業內同學指點一下合不合理?不合理我改一下)

“當然了,如果是三班倒全力趕工,前後兩三天也能搞定——但這是不計成本的戰備效率,至少我們目前的方案是沒考慮這種可能的。”

“畢竟慢個幾天底下的嘉靖又不會復活過來,建國後不準成精嘛.....”

徐雲這才心下瞭然。

按照八天挖掘到後殿所在區域來算,後殿和銅殿出土的時間應該也不會太久。

也就是說......

要不了幾天。

《永樂大典》就能真正的現世了。

.........

注:

8000多字大章,求月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