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一章不太好寫,很多東西都是我自己讀歷史的一心得和總結,因此寫得特別艱難,晚了些時間,望各位書友見諒。

p求紅票啊求紅票!

馬克思,資本來到人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流著鮮血和骯髒的東西。

但是資本本身是無罪的。資本天生就追逐利潤,追求自我膨脹。世界的近代史,在某種意義上來,也可以成是某種程度上的資本史,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

從14,5世紀開始,歐洲就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最先是出於分裂狀態的義大利城邦國,由於國土狹,物產缺乏,同時又依靠著地中海這個水運便捷的大池塘,他們在蒙古人西征帶來的一系列文明的毀滅和破壞中卻得到了好處,強大的伊斯蘭文明被蒙古人壓得搖搖欲墜,無數的城市被毀滅和無數的人口被屠殺,於是各種人才,工匠,技師,學者紛紛逃向歐洲,仍然處於宗教矇昧中文明一直落後於東方(指歐洲以東)數個文明(伊斯蘭文明,中華文明甚至印度文明)的歐洲第一次越了長久以來始終壓著他們的阿拉伯帝國。

馬可波羅帶來的不僅僅是遊記,更是破天荒的開眼看世界。同時,蒙古人帶來的恐怖的黑死病(鼠疫)在教廷轉移把社會恐慌轉移給巫女和黑貓,帶來了數以萬計女性死亡以及歐洲家貓幾乎滅絕的結局之後,卻並沒有任何好轉,甚至還因為大量的貓的死亡使得老鼠成災,瘟疫更容易的傳播開來。

歐洲人第一次對無所不能的上帝產生了信仰,文藝復興開始了。

隨著美洲的現,貴重金屬不斷的從殖民地輸入到歐洲來,一直以來的貴金屬黃第一次有了緩解,某些歐洲人富裕起來了,資本第一次在歐洲展現出他的身姿。

恰好,並不遼闊的歐洲大陸(基本代指西歐)在羅馬帝國之後,就分裂成為了數百個大大的國家,出於政治和軍事上的均衡,甚至連一兩個城市的城邦國也能存在。不同的國家導致了經濟政策始終有所差異。

資本就在不斷的逃離和遷移中擴大起來,由於特殊的政治環境,資本幾乎沒有機會表現出它的軟弱性,至於無國界性質,那對於許多打仗都依靠僱傭他**隊的國家來,從來不是重要的,國王們只會關心他的稅收,關心他的寶庫裡是不是多了一些黃燦燦亮晶晶的可愛的金子。

最後,資本的力量在歐洲最窮僻,國王權利最的英倫島上逐漸的強大起來,一直到1642年開始的英國革命,才正式透過掌握的武裝力量,掃清了妨礙展的舊貴族舊體制,最終把英國打造成了人類有史以來疆域最寬廣的帝國。

然而在東方,同樣的資本萌芽卻遭遇了不同的生長經歷。

出於上千年來大一統的政治環境,商人的地位並不高,一直處於被壓制的狀態中。

當然,這基本不是影響因素,因為在歐洲,商人的社會地位也不怎麼樣,在工業化來領之前,商業並不產生價值,除了社會財富的流通和物資的流動之外,商業完全是一門詐騙的學問,任何國王和大臣以及平民百姓都恨商人入骨。資本之所以能在歐洲展起來,完全是因為歐洲分裂的政治版圖導致了商人和單一國家的統治者對比起來力量並不是那麼的虛弱和任人宰割,饒是如此,英國國王仍然多次賴掉了德意志城邦商人們的大批欠款。

而中國的大一統帶來了遼闊的疆域,燦爛的文化的同時,也使得資本的力量在皇權和官僚們的權力面前,完全是個渺的存在。

但是它的身影仍然在整個明帝國的歷史中若隱若現。

比如那個飽受爭議的禁海政策。

在創造了鄭和七下西洋的偉大成就之後,鄭公公的行動成功征服了從中國海到印度洋沿岸所有的敵視明朝的勢力,這在主觀上宣揚了大明帝國的國威,同時在客觀上,卻也掃清了從西方到東方的海路上大的阻礙,商路為之一順,中國沿海各個港口的貿易在經歷了蒙元時期中亞色目人幫兇們的窮兇極惡敲骨吸髓般的沉重打擊之後,又一次迎來了新的爆。

可是這一次,在大明皇帝還沒有深刻認識到其中的好處的時候,一個新的利益團體偷偷瞄上了這其中巨大的利益。

江浙的官商家族們。

商業活動是一項需要巨大投入的事業,只要是一定規模的商業活動,就絕對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參與和主導的,因為哪怕是一個縣城裡的糧油鋪子,也至少需要一個幾百畝地的地主家庭在後面支援。

因此,但凡是大商人,一定同時也是大地主,這一換到歐洲也一樣符合。

自從唐以後,中國的官僚就透過科舉產生了,教育資源同樣是稀缺資源,即便是明了造紙術印刷術的中國,文化的傳播成本依舊非常高,當然,還是比歐洲那種依靠血緣擴散(也就是,識字的平民往往都是貴族家庭的沒有繼承權的庶子的後代)和宗教傳播來的廣泛。

即便如此,大多數的官僚,仍然是出身於大地主家庭——只有大地主家庭才能供養其子弟完全脫產學習文化知識,並且能夠為此提供足夠的師資,書籍。寒門子弟高中進士,一步登天高官厚祿的事情雖然一直都有聽,不過基本上仍然只是特例而已——只有特別有天賦,特別聰明的寒門子弟,才可能在邊耕邊讀,依靠借書和抄書豐富知識的情況下獲得成功。

家族子弟掌握權力,家族握有資本,兩者相結合,就是官商結合,無往不利。

海洋貿易這種大宗貨物交易,用經濟學術語,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直白一,這個行當錢越多玩得越轉。當鄭和順帶清理了航路導致貿易突破性增長後,隨著錢越賺越多,官僚資本不僅不會滿足,反而為此胃口大開,完全體現了資本自我增長的**。

什麼生意最賺錢,有人挖金礦,有人挖鑽石,有人買軍火,有人賣毒品,某個哈佛商學院的高材生這樣:“我的教授在上我們的第一節課的時候告訴我們,只有你們記住兩個字,壟斷,這幾年的光陰才不會白費。”

任何商業行為都有意無意的以壟斷為目的:無論商家多麼貼心,都是為了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某種依賴,並壟斷這種消費。貼心是手段,壟斷是目的,最高額的利潤是終極目標。

因此,江浙官商財團在朝廷的代言人們出動了,年輕而沒有學過經濟學的皇帝被唬住了,被誤導了,於是海禁了。海禁禁平民,禁止了沒有足夠後臺的商人,大商人們賺足了,至於國家的利益,沒人在乎,這些財團的代言人,後來有個名字,叫做東林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同樣在北面,也有著一群類似的資本財團。

於江浙官商不同的是,山西人經商的歷史更久遠,同時也顯得有些無奈。貧瘠的黃土地上千溝萬壑,除了煤,這裡甚至無法種出足夠的糧食來養活山西人。

因此一代代山西人走出去,以經商為生。

在從宋代開始,他們就依靠著靠近長城邊關的優勢,出塞同蒙古人交易馬匹,牛羊和皮毛,藥材,同時賣給他們鐵器食鹽茶葉等等一切生活必需品,由此積累了大量財富。

到了明朝中葉,隨著大量美洲白銀的湧入,白銀貶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而明朝的締造者朱元璋出身貧苦,對老百姓和商人非常同情,依據這種感情,結合明初百廢待興需要輕徭薄賦鼓勵生產建設的實際情況,明朝的稅率很低,而後來又一直沒有真正建立過完整有效的稅收體系,再加官紳不納稅賦的傳統,導致地方上豪強大地主大礦主富得流油,而窮困的老百姓卻成了納稅的主力,原本非常低的稅率經過重重攤派之後成為巨大的負擔,不僅老百姓負擔沉重,由於他們沒錢,導致朝廷也是財政困難,晉商在和明朝政府做生意的過程中收到越來越多的白條,能夠賺到的錢越來越少,對於大的商人來,這並不算什麼,他們在票號生意上賺的錢根本不受這個影響,而對於一些的商家來就比較肉痛了。

就在這個時候,遠在東北的一撮叛亂分子進入到了他們的視線。建州女真,這個原本生活在朝鮮境內,不堪朝鮮人壓迫打擊逃入明朝境內受到大明朝廷接納冊封才安定下來的女真部落,其中一個部落的領努爾哈赤在這些年藉著大明遼東總兵官李成梁義子兼家將的身份,帶著十幾個著甲手下領著3o幾個兵逐漸統建州各部,由於他的身份特殊,是明朝正式冊封的將軍,同時李成梁李家作為遼東的土皇帝管轄著遼東數萬軍隊和幾十萬衛所,努爾哈赤又是李成梁的義子,一般的部落根本不敢反抗。

到第十年,竟然就讓他這樣聚集了上萬人的軍隊,饒是這樣,只要李成梁還在一天,他就一天不敢公開反叛明朝,甚至在萬曆二十年,也就是所謂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兵”(這個起兵一直不清道不明,一直沒有專家敢在後面加上反明二字)十年之後,日本人入侵朝鮮,朝廷調李成梁入朝抗日,努爾哈赤還主動請纓要求入朝幫助李成梁平亂,要知道,李成梁就是他後來那個不知所謂的“七大恨”裡殺他祖父和父親的明朝將軍。實際上李成梁對他也不錯,甚至還讓了六個城堡給他。

等到李成梁一死,他才松了一大口氣,自覺最大的敵人沒有了,於是第二年他就迫不及待的登基稱汗。

隨著他在遼東女真人中影響力的擴大,努爾哈赤也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資源,遼東盛產人身貂皮以及其他珍貴的皮毛藥材等貨物,在他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這些原本分散的資源也集中到了他的手裡,一些專門做貿易的晉商和他的接觸越來越多,等到薩爾滸之戰之後,膽大的晉商們看到了其中的機會,畢竟,在楊鎬那個軍事盲葬送了十萬大軍之後,努爾哈赤的後金國稱雄遼東看來已經是勢不可擋,壟斷的機會再次出現了。

只要努爾哈赤能夠繼續勝利下去,那麼他們就可以壟斷遼東的皮毛人參貿易,同時偷運兵器鎧甲的賣給努爾哈赤也是一樁獲利豐厚的生意。

就此,資本的骯髒血腥本性表現得淋漓盡致,正如同馬克思的那樣:只要有足夠的利益,資本家們敢於賣給敵人吊死自己的絞繩。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段歷史,清朝開國之後,八家在滿清崛起中起到了許多關鍵作用的晉商被冊封,人稱八大皇商。

八大皇商這時候已經和滿清綁在了一起,他們正在為了平定三藩之亂而出錢出力。而有了已經成功的榜樣,其他的晉商在內心也是渴望有這麼個機會的。

正在這個時候,李滿江出現了。

一開始,除了章渝之外的蛟河商家們都沒有把李滿江當一回事兒,他們都把李滿江當做了土匪山賊烏合之眾,而章渝不這麼看。幾年以來,他親眼透過一的細節看到了義勇軍的成長,雖然他一直到兩個多月前才知道義勇軍這個名字,但是他在和張耀祖的接觸中卻現他的手下們越來越彪悍,有秩序,冷漠,忍耐。而當義勇軍大部隊開進蛟河城之後,看著義勇軍的紅色制服,雪亮刺刀和火槍,他立刻就聯想到了曾經在北面雅克薩市集上看到過的羅剎士兵,同樣的彪悍,裝備精良,卻更加有秩序,整潔,也更加安靜,不像那些色目人一樣整天都是醉醺醺的,脾氣暴躁。

僅僅這麼一,他就斷定,李滿江不簡單,因此,他費盡心機,終於招待機會派親侄兒偷偷出城把信送到了盛京大掌櫃那裡,過了這麼久,終於在前兩天盛京傳回來訊息,只有短短一句話:若李勝,則助李,從此泰和號無章渝此人!

這,才是他這番話的真正原因。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