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這塊銀磚通體光滑,方正平直,表面光可鑑人。正面寫著一些歪歪扭扭的字,陳向進並不認得。當然在場的所有人除了李滿江之外,也都不認得,上面寫著:“,99netbsp;陳向進不認得這些字不要緊,關鍵在於其沉甸甸不下15o兩的重量和明亮光鑑的成色。

?兩白銀是多少,在穿越前,這塊銀磚價值15ooo塊,大約是中國農民年均收入的三倍。而在清初,因為役重賦繁,每年地租收入還不足以完賦,田價大落。在松江,順治初上田畝價十五、六兩,中田亦三、四兩,到康熙初,則“中產不值一文,最美之業,每畝所值不過三錢、五錢”(葉夢珠;《閱世編》卷一,《田產一》)這還是魚米之鄉的江南,這一百五十兩銀子要是拿去買地,也足夠陳家上下二十多口日夜勞作不息了(當然,交賦稅和服徭役會讓這些並非官紳階級的人破產)。正所謂康熙康熙,喝稀拉稀這時候整個清朝轄地雖然不算是亂世,卻也不是什麼好年月,這樣的情況要直到康熙中年以後,才會隨著整個社會的安定下來得到改善,而自耕農不斷破產的情況,卻要一直到雍正實現攤丁入畝之後才能解決,從雍正開始,滿清殖民政權才真正的避免了“忽然無百年運”的規律。15o兩銀子到底價值幾何,由此可想而知。

陳家並不是那種士紳之流,只不過是個人丁興旺的普通地主罷了,陳家也沒有出過什麼舉人,無論是前明還是現在的清朝,他們家也就是那種典型的“耕讀傳家”的普通殷實戶,一百五十兩銀子即便是在他家還沒有破敗得時候,陳向進作為嫡長子和家長的時候,都沒有見過幾次,然而這時候驟然得了這筆天降橫財,陳向進卻表現出了一個讀書人截然不同於普通莊稼漢和老百姓的決斷。

他幾乎就在確認了這塊銀磚的一瞬間,就跪倒在地,雙手捧著包袱,把這銀磚又遞迴給李滿江。

“恩公大恩,陳家愧不敢受,敢請收回。陳家上下二十七口願追隨恩公,絕無怨言。”陳向進語氣堅決道。

“你這是……”李滿江也有納悶,昨天是張耀祖,今天又是陳家,這莫非真是自己有王霸之氣?

李滿江沉吟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決定接受陳家的投靠,他剛剛回過味來,俗話得好,一個好漢還要三個幫。自己孤身在這野蠻的古代,別想要有所作為了,根本連活下去都有問題,即便昨天有了張耀祖的一番表忠心,可是他內心裡對張耀祖這種人還是有些提防,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被他賣了。

今天的陳家倒又和張耀祖不同,畢竟他們全家是因為自己得到了自由,當然這個恩人家到底感激不感激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不定他們還怪罪自己剝奪了他們做順民的權利呢!

不過,不管他們心裡想什麼,現在官差也死了,他們要是落到官府手裡,至少也是個私通賊人羅剎的罪名,畢竟現在可不是法制社會,死了8個綠營兵,總是要人負責的。要是他們就此離去,這東北蠻荒之地,有什麼食人猛獸,土匪強盜且不,但他們囊中空空如洗,早晚也是餓死街頭的命。

現在有李滿江這個能夠單人格殺了八個綠營兵的“恩公”在,看他一出手就是上百兩銀子的大方勁,應該跟著他既有安全保障,又有生活保障,倒是不錯,而李滿江初來乍到,也需要有人幫襯,陳家人全家老少都在,又是這種身份情況,那麼至少在短時間內,不用擔心他們會在背後捅刀子出賣自己,看樣子倒是反而比早先投靠的張耀祖要可靠些。

李滿江心頭轉過這些念頭,於是也不再推辭,大方的接受了陳向進的投靠。

這邊上演著拜主收僕的好戲,那邊另外的兩家人也在嘀咕。

等李滿江這邊完成了諸如“今後有我一口吃的,自然不會虧到各位”云云的許諾,那邊兩家的家長也摸了過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原來他們也見到了李滿江的大手筆,兩家人都是一窮二白的,自然不願放錯過,都是過來一陣磕頭謝恩。李滿江這時候卻只口不提要他們投靠的話,兩家的家長原本見他挺爽快的就接受了陳家,心裡以為他是要招攬手下,於是還等著李滿江主動招攬,這樣也現出自己的用處來。

這種想法一貫存在於讀書人心裡,畢竟他們心裡還是對非讀書人萬分氣勢的,用老百姓的話,就是窮酸。

李滿江見他們扭扭捏捏,心裡一琢磨也大概明白了他們的想法,可是這時候他卻根本不想接受他們的投靠。畢竟自己只有一個人,手下太多的結果就是管理不便,而且如果只是陳家和張耀祖還好,一來兩者不對路,只要自己注意分而治之,也不虞有被下面架空的危險。

可要是這另外兩家也加入進來,一來勢力平衡就沒了,單靠張耀祖是壓制不住這麼多人的。二來保不定這些原本就是一個地方來的同為曾經的士子的幾家人一串聯,光是青壯就幾十口,那自己豈不是危險了?

有了這些計較,李滿江自然不要他們,於是了幾句客套話,就又轉進林子到了另外一邊拿來兩塊銀磚,一家一塊分了,道:“在下能力有限,唯有這些阿堵物能有些用處,兩位先生走的時候,不妨把那些個綠營兵的腰刀也拿去,也好當個防身武器,那些個騾馬,也可以帶走一半,聊作代步。”

話到這個份上,意思自然很明白了:銀子也給你們,武器也了,騾馬也分給你們了,我也不想要你們投靠,大家就這樣分道揚鑣的好。

完這些,李滿江招呼上李張二人,帶著陳家二十幾口男女,牽上四匹騾馬,轉身向他拿來銀子的地方走去。

另外兩家人愣了愣,也只得分了腰刀,選了個和李滿江他們不同的方向,牽著馬兒離開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