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十天,張耀祖都忠心耿耿一絲不苟的執行了李滿江的所有吩咐,雖然由於方法和經驗的差距,有些方面仍然做的讓李滿江不甚滿意,不過對於一個原本不過是混吃等死的前綠營軍官來,也算勉為其難了。

在自我隔離了近十天之後,人體的免疫系統開始揮自我調節作用,由於沒有生並症,李滿江在生病的第十三天,終於痊癒了。

這次生病給了李滿江更多的思考和感觸,他之所以謹慎的把自己隔離起來,就是為了避免自己攜帶著來自未來的更加有抗藥性和殺傷力的病菌從而造成可怕的流感。不過還是,這不過是普通的感冒,雖然因為古代的生活條件的艱苦導致李滿江無法補充足夠的營養來調節身體狀況,不過哪怕是在醫學達的現代,對於普通的感冒醫生們也沒有更多的有效方法(實際上普通感冒都是依靠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獲得的痊癒,而醫生開出的藥只能是減輕感冒症狀給病人造成的難受感)。

即便是一次普通的感冒,也讓李滿江心中有了更多的擔憂和害怕,作為一個八十年代後期出生的人,雖然一貫身體健康甚少生病,不過他也深知傳染病的可怕,在這個落後的古代,無論東西方,對於大多數傳染病都沒有更多的有效療法,一旦瘟疫肆虐,剩下的就只能是聽天由命,讓老天決定你是否屬於那極的機率能夠產生抗體的一部分。

愛新覺羅玄燁能當上康熙皇帝可不就是傳教士給他老爹的建議麼?從清宮流傳的畫像看不出來,不過康熙有個為人熟知的外號,康麻子。他臉上長滿了麻子,這是天花留下的痕跡,福臨就是因為聽了傳教士的建議,知道得過天花的人此生再也不會得天花才選擇他當皇帝。

而這種運氣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在天花,黑死病,鼠疫面前,沒有什麼王公貴族或者是未來穿越者的分別。特別是在未來,聯合國文衛組織已經於八十年代初宣佈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消滅了天花病毒,中國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後也不再給兒童接種天花疫苗,在李滿江穿越之前,要想找天花病毒,只有到世界各大醫療實驗室裡去找了。

這意味著李滿江並沒有其他主角那種免疫百病的不死之軀,任何一種傳染病甚至一場流感都可能導致他死亡。肺炎,最為迅和常見。

於是痊癒之後的李滿江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

先是對原本人畜共用的茅廁的改進。

在修築房屋平整殘垣斷壁的時候,牆根下有不少白茫茫的硝土,經過工匠們的提醒,李滿江才讓人把這些硝土都收集起來等有時間再熬製火硝。而修建房屋的時候由於太過趕時間,沒有設計專門的廁所,大家雖然不至於到處亂拉大便,不過也都圖便利,往往便的時候都就進就在門口不遠處找個地方隨便解決,大便則又麻煩一,都集中到新修的簡陋獸欄附近。這個獸欄由於修築匆忙,時間上就是在地上圍上柵欄,上鋪了茅草,除了能避雨之外,甚至不能遮風。

李滿江原本打算等開荒的事情忙完之後再做打算,不過這次一病十天,在他自我隔離了之後,由於張耀祖並不精通這些事情,只能監督眾人不要偷懶,這使得大夥兒都揮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

人們摒棄了相對難以開墾的遠離河岸的地區,而轉而開墾河岸水泛區附近的土地,這些地方難以清理的雜樹灌木相對較少。多是豐茂的草地。

他們甚至沒有燒荒或是割草,直接用上了李滿江“明”的級爬犁,十匹馬兒齊齊用力,一道道黑乎乎的田壟就這樣被翻了開來,草根被翻開,草莖被重新掩埋,再用犁翻上兩遍,把裡面的草根和草莖攪碎,它們就重新成為了肥沃的土地的綠色肥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樣的效率有提高不少,在保證牲畜營養的前提下,每天都能開墾近三十畝土地,半個月下來竟然有了數百畝。

這已經完全達到甚至過了李滿江的預期。

於是開荒被停止了,甚至有些土地因為缺少足夠的種子而被迫重新拋荒。

於是他們開始修建新的建築。

先新的豬圈被建立起來。

新的豬圈,李滿江參考的未來農村的圈廁一體化得形式,先在地上挖出凸字型的坑,在突出的狹長部分上橫鋪了厚達三寸的木板,在在周圍立起來柵欄,最外面用木板修建了遮風的木板牆,這就成了一個很好的豬圈(同時兼有牛圈的作用)而寬大的坑上仿造舊式公共廁所的樣子有了一個個的蹲位,同時也分男女廁。這樣不僅衛生也便於收集糞便,對於以後無論是做糞肥還是堆硝,都有好處。

而馬廄則是另外修建的,馬兒相對敏感,也需要更多的空間,所以馬廄雖然緊挨著豬圈,卻沒有合為一體。

其次李滿江制定了嚴格的衛生制度。

飯前便後要洗手,不準喝生水,李滿江甚至拿出一塊銀磚,讓讓人製成銀片之後放進水缸裡,同時作為領導者的特權,他讓鐵匠給他打造了一個比較醜陋的銀盃和一雙並不那麼細和輕的銀筷子,湯勺。

在沒有漂白粉消毒劑的古代,如果沒有醫生,痢疾以及其他因為水汙染引起的胃腸疾病,同樣可能治病,脫水是主要原因。

根據在走私集團中與俄國人的閒聊他得知,銀離子有很強的殺菌作用。據公元前三百多年,希臘王國皇帝亞歷山大帶領軍隊東征時,受到熱帶痢疾的感染,大多數士兵得病死亡,東征被迫終止。但是,皇帝和軍官們卻很少染疾。這個迷直到現代才被解開。原來皇帝和軍官們的餐具都是用銀製造的,而士兵的餐具都是用錫製造的。銀在水中能分解出極微量的銀離子,這種銀離子能吸附水中的微生物,使微生物賴以呼吸的酶失去作用,從而殺死微生物。銀離子的殺菌能力十分驚人,十億分之幾毫克的銀就能淨化1千克水。

當然他還有一心思,在化學並不達的中國,許多毒素都無法得到高度提存,往往殘留有硫,銀遇硫就會黑,這樣以來無論是來自自然的或者是人為的,自己都能夠盡量避免這種形式的傷害了。

同時李滿江也沒有忘記導致自己感冒的罪魁禍——寒風中的沐浴。

幾個巨大的木桶被靈巧的木匠們打造出來,李滿江單獨用一個,其餘人每三人合用一個。每天辛苦勞作之後能夠在溫暖的室內洗個熱水澡後的渾身舒坦與飽飽的肚子一起,加深著所有人對於李滿江的感激和忠誠。

……………………………………………………………………………………………………………………

送給張耀祖的五連獵槍李滿江並沒有收回來,雖然在他痊癒之後,張耀祖曾經試探著提過,不過被他斷然拒絕。實際上李滿江同時送給張耀祖的十五子彈打完之後,這把槍的唯一作用就只剩下作為李滿江對張耀祖的信任的象徵,就像之前在那場對抗官兵(馬賊)的戰鬥中,李滿江獎勵給四個陳家壯丁的子彈殼。

這些子彈殼在目前或者將來相當時間內,沒有人能夠仿製,同時由於李滿江並沒有足夠的化學知識,他知道作為定裝金屬彈,除了裡面的射藥之外,還有底火,因為他的散彈槍或者所有的現代槍支都是針擊槍,是透過撞針擊打子彈底部,雷汞這種獨特的化學物質因為受到壓力而爆炸引燃火藥,從而射子彈。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同時也限制了非專業穿越者製造的難度。火繩槍之類的東西,在解放前,許多山裡的獵人都依靠鄉下鐵匠自制,並不算太高的科技,而針擊定裝金屬彈的步槍,則需要相當的工業程度才能製造出來。所以,用過的子彈殼對於李滿江來並沒有更多的意義,而它們獨特的造型,卻能讓李滿江利用起來,當做獨特的“勳章”,這能給他的手下帶來榮譽感,提高他們對集體的認同。

那十五子彈沒有用在對自己人的鎮壓和殺戮上,而是被用在了每兩天的例行打獵上。

雖然天氣轉暖,可是喝水仍然冰涼,以捕魚來維持對肉的需求顯得有些得不償失,因為只需要一次著涼後的燒引起的肺炎,就足以奪取一個人的生命。

因此李滿江仍然選擇了透過捕獵來補充肉類來源。

然而這卻是建立在對於子彈的消耗上的。作為工業化的產品,定裝彈並不是李滿江和他手下的工匠能解決的,即便是復裝子彈,也完全不可能,更別製造新的。

張耀祖由於對火藥武器的不熟悉,僅僅三次狩獵就讓他消耗掉了李滿江分給他的所有十五子彈。殺戮機器變成了燒火棍。

而這群人手中沒有一把弓,一支箭,實際上李滿江也不準備使用這種原始的武器,火槍的製造被李滿江提上了日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