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梵世界的修行流派很多,有釋有道,有術有武,所以對於境界劃分全都各成系統,並不統一。但即便如此,一些基本設定還是可以相互對應的——比方說張祿曾經聽說過此世釋家有一“聲聞境”,但入此境,即可飛行,算是一個關鍵的節點,那麼其它派別雖然叫法不同,也會將同等境界上的跨越看作一次質變,給予特殊的名號。

相對於天垣世界來說,“聲聞境”基本上可視作邁入了無我境,算是修行中途的一個階段。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張祿等人或為天所派遣(按照釋家的說法,就是佛界所遣了),或為拳王的弟子、侍從,本領就不應該太過低微才是,怎麼可能才相當於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聲聞境”呢?佛界也好,拳王也罷,派幾個“聲聞境”下凡,真能對戰局起到什麼決定性的影響嗎?要知道虛梵世界人類數量雖然不多,修行者更少,等閒八十、一百個同等境界之人還是湊得齊的。

因此人們就揣測了,那四位絕非普通“聲聞境”,只是不肯在人前表露自己真實實力罷了。他們原本的職責,是要提醒此界人類,群妖正在召喚妖龍,必然及時加以阻止,否則大難臨頭。只可惜此界之人卻因為怯懦而不為所動——另一種給自己臉上塗彩的說法,則是非不為也,是不能也,遭到群妖攻打的臚句寺,實在拿不出足夠實力去發起反擊了。

無奈之下,四位高人只得親自動手,前往天柱去阻止妖龍降世。關於此前之事,雖然也有不少揣測,終究基本上是臚句寺眾人全都瞧在眼裡的,此後之事則大多從妖物口中探出,再加上很多雲山霧罩的空想,分歧就相當之大了。

一種說法,四位高人飛至天柱附近,三拳兩腳擊殺大鵬王和狻猊王,趕跑了巨獵王,然後把才剛現形的妖龍逐回了妖界,順手還把天柱給轟蹋了,以免將來妖物再搞祭祀,重召妖龍。不過這種說法大多不為修行者認同——妖龍徹底是傳說中的存在,就連拳王都遍覓而不見蹤影,傳統認為即便兩個真當面撞上了,拳王也未必能有十成勝算擊敗妖龍,那麼他的弟子又怎能輕鬆將妖龍逐去呢?

而且據從幽澗回來的彌勒和尚等人所說,當時四位高人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前去阻止召喚的,其意不似作偽,他們也沒必要特意演戲。所以退一步的說法,妖龍並未真正降世,是被四位高人及時殺死兩名妖王、數名妖將,隨即轟塌天柱,使得妖物的召喚功虧一簣。並且經過一番惡戰,這四位高人也全都精疲力竭,終於壯烈殞身……

反正有幾件事是可以確定的:一,妖龍並未能降世為害,或者才剛下來就被趕回去了;二,大鵬、狻猊二妖王被殺,巨獵王重傷,其餘妖將也折損了不少;三,天柱崩塌;四,四位高人沒再回來過……

想當初拳王誅殺“四大妖王”,又到處尋覓妖龍的蹤跡,那確實有始有終,總要回來打個招呼,然後才重歸上界。如今四位高人去而不返,你說他們還活著?證據跟哪兒呢?可能性很低啊。

海端、海澄兩個和尚將此界傳言大致一說,再問張祿實際情況又如何。張祿心說實際情況麼,先不提玄奇界之事不方便透露,就算天柱之崩塌,其中原委,我老實說了你們也未必聽得懂啊……因此隨口敷衍道:

“妖龍確實並未真正降世,召喚既被打斷,天柱自然崩塌,理論上應該再無後患了。至於我等四人,廝殺竟日,幾乎不免,幸得上天救護,召回世外。如今我修行有成,得‘界王’名號,故此重返虛梵,來看此界狀況。”

二僧合十讚歎:“原來如此。得知四位高人並未殞身,貧僧等不勝歡喜。”

張祿裝模作樣地笑一笑:“色本是空,是生是死,殞或未殞,又有何區別?”

海端愣了一下,隨即答道:“對於界王施主來說,或能勘破生死,無懼殞身,但對於我等虛梵眾生來說,既得洪恩,自然希望高人們都能拔出沉淪,重歸天上了。”

張祿心說啥意思,我聽不懂……難道此世釋家不說“四大皆空”嗎?好吧,本來我就對佛教沒啥研究,想裝逼也裝不象……

他剛才一邊聽倆老和尚說話,一邊享用寺中素齋,就覺得粗糲寡淡,實在難以下嚥。估計此世極端貧瘠,好不容易能夠在地下種點兒糧食,有吃的就成,壓根兒就不在意食物的口味啦。否則沒道理這群老和尚穿得貌似還不錯,卻偏偏將出狗食來待客……

所以吃沒兩口就放下了。正想著事情也說得差不多啦,咱們該入正題了吧,我且問問你們,那個彌勒和尚究竟還在不在世——倘若他也掛了,我這“電光影裡斬春風”又該還給誰去呢?

尚未開口,忽聽門外有僧眾稟報,說:“闖寺盜竊之人,已然審問得實,乃是冥流川苦死莊大弟子俞飛揚……”

海澄雙眉一皺:“既是正派弟子,為何潛入本寺,究竟意欲何為?”

門外的僧人忙道:“俞飛揚堅持不肯吐露,但請求拜見張先生,說見了張先生的面,他自然會道明來意。”

張祿撇撇嘴:“他為何想要見我?”因為砍了我一刀,所以想要致歉麼?不必啦,其實你沒砍中……不,砍是砍中了,但於我而言,不過羽毛輕拂罷了。

“俞飛揚說,有句話傳報給張先生,張先生必願相見。”

“什麼話?”

“昔日幽澗之側,既取劍去,宣告為借,不知何日歸還?”

啊呦,張祿心說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好吧,其實我也就剛來,還沒開始找呢,不想對方的訊息竟然主動送上了門。急忙一揚手:“讓他過來吧。”

時候不大,就有幾名精壯武僧押著俞飛揚進來了。張祿定睛一瞧,原來此人年歲已經不小啦,此刻身上無傷,精神卻非常倦怠——也不知道那些和尚究竟怎麼收拾他的——僧袍依然在身,腦袋上的僧帽卻早被摘了去,露出一圈稀疏的烏髮,中央卻光禿禿的,原來是個“地中海”……張祿心說你本來就沒幾根毛啦,既然要假扮和尚,幹嘛不乾脆剃光頭呢?真是一點兒也不敬業。

“你識得彌勒和尚?”

俞飛揚拜倒在地,磕了三個響頭:“小人方才聽臚句寺僧人說起,才知道您是高人張先生,此前奪路而走,不合冒犯,還請恕罪。”

張祿擺擺手,示意無妨,讓他站起身來回話。俞飛揚卻不起身,突然間大叫起來:“還請張先生賜下拳王傳承,拯救此界生靈!”

張祿聞言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你潛入臚句寺,是為了盜取拳王遺存?!”

俞飛揚尚未回答,就見海端和尚突然間長身立起,隨即喝令幾名武僧:“全都出去,關上房門——此間之事,不準透露一個字!”武僧們面露訝異之色,但卻不敢不遵,只得唯唯諾諾地出去了。屋門才剛合攏,海澄就急不可耐地問他方丈師兄:“本寺竟然有什麼拳王遺存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誰都知道這四個字分量有多重。想當年拳王降世,“四大妖王”被他一拳一個,跟捶西瓜似的就全都開了瓢了,他若有什麼遺物……啊不對,拳王還沒有死,只能勉強叫作遺存——他有什麼遺存尤其是功法傳承下來,能夠對此界修行者產生多大的助益啊。民間並非沒有類似傳說,但大多虛無縹緲,純粹扯淡,而張祿突然間說俞飛揚入臚句寺是來盜取拳王遺存的,聽在海澄耳中,又怎能不驚?而且這要僅僅是空穴來風,方丈師兄不會勒令噤口、閉門啊……

不僅僅海澄愕然質問海端,就連俞飛揚也趴在地上仰起頭,緊盯著海端老和尚的嘴巴。因為對於臚句寺內藏有拳王遺存,他也僅僅是聽到些傳說而已,自己入得寺內,還沒找到什麼蛛絲馬跡呢就被人察覺啦。難道真如同另一種傳說,拳王遺存已被先前的四位高人取走了麼?

海端微微苦笑,雙手合十:“阿彌陀佛。本寺中私祭拳王,這事兒師弟你是知道的……”

海澄點頭:“因為拳王很可能並非佛菩薩,非我釋門當拜,故此隱秘祭祀,感念昔日高德,此事寺中也並非一二人所知。但關於遺存……”

“拳王遺存之事,只在寺主交接時口耳相傳,故此師弟不知。昔日拳王曾留下一匣,說有與他同一來處者,方可啟看……”說到這裡,海端望向張祿:“界王施主當知此中端底。”

張祿撇了撇嘴:“不錯。昔日我等來到臚句寺中,我照鏡無影,空緣方丈便知是與拳王同一來處了,因此便帶我去取得了拳王遺存。只可惜,遺存中只得片紙,別無它物——或許真有所遺存吧,但早就被人取去了……”

海澄愕然問道:“是何人取去了?”

張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乃天上一尊假佛,自號三無,化身入得此界,搶先取走了拳王遺存。”

海端也愕然:“佛亦有假?!”

張祿心說我就隨口那麼一說,你們還真要盤根問底嗎?我怎麼知道此世釋家究竟有些什麼樣的宗教神話啊……乾脆打機鋒:“佛真有乎?”

“自然真有。”

“有有,故此有無;有生,故此有死;既有真佛,安得沒有假佛?”

俞飛揚懶得聽他們“研究”教義,趕緊把話題扯回來:“請教張先生,拳王遺存,究竟是些什麼?功法麼?”

張祿搖頭:“既被取去,我如何得知?”

“張先生難道不是拳王的弟子麼?難道在天上,就從來沒有問過拳王?”

張祿心說我倒把這茬兒給忘了……當即把臉一沉:“誰說我是拳王弟子?我與拳王雖然同居世外,輩分先後,卻並無師徒傳承。天上之事,不可洩露,即便說了,你們也未必聽得懂……”這是三無和拳王經常懟自己的話,如今可以拿來搪塞別人,真是別有一分特殊滋味在心頭……

“你只需要知道,臚句寺中,及我身上,如今並沒有什麼拳王遺存了。”其實那木匣和木匣中三無和尚留下來的紙張,早就在天柱崩塌的時候不知道掉到哪兒去了,張祿穿越完了還想擺家裡當紀念品呢,伸手入懷,卻摸了一個空。估計在那場大戰之中,妖龍影像威壓之下,肯定全都化作齏粉了吧……(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