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高一尺,道高一丈,範弘道能贏一次,他的對手就會想出新的法子。最後到底是佛高還是道高,全看各自本事了。

卻說這幾日,範弘道就呆在大興縣南城分署衙門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進,專心等候著吏部訊息。但申大公子卻有點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意思,三番五次的提醒範弘道,應該去找找門路,不要在外放問題上被坑了,打發到廣西贛南這種地方。

範弘道卻依舊淡定,如果顧憲成這幫人真打算在這個問題上動手腳,將他分配到邊荒難亂之地,那就是徹底不要政治臉面了,毀的是清流自己的聲譽。大不了他範弘道再上演一出掛冠辭去的戲碼,看到時候下不了臺的是誰,一個臨時工官位有什麼可惜的。

又過了兩天,吏部終於掛出榜文,宣佈了這一批次的地方官員銓選名單。範弘道的名字赫然在上,後面則是“山東布政使司東昌府聊城縣署理縣丞”等字樣。

這讓一群等著吃瓜的群眾小小譁然了一下,這個地方不是壞,而是太好了啊,沒想到居然給範弘道安排了這麼一個好去處。

大明朝有一千多個縣,到底哪些是好去處哪些是不好去出,老官僚心裡都有一桿秤,外人卻未必看的清這些門道,只有老手們才明白。

像是江西贛南、廣西、陝西北部、鄖陽地區,都是知名的苦去處,地方偏遠,民變多戰亂多,弄不好就全家火葬場,到了八輩子黴才會分配到那裡。

又比如說江南繁華之地,乃是天下最富裕的地方,在外人想來,那裡的知縣就一定是好職位?事實卻未必!

江南地方賦役負擔極重,稍有差錯,地方官就要吃責任;而且江南讀書人多,市井風氣刁鑽,人民群眾喜好訴訟,衙門事務極其繁重;況且江南達官貴人豪紳顯宦遍地都是,一個地方官管又管不住,得罪又得罪不起,所以在這裡做官根本舒坦不了。

那究竟有那些地方是外放官員眼裡的香餑餑?首先這個地方不能窮困,有產出有商旅,經濟基礎要好。其次,這個地方民風要淳厚一點,不要動輒出亂子。第三,這個地方不能太偏遠,要交通便利,最好距離京師也別太遠。第四,這個地方不要在藩王王府的地盤上。

如果四者齊備,那在外放官員眼裡,就是千金不換的最好去處。這樣的地方,全天下都沒多少,大概兩個地方集中最多,一是山東的運河沿岸各州縣,另一個是荊湖地區的那些新魚米之鄉。

這兩個地方都是本土物產豐饒,民風又相對敦厚,同時還處在交通要道上,還挨著江河,如果周邊沒有藩王王府,那簡直就是外放官員的最佳任職地區,其中又以山東運河沿途諸州縣為最。

自從成祖永樂皇帝決意遷都北京後,為解決京師糧食問題,重新疏通了山東境內的會通河,從此江南漕糧北運京師必定經過山東。

南北大運河的全線貫通,又帶來了商業的繁榮,從此山東魯西運河沿岸各州縣進入了迅速發展的快車道,繁榮興旺程度幾乎僅次於江南地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臨清、濟寧、東昌、德州等山東府州也一躍而成為天下有名的都會城市,而聊城縣則是東昌府的府城,大運河沿途的九大商埠之一。更關鍵的是,聊城距離京師並不算太遠,水路也就一千裡,上任路途舒適度很高,堪稱數一數二的外放好去處。

所以吃瓜群眾看到吏部榜文,將範弘道分配到聊城縣,頓時都驚呆了,與想象中的狀況簡直是南轅北轍。

按照大家猜想,焦點人物範弘道的去向肯定是個博弈過程,根據一般規律,在非關鍵性官場事務上,博弈的結果往往是中庸的。所以範弘道的去向,大機率應該是一個不上不下不好不壞的低調縣,不是聊城這樣的上上地方。

當即就有人在榜單下議論起來了,更有與清流勢力走得近的候選人心中暗暗憤憤不平,怎麼顧憲成與趙南星如此軟弱無能,這時候不給範弘道使絆子還可以理解,為何竟然給了一個仇家如此上等的去處。有兩個性子急的,直接去文選司找顧憲成詢問因果了。

當然也有人在榜單下大造輿論,說顧大人胸襟寬廣不計前嫌,在公事上不摻雜私人情緒等等。這都是常規操作,如果連這都不會也就不是清流了。

等訊息傳到大興縣南城分署,申用懋申大公子目瞪口呆,沒想明白為何範弘道有這種好運,他明明什麼都沒做。

“你這運氣也太驚人了,還是說他們被你連續折損了幾次,這次終於學聰明識相了?”申大公子忍不住對範弘道說。

範弘道卻沒有太多興奮之情,很淡定的說:“常言說當局者迷,我看這次是當局者清。怕是不會那麼簡單,必定別有內情。具體怎麼樣,我也沒想通透。”

申用懋利用自己的官場常識分析了一下說:“聊城縣署,論其最不好的地方,無非就是個附郭縣。府縣同城,縣衙在知府眼皮子地下,就要有點難受。所以俗語雲,三生作惡,今生附郭。”

本來是申大公子隨便扯了幾句,但卻給了範弘道一點靈感,範弘道彷彿抓住了什麼,皺著眉頭沉思起來。

如果知縣去上任,和頂頭上司知府同城,那會比較難受,如果遇到不對付的知府,那就更難受。

從這個思路拓展開去,那麼縣丞上任,在附郭縣遇到的上司更多,知縣、知府、府同知、府通判、府推官都能算上司,而且這樣運河要道還駐紮有衛所。

假設顧憲成那些人不安好心的話,範弘道忽然有預感,這麼多上司裡絕對有清流勢力的人,甚至很可能就是知府知縣這樣的正堂官,那麼就會讓自己難受到死。如果找到什麼差錯,治自己的罪也未嘗沒有機會。

想到這裡,範弘道忽然覺得這個別人眼裡的上上之縣不那麼好玩了,鬼知道埋伏了什麼。範弘道正要把自己所想與申大公子說一說,便看到門子在外面稟報:“吏部侍郎趙老大人傳了話過來,請範先生明天去見見。”

這個趙侍郎自然就是年事已高,被人看做等著退休的冷板凳的趙志皋。申大公子愕然:“你什麼時候又搭上了少冢宰?”(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