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弘道明白,自己現在有點犯“眾怒”的意思。正常狀態下的大明朝輕易不會殺讀書人,大家齊心協力的想把自己趕出京,說明朝廷內外對自己的容忍已經到了極限狀態。

有這樣如此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攪風攪雨,導致朝廷裡正常的政治鬥爭都沒法開展。總是有層出不窮的意外,實在令人疲於應付,誰都想消停消停,連靠山申首輔都已經受不了了。

那麼他範弘道作為“禍亂”源頭,也只能請他離開一下舞臺,這是集體的意志,反映了廣大渴望穩定秩序的官僚階級的呼聲。

想至此處,範弘道又問:“想必老大人你也不會平白無故就看著晚生被趕出京,他們答應了什麼?”

申首輔知道瞞不住範弘道,很明白的回答說:“他們答應,不會在禮部尚書的任命問題上與老夫再作對。”

果然如此!範弘道就知道,背後肯定還有政治交換,以自己離京換一個禮部尚書,申首輔絕對不虧。

一個僅僅只署理主簿的歷事監生,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必然是前無古人了。申首輔暗暗感慨幾句,然後又囑咐說:“官員銓選盡在吏部文選司,而文選司郎中就是顧大人,所以你選官時還要當心。”

按照正常對話程式,下面就該由範弘道向申首輔討人情,讓申首輔關照一下,畢竟申首輔在吏部也是有很大影響力的,吏部楊天官就是申首輔的死忠。

如果沒有特意關照,鬼知道掌握文選司的顧憲成會把範弘道打發到什麼地方去,不要小看清流勢力的報復心。如果在朝中評選最恨範弘道的人,被範弘道折騰到灰頭土臉、名望大跌的顧憲成只怕能排前三。

也許清流勢力讓範弘道出京,就是算準了這一步,想在這裡狙擊範弘道。但範弘道彷彿沒有聽明白申首輔的暗示,只淡淡的說:“晚生曉得,自會當心。”

申首輔直直的看著範弘道,只想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你懇求哀求跪求一次老夫幫忙會死啊?範弘道不開口求助,說明心裡又有自己主意,想到這裡,老首輔不禁心裡有點慌。

看出了申首輔的心思,範弘道又補充道:“些許小事,何勞老大人出手,晚生自會處理。”

怕得就是“自會處理”四個字啊,申首輔很想說,他真心覺得,範弘道太需要被收拾一頓。

範弘道臨走前,申首輔又想起什麼,對範弘道說:“你放心,雖然你尚未獲得正式出身,只能以歷事監生身份署理官職,但你的功業都會都會記在誥敕房功績冊上。待到他日你獲得正式出身後,一併計算資歷。別人要從七品做起,你或許可以憑藉資歷直接出任六品。”

這個好處不算小了,範弘道笑納了。從申府出來,他回到了大興縣南城分署衙門。他已經好多天不曾回到這裡了,只見得進了衙門後,幾乎人人側目,莫敢對他不敬。

進了自家官舍裡,範弘道剛剛坐下喝了幾口茶,正想著明日應該去拜訪本署堂尊申用懋,到時怎麼說話還要仔細掂量。這時候,便見李老爹和李小娘子父女二人站在門外問候。

範弘道喊了他們進來,還沒等問話,李老爹卻先著急的問道:“小的在衙門裡聽到傳言,道是範先生要離開京師,去外地任職?”

這衙門裡訊息傳的好快,也沒什麼可否認的,範弘道便點點頭說:“的確如此,你有什麼想法?”

李老爹躊躇片刻後,才答道:“範先生知道,我父女不遠千里來到京師,是為了替家人報仇。承蒙範先生幫忙,如今雖然已經知道仇人所在,雖然一時半會沒機會下手,但小的認為,只要潛在京師等待時機,總有成事的一天。

如今範先生卻要離開京師,我父女按道理說應當追隨範先生左右,可是就此離開京師卻又不甘心,故而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範弘道聽了李老爹的話,一是也沒什麼好主意。他心裡當然是願意帶著李老爹和李小娘子兩人,可是如果強迫他們暫時放棄潛伏報仇的想法,只按照他範弘道的意願行事,似乎又太自私。

所以範弘道只能說:“不著急在這一兩日,先想想有什麼兩全其美的法子。”

送走了李老爹,範弘道尚未坐安穩,卻又見楊家綢緞鋪的王掌櫃來拜訪。這是個從穿越以來就認識的老朋友了,範弘道只得再次見客。

王掌櫃也顧不得寒暄,上來就問:“聽說你要離開京師?崇文門外我們這些商家的人心可有點不穩當。承蒙範先生看重和指引,這半年來大家都服氣,如今都在擔心人走政息啊。”

範弘道算是被崇文門外商家視為自己人,他自從到南城分署以來,重視商業,做了不少有超前思維的好事。比如整修商業街,完善商業設施,指導建立各種商業組織,提高商家在坊區街道事務上的話語權等等。

但國情常常存在人亡政息的現象,如果範弘道離開京師,那先前的政務是否還能延續下去?所有嘗到了甜頭的商家心裡都沒底。

範弘道不由得嘆道:“你們能感念我,也不枉我費心抬舉你們。雖然我也許會離開京師,但還有申大公子在,南城這裡應當不至於有大變化。”

雖然得到了範弘道的保證,代表崇文門外南城眾商家前來探口風的王掌櫃仍然有點惴惴不安,帶有幾分憂慮的離開了分署官舍。

送走王掌櫃,範弘道若有所思,不曾想離開京師這事,居然牽動了如此多人。還沒等他品味出個一二三,卻又看到時習之等幾位國子監同窗大呼小叫的出現在門外。

“聽說你要離開京城了?那我們國子監監生若再遇到不公的事情,又該靠誰?”還沒進門,時習之的聲音就傳了進來。

眾所周知,國子監監生地位並不高,在進士滿街走、舉人不如狗的京師,監生是受歧視的那一類。直到出了個厲害人物範弘道,才敢屢屢帶領監生攪動風雲,所以範弘道儼然成了眾監生的精神支柱。如今這精神支柱要離開京城,眾監生就彷彿失去了主心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範弘道終於體會到,自己如今已經不是一個人了,他周圍已經聚集起了一些微弱的勢力,真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現在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未來具體情況,不管怎麼樣,明天趕緊去吏部辦手續,先把具體情況落實了再說其它。(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