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六,申時行和王錫爵同時到京。

馮保被賜自盡,家產抄沒。

查抄銀兩和家產,足足有一百八十萬兩,張居正賄賂馮保就有將近三十萬兩。

派出去的偵查戰士、錦衣衛、還有東廠太監,已經全部到張居正及同黨的老家,開始抄沒他們的家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張居正以同黨三十六人,在京城銀兩家產,折銀共計:四百六十七萬五千三百二十九兩。

原來內庫有銀:三百八十六萬七千兩。

從十一月到二月,賣蜂窩煤收入:七十二萬一千八百二十兩。

玻璃制品收入:四十三萬六千六百五十兩。

棉制品收入:二十六萬七千七百五十一兩。

冬季蜂窩煤、棉被、棉襖、棉帽子等製品,賣出去不少,特別是蜂窩煤,壟斷了北直隸冬季取暖材料。

通州碼頭南方貨船運送各種生活物品到京,運走大量的蜂窩煤和玻璃制品。

現在內庫存銀:九百九十六萬八千四百七十九兩。

將近一千萬兩白銀。

朱翊鈞內帑還有一百一十八萬兩。

馮保抄家一百八十多萬兩所得,二月下旬就運到京城,他在京城和南京,都存了不少銀錢。

張居正和同黨三十六人老家,還有一大筆銀錢。

“張鯨。”

“奴才在!”

“從內庫撥出四百萬兩,讓孫德勝和趙士禎交接,朕要在熱河上營建大城。”

“主子爺,建大城也用不了這麼多銀子吧?”

“朕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別廢話!建造能容納一百萬人的大城,沒有幾百萬兩銀子,根本不夠看,趕緊把錢撥下去,別耽誤朕的大事。”

“唉…,奴才這就叫孫德勝去辦好。”

朱翊鈞把張鯨叫回來:“等等…!”

“主子爺,還有什麼吩咐的?”

“把王國光和海瑞叫到乾清宮。”

朱翊鈞在乾清宮看奏疏,半個時辰後,張鯨帶著王國光和海瑞進來。

“臣拜見今上!”

朱翊鈞讓他們坐下,又讓宮女給他們倒茶。

“這是查抄張居正及同黨的清單,他們老家已經派人去查抄,半個月後清單就送到京,這是查抄京城的清單,你們看下。”

王國光有心理準備,看完後低頭沉思,海瑞反應比較大:“這麼多!三十多名官員,居然查抄出四百六十七萬五千三百多兩,真是大貪官!”

“海老頭誇張了,這清單是把他們的家產和府邸折銀,白銀沒有這麼多。”

“今上,府邸和家產也是白銀買的。”

“是是是!”朱翊鈞點頭道:“叫你們來,就是把查抄所得,和你們交接,省得有人說朕貪圖臣子的家產。”

“查抄家產一半歸戶部,入國庫,就是兩百三十三萬七千六百五十兩。”

海瑞問:“今上留這麼多銀錢做什麼?”

“這是去年申時行和南京工部報請修繕懿文太子陵寢的奏疏,八十七萬三千兩,朕去年去南京祭太祖陵時,見懿文太子陵破敗不堪,讓申時行和南京工部合算修繕懿文太子陵,需要多少銀錢,這筆銀錢就不要戶部出了,這筆銀錢朕出。”

“還有一百五十多萬兩呢?”

“京城街道破敗不堪,朕準備修京城街道,下雨不泥濘,風吹不起塵的街道。”

有正事幹,朝臣也不好反對,修懿文太子陵,可以安撫南方百姓,修京城街道,可以造福城裡百姓,只能捏著鼻子認。

“張鯨,你親自和王先生交接,白銀一兩都不能少!”

“是,奴才遵旨!”

朱翊鈞開始說正事:“朝廷各部都有小金庫,缺銀時常給地方加派,地方各布政使司又加派到百姓頭上,現在百姓被加派的苦不堪言,工部有後堂大岸、太僕寺有常盈庫、光祿寺有銀岸、吏部、禮部、刑部、還有各寺都有自己的小金庫,朝廷財政亂七八糟,以後各部不準有自己的小金庫,缺銀就去戶部支取,減少對地方的加派,南京戶部,每年都要把清單,報給戶部,戶部要做到統收統支!”

“是!”王國光點頭答應。

現在把朝廷各部的小金庫取消,由戶部統收統支,這樣增加了戶部的權力,王國光當然願意。

還有這兩百三十三萬七千多兩銀子,戶部管理的銀子多了起來,今年最大的工程就是修繕懿文太子陵,這錢還由皇帝出,王國光第一次感覺,當大明的戶部尚書,原來這麼爽。

要是今年各地沒有大災,戶部最少盈於三百八十多萬兩。

當皇帝一年,朱翊鈞到現在都沒整清楚大明的財政,大明財政政策和後世相差許多,大明是去中心化的財政,和後世天差地別。

後世財政是中央收取全國的錢,規劃完成後,再發放給用錢單位。

大明財政是先地方留存,對口支援用錢各部、各省,最後剩下的,運送到京師,戶部管理的就是各省、各地運送到京師的這筆錢,戶部設太倉庫,就是管理各省各地運送到京的錢。

從弘治年開始,各部都有自己的小金庫,他們所用銀錢,都是加派到各地,然後各地加派到百姓頭上。

各部這麼做也有原因,就是不想自己用錢,受到戶部的牽制,當各部各省遇到突發情況,例如去年的山西大旱、大災,就需要戶部支援他們。

各省和各部開始分灶吃飯,中央對地方掌控力開始不足,各省每年交給戶部多少銀錢,然後就是自己的。

朱翊鈞把各部小金庫關閉,就是要中央集權,各部以後不準有自己的小金庫,所用銀錢,都要上奏疏報給他,由他批奏疏,再讓他們去戶部領銀錢,這樣各部的權力,就被集中在他的手中。

沒有銀錢使喚不動人,各部尚書都是朱翊鈞提拔的,不得不答應。

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太僕寺卿,都是新提拔的,趁著他們沒有站穩腳跟,先把錢袋子收到戶部。

明末出現吊詭現象,江南和沿海省富裕,但是富裕不到中央,陝西、山西、河南、山東遭災,卻能拖垮中央財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北方四省賦稅沉重,除了南直隸以外,其他南方省賦稅很輕。

最根本原因就是中央對地方掌控力不足,當水泥路修通各省以後,朱翊鈞就開始整理南方各省,對南方商業加重稅,減輕北方四省加北直隸的農稅。

財政總收入增加不多,可以減輕北方四省百姓的賦稅,這樣就能減緩明朝滅亡速度。

大明註定滅亡,朱翊鈞只是不想滅亡在他手中,至於什麼時候滅亡,那只有天知道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