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宦官群體那更是不例外。有地位的大太監趁著自己還在高位的時候挑選有潛力的小宦官收入名下為乾兒子調教,並扶持舉薦他們進入更高的級別。為的是以後自己老了退下來了或者落難了,仍然有乾兒子幹孫子們照應,替自己說話。這些乾兒子,幹孫子們也相互扶持幫助稱之為同門,乾兒子再收幹孫子,一代代傳下來形成了各種勢力交織。

那歷代的皇帝知道這些嗎?那是肯定知道的,所以就採用相互制約的手段來平衡各種勢力,絕對不會讓一家獨大。重要部門的用人絕對不會全部都用同一名下的人。所以明代就算是太監再有權勢,再怎麼專權,皇帝一句話就能把他們給滅了。

現在,宦官中主要有幾股大勢力,一股是從嘉靖皇帝時期就一直在宮內當差的。例如陳矩、史賓等等。另外一股就是當年在隆慶皇帝的潛坻裕王府當差的,例如馮保、和張維的乾爹張宏。最後就是萬曆現在的嫡系,在萬曆當太子的時候,就在太子府的時候當差的,例如張維。

本來司禮監、東廠、御馬監本是三方相互制約的,但現在馮保能以司禮監掌印兼提督東廠,那已經是非常特例了,不能再任由他的勢力擴張。張維現在身上除了乾清宮總管太監的職務之外,還有一個提督內忠勇營的職務,能調動皇城內的禁軍,所以他也是現在自己安全的一個保障……。

張維把這些複雜的關係梳理了一次,彙總給了萬曆。包括自己是張宏的名下,同門還有張鯨、張誠。小德子和小李子是他自己的乾兒子,這些情況也沒有絲毫隱瞞。

萬曆根據張維調查彙總的情況和批閱答卷的情況,最後選擇了第一批180人。其中在內書堂讀書的特意挑選了年紀偏小的,只佔了四成。

這個選拔結果一公佈,有歡呼雀躍的,也有垂頭喪氣的。有人吐槽題出得太怪,有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就是沒人覺得不公平,因為誰也不敢這樣覺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緊接著另一個小道消息傳了出來,皇上明年還要繼續選人,而且還會選得更多,於是那些落選的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一時之間原來被認為是閒書雜書的一些書頓時成了熱門的搶手貨,一線工坊的那些低階宦官也都拿起了書本……。

萬曆在玉熙宮視察這裡的改造工程時,聽到這些訊息傳來,他也只是淡淡的笑了一笑。

不能不說內官監、御用監辦事的效率還真是不錯,不到半個月時間,玉熙宮就被改造得象模象樣。裡面沒有用的那些珠寶陳設全部被搬走了,大殿的一層被改造成了一個小禮堂,書桌、椅子、講臺、大黑板都已經佈置完畢。美中不足的是不是階梯教室的樣子。二層隔了八間房,當作化學實驗室,水槽什麼的也都改裝好了,試驗臺上已經整齊的擺好了各種燒杯、燒瓶、量杯、酒精燈……看起來已經有那麼點意思了。

兩側的偏殿已經被改造成了物理實驗室和機械原理模型陳列室,一些器具和模型正在不斷的往裡面搬。現在正在殿外廣場兩側正在加蓋兩排房子,用作教室和以後的教師辦公室,萬曆也在這裡給自己留了一間,將來作為臨時的休息室。

內官監掌印太監張誠和御用監掌印太監王幹帶著大大小小十幾個屬下跟在萬曆後面。當聽到萬曆說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哪些地方需要增加的時候,一大群人立刻掏出一個小本本,用鉛筆快速的記錄下來。

自從鉛筆廠開張以後,司禮監也採購了一批供給宮內的衙門使用。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用得不習慣,很有一些反對的聲音。萬曆為了幫助陳矩快速培育市場,就下了一個旨,以後宮內議事,參加者須做筆記備忘,不定期讓司禮監抽查。這下鉛筆的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宮裡各衙門辦事的管事的都隨身帶著小本本和鉛筆。

可是今天萬曆帶著一群人視察工地,他一邊說,身後的一群人拿著小本本記,這個場景總是讓他覺得那麼熟悉。

後來細細一想。我靠!!這不是北棒大首長三胖,視察工廠、學校、軍隊時的場景嗎?就差熱情握手、合影留念和激動得淚流滿面了……。

“改造這裡花費的銀子多嗎?“萬曆隨口問到。

“皇上,御用監這邊花費的銀子不多,所有這些按皇上的要求做好,費用不過一千兩……。“王幹首先搶著回答到。

“皇上,內官監這邊的花費也不是太高,主要是新蓋兩排房子,需要一些圓木木料,所有花費應該在四千兩。“張誠接著回答到。

萬曆覺得裡面肯定有水份,但現在暫時懶得記較。你想呀,以目前大明的物價,米一石才八錢銀子左右,豬肉一斤才一分三的銀子也就是十個銅錢左右,這裡改造的總價五千兩那也是一筆大開支了。

“張誠,木料用的是什麼木料?怎麼這麼貴?“

“回皇上,按您旨意,不敢用好木料,用的是一般產自四*川的圓松木,運抵京城折銀七兩銀子一根。這兩排房子一共二十間,用木料約五百根,再加上石料、磚和瓦片,所以花費自然多了一些。“張誠慢慢的解釋道。

“那鉛筆廠用的木料也這麼貴?“

“鉛筆廠用的木料都是一些不用的邊角料、小根料,雜木料,京城周邊就有產出,所以價格自然非常便宜,大的圓木料出要是運費太貴。“張誠回答到。

聽到張誠的回答,萬曆也不好再說什麼。但的確木料的價格是比較令他驚訝。京城附近沒有大的林區,需要的大木都要從南方運過來,那運輸成本就是天價。這麼一根還不是特別大的圓松木都要七兩銀子一根。那如果是那些特別大的宮殿樑柱木料,那些貴的木料,那該是天價了吧。難怪修一次宮殿少則十幾萬兩,多則幾十萬,上百萬兩的開銷。除了被貪掉的,原有的成本也不低。

也沒想到陳矩他們的鉛筆廠,自己會開動腦子,用別人不用的邊角料,雜木料來生產降低成本。想到這裡,萬曆突然覺得,看來下一步,是要把穿越者經常搞的另兩樣神器鋼材和水泥搞出來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