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之前的學習時間安排是這樣的。每月逢三、六、九的日子上午,(例如:初三、初六、初九,十三……。)上朝聽政,一個月會有9天時間需要上朝。

春、秋兩季安排了每個月3天(初二、十二、二十二)由眾多大臣一起參與的學習講座,稱之為“經筵”。其他時間的上午就必須到文華殿講讀聽講官們上課,稱之為日講。

當然如果遇到皇帝必須出席的重大的活動,重大的節日,一些時間安排也會做出適當的調整。例如萬曆剛穿越來的當天是初三,但由於頭一天是二月初二春龍節(龍抬頭),所以時間安排做了相應調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樣看起來好象還比較輕鬆,絕大部分時候只有半天的上課或者上朝時間,還有下午的時間可以放飛自我。

但如果這樣想,那就錯了,每天下午除了午休時間,還要溫習當天講官們的講授內容,接受太后老媽的考核。想想這暗無天日的學習安排,萬曆更是滿心期待的想知道,兩位太后商議的新課程表。

“皇上,陳太後娘娘和我商議了一下你的學業,覺得皇上現在已經開始看奏章學習理政,是時候學習一些與國計民生相關的東西了。”

一談到學習,李太後的面色馬上就變得莊重起來,彷彿在講述一件神聖而莊嚴的的事情。

“逢三、六、九上朝聽政的安排,之前內閣和司禮監就反覆商議過了,這個日子不宜再變,經筵的日子也照舊。這日講倒是可以調整調整,以後逢一、四、七到文華殿講讀。其他的日子,皇上自己用功,研讀《永樂大典》,瞭解民生百態。至於這武學、軍政……。讓司禮監和內閣商議先推舉人選吧。”

聽到這裡,萬曆心裡那已經是歡呼雀躍,驚喜不已。原本想著每個月能調出三四天的時間來那就不錯了,這一下調出這麼多時間來,力度之大完全超出自己的想象。

“皇城之內的倉場、工坊、內市、想看哪裡由皇上自己安排,馮保、張維隨駕服侍。要是想看皇城之外那些由皇家監管的工坊,先報給陳太後娘娘和我再安排出行,馮保安排好隨行護駕……。”

這真是意外驚喜連連呀,萬曆恨不得馬上高歌一曲,”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

“馮保,把陳太後娘娘和我的意思和內閣講清楚,叫他們上奏疏吧……。“

“奴婢遵旨,奴婢這就去辦……“。

萬曆此刻覺得,剛才自己出手幫馮保說話的決定真是英明無比。關於皇帝的學習,那可不止是皇家的家事,那更是國政大事。就算是兩位太后和自己這位皇帝舉雙手贊成同意,那也改變不了。在大明的政治生態環境下,要想辦成這個事,那還得要過幾關呢。

先要有大臣上奏疏、內閣票擬處理意見,然後才輪到皇帝批准,司禮監批紅用印,成為合理合法的執行檔案。這就成了嗎?no,還有大名鼎鼎的六科給事中,這些給事中那可是社會平頭哥,人狠話又多。雖然品級不高,但可以以小制大。要是他們覺得最後批覆下來的旨意有問題,還可以行封駁之權封駁回去,讓內閣重擬。

要想順利辦成這件事,兩位太后和自己那是不能出面的,那得要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作為代言人去和內閣首輔張居正溝通,取得同閣的支援同意,再由內閣去和那些給事中去擺事實,講道理。

改變一下自己的學習時間安排都要過五關斬六將,和花旗國透過一個減稅法案的複雜度有得一比。萬曆想到這些,剛剛大喜的心情一下煙消雲散……。這時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湧上心頭。唉,讓馮保去折騰吧,這大明朝的皇帝也太不好玩了……。

馮保得了李太後的旨意謝恩之後,離開了乾清宮。離開之前還暗暗的給了萬曆一個滿是感激的眼神。

萬曆和李太後一起用過午膳,沒有午睡的心情,於是就又回到書房。小李子和小德子按照萬曆開列的辭目,取來的十幾本

《永樂大典》已經整齊的放在了書案上,一盞清茶也泡好了放在一邊。

萬曆挑了一本認真的翻閱著,不知不覺被書裡面的內容給吸引了。按照前世翻閱技術資料的習慣,發現有用的地方就準備摘抄下來,下意識的抬起右手準備拿紙筆,但眼晴仍盯著書。

“皇上筆在這……。“李存義輕聲說道,此時已經把沾好了墨汁的筆送到了手邊。

萬曆恍過神來,接住了筆。看到手中的毛筆,想起了上午抄了十幾頁辭目,字沒多少,但手卻累得不行。這毛筆,傳說是秦時大將蒙恬發明,其實秦朝之前就有毛筆,只不過筆毛是圍在筆桿的外圈然後用絲線纏繞,並不是象現在的毛筆一樣筆毛是塞在筆桿中間的。

用毛筆寫漢字,的確是有其獨特的韻味,毛筆書法也是中華的國粹之一。但毛筆軟軟的,寫方方正正的漢字還不錯,但要是畫圖、製表就存在了天然的不足,而且也攜帶不變。想著以後肯定少不了要製圖,要是沒有鉛筆,那可是大大的不方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把鉛筆這玩意搞出來吧,按照明代生產工藝水平難度不大,就是不知道這石墨在市面上能否找得到。如果找不到就想著用碳粉代替。至於橡皮擦,呵呵,以後再想辦法……。

“小德子,你可知道石墨這種東西?或者叫石涅的東西“萬曆問站在一邊的胡有德。

“皇上,奴婢知道,這石墨也就是石涅,也叫石黑,還叫畫眉石。以前寫字的墨就是用這石黑製成的,是到了後來才改成用松煙來制墨。“胡有德答到。

“你是怎麼知道的?”

“回皇上,臣是從楊慎老先生寫的《丹鉛續錄》中看到的,其中就有一篇寫的是石涅。石涅黑丹,即今之石黑也……上古書用漆書,中古用石黑,後世用煙墨……。“

“楊慎?可是寫《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楊慎?“

“是的,楊慎是歷經四朝的東閣大學士楊廷和之子,正德年間的狀元……。”

萬曆自然知道這位楊慎,號稱明代三才子之首。萬曆前世對他的瞭解也是因為那首《臨江仙》的詞,但還沒想到他還會對這些自然科學的東西感興趣,會在寫的書中記載這些,看來明代的文人,也不是全部都是只識孔孟朱程的腐儒。

“朕,突然想到了一樣東西要用到石墨,你可找得到這石墨?“萬曆拉回正題。

“奴婢在市面上找到。“

“好,太好了。朕想製作一樣東西,小德子你去幫朕去辦吧。“

“這東西叫鉛筆,先把石黑研磨成粉,記住要研磨得越細越好。然後再把上好的粘土地也細磨成粉。再把…….。”

萬曆把自己知道的鉛筆製法說了出來,順便還叫胡有德去製作一把用來削鉛筆的小刀。

這鉛筆的製法其實不難,但也不是那麼簡簡單單。其中有幾個關鍵的工藝環節:首先是木材切成方型的料材之後,成要先經過熱水處理,然後經過60-120度的乾燥,再經過120-300度高溫的處理,這時木材才會鬆軟易切削。

另外就是筆蕊的製作,不是簡單只把石墨和粘土混合弄成鉛筆蕊的形狀就可以用了,還要經過加熱乾燥和高溫焙燒兩道工序,焙燒硬化之後還要經過油浸才是成品。

萬曆把關鍵的工序和胡有德交待清楚,至於其他的一般的一些加工藝就放手讓胡有德自己去思考。

萬曆交待完之後,嚴厲的對著在書房內的李存義和胡有德說道:“記得,以後朕交待你們兩去製作點什麼東西,一律不能外傳,否則……。“

搞掂了鉛筆的事情,萬曆又繼續看書,不知不覺就到了晚上。

和李太後一起用過晚膳之後,就由張維陪著,帶著李存義來到乾清宮外的石欄邊。對於萬曆今天一天呆在書房看書,李太後那是相當的滿意。晚膳的時候對萬曆是關懷備至,還叫萬曆不要太累了,看書久了就出去走走。這在萬曆原有的記憶中可是從來沒有過的。

倚靠在石欄上,萬曆不自覺的朝西南方向看去,不知道過了多久,好幾顆如雞蛋大小的流星,從天邊劃過。古人誠不欺我,流星果然出現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