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俞大猷的這一波眼花繚亂的操作,眾人已完全折服。楊俊卿看著整好的鋪位呆呆的想著:以前就沒聽說過俞老將軍治軍,還有這麼一手絕活。為何領軍新車營之後,處處都透著新奇。

“俞老將軍,在下心悅誠服,願賭服輸。明天我就把那口寶刀給您送過來。在下還有一事相求,希望老將軍不吝賜教,將這治軍之法傳授給我,我也好把手下那些不爭氣的東西,好好練練。”

雖然還沒有看那些兵的訓練情況,但光從已經看到的哨兵表現、營房衛生、宿舍整齊就已經能窺一斑而知全豹。新車營練出來的絕對是一支強軍。新車營的組建才兩個多月,用什麼法子練成這個樣子,的確讓楊俊卿不得不在心裡寫一個大大的服字。

錦衣衛,雖然承擔著一些特殊的任務,但根子上,還是一個軍事組織。同樣都是當兵的,瞧瞧自己手下那些貨,和人家手底下的兵比起來那就象是街面上的地痞青皮。

“對對對,老將軍還請不吝賜教,東廠那些番子也是一個個的欠收拾。”陳矩也附和道。

楊俊卿和陳矩說得張維都動起了小心思。按照皇上的預想,以後御馬監要不斷往各軍中派出皇家教員。如果派出去皇家教員,還能有一手治軍的絕活,那在各軍中也能更好立足,更容易和軍士們打成一片。必竟軍營還是有軍營的潛規則,有硬本事的人,往往會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尊重。

“兩位過獎了,我可不敢貪天之功為己功。新車營這些治軍的法子,都是皇上指點的,這裡的規矩都是皇上定下來的。就連這整鋪位,疊被子,都是皇上教給我的。你們想要學,我可做不了主,要奏請皇上恩准。”俞大猷此時不得不說出實情。

陳矩、楊俊卿、張維都被俞大猷爆的這個大料,震得七葷八素。特別是張維,他雖然多次陪萬曆到過教導營,但他絕想不到這些都是出自萬曆的指點。平時不是自己就是那兩個小宮女侍候皇上起床,就從來不知道皇上竟然還會疊被子。

萬曆此時在心裡吐槽,俞大猷,今天怎麼搞起溜鬚拍馬這一套來了。他咳嗽了一聲,岔開話題說道:

“東廠和錦衣衛也是該好好整頓整頓了,朕很欣慰你們能自己想到。你們兩家,先各自建好訓練營地,到時候朕給你們派人幫你們訓。所有錦衣衛和東廠的人,都要參加輪訓,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裁了。定期輪訓考核,要形成定製。“

“臣建議,御馬監派出的皇家教員,在派出之前最好也經過訓練。”張維此時趕緊抓住時機向萬曆提出建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御馬監也單獨建立營地,以後所有皇家教員派出之前必須透過相關的培訓和訓練。”萬曆同意了張維的請求。

東廠、錦衣衛是自己手上的兩把尖刀,肩負特殊職能,也擁有非常大的許可權。如果這兩個地方的權利不受控的被濫用、私用,那帶來的危害和破壞性也是非常大的,更需要紀律的約束。

今天萬曆帶陳矩、楊俊卿和張維一起來京西軍營。一是想來看看新車營的訓練情況,再一個也存著敲打陳矩和楊俊卿的意思。讓他們自己有所感悟,主動清理整頓門戶。至於御馬監的皇家教員培訓,則早已經在萬曆的計劃之中。

看完營房宿舍,俞大猷陪著萬曆一行人來到了訓練場。這裡則是呈現出了一片火熱朝天的熱鬧場面。

“殺...殺...殺...”訓練場的一端,一陣陣吶喊聲傳來,引得一行人紛紛側目。

“皇上,那邊正在進行刺殺練習,過那邊看看吧。”俞大猷說道。

當一行人來到刺殺練習場地時,一排排士兵正做著預備姿勢,只見每個士兵都緊握木槍,眼晴凝視視前方,就象前面站著敵人,隨時準備撲上去。

“殺...殺...殺...”隨著司令官的口令下達,士兵們端著槍,猛的向前突刺,然後緊接著兩下墊步突刺。

“殺...殺...殺...”突刺動作完畢,馬上展開防刺動作練習和其他動作練習。

所有士兵動作整齊劃一,剛勁有力,毫不拖泥帶水,沒有任何花架子。一聲聲吶喊充滿了殺氣。

“刺刀術,看起來簡單,主要是刺、格、撩、砸,總計不過十六式。但如果給火槍都裝上刺刀,苦練刺刀術。那火槍兵臨陣對敵,近戰肉搏就可以發揮出更大的戰力。”俞大猷向眾人介紹到。

“現在各軍都裝備了各式火器,刺刀是火槍的最好補充。大明的軍人不能因為有了火器就縮起來了,軍人的勇武精神不能丟掉,更要敢於與敵近身肉搏,戰至生命最後一息。”萬曆接著說道。

萬曆把前世在廠警衛連學到的刺刀十六式教給了俞大猷,讓俞大猷根據北虜的主要兵器馬刀做了一些針對性的改變,去掉了一些防刺動作,新增了一些防刀的動作,於是變成了現在士兵們練習的刺刀十六式。

“老將軍,那刺刀的實戰效果如何?”楊俊卿問道。

“我們一起到拼刺對抗練習那邊去看看效果吧。”俞大猷說道。

來到拼刺對搞練習場,只見已經有兩隊人穿戴好了護具,一方持木刀,一方用木槍進行對抗演練。

隨著演練開始的口令下達,兩隊人在訓練場展開了肉搏廝殺。木槍一隊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隊,看似鬆散。但雙方剛一接觸,木槍隊的士兵的站位迅速變化。有的人負責格擋,有的人負責刺殺,配合得相當默契。在區域性很容易形成以多打少的優勢局面。

一寸長,一寸強,木槍對木刀很快就形成了壓倒性優勢。不到半刻鐘的時間,持木刀的士兵紛紛被刺中退下場來,持木槍的士兵,受損很少。

“那如果是騎兵呢?刺刀怎麼對付?”楊俊卿看完之後問道。

“刺刀只適合於近戰,對付騎兵不能光靠刺刀,火器和戰車的配合,才是剋制之法。”俞大猷回答到。

楊俊卿這才反應過來,刺刀只不過是在火槍之上,新增的一件武器,使火槍兵在貼身肉搏的時候,也具有一定的攻擊能力。如果火槍手都配上了刺刀,把藤牌手等近戰冷兵器人員的編制取消,全部換成火槍手的話,那火力密度也會得到提升。

其實楊俊卿並不知道的是,刺刀的出現,不僅使火槍手取代了藤牌手的位置。隨著遂發火槍、火帽式火槍、線膛槍、米尼彈的出現,火槍的射速和射程的進一步提高,長槍兵和鏜耙手等冷兵器裝備人員,也將全部被淘汰取代。

ps:新書期急需推薦票支援,各位看書的讀者大大,請把你們手中的推薦票砸向我吧。書友群(677040317)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