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回答:“老爺說不見人,只拿奏疏就進來,所以我也沒仔細看。”說到此立刻補充:“我這就去外面看看,看看他們走了沒。”

徐階點了下頭,卻道:“看完了先回來回話,沒有我的同意誰也不能進來。”

“是。”管家立刻小跑著出去,很快就回來回話,果然不止是內閣的人,也有太醫院的太醫跟著來了。

徐階一時驚慌,雖不知皇上是真的關懷還是懷疑,但是自己裝病的事若傳出去,皇上會如何想?

徐階正擔心,忽聽管家隨口說了句:“不過來的是太醫院院使萬邦寧,看來皇上對老爺還是重視。”

萬邦寧。徐階聽到這個名字,頓時冷靜了下來:“他們現在在哪兒?”

“就在門外。”

徐階又沉默了一下,終於做了決定:“讓他們進來,其餘人好生招呼著,我的病只讓萬大人一個人來看。”

“是。”

徐階也不知自己有沒有想錯,但卻也只能賭一次了。若來的是別人,他恐怕也不敢就這麼輕易放進來。

果然很快管家就帶著萬邦寧來了,只聽管家道:“老爺,萬大人來了,其他人也都安排好了。”

徐階是和衣躺在床上的,有意放下層青色紗帳,這樣外面的人也不能完全看清裡面的情況。

徐階有意不讓萬邦寧坐得太近,等他坐下,也不等徐階開口,便道:“我替元輔診脈不宜人多叨擾,還請元輔讓他們都退下。”

徐階本正有此意,聽他主動提出,心裡不免猜想,他定是有話要同自己說。

果然等人走了,萬邦寧忽然起身,走到床邊來。

徐階不免緊張,還沒等到他開口就索性問:“今日倒是勞煩萬大人走一趟了,不知萬大人在來之前,是否有人給萬大人說過我的病?”他本也是試探,若來得是別人就算了,萬邦寧與自己與馮保都有些交情。所以他也不免懷疑,這是否也是馮保的安排。

萬邦寧很快回答,卻是語氣平靜:“這裡沒有外人,元輔何必這麼同下官說話呢?元輔不必瞞了,來此之前馮公公已經派人來囑咐過了。”

徐階略微松了口氣,緩緩掀開紗帳,也不知他究竟知道多少,於是還是忍不住的問了一句:“馮保是怎麼給你說的?”

“元輔這麼問就是不信我了。”然而還不等徐階解釋,他又道,“我雖是個大夫,卻也不是不通世事。如今朝局複雜,元輔想一病平息干戈,何嘗不是個最好的辦法呢?馮公公都給我說了,我也不是不通事理的人。”

徐階有些尷尬的笑了笑,忽一嘆,言語也變得更柔和了一些:“也不是我不信你,只是這件事牽扯的人越少越好。”

“我怕什麼。”萬邦寧漫不關心一笑,“反正我也不過是個大夫,說得好些不過是給帝王之家治病的大夫,其實歸根到底本質都是一樣。不像元輔,更不像馮公公。只有有用的人才會被牽連,我啊,連這個資格都沒有。”他又是一笑,灑脫坦然,“我一個大夫,誰有那閒功夫跟我過不去?”

徐階聽他言語中大有看淡之意,不禁問:“你這麼說莫不是要退去嗎?”

“我年紀也不小了。從前總覺得治病救人是硬道理,現在卻想著自己不過是凡人,脫不了生老病死,能救也只能救一世。所以如今我最想的,就是等退下來著書一部,記錄我畢生所學,也算是為後人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吧。”他一邊說一邊示意徐階伸手,“既然來了也不能白來,我也替元輔把一把脈吧。”

“有勞了。”徐階一嘆,“你這麼說我倒也慚愧了,在這方面我到底不如你,不能為後人留下些什麼。”

萬邦寧卻並不急著開口說話,先把了脈,然後又讓他伸舌頭,邊看邊道:“我一介平民草夫,元輔哪能和我比?元輔救的是當下,護的是大明,這可是萬世千秋的功績。”

等他看完,徐階才縮回舌頭道:“什麼萬世千秋的,能像你一樣全身而退我就知足了。”他說到此忽然沉默了一下,再開口已換了個話題:“你既想著書,可有想好名字?”

“萬氏醫貫。”他脫口而出,顯然是早已想好了。

“名字雖普通,不過也合適。”

萬邦寧一笑:“多謝元輔誇讚了。”說到這裡,他對首輔的情況也大致有底了,於是問:“元輔近日可輾轉難睡,不思飲食?”

“的確有些難眠,只是飲食倒不是不思,只是胃口淡了,不愛食油膩之物。”

“可覺腹賬?”

徐階點頭:“這倒是,說來這幾日進的也不多,都是些稀粥小菜。”

“這就對了。”萬邦寧頓時下了診斷,“元輔脈象滯結,起段澀滯難進,舌質淡紅,舌苔薄膩,再加上入夜難眠,腹脹不思飲食,這便是因憂慮過度而引起的肝氣鬱結。”

徐階一聽也不覺得是什麼大問題,因此也不以為意,只是道:“其實也沒什麼大礙,既然你也來了,就幫我抓幾副藥調養調養吧,反正近幾日我也不打算過問朝中的事了,也好落得個清閒好好養養。”

“元輔倒好,我這大夫還沒發話你倒先診斷了。大病皆由小病起,所以對我而言,再小的病也不能掉以輕心。”萬邦寧話雖如此,卻已開始擬方子。

徐階在旁看著,忍不住問:“如今永寧宮也是你在照顧,不知貴妃的胎如何?”

“胎像穩固,如今太醫院輪番著照顧,豈止我一人。”

“可知道男女?”

萬邦寧忽然停筆,望向他,卻忍不住笑了起來。

徐階也有些尷尬,心知是問錯了話,這貴妃有孕尚不足月的,誰知道男女。

“我若記得沒錯,元輔也有兩個兒子吧,怎麼卻還問出這沒理的話來?”萬邦寧說到此又忍不住笑了起來。

徐階倒不生氣,只是忽然聽他提到自己在老家的兩個兒子,眉頭頓時就不經意的皺在了一起。自己兒子在老家所為他如何不知,只是自己從小就寵著這兩個兒子,現在如何忍責罰?何況這件事也並非全是他們的錯,自己在朝任首輔一日,就會有人主動上門來巴結討好。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人家笑著上門總不能就這麼趕出去吧?

萬邦寧倒不知他所想,卻也知首輔不是小肚雞腸的人,即便見著他皺眉,也知不是因為自己剛才的話。雖不知他在憂心什麼,但想來他這病也不宜憂思,於是隨意轉移了一個話題:“貴妃那邊無礙我倒也不擔心,只是皇后的病,從潛邸到入宮就一直沒見好。這孃胎裡的弱症,恐怕要好全也難了。”

皇后位主中宮,體弱多病倒不是件好事,因此徐階聞言也不禁一問:“皇后是否要緊?有無大礙嗎?“

“只要調理的好,不要有什麼大的刺激和情緒波動,暫時是無礙的。只是以後,就沒人能說得清了。“

徐階若有所思:“皇上子嗣稀薄,未嘗不是中宮失德,實於我大明不利。不過仔細想來,皇上只有這一後一貴妃,是該添些人了。“

“添是要添的,只是這人也不宜太多的好。“萬邦寧委婉道,“其實皇上體質本弱,現下雖沒個病痛卻不代表沒有誘因,內因還在,還是要好生在飲食上養著,才能保萬世。“

徐階一聽也吃了一驚,心想這他倒是第一次聽說。不過仔細一想,自己從前在裕邸做講官時,最關心的也是皇上的學業和品行,倒真不曾在這件事上留過意。

萬邦寧見徐階出神,若有所思的樣子,不禁道:“好了,這種事是皇上的事,元輔也不用為皇上操這個心了。雖說是私事也是國事,但畢竟也是家事,推己及人,誰願意自己的家事讓人指手畫腳?”

“這是自然,我只是隨口問問你而已。”

方子也開好了,萬邦寧先遞給徐階一張:“如何服用我上面都寫著,你讓底下人照著去抓就好了。”

徐階點頭接過,卻見他手中還拿著第二張,似在猶豫,還不確定是不是要給自己一般,不禁問:“這張是什麼?”

“向皇上交差的東西。”萬邦寧一時間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禁問徐階,“元輔,你說這張方子我是留下給你,讓人給你按著抓一副掩人耳目,還是交給皇上過目?”

“皇上又不通醫理,你交給他他也未必看得懂,關鍵還在於你的話怎麼說。”

萬邦寧一笑:“那倒是,這實話倒也只有元輔會給我說了。”

徐階聞言也一笑:“何必這麼麻煩,既然做不了決定就再抄一份,這樣不就兩邊兼顧了嗎?”

“看我這腦子。”萬邦寧笑著搖頭,再提筆很快又照方抄了一份,將新抄好的留著,另一份遞給了徐階,“行了,元輔的病也看了,我也該回宮了。”

“如此就不留了,若能見著馮公公,還請代為轉告情況。”

“元輔不說我也知道。”萬邦寧說完便拿著藥方,朝著徐階一拜便向外面走去。他知徐階這個情況是不能外送的,因此連問也不多問一句。

徐階一整日雖待在府中,卻還是派人偷偷去探聽朝中的情況,最主要的事在和順齋盯著,二人雖無約定,但馮保卻會時不時從宮裡傳來訊息,直接派人送到和順齋。因此今日朝中發生了什麼重要的事,徐階也都全部清楚。

皇上處置齊康的旨意還沒下,看來還是被馮保拖著的。只是如此一來,自是平不了朝中諸議。

不過今日,齊康也上了道疏反駁。雖然齊康一開始上彈劾徐階的奏疏,就遭到科道諸臣集闕唾罵。但其中以歐陽一敬為首,所以這次,齊康的主要矛頭也集中在了歐陽一敬身上。其他科道御史言官只是一筆帶過,群集說之。

齊康的奏疏是跟著送來了,是手抄本,看樣子是馮保的字跡。馮保向來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所以徐階也不奇怪他是怎麼抄下來的。

徐階心想馮保倒細心,若是今後司禮監掌印是他,那自己做起事來倒也可以輕鬆許多。

齊康這奏疏倒也平平無奇,無非是一陣叫冤為自己分辨,然後又向皇上極力闡述自己的忠心而已。徐階只是簡單的看了幾眼,就丟在了一旁。

不過另徐階意外的是,除了齊康自辯,今日還有幾個人上了奏疏,彈劾齊康妄言。其中有兵部侍郎遲鳳翔和刑部侍郎樊深等人,不過這些徐階都沒怎麼在意,唯一讓他意外的是彈劾齊康人中竟還有楊博。

其他人或跟風或真心有不平上疏就算了,可這楊博此時也跟著又究竟是什麼意思?

按理說這個時候,楊博心裡應該是向著高拱的。前次胡應嘉彈劾他,高拱也算是幫他出面,只是這次楊博此舉,未免也太小人了。想來高拱知道了也定是會大鬧一場的,想到此徐階更慶幸自己今日沒去內閣。

接著又過了兩日,歐陽一敬和齊康相互上疏指責,皇上雖還沒下處置齊康的聖旨,不過就在第二日申時,徐階接到馮保從內宮中傳來的訊息,高拱終於耐不住了,已單獨進宮面聖。

不過這一次,皇上倒是叫退了旁人,只留他一人在乾清宮中,就連李芳也不例外,一併被叫了出去。

馮保雖沒明著讓人帶什麼話,不過徐階也很清楚,高拱既有此舉,那麼原先的計劃也已走到了最後一步,成與不成就在於高拱和皇上怎麼說了。

不過出乎意料的事,這一次之後事情並沒有起什麼變化,只是第二日皇上下旨發落了齊康。對高拱依舊一句不提,同樣高拱也似沒有動靜一般,彷彿昨日並不曾去見過皇上。

此時馮保的訊息似乎也斷了。因為那日沒人在場,所以誰也不知道皇上究竟和高拱說了什麼,事情似乎在一瞬間就陷入了困局。

不過又過了一日,高拱忽然又上了道引疾乞歸的奏疏。馮保也依樣抄了一份給他送來。不過這一次,後面還有司禮監的批覆,不過也是用墨筆抄錄,上面寫道:“卿輔弼元臣,德望隆重。朕方虛懷委託,贊理化機,豈可以微疾輙求引退?宜即出供職以副眷倚,不必再辭。”

聽這口氣,想來是皇上的原話。馮保雖沒再帶話,但徐階聽到此也明白,皇上態度如此,恐怕這件事就難辦了。

不過這次徐階也讓人帶了話回去,讓馮保遇事莫急,先暫觀其變。

馮保倒沒讓人再回信,不過徐階清楚只要他明白便是。原本這話也是多餘,只是如今這個局勢,自己都不免有頭腦發熱一時沒控制住脾氣的時候,因此還是忍不住多提醒的一句好。

不過齊康雖被處置,離京外調,但在皇上下旨的前幾日,以歐陽一敬為首的文官雖也安靜了幾日,但齊康卻不停上疏彈劾,其中以歐陽一敬為首。終於言官中有人忍不住上疏斥責齊康,如此一來就如決堤的大壩衝開了一條口子,事情頓時又鬧到了不可發展的地步。歐陽一敬也不閒著了,加上徐階臥病不在朝,就索性也上疏和齊康爭鋒相對起來。

雙方互指為黨,譁然攻訐,一時間鬧得不可開交。

朱載垕本就有處置齊康的意思,卻一直被馮保勸著。不過如今事態發展至此,馮保也知道是機會來了,便主動向皇上請罪,說是自己大意,如今不得不處置了齊康方能平息朝中眾議。

朱載垕連忙讓李芳將徐階擬定的旨意拿出來,一時間也沒心思想太多,為今之計還是先平息了朝中的紛爭才好。只是處置了齊康,高先生果然很快就入宮請見,朱載垕自知這件事要自己親自和他說清楚,於是就叫退了旁人,只與高先生單獨談談。

果然高拱也不瞞著,等人都退下了便直接道:“皇上今日下旨處置齊康,只是臣不明白,齊康究竟有何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朱載垕也不急著回答,先指了指凳子讓他坐下,等到他坐定後才道:“齊康是無大過,朕也知道他和先生有交情,其實朕這麼做也是在幫而已。”

“皇上這麼說是覺得臣與齊康是**了。”

朱載垕皺眉:“朕何事說過這話?先生是誤會了。朕從來沒有懷疑過先生的忠心,處置齊康也是權宜之舉。如今徐階表面上答應了朕,背地裡卻花樣百出,朕不能指望他,所以朕不得不這麼做,否則那些個御史言官又豈會輕易放過先生?”

“皇上苦心臣感激不盡,只是臣並未有黨同,皇上今日下旨處置了齊康,不是相信了他人的謠言,真以為臣有過嗎?”其實高拱一日前就已經從陳洪那裡得知了訊息,皇上有意處置齊康來平息朝中紛爭,卻因顧忌他的關係,一時間也有些猶豫不前。

陳洪並沒有告訴高拱,讓皇上暫不處置齊康是馮保的建議,事實上當時只有李芳在場,李芳又因陳洪欺瞞他的事而心有不悅。因此當陳洪向李芳確認皇上是否真的有處置齊康的意思是,李芳只點了點頭,回答了聲是,其餘的也沒有再多說。

陳洪對李芳的話自是深信不疑,何況這件事還是孟衝先告訴他的。

朱載垕聽了高拱的話,不禁皺眉,心想倒當真是被馮保說對了,齊康真不容易處置。不過還沒等朱載垕再開口,忽聽高拱道:“皇上恕罪,臣失言了。”

“無妨。”朱載垕也不是不知道他的脾氣,在自己面前心裡有什麼不滿卻也不瞞著,所以很多話也只是有口無心罷了。不過這樣說話倒不累,不像是對其他人,也更容易親近,“不過這件事先生要聽朕的,別再為齊康的事費神,朕自會有辦法,保你無恙。”

然而高拱卻仍堅持著不罷休:“臣也不瞞皇上,齊康的確是臣的門生,他彈劾首輔也是為臣不平。臣若不能保他,今後還如何在朝中立足?”

朱載垕寬慰:“你不用擔心,有朕在,誰也不敢把你如何,朕不信以堂堂天子之尊還留不住一個想留的人。”他見高拱張嘴還要說什麼,便立刻開口打斷了他的話:“高先生不必多言,齊康的事就這麼定了,一切全都是朕說了算。”

高拱忽然間不說話了,而是忽然一下子起身告退。

朱載垕也不留,見他神色似乎是想通了。即便不是如此。自己的意思也已經很明確,就讓他回去先想想也好。朱載垕打定了決心,高先生自己是一定要留的。

不過事情也沒那麼順利,齊康雖處置了,但眾人似乎還不罷休,矛頭頓時又轉到了高拱身上。原本就有這個說法,說齊康彈劾首輔也是高拱指使。很快,就著這件事又在朝中給鬧開了,高拱接連上了兩道請辭的奏疏,皇上卻都不允。這下,高拱心裡也有些不安了。

若說一開始請辭是試探,那麼如今面對朝臣群起而攻之,也早已不單單是言官。

高拱知道自己得罪的人不少,那日皇上雖說會護著他,他聽到那句話也沒有反駁。事實上高拱很清楚,真到了那個時候,皇上就不得不以大局為重聽這些大臣們的話了。正如嚴嵩,最終還是耐不住眾怨所向。徐階已經請病了,只是高拱卻不相信他是真的病了,徐階何等狡猾,自然懂得在此事上避重就輕。

高拱越想越不安,皇上沒有先帝那樣的雷厲手段,加上才剛登極不久,如何能壓得住這麼多朝臣的群起彈劾。但從皇上而今不予理會的態度就可以看出,恐怕早晚都要被那一幫大臣逼得不得不下決定。

齊康也來找過他幾次,高拱雖心中沒底,但還是穩住了齊康。讓他不用擔心,自行辯駁便是,即便皇上真的處置了他,只要有自己在朝一日,就會想辦法讓他再回來。

正是因為有高拱這句話,在被皇上下旨處置之前,齊康才得以與那麼多言官周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