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冊封的旨意是宣讀了,只是正式入宮卻還要等到三月的時候。宮中的宮房要重新修繕,王府的事也要打點妥當,兩者的時間一併算下來,倒當真要這麼久。

馮保也不急,既然事情已成定局,他也只能認了。何況才人那麼說,也讓他生不起氣來。

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現在也只是零星的做一些準備,倒也空閒。馮保一閒下來便又想起了和順齋的事,想起那些賬本,本打算親自過去看看的,但又想起黃錦臨走時的交待,便頓時又改變了主意。

不過賬本還是要看的,只是不能他自己親自去取而已。於是他先到了自己在城中的府邸,本是要直接吩咐府中下人過去。但想這麼一來也容易被其他人發覺,思慮再三,決定讓府中的一個下人去,拿著自己的方印去要東西,至於抬回來的幫手,便去外面隨便找幾個便是,這樣便不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

原本是這麼決定,但馮保後來一想,畢竟和順齋是那樣的地方,民間未必對它就一無所知。因此外面的人還是不妥,想來想去,最終還是吩咐的府中一個人去,只是卻只讓他拿近一個月涉及到朝中三品以上大臣,以及涉及到宮裡的賬本來。

果然有了馮保的那串方印,去的人很快便將東西拿回來了。東西都放在一個木箱子裡,看上去不少。馮保起初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看著這箱子竟和那日黃錦從暗格拖出來給自己看的一般無二了。可要知那日看到的,可是全部的賬冊,怎麼自己僅要了一個月就這麼多?

馮保不禁詢問派去的人,而那人卻搖了搖頭,道:“小人也不知,小人只是按照老爺的吩咐拿這東西給他們看,說是要一個月的賬本。”說完他忙拿出那串方印,小心翼翼的交還給老爺。老爺雖沒說,但他見那東西又是金又是玉的,定是十分值錢了,因此一路上都捂在懷裡,格外小心。

馮保不動聲色的接過,卻也不急著裝起來,而是先貼身收著。等到沒有旁人的時候,再裝入盒子藏起來。

只聽那去的人又接著說:“小人還在那裡等了好一會兒,他們的人在裡面搗鼓了一陣,也不知在做什麼。很快就給了小人這只箱子,老爺有吩咐,小人不敢多問什麼,便將整隻箱子給老爺帶回來了。”

馮保聞言點了點頭,便叫他下去。等到房中只有他一人,這才開啟箱子,誰知看到的卻是滿箱子的書。

馮保起初以為賬簿就混在這堆書裡了,想來也是為了掩人耳目,倒做得高明。誰知將箱子裡所有的書都翻了出來,卻還是一本也找不到。他有些坐不住了,心裡不安的想,會不會是剛才在路上出了什麼事?

他倒不懷疑自己的人,他既能吩咐那人去,自然也是對他放心,知道他不會做出對不起自己的事來。所以東西一不見,馮保第一個便想到問題出在路上。

因此才忙叫回剛才派去的那個人詢問,然而那人卻再三保證,甚至於發誓,自己從和順齋回來一路就沒有停過,這只箱子始終在他的視線中,不可能再有其他人動過。

馮保沉默,既然問題不在路上,那便只能出在和順齋了。難道是和順齋不給東西?只是那晚乾爹分明說讓自己有機會再來取這些賬本,也沒說會有什麼特別的規矩。

馮保越想越不明白,他思考的時候也不喜歡有人在旁邊守著,於是便又叫退了其他的人,只留自己一個人在房中。

地上還散落著書籍,箱子已經空得見底了。他似察覺到什麼,又將地上的書都翻了一遍來看,只見都是些常見的書,什麼四書五經之類,並沒有什麼不尋常的。就這樣,他原以為玄機可能會在這些書裡的想法頓時又落空了。

不過很快他又想到,既然書也沒有問題,那邊很可能是這箱子的問題。只是從表面上看只是一個普通的木箱,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他嘗試著在箱底敲了幾下,卻發現聲音有些不對,倒似比普通木箱要脆上許多。他又敲了敲其他地方,與木箱底部的聲音對比,的確不同。

馮保瞬間恍然大悟,忙命人砸開木箱底部,果然見到底部有一個隔層,裡面就放著一本冊子。

馮保拿出來一看,只見那冊子的書皮上,果然寫著“賬簿”二字,下面還用極小的字標註了時期,這本寫的是“隆慶元年正月”,便是他要的東西。

雖然這樣的交遞方式十分穩妥,也不易被察覺。但馮保還是心有詫異,這件事乾爹可並不曾提起過,但轉念一想那晚的時辰也不多,乾爹只撿著要緊的說,也難免會有漏下的地方。

馮保又叫退了下人,再吩咐不許人來打擾,這才安靜的坐在屋中仔細的看起了這正月的賬冊。乾爹說過,和順齋的賬冊會一併抄錄三份,一份留檔,另外兩份則是備著給兩個東家的。

馮保從最後往前看,如今還沒過正月,顯然這賬冊也只記到了昨日。

馮保只簡單的走馬觀花式的看了一遍,卻很快有了一個重要的發現。就在前幾日,也就是皇上才進了高儀為禮部尚書後的第二日,李春芳府中的人來買過一個訊息,關於高儀的,實際上就是打探高儀從前的底細。

馮保看到這個也不禁詫異,高儀是李春芳手底下的人,他的底細李春芳豈會不知?為何還要花重金來打探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若是在其它地方看到,馮保定會懷疑是弄錯了,只是和順齋不會。他還記得那晚黃錦對他說過,來和順齋買訊息的是要透露身份的,雖然這身份和順齋也不會宣揚,但畢竟還是有些人防備著。尤其是京中的一些要員,不願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就往往會遣府中家僕來充數。只是對於這些和順齋也有應對,但凡要的是朝廷的訊息,而來的人又是個普通百姓,和順齋的人便會暗地調查,確定這背後買這個訊息的究竟是誰,最後再寫進賬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