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

預定遠東總督區司令官:庫羅帕特金上將

參謀長:索鮑列夫少將

帝國禁衛野戰軍當面之俄西伯利亞第一集團軍:

司令官:什塔克利別爾格中將

參謀長:穆拉塞羅夫上校

轄:

西伯利亞第一軍,軍長格勒恩格斯羅中將,含:

西伯利亞第一師,師長格拉斯科少將

西伯利亞第二師,師長扎列緬科少將

後貝加爾哥薩克第一騎兵師,米加奇少將

西伯利亞第二軍,軍長扎蘇利齊中將,含

西伯利亞第三師,師長謝列諾夫少將

西伯利亞第四師,師長塔利諾別爾斯基少將

後貝加爾哥薩克第二騎兵師,師長申斯裡別克少將

19年9月,帝國禁衛野戰軍的當面之敵是俄軍什塔克利別爾格中將的西伯利亞第一集團軍,下轄西伯利亞第一軍、西伯利亞第二軍以及個獨立旅、若干獨立炮兵,總兵力十二萬五千人,沿阿穆爾河(黑龍江)左岸展開,其中第一軍集結在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一帶,依託這當地的要塞群展開防禦。布拉戈維申斯克位於結雅河與阿穆爾河(黑龍江)的交匯處,人口十餘萬,是俄國控制黑龍江流域的重要樞紐,在這裡,俄軍建築了環城防線,修建了個堡壘、個炮臺和若干支撐,配備了1多門大要塞炮,西伯利亞第1師負責該城的防禦,後貝加爾哥薩克第11旅和西伯利亞第師分別掩護該師的左右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斯沃博德內位於結雅河中游,人口六萬,是西伯利亞鐵路東段南線上的重要給站,城內設有煤場、機車維修站以及備用車廂,因為臨近結雅河,水上交通方便,為了防禦該城,俄軍依託地勢建設了堡壘和若干支撐,配備5門要塞炮,以後貝加爾哥薩克第1旅防禦該城。進入9月後,西伯利亞第一集團軍司令部進駐此地,西伯利亞第二軍作為集團軍的機動打擊力量集結於此,另外,集團軍屬的獨立炮兵旅也在此待命,這些部隊可憑藉鐵路線在東西方向上快速機動,也可以憑藉便利的結雅河水上交通向其南方14千米外的海蘭泡支援。

滕達位於海蘭泡西北數百公裡外的外興安嶺南麓,緊扼西伯利亞鐵路東段北線,是為該鐵路線上的重要補給,從當年7月開始,該城附近設定了堡壘和防禦陣地,配備了到4門火炮,由後貝加爾哥薩克第9旅負責防禦。

第二野戰軍當面之俄遠東第一軍:

軍長伊瓦洛夫中將

參謀長:列別緬科維奇上校

轄:

遠東第1步兵師,師長卡列姆少將

遠東第步兵師,師長瓦羅斯托夫少將

西伯利亞第7騎兵師,師長拉多塞維奇少將

根據大本營9月8日發給各野戰軍司令部的戰前最後一次敵情通報,部署在第二軍當面的俄軍部隊為俄遠東第1軍,下轄遠東第1、第步兵師和西伯利亞第7騎兵師,另外還有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和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守備部隊,大約5個獨立營,全部兵力大約是五萬三千人,主要依託哈巴羅夫斯克要塞群展開防禦。哈巴羅夫斯克要塞群建有11個炮臺和6處堡壘,由若干支撐和戰壕鐵絲網體系連接成環形防線,配備14多門大要塞炮。

第三野戰軍當面之俄濱海軍區:

遠東第一集團軍

司令官斯特塞爾中將,參謀長康特拉琴柯少將

轄:

遠東第二軍,軍長弗克中將,含:

遠東第師,師長赫沃斯託夫少將

遠東第4師,師長德米特列夫斯基少將

西伯利亞第6騎兵師,師長米辛科少將

遠東第三軍,軍長納扎魯巴耶夫中將,含:

遠東第5師,師長伊涅維奇少將

遠東第6師,師長納英傑少將

西伯利亞第4騎兵師,師長米傑少將

雙城子要塞:司令官普季洛夫少將,參謀長赫沃斯託夫中校

海參崴要塞:司令官克列爾中將,參謀長雷斯上校,要塞炮兵司令別雷少將

濱海軍區,以遠東總督阿歷克塞耶夫為統帥(遠東總司令庫羅帕特金尚未到任),主要兵力包括:

遠東第一集團軍,司令官斯特塞爾中將,參謀長康特拉琴柯少將,下轄遠東第二和第三軍以及若干獨立騎兵、炮兵單位,共4個步兵師、個騎兵師、個獨立炮兵旅和個獨立騎兵團,十萬九千人,46門野炮和9挺機槍。

烏蘇里斯克(雙城子)要塞衛戍部隊:一萬三千人,6門野炮、17門要塞炮和6挺機槍。

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要塞衛戍部隊:三萬八千人,7門野炮、546門要塞炮和1挺機槍。

共十六萬人,配備44門野炮和67門要塞炮、16挺機槍。

俄遠東第一集團軍的部署如下:

遠東第二軍的第三師部署在比金河到興凱湖之間的烏蘇里江右岸廣大地域,任務是阻止華軍從那一帶渡江,並保證與哈巴羅夫斯克(伯力)方面友軍的交通聯絡,若無法阻擋華軍,則撤退到興凱湖東南的斯帕斯克達利尼固守待援。

遠東第二軍的第四師部署在興凱湖到綏芬河一線的中俄邊境上,以圖裡格羅、波格拉尼奇內等村鎮為前哨據,霍羅利、科波夫奇、波克羅夫卡為二線據,任務是阻滯聯軍的攻擊,等待後備部隊的支援並協同反擊。

遠東第三軍的第五師部署在綏芬河到圖門江口一線的中俄、中朝邊境上,企圖依託克拉斯基諾、科爾福夫卡等前哨據阻滯聯軍的進攻,其二線陣地在烏蘇里斯克(雙城子)到塔夫裡昌卡的綏芬河左岸地域。

遠東第三軍的第六師和集團軍直轄的個騎兵團駐紮在烏蘇里斯克(雙城子)做為總預備隊,隨時準備出擊對聯軍展開反攻。

遠東第二軍的第二騎兵師負責支援第三師作戰,遠東第三軍的第三騎兵師駐紮在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作為機動部隊,以防聯軍從海參崴東面發起登陸作戰,切斷俄軍野戰部隊與海參崴要塞的聯絡。

第一野戰軍當面之俄軍:

俄西伯利亞第二集團軍,司令官比利傑爾林格中將,參謀長伊萬諾夫少將。

下轄

直屬後貝加爾哥薩克第7旅、

西伯利亞第三軍,軍長格爾舍利曼中將:含

西伯利亞第5師,師長普季洛夫少將

西伯利亞第6師,師長謝連緬伊維奇少將

西伯利亞第四軍,軍長斯盧切夫斯基中將

西伯利亞第7師,師長卡切緬多夫少將

西伯利亞第8師,師長基裡揚斯克少將

連年卡姆普夫騎兵叢集(5個騎兵連)、

後貝加爾第一炮兵叢集(1個炮連);

共7個步兵營,5個騎兵連,11萬6千人,6門野炮和1挺機槍。

俄赤塔要塞衛戍部隊:約一萬五千人,門野炮和15門要塞炮,挺機槍。

俄後貝加爾軍區邊防部隊:約九千人,門野炮。

俄烏蘭烏德要塞衛戍部隊:約一萬人,16門野炮和9門要塞炮,16挺機槍。

俄西伯利亞第三集團軍,司令官格里品別爾格中將。

下轄

直屬後貝加爾哥薩克第5旅(7人),其餘部隊戰前尚未到位。

以上俄軍共十五萬七千人,數量上要超過華軍第一野戰軍,但上述俄軍部隊分散在貝加爾湖到額爾古納河的廣闊戰線上,其右翼受到華軍禁衛野戰軍的壓迫,左翼受華軍外蒙古方面軍的襲擾,真正部署在第一野戰軍打擊正面上的部隊只有西伯利亞第三軍,約四萬八千人,以滿洲里以北8公里、黑山頭以西7公里外的克拉斯諾卡緬斯克鎮為中心展開防禦,封閉了華軍第一野戰軍向赤塔運動的最佳路線。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