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1年,由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從馬背上奠基,延續近00年的大清王朝,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正是在這一年,中國海軍在藍色的星球上卻留下了一道歷史的航跡。

4月1日。上海。黃浦江楊樹浦碼頭錨地。一艘排水量400噸的現代巡洋艦拔碇啟航了。油漆一新的艦艏右側舷壁上,兩個銅鑄的漢字艦名:海圻。

海圻艦是甲午海戰後大清國購買的兩艘大型巡洋艦之一,被譽為中國海軍第一艦。此次出航,它將執行一項史無前例的重大外交使命:出使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參加喬治五世國王的加冕慶典,並出訪美國、古巴。

歷時400多天,途經8國14港,總航程0850海里。這是前伸自1866年中國海軍誕生,後續至000年走出0世紀的最後一道門檻,中國軍事外交史和海軍遠航史上絕無僅有的一筆。

細雨霏霏,海霧濛濛;汽笛長鳴,輪機飛旋。海圻艦官兵奏響了一支雄渾的藍色交響曲。然而他們不曾想到,這是一部變調的曲子:一半是《安魂曲》,一半是《歡樂頌》。

1個月後,當他們返回母港時,艦桅上的黃色青龍旗,早已改換了紅黃藍白黑五色旗。大清帝國覆滅了,中華民國誕生了。

“海圻”號巡洋艦出訪緣由

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海洋屈辱史。禁海封疆,閉關鎖國的腐朽落後意識與政策,使碧波盪漾的中國海淪落為一個任人蹂躪的妓女,英國的、美國的、法國的、德國的、俄國的、義大利的、日本的軍艦在這裡橫行恣肆。

落後就要捱打。這是累遭割地賠款,門戶洞開、海權無存後,中華民族從帝國主義堅船利炮的轟響中得出的痛苦結論。

衰敗隕落的天朝帝國升起了藍色的夢想。然而這襁褓之中的大國海軍夢,卻遭到西方列強競相剿殺的厄運。1884年,中法馬尾海戰,福建海軍11艘艦艇半小時內被敵人消滅殆盡;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剛剛成軍6年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甲午戰敗後,清朝統治者急欲整飭海防,重建海軍,於1895年起,向英、德等國訂購大小軍艦4艘。海圻號巡洋艦即為此中噸位最大、裝備最好的戰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海圻號巡洋艦當時亦稱“穹甲快船”,由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armstrongshipbuildingco)建造,總造價計84英鎊,排水量400噸,艦長1.米,艦寬14.米,吃水深度6.1米,最大航速4海里/小時,馬力1.7萬匹。艦上裝備有各種口徑的艦炮4門,魚雷發射架7座。

海圻艦1896年5月開工,1898年下水,1899年從英國航行回國。同期從英國購買回國的海天號巡洋艦,與海圻艦可稱為姐妹艦。另外從德國訂購的艘000噸級的輕型巡洋艦,則分別被命名為“海容”、“海籌”和“海琛”號。

海圻的“圻”字在今人眼裡,頗為生僻,經查閱《康熙字典》和《辭海》,“圻”系多音字,一音q,一音yn。其意一為“界”、“岸”,二通“畿”,“畿”釋文作“圻”,三謂京城四周方千里之地,四與“垠”通,含有“邊際”之意。綜上可見,海圻艦之命名,既象徵我國管轄海域廣袤無邊之意,又蘊含此艦航海巡洋護衛海防無所不往之威。與其姐妹艦海天號巡洋艦命名渾然一體。

海圻號巡洋艦出訪,主要是為了慶賀英王喬治五世加冕。據大清宣統政紀實錄所載,清廷於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1月,曾下諭內閣總理衙門:“明年五月為英君加冕之期,著派貝子銜鎮國將軍載振充頭等專使大臣,前往致賀,以重邦交。”宣統三年三月初,海軍大臣載洵奏:“英皇加冕,大閱兵艦,擬派巡洋艦隊統領程璧光率領海圻巡洋艦前往,以將敬意而敦睦誼。”朝廷准奏。

英王喬治五世加冕慶典為1911年6月日。清朝政府除派專使前往祝賀外,還派艦艇參加艦隊海上校閱儀式。其規格之高,興辦之隆,在清朝60多年的外交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特例。

以海圻艦為旗艦的清海軍巡洋艦隊統領程璧光,領受率艦出國的命令後,當即督艦從浙江象山港啟航赴滬,緊急進行出航準備。

程璧光,廣東人,馬尾船政學堂駕駛班第五期畢業。1909年(宣統元年),任巡洋艦隊統領。1917年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海軍總長,1918年月6日,在廣州遇刺身亡,被北洋政府贈授海軍上將銜。

海圻艦管帶湯廷光,廣東人,黃埔水師學堂第一屆駕駛班畢業。191年,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擢湯為海軍部長。

海圻艦管帶以下,配有幫帶,總大副,駕駛大副,槍炮大副,糧餉大副,魚雷大副、二副、三副,中醫官、西醫官,正、副電官,總管輪、大管輪、二管輪計4人。除此,因程璧光駐艦辦公,增設參謀、副官、英文秘書人。另有16名來自煙臺海軍學校、馬尾海軍學校的見習生,由臨時超編的一名大副和一名教練官統管。總計全艦官兵共450人左右。出國期間,全艦官、生、兵均按月領取比國內多一倍的雙薪,軍服仿英國海軍樣式訂做。考慮到海校學員月薪只有14~18兩(每兩摺合銀元1.4元),另為每名學員增發夏季便服一套,以備其登岸應酬遊覽之需。

回孃家:從上海到樸次茅斯

1911年4月1日。下午時0分,海圻艦從上海楊樹浦錨地拔碇啟航,開始了近代中國海軍首次環球航行的藍色征程。

海圻艦出長江口進入東海,穿過臺灣海峽,直下南中國海駛出國門,穿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透過亞丁灣進入紅海,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透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

在這連跨三大洋的逾萬海裡漫漫長航中,海圻艦先後順訪新加坡、科倫坡、亞丁、塞得港和直布羅陀五大海港,作一至三天短暫停靠補給。進入大西洋後,海圻艦沿大洋東岸北上,進入英吉利海峽,首先駛入普利茅斯港。在此,海圻艦停泊兩週,至6月0日,終於駛抵樸次茅斯軍港,繫泊於港外斯匹赫德錨地,靜候多國海軍編隊海上大校閱。

從上海到樸次茅斯,航程10470海里,歷時近兩個月。由於沿途所經港口全為英屬,所有進出港手續、繫留泊位、補購物品以及官兵登岸洽談公務與遊覽,概由英國海軍預先安排妥當,所以儘管一路進出港口頻繁,涉外事務複雜,倒也輕鬆順暢。

海圻艦駛離國門前夕,艦隊統領程璧光便置天朝律令於不顧,一聲令下,剪掉了所有軍官和海校實習學員拖在腦袋後面的那根長長的辮子。

“既然服飾仿從英制,留著一條髮辮反倒顯著不中不西不倫不類了。”程統領解釋說。此舉在全艦引起強烈反響,許多年輕的水兵也吵吵嚷嚷要與官生享有同等權利,懇請程統領下令準允他們剪辮子。

一日,海圻艦從新加坡港啟碇,駛向科倫坡。途中,程統領命艦值更官集合全艦水兵於後甲板,正式發表了關於剪除水兵辮子的訓令。程統領訓諭道:“我國人留髮始於明代,但無辮;自清朝發展為辮,已有00餘年之歷史矣。然長髮汙衣藏垢,既不衛生,又有礙動作,尤以誤害海軍軍人為甚,故實無保留之價值。為此,本統領下令,自即日起,凡本艦之兵士,一律仿照官生,應予剪短發至頸際為度,以符合世界潮流。”程統領話畢,獲得聆訓兵士的一致擁護。不過一個時辰,400多名水兵後腦勺上那條長辮便一剪而光。

程統領的開明思想贏得全艦官兵的好感,他不受越規之譽的虛懷更令部屬們肅然起敬。海圻艦航行途中,每抵一港,中英海軍都依照國際禮儀,升旗鳴放禮炮。

在亞丁港,中英軍艦先是互敬禮炮1響,旋即英艦又向程統領致放禮炮15響。按禮儀,海圻艦應立即如數鳴炮答禮。但這時程統領卻諭令炮手:中止鳴炮。全艦官兵嚇出一身冷汗:常言道,外交無小事,這可不是耍橫的時候啊!

英國海軍官兵也被這有來無回的炮聲震懵了:中國海軍難道連起碼的海軍禮儀都還沒有學懂?不一會兒,英國海軍聯絡官便驅近海圻艦探問緣由。程統領令翻譯官傳話:“叫英國人看清楚我艦桅杆上的將軍旗是什麼銜級再行禮,不要亂放炮!”英國人這才恍然大悟:海圻艦掛的是少將旗,而英方行的是中將禮———多放了兩炮。英國海軍立即發出國際燈光訊號,向程統領道歉,並重新按少將格鳴放禮炮1響。程璧光這才準允回敬禮炮1響。此事不僅沒有釀成外交風波,過後英國海軍官兵還紛紛稱讚中國海軍的程將軍有“君子之風”。

一俟抵達普利茅斯,各種外交禮儀活動便應接不暇。清政府派駐英國大使劉玉麟立即從倫敦驅車前往普利茅斯,迎接慰勞來自祖國的特殊外交使者。普利茅斯市市長為歡迎海圻艦訪英,特別舉行盛大遊園會,海圻艦自程璧光統領、湯廷光管帶以下軍官及見習生0多人參加。一時節,普利茅斯市士紳名流鹹集,出席者超過500人。

自然,也有令人不太愉快的故事。一日,海圻艦派員上岸採購活豬若干頭,放置駁船內,另僱一拖船拖往艦旁,擬宰殺供官兵食之。不知是這些英國豬從沒見過大海,還是不願為中國人口中之食,運輸途中趁浪湧纜斷之機,竟全部從駁船中傾逸而出,飄浮水面。艦上官兵見狀,哪甘心這等即將到口的洋豬落海而逃,迅即卸下舢舨數條,全力圍捕。此情此景,早被乘船遊弋海上的英報記者盡情搶拍攝入鏡底。兩日後,當地報紙便登出海圻艦官兵乘舢舨捕撈豬仔的大幅新聞照片。其附文說明道:“從前,英人多稱華人頭頂後蓄有豬尾,一稱辮子,現見海圻官兵頭上豬尾盡去,但仍喜食豬肉,似與豬仔結有不解之緣。”

“好個英國鬼子,老子不遠萬里來慶賀你的國王老兒加冕典禮,你卻借題發揮,侮辱老子的國格人格!”海圻艦官兵閱罷,對此等不友好行徑氣憤之極,紛紛請允派員上岸與英國官方和報館交涉,要求對方公開登報賠禮道歉,挽回不良影響。但駐英使館官員卻解釋說:“英人言論自由,明載憲法。此一報道雖語涉諷刺,但事存不假,似不能據此認定即系惡意侮我之舉。再者,我艦初到彼邦,未便因此小題大做,招致涉外事件。”於是,官兵們只好吞下這口窩囊氣。

英王加冕:海上大校閱

海圻艦錨泊的斯匹赫德水域,位於樸次茅斯港外南面.海里處。每當英國重大慶典,即以此處作為皇家海軍艦隊集結校閱之地。

1910年英王愛德華七世逝世,其次子喬治五世繼承王位,定於1911年6月日舉行加冕慶典,並於4日舉行隆重的海上多國艦隊校閱儀式。

6月1日,海圻艦與各國前來參加受閱慶典的軍艦以及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隊,已按預定計劃,全部在斯匹赫德水域集結完畢。是日,各國率艦將軍及艦長均接到英方請柬,獲邀出席英王加冕典禮。程璧光統領、湯廷光管帶及隨員同車前往倫敦。應邀出席典禮的中國要員還有清朝政府特派專使載振,駐英大使劉玉麟等。

日,程璧光一行可謂大開眼界啦!這一天,雖然天公不作美,在受封加冕的英王喬治五世的日記裡被記載為“陣雨,陰暗,天空散佈雲層”,且“涼風刺骨”,但整個倫敦城仍張燈結綵,成了歡樂的海洋。上午10時0分,英王喬治五世和瑪麗王后同乘由8匹乳酪色高頭大馬牽引的四輪大彩車,離開白金漢宮,前往位於坎特伯雷教區的西敏寺接受加冕。國王身著深紅色國定禮服,彩車四周派有0名儀仗兵護車,彩車近旁還有8名年輕英俊的侍衛官護駕,緊隨彩車的是皇室高階人員的車隊,擔任殿後的則是威風凜凜的0名宮庭衛士。不過半小時的路程,沿途所經街市派出5萬部隊擔任警衛,數十萬群眾一起湧上街頭,夾道歡呼,爭睹新王與王后之風采。

兩日後,6月4日,喬治五世國王偕王后便在斯匹赫德水域校閱多國艦艇編隊。據英方宣稱,此次校閱參與國之多,艦艇之眾,軍容之盛,為英國歷史之最。是日上午11時許,喬治五世國王與瑪麗王后在海軍第一大臣的陪同下,與各國所遣專使及本國閣員並皇家貴族,乘著大型豪華遊艇艘,自樸次茅斯港徐徐駛出。中國專使載振和程璧光統領應邀乘英王所在的第一艘校閱艇觀看海上校閱。

當艘校閱艇駛出樸次茅斯港口時,英國皇家海軍旗艦首先施放禮炮一響,接著,所有參閱艦艇按規定時間間隔,同時鳴炮1響。霎時,隆隆炮聲響徹碧海,滾滾硝煙彌漫藍天。

英王乘坐校閱艇一一校閱軍艦,每到一艦,該艦樂隊高奏英國國歌和本國國歌,官兵肅立致敬。一俟奏樂完畢,官兵們一齊揮動軍帽,三呼“hurrah!”(萬歲!)喬治五世國王與瑪麗王后神情怡然,頻頻揮手含笑答禮。

隆重壯觀的海上校閱式進行了1小時0分鐘。回港途中,喬治五世國王及王后接見了率艦赴英參加艦隊校閱的中國海軍統領程璧光,並向其頒贈“加冕銀牌”。

為增進英國皇家海軍與各國海軍的交流,英方為所有參閱外艦指定了對應的陪訪艦。擔任海圻艦陪訪艦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大西洋艦隊旗艦威爾士親王號大型戰列艦。艦隊司令官傑利科中將駐艦指揮。數年後一戰爆發,傑利科升任艦隊總司令,大敗德國艦隊,成為英國功勳卓著的海軍名將。威爾士親王號旗艦與海圻艦相鄰而泊。當日晚,傑利科中將便在威爾士親王號旗艦上,設宴招待程璧光統領、湯廷光管帶及官生以上人員。5日,程璧光也在海圻艦設宴答謝傑利科中將及威爾士親王號旗艦艦長等。

6月日,即英王加冕典禮之日,英國皇家海軍為慶祝這一重要歷史時刻,也為了加深各國海軍的友誼與交流,在樸次茅斯港舉辦了一次多國海軍田徑運動會。中國水兵在國內哪裡組織過什麼田徑運動會,但事關中國人的面子問題,只好挑選數十名體格健壯者組織參賽隊伍,由督導隨艦出訪海校見習生的編外大副任領隊,走進了賽場。雖為即興娛樂之舉,但也堪稱一項“國際賽事”,因此引得樸次茅斯市數萬民眾前來觀戰。

在00米跨欄比賽中,海圻艦信號兵孟廣吉在連跨兩欄後,被木欄絆倒,“仆地裂膚,流血滿脛,仍奮勇到達終點,獲得在場觀者掌聲如潮”。為此,在頒獎儀式上,中國隊獲得了大會主席的表揚。0年後,那位大副出任黃埔海校校長,十分注重開展體育活動以提高學員的身體素質。

橫跨大西洋:宣慰美洲僑胞

1911年6月6日,完成赴英慶賀英王加冕大典外交使命的海圻艦,自樸次茅斯港外錨地啟航,回到普利茅斯港補充煤水食物。兩週後,再次沿英吉利海峽東行,穿過多佛爾海峽進入北海,駛抵紐卡斯爾港。紐卡斯爾市為英格蘭東北部沿海工業重鎮,著名的阿姆斯特朗船廠就坐落在該港。至此,海圻艦這艘遠“嫁”中國的巡洋艦算是真正回到了孃家。在此,海圻艦停泊將近一個月,進塢更換了艦內全部電線。維修工程完成後,海圻艦啟航向美利堅合眾國東海岸進發。

這是中國軍艦首次橫跨大西洋。8月10日左右,經過兩個星期的連續航行,海圻艦越過4000海里的浩浩大洋,抵達紐約。

為歡迎中國軍艦到訪,美國海軍部派出萬噸級巡洋艦北達科塔號作為陪訪艦,與海圻並舷而泊,並指定一名中校軍官為聯絡官駐艦協調。抵美次日,美國國務卿、海軍部長便分別會見了程璧光統領和湯廷光管帶等人。第三天,兩位軍政要員又聯合舉行盛大招待酒會,款待海圻艦官兵。第四天,程璧光、湯廷光等應邀前往波士頓,晉見了正在避暑別墅休假的塔夫脫總統。

在波士頓訪問時,程璧光一行還應邀觀看了在美國轟動一時、連演00場不衰的著名話劇《紅寡婦》。坐在貴賓包廂裡,程璧光在英文翻譯的講解下,看得有滋有味。新任統領副官靈機一動,試探美方聯絡官:“演出結束後,不知能否安排統領到後臺參觀?”程統領未置可否,顯然是動了心思。美方聯絡官心領神會,立即耳語侍者辦理。及至劇終,程璧光剛剛起身,劇院經理便笑容可掬地站在包廂門口,恭請統領大人一行駕臨後臺指教。

程統領以“恭敬不如從命”之態,欣然隨經理來到後臺。此時,全體演職員以飾演紅寡婦的女主角打頭,男女分列鼓掌歡迎中國海軍將軍。程璧光見狀大悅,即席致詞,對演職員的精彩表演給予高度贊揚,語謂“此劇乃吾人此次出國訪問以來所見演藝之最出色最精湛者”,再次贏得滿場喝采。劇院經理興奮地鼓動道:“girls,getacquaintanceiththeadmiral!(小姐們,來熟悉一下這位海軍將軍吧!)”還沒有等程璧光明白是什麼意思,數十名濃妝豔抹、酥胸高矗的美女蜂湧而上,瞄準目標一番狂吻。頓時,身為艦隊司令的程統領成了大花臉,兩頰密密麻麻啄滿了美女們留下的口紅印痕。恪守“男女授受不親”信條的程大人,這回算是開足了“洋葷”。

中國軍艦首次出訪美國本土,在全美上下引起了強烈反響。已故美國總統格蘭特之子、駐紐約區陸軍最高司令官小格蘭特將軍熱情接見了程璧光統領一行,並派夫人陪同海圻艦官兵拜謁了格蘭特總統墓,參觀了格蘭特紀念館。美國海軍紐約造船廠廠長羅伊澤將軍也熱情邀請程統領前往該廠參觀訪問。為能邀請程統領到訪,美國鐵路公司總幹事甚至以邀觀尼亞加拉大瀑布為誘,於返程途中將客人拉到伯利恆鋼廠參觀。

海圻艦在美國紐約訪問的一個星期,是在熱烈歡快的友好氣氛中度過的。中國駐美大使張薩棠為使海圻艦訪美達到預期效果,在上層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美華僑華人商會團體更是全力以赴,各種聯歡會、招待會一個接著一個,讓海圻艦官兵大有賓至如歸之感。

當然,華僑華人反應最強烈的行程當數海圻艦抵達古巴。海圻艦受命赴英慶賀英王加冕之際,適值墨西哥發生反華排華暴亂,清政府駐墨使館代辦沈艾孫急電國內派艦護僑。清政府於是令海圻艦於英國外交使命結束後,順訪美國、古巴、墨西哥,以宣慰僑胞。

8月中旬,海圻艦由紐約啟航,沿美國東海岸南下,穿過佛羅裡達海峽,駛抵古巴首都哈瓦那。古巴華僑總商會聞訊,組織數百人到港口迎接。旋即僑領聯名柬請艦上見習生以上官兵,至中華總商會參加隆重的歡迎宴會,為遠道而來的祖國親人接風洗塵。據親歷者日記記載:“一時賓主鹹集,如逢老友,如歸故鄉,無不開懷暢飲,談笑風生,極人生之樂事。”更令官兵們感動的是,每當離艦登岸,一遇僑胞,無論男女老少,都競相請至家中,盛情招待。臨別,還贈送各種紀念品。如遇同鄉同宗官兵,更是一請再請,情真意切,令人難忘。

海圻艦抵古巴第三天,古巴總統接見了程璧光統領和湯廷光管帶。談及華僑,總統表示:“古巴軍民決不會歧視華僑,因為古巴對西班牙戰爭期間,華僑曾與古巴軍民共同戰鬥,為古巴的獨立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一歷史事實,將為古巴人民所永誌不忘。”但據僑領反映,1847年首批華僑抵達古巴時,其境遇十分悲苦,形同豬狗。現在雖有改善,但仍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許多僑領與普通僑民一致認為,海圻艦的到訪,為改善旅古僑民的處境產生積極而重大的影響。

海圻艦在古巴停泊10天后,原擬繼續西行800多海裡,訪問墨西哥。但因墨西哥政府已就排華事件與清政府駐美、古、西特命全權大使張薩棠簽訂了協議,正式向中國政府賠禮道歉,償付受害僑民生命財產損失,又正值墨與鄰國發生戰事,因此,經請示國內,中止前往。

至此,海圻艦經過近10天的航程,完成了所有外交使命,就要返航回國了。然而一場改朝換代的空前大革命在中華大地爆發,阻滯了海圻艦官兵的歸國夢。

海外易幟響應革命

海圻艦返航回國,本應選擇從哈瓦那經加勒比海過巴拿馬運河,沿美國西海岸直接橫跨太平洋回到上海,完成一次中國海軍遠航史上開創先河的環球航行壯舉。不僅如此,而且這條航路只有9510海里,比按原航線回國整整縮短三分之一的航程。但海圻艦還是選擇了後者。究其原因,前者航途除了在夏威夷能實施補給外,再無第二個補給點;而後者則有英國海軍管轄的近10個港口,隨時可以實施補給。這對於以燃煤為原料且無冷藏裝置的海圻號巡洋艦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儘管如此,就其航行里程和所達海域而言,我們還是可以稱其為一次環球大航行。

1911年9月初,海圻艦離開哈瓦那,順訪位於大西洋中的英屬百慕大群島首府哈密爾頓。日後,解纜續航,返抵英格蘭西北岸的巴羅因弗內斯港。

時值9月下旬,國內以推翻清朝統治為目標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已風起雲湧,燎原全國。訊息傳來,群情激昂。

海圻艦三副黃仲煊,1908年煙臺海校第二屆駕駛班畢業生,福建閩縣人,中華民國首任海軍部長兼海軍總司令黃鍾瑛的胞侄。早在煙臺海校學習期間,他就秘密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此刻,同盟會在國內發動辛亥革命,黃仲煊立即在艦上展開地下活動,爭取海圻艦在海外易幟,擴大國際影響。他首先秘密串聯三官廳同僚、巡查、總頭、總炮手、見習生等0多人,然後分頭到兵艙和二官廳展開發動和組織工作,獲得廣大官兵的積極響應。就在此時,又傳來武昌起義勝利的喜訊。黃仲煊立即率骨幹分子公開請求程璧光統領、湯廷光管帶登艦一呼,出面領導全艦官兵參加革命大業。

經過與駐英大使劉玉麟一番緊急磋商,程璧光、湯廷光同意領導全艦官兵加入革命陣營。程璧光為此專門集合全艦官兵甲板訓話。他開門見山地說:“各位近日所議,我已皆知。你們任何人如欲回國參加革命工作,請站到右舷,不贊成的站到左舷。待我唱出‘一二三’末一字時,即請各位按自己的意願,決定行動。”言畢,程璧光略為停頓了一下,接著高聲唱出“一……二……三”。霎時,但見站在甲板左舷的官兵全部移至右舷,而站在右舷的官兵則無一人走過左舷,就連訪美時紐約海軍造船廠廠長羅伊澤將軍贈送給程統領的那只白色波斯貓也不例外。一時間全艦鼓聲雷動,官兵們歡呼雀躍。

191年1月1日,是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海圻艦在巴羅港舉行了隆重的易幟儀式。全艦官兵軍容嚴整,列隊後甲板;由40名水兵組成的儀仗隊持槍站在最前列;雄壯的軍樂聲中,隨著程璧光一聲“換旗”令下,管帶湯廷光將一面新制的紅黃藍白黑五色旗雙手捧給值更官,值更官在兩名持槍護旗兵的護衛下,驅步艦尾旗竿下,首先降下黃色青龍旗,然後升起紅黃藍白黑五色旗。

海圻艦滯留英格蘭,一呆就是半年,直到191年月末,才終於踏上了歸國的航程。海圻艦由巴羅港南下,穿過愛爾蘭海峽和聖喬治海峽,在位於威爾士西端的卡迪夫港補足煤水食糧,沿出國航線直布羅陀—塞得—亞丁—科倫坡—新加坡原路返回,於5月末駛抵上海楊樹浦碼頭。

海圻艦回來了,回到了政局動盪的中華民國;海圻艦官兵回來了,回到了風雨飄搖的窮困故鄉。當然,也有沒回來的。他們是名因病亡故的水兵。根據國際海軍慣例,他們已就地海葬於藍色的大洋。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