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你找我?”

一支煙的功夫,圖哈切夫斯基上尉已經來到了營裡的法國教官夏爾?安德烈?約瑟夫?馬裡?戴高樂上尉所在的“灌木叢”前。

“你好,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我剛剛接到命令,從今天開始,我將作為獨立重型坦克營的顧問,與你並肩戰鬥。”

鼻樑高挺,長著一雙明亮大眼與一對招風大耳的戴高樂上尉,一臉期待地向圖哈切夫斯基伸出了手。

“希望我們合作愉快。”

圖哈切夫斯基緊握住戴高樂的手,激動之情寓於言表:“法蘭西萬歲,這是我三個月來聽到的最好的訊息。”

戴高樂歪歪頭,放開手,突然又板起了臉:“先別高興得太早,首先我要確認的是,你對我們的‘聖沙蒙’究竟瞭解到什麼程

戴高樂口中的“聖沙蒙”,正是他身後偽裝成灌木叢的fcm“聖沙蒙”突擊坦克——圖哈切夫斯基上尉指揮的獨立重型坦克營的主要裝備。

圖哈切夫斯基不假思索,張口就來:“本營的‘聖沙蒙’m1916a型坦克,是在‘聖沙蒙’m1915型基礎上大幅度改進而來的重裝甲突擊坦克,主要的改進之處包括:增強裝甲、縮短車身、加長履帶、取消4挺側舷機槍中的挺、加裝前機槍、加裝指揮塔和炮隊鏡、少數指揮坦克加裝無線電等。”

“其中最重要的改進就是增強裝甲,貴國提供的1916標準型與1915型相比,傾斜的前裝甲從11毫米加厚到了毫米,垂直的側裝甲從8點5毫米加厚到了19點5毫米。而我營裝備的1916a型,是在1916標準型的車體正面鉚接了一層17毫米鋼板的緊急改造型,最大裝甲厚度達到了9毫米。”

“以繳獲的敵軍火炮,射擊與坦克裝甲相同厚度、材質、結構的鋼板,實驗結果表明:華軍與德軍目前的主力反坦克炮——45倍徑7毫米長管炮,使用高爆穿甲彈,在500米以外無法有效擊穿‘聖沙蒙’1916a型的前裝甲;而華軍舊式坦克與步兵營配備的0倍徑7毫米短管炮,也很難在00米外擊穿它的側裝甲。”

“與之相對的,以繳獲的敵軍戰車為炮靶,以聖沙蒙坦克安裝在車首的1897型6倍徑75毫米野戰加農炮進行的射擊實驗表明:使用高爆榴彈,在1000米直射距離內,能夠輕易摧毀同盟國陣營的主力輕型坦克——‘狐’式和‘狼’式。至於華軍特有的少數‘豹’式重型坦克,雖然75毫米榴彈很難直接擊破其0毫米厚的傾斜前裝甲,但使用專門的混凝土穿徹彈,仍可在1000米距離上實現有效擊穿。”

“有得必有失,不斷加厚的裝甲也讓車體重量大幅攀升:1916型的戰鬥全重由1915型的噸提升到5噸,1916a型更是達到6點5噸。其間雖然改良了懸掛系統,並將引擎出力由90馬力提升到105馬力,但與1915型相比,1916a型的機動性能還是明顯下降:最大公路時速由8點5公里降低到不足7公里,越野時速由5公里降低到4公里——比正常人的步行速度還慢。”

“機動性的下降,加上越壕能力不足、火炮轉動不便等問題未能得到根本解決,這就大大限制了該型坦克的戰場運用,實際上,它更適合承擔自行火炮的角色,而不是引導和掩護步兵進攻的‘突擊’坦克。”

“鑑於它出色的防護效能與強大的火力,您——我親愛的戴高樂上尉,建議我們將它作為坦克殲擊車來使用——我們更願意稱之為‘坦克獵手’。”

說到這裡,圖哈切夫斯基朝戴高樂身旁的“灌木叢”歪了歪頭,眨眼一笑,繼續侃侃而述。

“我營的坦克獵手應該在反坦克障礙的掩護下,充分發揮1897型野戰加農炮的威力,在較遠的距離上正面狙殺敵坦克,同時還要盡量避免與快速敏捷的華軍坦克陷入近身纏鬥。”

“為了阻止華軍輕型坦克的迂迴靠近以及步兵的滲透接近,我營除了兩個連的聖沙蒙1916a外,還編入了1個連的的雷諾ft-16輕型坦克。”

“作為ft14坦克的改進型,新型雷諾坦克的車體和炮塔正面裝甲增厚到毫米,足以抵禦華軍7毫米短管炮在00米距離上的射擊。ft-16坦克的新型八角形炮塔上既裝有1挺哈奇開斯機槍,又安裝了1門皮託式1倍徑7毫米短管炮,與原來只能安裝其中1種武器的ft-14型相比,單部坦克的火力差不多提升了一倍。”

“ft-16坦克還將ft-14坦克上的5馬力引擎升級為45馬力新型引擎,同時改良了懸掛系統,因此,雖然車重由6點5噸增加到8噸,機動性能反而有所改善,最大公路時速由7公里提升到8點5公里,越野時速由4公里提升到5公里……”

聽到這裡,戴高樂不禁拍手叫好:“就到這裡吧,米哈伊爾,你記得比我還清楚,以後應該由你來做我的教官。”

圖哈切夫斯基微笑搖頭:“不,您太謙虛了,不管我怎麼努力,有一樣東西,是無論如何也沒辦法從別人身上學到的。”

“哦,是什麼?”戴高樂好奇地問。

“那就是……戰場上的經歷。”

“沒錯,戰場上的經歷。”

兩人身後,幽靈般地冒出了一個瘦長的身影。圖哈切夫斯基定睛一看:此人領口上鑲著與圖哈切夫斯基一樣的上尉領章,額寬臉長,濃眉秀目;眼神中一股躊躇滿志之氣,無須掩飾,自然流露。

“弗拉基米爾?基裡阿科維奇,你怎麼來了?”

“怎麼?不歡迎?”對方淡淡一笑,已經向圖哈切夫斯基伸出了手。

一旁的戴高樂也微笑著迎了上去:“安達菲洛夫上尉,見到你很高興,你們營的蒙哥馬利教官還好嗎?”

原來這位安達菲洛夫上尉,乃是第1裝甲軍轄下的第1坦克旅第1坦克營營長,年紀不過歲——還比圖哈切夫斯基年長一歲。在另一時空歷史上,他與圖哈切夫斯基同為蘇聯紅軍大縱深戰役理論的奠基人,他提出的許多作戰理論,在後來的蘇德戰爭中得到了驗證,堪稱蘇軍作戰藝術之父。而在這裡,此時此刻,他是一位由神學院學生出身、入伍不到兩年便已擢升到營長的天才戰地指揮官,掌控著俄羅斯帝國最精銳的兩個坦克營之一。

與圖哈切夫斯基的獨立重型坦克營不同的是,安達菲洛夫的第1坦克營的裝備和教官全部來自英國,下轄的個坦克連中,有兩個連裝備mk-b型“女王”重型坦克,1個連裝備mk-b型“狼犬”中型坦克。

mk-b“女王”改進自英軍於1914年投入西線戰場的mk-“國王”坦克,在英軍中的分類為“巡洋坦克”,俄軍則根據其重量將其劃分為“重型坦克”。

相對作為原型的“國王”坦克,“女王”的主要改進之處包括:降低車體高度,加寬履帶,懸掛系統換裝新型彈簧;主炮由1門6倍徑57毫米短管炮更換為40倍徑57毫米長管炮;炮塔後部加裝1挺護尾機槍;車體正面與炮塔裝甲由15毫米增厚到5毫米,車體側面裝甲由10毫米增厚到15毫米;動力由臺福斯特-戴姆勒105馬力汽油引擎更換為臺新型15馬力引擎;少數坦克以減少主炮備彈為代價安裝了無線電臺。

改進後的“女王”坦克與“國王”相比,戰鬥全重由5噸增加到8噸,機動性能相差不大,最大公路時速同為10公里——越野時速不超過6公里。

mk-b“狼犬”改進自英軍的“驅逐坦克”mk-“賽犬”,俄軍同樣依據重量將其劃分為“中型坦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相對“賽犬”而言,“狼犬”的主要改進之處包括:改進懸掛系統;換裝全新的八角形大直徑炮塔;保留車體前機槍的同時,在新炮塔內加裝了同軸機槍;主炮由1門40倍徑的1磅(7毫米)海軍炮更換為40倍徑的磅(47毫米)海軍炮;車體正面與炮塔正面裝甲由10毫米增厚到19毫米;動力由1臺60馬力汽油引擎升級為90馬力新型引擎;少數坦克拆除主炮後改裝為無線電通訊車和炮兵觀察車。

改進後的“狼犬”與“賽犬”相比,戰鬥全重由10噸增加到機動性能卻相差無幾,最大公路時速均為15公里——越野時速不超過9公里。

事實上,整個俄軍裝甲兵中,也只有圖哈切夫斯基上尉的獨立重坦克營與安達菲洛夫上尉的第1坦克營,裝備有諸如“聖沙蒙”1916a、mk-b“女王”這樣的協約國最新型主力坦克,而其他坦克部隊的主力裝備,大多是從英法軍隊中淘汰下來的雷諾ft-14、mk-“賽犬”等舊型號,綜合性能遠不如華軍當前的主力坦克——“狼”式極其改進型。

如此一來,獨立重坦克營與第1坦克營也就成了俄軍裝甲兵與伏爾加方面軍的鎮軍之寶,得到裝甲兵總監兼方面軍司令官納卡西則上將的特別關注,也是理所當然。

納卡西則將軍不但破格提拔了圖哈切夫斯基與安達菲洛夫這兩位年輕而聰穎的“機動作戰天才”擔任這兩支精銳部隊的指揮官,更將梁贊坦克學校中最出色的兩位外國教官——戴高樂與蒙哥馬利分別派駐兩營,為的就是鍛造兩把最後時刻能夠奠定勝局的“命運之劍”。

納卡西澤當然不知道,他安排的這四名軍官,以及並非他安排的,獨立重坦克營中一位看似普通的坦克車長——朱可夫下士,在另一時空歷史上是如何的叱吒風雲、名傳史冊;更不可能預測,這五人即將迎來的未知命運……。

更多到,地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