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英揚一手揚起教鞭。一手拽下其中一根拉簧,首先彈出的是一大幅印度戰區地圖:沿著印度次大陸根部與東西海岸,若幹條粗細不一的大紅箭標席捲推進,正是當前印度洋戰場的直觀寫照。

“陛下請看這裡,加爾各答西北方向上,袁世凱上將的第第裝甲軍的個裝甲旅,正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恆河平原,從1月1日到月0日,兩路主力縱隊在0天內捲進800公里,相繼攻佔交通樞紐巴特那、古城勒克瑙和工業中心坎普爾,兵鋒直指莫臥爾帝國古都——阿格拉,戰線距離新德里已不到00公里。與此同時,該集團軍另以兩個支隊向恆河平原以南的廣袤內地進軍,以策應西海岸的孟買攻略作戰。”

“加爾各答西南方向上,歐治星上將的第14集團軍6個步兵師,一邊南下掃蕩印度東海岸,一邊分派若干支隊翻越東高止山脈,進軍德干高原,策應西海岸作戰。現主力縱隊已逼近印度東海岸僅次於加爾各答的大港——馬德拉斯(在另一時空1世紀又稱金奈或金納伊),兩個主要支隊分別逼近南印度內陸重鎮海德拉巴與班加羅爾。計劃月底前同時發起總攻擊。”

“再往南,這裡,錫蘭方向,李星翰上將的第15集團軍6個步兵師,繼月17日以一部攻克錫蘭首府科倫坡之後,一面繼續進攻錫蘭島東北的亭可馬裡海軍基地,一面分兵在馬德拉斯以南的法國殖民據點本地治裡附近登陸,另外又分派若干獨立支隊,分別進駐靠近印度南端的西海岸軍事要點特裡凡得琅,以及馬爾地夫群島上的幾個環礁。該集團軍還為攻佔西海岸的葡萄牙殖民據點果阿預留了機動兵力,一旦對葡談判破裂,立即可以發動登陸作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邊,印度西海岸,羅坤上將的第16集團軍6個步兵師,配屬陸戰1軍一部,正全力圍攻西海岸敵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據點——孟買,現集團軍主力已攻佔孟買以北的交通要隘塔納,徹底切斷了孟買市區與內陸的聯絡,另以若干支隊在孟買以北的坎背灣和卡奇灣周圍要點登陸,牽制或阻斷當地敵軍對孟買的增援。據羅司令官最新來電,集團軍主力從昨天開始已經發動對孟買外層防線的第一波總攻,決心在月底前完成全部外圍作戰,月1日準時對內層防線發動總攻。”

“在這期間,我海軍艦隊空襲和炮擊了孟買西北的卡拉奇港,隨後分別深入阿曼灣和亞丁灣,襲擊了波斯南部的阿巴斯港和阿拉伯半島西南端的亞丁港,取得了一定戰果。但並未發現去年從孟加拉灣敗退的協約聯合艦隊殘部,估計已朝地中海或南非方向撤退,現第第艦隊主力正在馬爾地夫群島的臨時錨地整補。此外,印度方面艦隊以一部執行船團護航任務,另一部留駐孟買附近的穆魯德.金吉拉灣錨地,繼續為第16集團軍攻略作戰提供近接支援……”

劉千樺聽到這裡,心有所感,捻指笑道:“還真是全面開花啊,這邊沒打完,那邊又開闢了新戰場,運輸補給的壓力可不小,後邊還有卡拉奇、阿巴斯和巴士拉,不得已的話還要奪取亞丁,這麼長的補給線,沒法不擔心哪。怎麼樣,還撐得住嗎?”

顧英揚撓頭苦笑一聲,扳起指頭數道:“印度洋戰場的作戰物資,除開一部分可以就地徵集的糧食和飼料,大部分都要靠本土船運。開戰時我們有450萬註冊噸的商船,盟國另有11萬噸,合計581萬噸。去年一年加上今年1月份。我們總共新造了9萬噸,盟國新造了15萬噸,另俘獲和打撈修復約8萬噸,減去同期各種方式損失報廢的6萬餘噸,總噸位達到700萬噸。”

“這數字乍看起來不少,不過其中至少70萬噸要用於本國和盟國的近海運輸,滿足鐵路無法完全替代的國內物資流通需要。90萬噸用於盟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包括從南洋運輸石油、橡膠、大米、鋁土等戰略資源。另外總有0到0萬噸商船在港維修或保養,10到0萬噸作為機動預備隊,隨時調劑各處之不足。”

“這樣算來,陸海軍隨時可徵調的商船總噸位在500萬噸左右,而太平洋方向三個戰區的運補,最低限度就需要60萬噸,這次為發動sf作戰又特別向東南方面戰區追加了0萬噸,除此之外,南洋駐軍和‘新政’建設,以及海參崴方面的陸海聯運,經常佔用的也有0萬噸。這樣一來,可供印度洋方面運用的就不到400萬噸。”

“眼下除了1和14集團軍有加爾各答港和鐵路支援以外,由於科倫坡港和孟買港短期內均無法使用,15和16集團軍都不得不依靠灘頭解除安裝來補給,聯合艦隊和東海方面艦隊主力也只能利用臨時錨地進行海上補給,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受到天氣影響。隨著補給線不斷延伸,原本分派給印度洋戰區的00萬噸商船份額早就不夠用了,月初就已緊急追加了50萬噸,月底之前還須額外追加50萬噸,而據後勤處重新估算,要按原計劃在月份之內完成對土海上交通線沿岸節點的控制。很可能還須在月中旬之前再追加50萬噸運輸船。”

聽完這一番怨氣不小的分析,劉千樺點頭關切道:“缺口可不小,有辦法填嗎?”

顧英揚無奈地朝天吐了口氣:“打算從機動預備隊中拿出10萬噸,從張一葉的東南戰區要回10萬噸,加上月份新造的10萬噸,月中旬之前能拿出來的就這麼多,再不夠用,只好讓鄧簡他們自己想辦法了。”

劉千樺輕嘆道:“朕從前倒是聽劉百良提過,說是要攻略澳洲的話,保險起見,得拿出投入十個師外加聯合艦隊三分之一兵力,最低限度就得用上50萬噸運力。這次印度方面軍二十幾個師連同聯合艦隊的大半兵力同時開打,只給了00萬噸,也真是難為武德侯了。”

顧英本a揚嘿嘿一笑,反過來安慰道:“皇上不必太過擔心,按眼下的形勢,全面平定印度指日可待。等到印度境內無仗可打,軍火油料的需求就沒那麼迫切了,屆時提拉克的國民政府應該也已經初建權威,這將更加有助於我軍所需的糧食、飼料之類就地取給,兩方面綜合起來,短期內海運的壓力可以減輕不少。”

劉千樺還是不放心:“就算平定了印度,後續行動還需要大量運力吧?”

顧英揚侃侃應道:“那是自然。就算是控制了波斯灣,打通了對土海上交通線,那條號稱‘接近完工’的b鐵路也夠我們吃一壺的了。德國人眼下鞭長莫及,我們得自己完成最後的工作,不說那七八百公里還未動工的線路所需的鐵軌、枕木跟其他附屬設施,也不說為此必須追加的工程裝置,最大頭的還是全線執行所需的機車、車皮、煤炭,全部要由我們自備。等到鐵路弄得差不多了,緊跟著就要開始歐羅巴遠征軍和援德物資的海陸大聯運,如果在此期間,論證中的紅海和東非攻略變為現實。到今年年底,印度洋方面的運力需求將超過600萬噸,現在只希望新造的船能夠如期補充進來,同時損失率還要能控制得住……”

劉千樺一邊側耳聆聽,一邊支肘沉思,冷不防插話道:“朕沒記錯的話,從柏林經維也納、君士坦丁堡到土耳其安納託利亞半島腹地古城科尼亞的一千多公裡路段,早在1896年就完工了,跟著德國人又計劃建設一條從科尼亞穿過伊拉克,一直延伸到科威特的兩千多公里長的新鐵路,不過英國人隨後控制了科威特,德國人只好把鐵路終點改在巴士拉,在191年之前已經完成了科尼亞到伊拉克北部摩蘇爾這一段,不過因為英國對土耳其施加了壓力,到開戰前只勉強完成了摩蘇爾到提克里特一小段,這樣我們就還需要補建巴士拉到提克里特這一段。而現在巴士拉就在英國人手裡,他們在撤離的時候免不了會破壞港口設施,想必會給我軍帶來不小的麻煩吧?”

顧英揚低頭恭維道:“皇上記性真好,的確如此,這方面總參早有考慮,自會有應對措施……”

劉千樺卻沒聽到似的,自顧感嘆道:“朕還記得那個時空歷史上,在英法的阻撓下,德國人直到開戰前也沒能將鐵路修到伊拉克境內,甚至連土耳其境內的路段也只完成了一小部分,科尼亞到巴士拉這段‘巴格達鐵路”實際上是拖到194至1944年才由英、法、土三國分段建成——我們創造的新歷史還真是無處不在。”

“沒錯,我們就是為創造歷史而來的,不是才子佳人、無病呻吟的歷史,而是決斷國運、縱橫世界大勢的歷史,它自然要無處不在,時刻影響億萬人的命運!”

千樺聽罷這番激昂霸氣的感觸,頗有同感地頷首微笑,同時坐正了身子,貌似莊重地吩咐道:“這樣下去可不行啊,一個戰場就聊了這麼久,我的總參謀長大人。接下來的介紹可以稍微簡短一點嗎?”

“老臣遵旨……”(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