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美國將在明年年初完成最後兩艘裝備1門56毫米主炮的田納西級‘標準戰艦’。在明年下半年完成另外兩艘1914年初開工的科羅拉多級戰艦。根據戰前美國方面的公開資料,科羅拉多級應該與田納西級同屬標準戰艦之列,各方面效能相近,但據最新彙集的情報,該級艦很有可能以雙聯炮塔簡單替代三聯炮塔的方式,將主炮口徑升級到了406毫米,僅就火力而言,對帝國當前最強大的平海級戰艦構成了一定優勢。到1916年結束時,假定期間未受損失,美國海軍主力戰艦數量將恢復到十三艘,其中56毫米以上主炮搭載艦十艘。”

林泰曾一手捧著記事本,一手捏著粉筆在黑板上噌噌速寫,聽著無不凝神靜氣。

“相對的,帝國明年將完工兩艘鎮海級高速戰艦,屆時80毫米主炮搭載艦數量將增加到六艘。同樣假定未受損失,屆時東亞聯合艦隊將擁有十九艘一等戰艦和五艘戰列巡洋艦,其中50毫米以上主炮搭載艦二十二艘。航速5節以上高速艦二十艘。僅就主力艦而言,依然對美方形成壓倒性優勢,即使只以總數一半的主力艦組成分艦隊,在一到兩艘艦隊航空母艦支援下,仍足以確保在大洋上壓制美軍最大兵力的主力艦隊。”

“從1917年起。美國戰後開工的主力艦將成批服役,很可能包括兩艘科羅拉多級續艦,至少六艘裝備1門406毫米主炮的南達科它級戰艦,以及六艘裝備8門406毫米主炮的列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繼續假定期間未受損失,估計到1917年底至1918年中,其主力艦總數將達到二十七艘,其中56毫米以上主炮搭載艦二十四艘,406毫米主炮搭載艦多達十六艘。”

“此外,屆時英軍除了足以有效壓制德國公海艦隊所必須的主力艦之外,很可能有餘力投入六到十艘搭載81毫米以上主炮的戰艦和戰列巡洋艦對抗我軍。”

眾人的表情登時嚴肅起來。

林泰曾頓了頓,把筆記本攤開在黑板下的矮桌上,換了根新粉筆繼續邊寫邊述。

“假定屆時英美傾其全力向我挑戰,其組成的聯合艦隊主力艦總數可達三十三到三十七艘,其中搭載50毫米以上主炮的主力艦為三十到三十四艘,搭載81毫米到406毫米主炮的超級主力艦為二十二到二十六艘。”

“而根據開戰後不久透過的1915年海軍補充法案,帝國及盟軍自1917年起,截止1918年底,預計可完成的主力艦總計:四艘搭載40毫米主炮的天乾級高速戰艦,四艘搭載80毫米主炮的致遠級戰列巡洋艦,兩艘搭載80毫米主炮的鎮海級續艦,兩艘搭載50毫米主炮的日本自建長門級戰艦,另有兩艘搭載56毫米主炮的繳獲修復艦。若期間我軍未損失任何主力艦,則東亞聯合艦隊將擁有二十九艘一等戰艦和九艘戰列巡洋艦,其中搭載50毫米以上主炮的主力艦達到三十五艘,搭載80毫米到40毫米主炮的超級主力艦為十六艘。總體比較,我軍在數量上具有微弱優勢,戰艦中又多為航速5節以上的高速艦。戰術機動性較強,或可彌補大口徑主炮的不足……”

“看起來還是有些勉強。”千樺不禁發話道。

林泰曾聞言,清了清嗓子,把粉筆往矮桌上一擱,挺胸抬頭,信心十足道:“皇上睿見……臣以為,僅憑這黑板上的數字,不足以判斷兩軍之勝負。古有狹路相逢勇者勝,方今科學盛世,又謂器精人強者勝。以帝國忠勇善戰之海軍官兵,輔以加倍刻苦之訓練、極盡精良之裝備,必可再現南海大海戰之無上榮光……”

千樺心想:要你這麼說,還真沒打不贏的仗了,我不是閒的沒事幹瞎操心嘛。

面上還是雍容雅緻,淡淡拽文道:“愛卿如此自信,想必自有道理。不過朕以為,這次孟加拉灣海戰,海軍航空兵之功用,敵我鹹知,今後協約軍必著重發展,力求壓倒我軍。又如愛卿前述情形。既然未來我軍主力艦隊在大口徑主炮方面居於劣勢,就更應以強化海軍航空兵尤其是艦載航空兵的方式,加以彌補——海軍想必早有考量,直稟無妨。”

林泰曾不快地眨眨眼——作為大炮鉅艦主義的忠實擁躉,要他對海軍航空兵產生特別的興趣倒不如讓他改信春哥什麼的——老大不情願地把記事本翻到底朝天,用黑板擦壓住開啟的封底,從粉筆盒中抽了支新的,背對著眾人重新開始報告。

簡單來說,到1916年帝國海軍可獲得兩艘改進後的大鵬級艦隊航母;1917年將新完成四艘飛鳳級艦隊航母、三艘岳飛級和四艘去病級改裝艦隊航母,以及十二艘星島級護航航母;1918年可入役四到六艘瑞雲級艦隊航母、一艘岳飛級和兩艘去病級改裝艦隊航母,以及十八艘星島級護航航母。

三年內總計新增十到十二艘艦隊航母、十艘改裝艦隊航母和三十艘護航航母,以搭載現役的主力戰機為例,這五十到五十二艘新航母的最大編制載機量總計達464架到840架。與此同時,海軍岸基航空兵的編制飛機總數將從現在的500餘架增加到約第五航空艦隊就將擴充到超過700架的規模。

林泰曾慢騰騰地講完,合上記事本,突然想起什麼似的,馬上又補充道:“當然,我個人以為,這些計劃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需要,僅僅是1917年完成的二十餘艘大小航母,配合四倍於當前的強大岸基航空兵,就足以支援我東亞聯合艦隊立於不敗之地……如果取消預定1918年完成的那批瑞雲級艦隊航母,將空出的船塢船臺用於建造噸位相差不大的鎮海級後繼艦,到1919年……”

千樺突然毫不客氣地打斷他:“預定1918年服役的那三條改裝艦隊航母,o什麼時候開始改造工作?”

林泰曾楞了一下,霎時一臉委屈:“這個……是,那條岳飛級四號艦從1916年開始,後兩條去病級1917年開始……皇上的意思是?”

“全部取消。預定同年入役的瑞雲級艦隊航母增加到8艘。再按國防總部早先的提案,把兩條效能已經過時的在建快速裝巡,以及4條現役的海鷹級水機母艦改造為輕型航母,這樣修正有困難嗎?”

林泰曾有點急了,一邊給嚴復使眼色,一邊打起馬虎眼企圖拖延時間:“理論上來說應該沒什麼大問題,只是……”

“就按這個列入計劃吧。”

對付這些死頑固,偶爾霸道一下還是必要的,這絕對不是大權新握的新君在肆意欺凌功勳蓋世的老臣哦——千樺在心中小小地邪惡了一把。

正想稍稍安撫一下滿臉“我很受傷很受傷真的很受傷”的林老元帥,千樺偶然注意到斜對面的馬豐欲言又止,很是憋屈,立即改變了主意。

“馬委員長有話要說?”

這種時候就是要單刀直入。

馬豐冷笑搖搖頭:“不是什麼好聽的。”

“直言無妨。”

千樺邊說邊轉頭示意林泰曾歸座。

馬豐想了想,一臉無奈地起身走到黑板前,先拾起軟毛擦左右開弓搗鼓了個乾淨,轉身站定,抱起雙臂,斜倚著軟桌,兩腿交叉而立——要在平時,御前會議上如此放浪形骸,這可是板上釘釘的大不敬之罪。

不過這一次,千樺沒有顯出任何不快,其他人也視若無睹。

“諸位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戰爭爆發一年來,國內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機車和車皮,百分之八十的卡車和拖拉機,百分之七十的商船,全被徵為軍用,與國內生產生活不再發生任何關係。光是這麼講,大家或許沒什麼特別的印象,我知道也有人會反過來講:有什麼了不起,造就是了,造更多的就是了……”

“其實我並不是很確定,這場戰爭會打到什麼時候。為什麼一定會是1918年結束?為什麼不是190年或者更晚?海軍的造艦計劃不就安排到了19年?造這個造那個,反正都是數字而已,幾個天才拍拍腦袋就出來了……當然我沒有針對在座各位的意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只是想說,諸位制訂戰爭計劃的時候,能否切實考慮一下,我們是在進行跨越大半個地球的遠征作戰,而我們的敵人擁有兩倍以上的工業力量。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我們絕對可以在未來三年內迫使對方屈服,那麼請容許我建言:應該將培植國力尤其是增強運輸能力,置於單純的擴充軍備之上。”

“是,理論上我們可以動員和武裝上千萬陸軍,但是要把他們送到遠離國境幾千上萬公裡之外作戰,這可要比邊境作戰的消耗多得多,所需要的運輸工具遠遠超出了國內可承受的極限。一個印度攻略,百萬大軍加上聯合艦隊,就把三百多萬噸船死死扣在那裡了。”

“是的,我們有這樣那樣的先進理論,有一批經過義務教育薰陶的新國民,也有了一套遠稱不上完整但至少在產量上已經超英趕德的工業體系,我們看起來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時間。”

“宣揚和實踐王道大義,為子孫後代奪取生存空間,透過總動員來鍛鍊國民,這都是很好的理由。但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沒有那麼多機器,沒錯,我們已經可以用機器造出很多種機器,可那跟造槍炮彈藥不一樣,流水線一開就譁譁譁出來了,沒那麼快,你還得花時間來攢。我們的熟練工人需要時間鍛鍊。我們的管理體系需要時間磨合,變得成熟而適應時代。在這期間我們還得應付這樣那樣的隱患,就比如說,我們一邊瘋狂壓榨國民來窮兵黷武,一方面義務教育和憲政實踐又不可避免令他們在政治上變得早熟,這就遲早要出問題!”

“如果不參戰會怎樣怎樣,那都是馬後炮。我就不扯了。我當然知道,為國決策,不應有憐憫之心,但是一看到農村被賦稅和工農業剪刀差重重盤剝的慘狀,再看看各地工廠裡屢禁不止的包身工,我就常常忍不住想,我們讓國民付出那麼多犧牲,只是為了讓他們變成這樣而已嗎?當他們不再需要任何人的憐憫,才是最可怕的時候……”

“抱歉,胡亂扯起來就跑題了,我就是被那個清單嚇到了,有感而發,耽誤大家時間,請多包涵——接下來請允許我總結開戰一年來的國內經濟概況,以及明年軍需生產所必須的各方面支援……”

(本章完,敬請期待第二百零三章:鋼鐵雄心)(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