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菩提樹大街scholssplatz皇宮。

五十七歲的威廉二世皇帝身著軍服斜倚在鋪有紅色軟墊的御座上,右手掩著握有一雙白手套的左手——出生時的小兒麻痺症導致他左臂萎縮並伴隨終生,兩撇標誌性的、兩端向上翹起的小鬍子還是一如既往地光滑油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皇帝面前的橡木長桌兩側,分列著首相貝特曼.霍爾維克,海軍大臣兼德國海軍總司令阿爾弗雷德.馮.提爾比茨元帥,德軍總參謀長艾裡希.馮.法金漢元帥,總參謀部情報處長盧登多爾夫上將,軍事改革委員會主席亨寧.馮.霍爾多岑夫上將等軍政要員。

這是每月舉行一到二次的御前情勢分析會,自任德軍大元帥的威廉二世不僅在名義上作為德軍總司令,實際上仍掌握著這個國家的最高權力,他可以自由任命官員,更掌握著最重要的軍事指令,為此他必須儘可能瞭解各方面不斷變化的情勢——雖然一般來說他只能透過信賴的大臣和將帥們來獲得相關報告。

首相霍爾維克剛剛報告了內政方面的情況,現在輪到提爾皮茨發言。

光頭、大腦門、蓄著兩把掃帚般大鬍鬚的提爾皮茨元帥堪稱“德國公海艦隊之父”,自他1897年擔任帝國海軍大臣以來,德國海軍從一支歐洲末流的近海防禦艦隊發展為世界第一流的遠洋大艦隊:到世界大戰爆發時,德國能夠集結艘戰列艦對抗英國的61艘戰列艦,其中無畏艦的對比是15比7,此外,德國海軍還擁有5艘相對重視防護的戰列巡洋艦,以對抗英國海軍中秉承費希爾元帥“速度即裝甲”理念建造的10艘輕裝甲戰列巡洋艦。

單純對比英德兩國的主力艦數字缺乏現實意義,因為英帝國為了保衛她在亞洲的殖民地利益,還必須抽調相當可觀的力量來遏制亞俄戰爭後迅速崛起的中國海軍,這樣一來在北海方向上,德國公海艦隊與英國大艦隊之間的實力差距看起來就沒那麼懸殊了。

然而在悲劇性的多格爾沙洲之戰中,公海艦隊損失了艘戰列巡洋艦和過時的布呂歇爾號裝甲巡洋艦,優秀的偵察艦隊指揮官希佩爾中將隨旗艦“塞得利茨”號沉沒,直接導致德皇下令所有主力艦未經他允許不得駛出基爾灣。

更悲劇的是,根據德皇命令密密麻麻龜縮在基爾軍港內的公海艦隊主力遭到了突如其來的空中打擊,自認為在戰艦上裝設陳舊的防雷網就可免受魚雷威脅的德國官僚們未曾想到,裝設了新型雷頭切割器的英軍空投魚雷竟在一個早晨就造成了10艘無畏艦沉沒或重創的可怕後果——這甚至比中國艦載機突襲珍珠港時造成的破壞還嚴重(除去過時的前無畏艦,珍珠港之役中美軍共損失8艘無畏艦,不過因為中**隊隨後閃電佔領了瓦胡島,這些損失都成了永久性的)。

此後大半年內,公海艦隊殘存的戰艦躲入波羅的海深處,在俄國水雷的威脅中充當奢侈的海岸支援炮艦。即便是受創的戰艦逐一修復歸隊,新完工的戰艦相繼服役,多格爾和基爾之役中喪失殆盡的作戰意志卻久久未能恢復,德皇不但嚴禁包括戰列巡洋艦在內的任何主力艦進入北海,甚至不允許8艘以上主力艦“同時在基爾灣下錨。”

這樣一來,繼續在大洋上作戰的,除了無足輕重的幾艘襲擊艦外,只剩下了戰爭初期便已嶄露頭角的u艇部隊。

開戰伊始,德國海軍只有8艘以字母u加數字編號的潛艇,其中4艘不適合作戰,4艘正在整修,剩下的一半是老舊的煤油動力潛艇。相比之下,當時法國海軍擁有的潛艇數量為8艘,英國海軍有76艘,即便是俄國海軍也有艘——只是其中大多是老舊型號,效能上不及德國潛艇。

早期u艇效能存在很多缺陷:航速緩慢,航程有限,潛航時間很短。通常是以水面航行的方式進入巡邏海域,憑運氣發現目標,再透過複雜的航線計算以潛航狀態接近,視情在水下發射魚雷或上浮後使用艦炮攻擊。水面狀態的u艇噪音大且不斷排出濃煙,足以讓遠處的敵人提高警惕,而由於缺乏精確的水下定位裝置,潛航作戰十分困難。這一切使得海軍高層對新生的u艇部隊缺乏信心,當然也就不會抱有很高的期望。

戰爭開始的第一個月裡,u艇部隊多次編隊出航——受航程所限,每次巡航只能持續5到7天——非但一無所獲,還白白損失了艘潛艇,多艘潛艇因機械故障被迫提前返航,這似乎印證了提爾皮茨戰前的論斷:“德國不需要潛艇”。

之後形勢漸漸逆轉:9月初,奧托.赫辛海軍上尉的u1號幸運地擊沉了英國輕巡洋艦“探路者”號;兩週後,奧托.韋迪根上尉的u9號在多佛海峽以北一口氣擊沉了英國海軍第7巡洋艦中隊的艘裝甲巡洋艦,總噸位超過6000噸,令6名軍官和197名士兵喪生;三週後,韋迪根上尉那艘500噸的老式煤油動力潛艇又將老式防護巡洋艦豪克號列入了戰績表。

這一系列勝利證明了潛艇的威力,德國人歡呼雀躍,英國人卻心驚肉跳,本土大艦隊一度被迫離開斯卡帕基地,轉向愛爾蘭海域躲避——這自然而然被世人看作是小小的潛艇打敗了世界最強大的艦隊。

到1914年底,德國海軍u艇部隊總共擊沉了1萬噸的協約國和中立國艦船,自身僅僅損失5艘潛艇,令德國海軍高層刮目相看,提爾皮茨也改口叫嚷道:“我們需要更多的潛艇。”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加入協約國並對德宣戰,雖然這是德皇最擔心並最希望避免的事情,然而木已成舟,憤怒的皇帝於1915年1月1日下令實施無限制潛艇戰,將整個大西洋作為戰區,任何懸掛包括美國在內敵對國國旗的艦船均予以無警告攻擊,而英國和法國周邊沿岸00海里範圍內最]好書城手打則劃為禁區,任何駛入的船隻——即便懸掛的是中立國旗幟——一律予以無警告攻擊。

不過在1915年初,德國u艇部隊的規模依然有限,雖然新型柴油動力潛艇開始陸續服役,在針對商船的無限制攻擊戰開始時,可用的潛艇卻只有0艘,另有9艘在建。

即便如此,隨著德國陸軍佔領的比利時港口逐步恢復使用,u艇部隊可以從距離巡邏海域更近的基地出發,將更多時間用於作戰巡航而不是前往巡邏海域的途中,或是將巡邏海域向大西洋深處推進,攻擊不易被保護的航線。

戰役一開始,u艇部隊取得了極大戰果,僅第一個月就擊沉各種艦船17萬噸——這還不包括潛艇佈雷的戰果,頭個月內的擊沉數超過60萬噸,造成協約國方面極大恐慌。

不過從4月份開始,由於英國開始成規模使用飛機和飛艇執行反潛巡邏任務,並對德國u艇基地前往公海的通道佈設密集的水雷障礙區,加上英美商船紛紛加裝火炮,u艇的戰果未能進一步擴張,4到6月的平均擊沉數保持在15萬噸左右。

從5月份開始,應中國要求,為破壞英國經蘇伊士運河前往東方的航運,提爾皮茨下令派遣u艇部隊進入地中海作戰。

由於協約國在地中海方面缺乏反潛裝備和作戰經驗,分別以亞德裡亞海波拉港(奧匈)與黑海君士坦丁堡(土耳其)為基地的第第4潛艇支隊在此大開殺戒,僅7月份就擊沉1萬噸,令當月u艇部隊總擊沉數首破0萬噸紀錄。

15年下半年,隨著英美將更多的飛機和驅逐艦投入英國沿岸執行反潛巡邏任務,同時加強了對北海沿岸u艇基地的攻勢佈雷,進出北海的u艇損失不斷增大,提爾皮茨遂下令將更多的潛艇投入地中海戰場,除了以少量遠洋潛艇偷渡直布羅陀海峽外,主要是將更多的近岸潛艇拆散後透過鐵路運往目的地。

當年10月份,地中海的u艇部隊擊沉數上升到創紀錄的18000噸,蘇伊士運河航線幾近癱瘓,實現了年初土耳其陸軍從西奈半島正面進攻所未能達到的目的。

1915年前11個月,u艇部隊的總戰果超過了50萬噸,為此付出的代價是49艘潛艇沉沒或失蹤——大大超過了戰役開始時的保有數量。

基爾遭襲後,鑑於可用於威脅協約國的有效海軍力量只剩下u艇部隊,提爾皮茨下令除了及時修復受創戰艦外,暫緩部分主力艦的建造,騰出資源建造更多潛艇,到當年11月底,新服役的潛艇數量為10艘,與損失相抵,在役的潛艇總數仍有8艘之多。

提爾皮茨所不知道的是,在另一時空歷史上,雖然在1915年9月15日威廉二世就迫於美國的壓力下令停止無限制潛艇戰,整個1915年u艇部隊的戰果記錄仍達到了107900噸艦船,而為此付出的代價是7艘潛艇。當年服役的潛艇數量是5艘,到年底時德國海軍潛艇總數達到了54艘。

“……顯然我們正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是抓住孟加拉灣海戰後英國海軍遭到重創、顧此失彼的良機,設法令公海艦隊重返大洋;還是全力投入眼下看起來還很有前途的無限制潛艇戰——為此不惜取消那些耗費巨大的主力艦計劃,將船臺和鋼材讓給小小的潛艇?”(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