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巡洋艦

1、偵察/輕巡洋艦

虎字號——中國設計建造,1905年起自建10艘(1910年全部完成)。1908年起為朝鮮建造4艘(1911年全部完成)。1908年起日本按許可證建造4艘(1910年全部完成)。

標排:517噸

航速:8節

主炮:門150毫米/45倍

副炮:8門10毫米/45倍,6門75毫米/50倍速射

魚雷:座雙聯500毫米發射管

續航力:700海里/10節,4500海里/18節

乘員:68名

豹字號——中國設計建造,1910年起自建1艘(1914年底全部完成)。191年起朝鮮按許可證建造4艘(1915年底全部完成)。

標排:5860噸

航速:0節

主炮:8門150毫米/45倍

副炮:8門90毫米/45倍,門60毫米高射

魚雷:4座雙聯550毫米發射管

續航力:9000海里/10節,5800海里/18節

乘員:81名

水機:1架

豹字改——中國設計建造,1915年起自建4艘(1914年底完成1艘)。

標排:5970噸

航速:0節

主炮:8門150毫米/45倍

副炮:8門90毫米/45倍,門60毫米高射

魚雷:4座雙聯550毫米

續航力:9600海里/10節,6000海里/18節

水機:1架

乘員:89名

球磨級——日本設計建造,燃煤鍋爐動力,1910年起自建8艘(1915年底全部完成)。

標排:450噸

航速:5節

主炮:門150毫米/45倍

副炮:8門10毫米/45倍,8門75毫米/50倍

魚雷:4座雙聯500毫米發射管

續航力:8000海里/10節,4900海里/18節

乘員:74名

到1914年底,東亞聯盟有60艘輕巡洋艦在役,其中4艘為對俄戰後新造。

中國8艘,其中戰後新造的為艘。

日本0艘,其中戰後新造的為1艘。

朝鮮1艘,其中戰後新造的為8艘。

具體如下:

中國——

現役:豹字改1艘,豹字1艘,虎字10艘,劍字5艘,合計8艘。

預備役:刀字4艘(德造),雨字6艘。

練習艦:劍字1艘,雨字艘。

日本——

現役:球磨級8艘(自建),虎字號4艘(許可建造),朝日級4艘(英造),笠置級4艘(自建),共0艘。

預備役和練習艦:高砂級4艘(德造)

朝鮮——

虎字號4艘(購自中國),豹字號4艘(許可建造),仁川級4艘(德造),共1艘。

預備役和練習艦:江華級4艘(德造)

、裝甲/重巡洋艦

超勇級——超勇(代)、揚威(代),1905年開工,1908年服役。

標排:15018噸

航速:4節

主炮:座雙聯05毫米

副炮:10門150毫米,8門75毫米

防護:主裝甲帶00毫米

續航力:8000海里/1節

水機:1架

崑崙級——崑崙、祁連、秦嶺、天山,1909年開工,191年服役。

標排:11815噸

航速:8節

主炮:4座雙聯10毫米

副炮:4座雙聯10毫米,門60毫米高射,4挺機槍。

防護:主裝甲帶00毫米

續航力:9000海里/1節

水機:1架

二、驅逐艦

狼字號——中國設計建造,使用帕氏渦輪機,1905年起自建4艘(至191年全部完成),1908年起朝鮮按許可證建造8艘(至191年全部完成)。

標排:1090噸

航速:節

主炮:門10毫米/45倍

副炮:4門7毫米速射炮,挺機槍

魚雷:座雙聯550毫米(魚雷8枚)

乘員:17名

陽字號——中國設計建造,191年起共建造*艘(至1914年底完成18艘),1914年起朝鮮按許可證建造8艘(至1915年底完成6艘)。

標排:1470噸

航速:節

主炮:4門10毫米/45倍

副炮:4門7毫米速射炮,挺機槍

魚雷:座三聯550毫米(魚雷1枚)

乘員:19名

村雨級——日本設計建造,1905年起共建造1艘。(至191年全部完成)

標排:760噸

航速:節

主炮:門75毫米/50倍

副炮:4門40毫米/50倍

魚雷:座雙聯500毫米(魚雷8枚)

乘員:91名

朝潮級——日本設計建造,191年起共建造1艘。(至1914年底完成9艘)

標排:970噸

航速:節

主炮:門10毫米/45倍

副炮:4門40毫米/50倍

魚雷:座雙聯550毫米(魚雷8枚)

乘員:11名

至1915年底,東亞聯盟在役的94艘驅逐艦中,戰後新造艦的比例分別如下:

中國50艘(新造4艘)

日本4艘(新造1艘)

朝鮮0艘(新造14艘)

94艘在役艦中,77艘為對俄戰後新造。

具體如下:

中國——現役:陽字號18艘,狼字號4艘,月字號8艘,共50艘。

預備役和練習艦:月字號1艘,雪字號18艘,合計0艘。

日本——現役:村雨級1艘,朝潮級9艘,叢雲級艘,合計4艘。

預備役和練習艦:叢雲級4艘。

朝鮮——現役:陽字號6艘,狼字號8艘,雪字號6艘,共0艘。

預備役和練習艦:雪字號6艘。

三、潛艇

1904年以前帝國製造了1艘實驗型袖珍潛水艇:

特試1號艇型(特試1號-4號),採用汽油機,1906年號贈送給日本。

排水量:水上 4噸 / 水下 50噸

航 速:水上 7節 / 水下節

航 程:水上 80海里 / 8節,水下4節 / 10海里

魚 雷:450mm魚雷1枚

魚雷管:450mm魚雷發射管1具

安全工作深度:0米

乘員:4名

-------------

特試五號艇型(特試5-10號,其中8號和10號於實驗中沉沒報廢,9號於1909年贈送給朝鮮)

排水量:水上 70噸 / 水下 81噸

航 速:水上 8.5節 / 水下 4節

航 程:水上 10海里 / 8節 ,水下 4節 / 15海里

魚 雷:450mm魚雷1枚

魚雷管:450mm魚雷發射管1具

安全工作深度:0米

乘員:6名

-------------

特試十一號艇型(特試11、1號)

排水量:水上 96噸 / 水下 114噸

航 速:水上9節 / 水下 6節

航 程:水上 180海里 / 9節 ,水下 6節 / 0海里

魚 雷:450mm魚雷枚

魚雷管:450mm魚雷發射管1具

安全工作深度:40米

乘員:8名

---------------

1905年,由5艘特試袖珍潛艇編成了第一支潛艇部隊,番號為第1潛水戰隊,隸屬鎮洋艦隊第6艦隊,標誌著帝國海軍潛艇部隊初步形成戰鬥力。

1905年到1907年,隨著04年海軍三年建設案的執行,8艘更具實用性的小型近岸潛艇納入了裝備序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海龍級艘:海龍、海虎

排水量:水上 50噸 / 水下76噸

航 速:水上 1節 / 水下8節

航 程:水上 500海里 / 1節 ,水下 4節 / 50海里

魚 雷:450mm魚雷枚

魚雷管:450mm魚雷發射管具

安全工作深度:40米

乘員:18名

-------------

1906-1907年

海豹級6艘:海豹、海狼、海獅、海犬、海牛、海豚

排水量:水上00噸/水下7噸

航速:水上1節/水下8節

航程:水上650海里/1節,水下4節/70海里

魚雷:450mm魚雷4枚

魚雷管:450mm魚雷發射管具

安全工作深度:40米

乘員:名

--------------

1907年,在以上8艘海字號潛艇的基礎上重組了第1潛水戰隊,戰隊原有的5艘特試袖珍潛艇轉入青島的潛水部隊訓練中心。

--------------

1908年

鯊一型6艘(鯊1-6號),另外出售給日本朝鮮各艘,後日本又仿製艘。

排水量:水上0噸/水下69噸

航速:水上16節/水下10節

航程:水上850海里/1節,水下4節/70海里

魚雷:500毫米魚雷5枚

魚雷管:500毫米魚雷發射管具(前後1)

安全工作深度:45米

乘員:6名

--------------

1909年

鯨一型6艘(鯨1-6號),第一款大型遠洋潛艇,從此開始在潛艇上採用柴油機。

排水量:水上556噸/水下780噸

航速:水上16節/水下10節

航程:水上5500海里/8節,水下4節/70海里。

魚雷:500毫米魚雷8枚

魚雷管:500毫米魚雷發射管5具(前4後1)

火炮:10毫米/45倍單裝炮1門,60毫米高射炮1門。

安全工作深度:45米

乘員:4名

-------------

1910年

鯨一型佈雷型4艘(鯨7-10號),遠洋佈雷潛艇。

排水量:水上590噸/水下816噸

航速:水上1節/水下8節

航程:水上9000海里/8節,水下4節/50海里

魚雷:500毫米魚雷5枚

魚雷管:500毫米魚雷發射管5具(前4後1)

水雷:16枚水雷(外掛)

火炮:90毫米/50倍單裝炮1門,60毫米倍高射炮1門

安全工作深度:45米

乘員:4名

-------------

鯊二型4艘(鯊7-10號),小型近岸潛艇。

排水量:水上80噸/水下45噸

航速:水上16節/水下10節

航程:水上500海里/8節,水下4節/70海里

魚雷:550毫米魚雷5枚

魚雷管:550毫米魚雷發射管具(前後1)

火炮:90毫米/45倍單裝炮1門,60毫米高射炮1門

安全工作深度:50米

乘員:0名

--------------

1911年

鯨二型4艘(鯨11-14號),大型遠洋潛艇。

排水量:水上740噸/水下894噸

航速:水上17節/水下10節

航程:水上9000海里/8節,水下4節/70海里

魚雷:550毫米魚雷10枚

魚雷管:550毫米魚雷發射管5具(前4後1)

火炮:10毫米/45倍單裝炮1門,90毫米高射炮1門

安全工作深度:50米

乘員:40名

鯊二型4艘(鯊11-14號)

-------------

191年

建造鯊二型6艘(鯊15-0號),小型近岸潛艇。另外為朝鮮日本各建造艘龍二型。

-----------

191年

建造鯨二型艘(鯨15、鯨16號)

建造鯊二型6艘(鯊0-6號),小型近岸潛艇。當年日本按許可證開始建造艘鯊二型。

-----------

1914年

朝鮮開始按許可證建造艘鯊二型。

日本建造艘鯊二改。

鯨二佈雷型艘(鯨17、鯨18),遠洋佈雷潛艇。

排水量:水上70噸/水下874噸

航速:水上1節/水下9節

航程:水上10000海里/8節,水下4節/50海里

魚雷:550毫米魚雷5枚

魚雷管:550毫米魚雷發射管5具(前4後1)

水雷:18枚

火炮:90毫米/50倍單裝炮1門,60毫米高射炮1門

安全工作深度:50米

乘員:40名

鯨三型艘(鯨19、鯨0),大型遠洋潛艇。

排水量:水上90噸/水下105噸

航速:水上17節/水下10節

航程:水上10000海里/8節,水下4節/70海里

魚雷:550毫米魚雷14枚

魚雷管:550毫米魚雷發射管8具(前6後)

火炮:10毫米/45倍單裝炮門

安全工作深度:50米

乘員:40名

鯊三型4艘(鯊7-0號)

排水量:水上40噸/水下497噸

航速:水上16節/水下10節

航程:水上000海里/8節,水下4節/70海里

魚雷:550毫米魚雷8枚

魚雷管:550毫米魚雷發射管5具(前4後1)

火炮:10毫米/45倍單裝炮門

安全工作深度:50米

乘員:5名

-----------

1914-15年緊急補充計劃

日本按許可證建造1艘鯊二改(戰前服役艘)和8艘鯨二型。

朝鮮按許可證建造8艘鯊二型(戰前服役艘)和4艘鯊三型。

中國:

計劃建造鯨三型和鯨三改48艘(戰前服役4艘,即鯨1-4號)

計劃建造鯊三型和鯊三改48艘(戰前服役6艘,鯊1-6號)

到1914年底,中國在役中的小型近岸潛艇共4艘(海龍級艘,海豹級6艘,鯊一型6艘,鯊二型0艘,鯊三型10艘),大型遠洋潛艇4艘(含6艘遠洋佈雷潛艇),合計66艘。

朝鮮擁有艘鯊一型,6艘鯊二型。共8艘。

日本擁有4艘鯊一型,4艘鯊二型和6艘鯊二改。共14艘。

1915年底東亞聯盟的在役潛艇總數為88艘。

四、魚雷艇:定義——標排500噸以下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軍艦為魚雷艇

截止1915年底

中國在役的雷擊艦艇包括:

00噸以上大型魚雷艇0艘

00噸以下小型魚雷艇80艘

驅逐艦54艘

日本在役的雷擊艦艇包括:

00噸以上大型魚雷艇10艘

00噸以下小型魚雷艇0艘

驅逐艦4艘

朝鮮在役的雷擊艦艇包括:

00噸以下小型魚雷艇0艘

驅逐艦16艘

合計64艘雷擊艦艇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