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45分,東亞軍偵察部隊旗艦“迅雷”號。

“距離兩萬碼!”

擴音器中傳出測距員的報告,撐著軍刀肅立於艦橋前部的袁鋒中將伸手搓了搓光禿的後腦勺上滲出的汗滴,形容彪悍的大臉忽地一側:“本艦瞄準敵主力縱隊末艦,試射開始。”

“是目標敵主力縱隊尾艦,女王級戰艦,本艦第一次試射,全炮左炮門,榴彈,資料同步傳達準備”

40分鐘前,作為袁鋒部隊先導的朱群上校第1輕巡戰隊4艘豹字號輕巡洋艦,與協約軍艘先導巡洋艦之間,打響了兩軍水面交戰的第一炮。

沒等先導艦打出名堂來,早就憋足一口氣的袁鋒中將當即迫不及待地下令轉入第一作戰陣形即主力炮戰陣形,航列於主力縱隊左舷的第7驅逐戰隊(輕巡洋艦“神豹”和8艘陽字號驅逐艦)加速前出到主力前方,右舷的雷擊第1戰隊(輕巡洋艦“金豹”和8艘陽字號驅逐艦)則收速轉到主力之後。

上一個命令剛開始執行,緊接著下令全隊右轉4個羅經點,即由西南航向轉到正西航向,此時貝蒂前衛部隊的主力縱隊位於袁鋒主力縱隊西南方,距離兩萬六千碼,仍保持東北航向,袁鋒縱隊轉到正西並不足以搶佔貝蒂縱隊的t字橫頭,反而暫時與貝蒂縱隊拉開了距離。

袁鋒需要的正是這一點機動的空間,否則,以雙方之前的姿態,要麼以50節以上的相對速度頭對頭地撞在一起,陷入近距離混戰,要麼只好不約而同地轉到同一航向,以古老的戰列線方式平行對戰。

從幾天來從各方面陸續通達的報告中,袁鋒早已確認了眼前對手的實力:4艘薄皮大餡的戰列巡洋艦和5艘炮強甲厚的高速戰列艦,而袁鋒手上只有6艘雷字號戰列巡洋艦,雖然雷字號最厚00毫米地主裝甲帶遠勝於對方僅設有8毫米主裝的“獅”級(艘)和15毫米主裝的“不倦”級(1艘)。8門可以全部指向一舷射擊的50毫米/50倍徑主炮總體效能也在“獅”級的8門4毫米/45倍徑之上,更不用說“不倦”級上那可憐的8門05毫米/45倍徑主炮然而,面對之後那5艘主裝甲帶最厚0毫米(女王級4艘)到4毫米(復仇級1艘),同時又各安裝8門81毫米/45倍徑主炮地“超無畏型”戰列艦,袁鋒自知難有勝算,當然不肯一開頭就轉入堂堂正正的戰列線對戰。何況己方的主力縱隊還有節以上的航速優勢,“不炫耀一下還真是浪費了”。

先向西拉開一段距離,再突然來個一百四十五度折轉,以東南航向橫過敵主力縱隊前方,達成搶佔t頭的目的這就是袁鋒心中打的小算盤。

然而,在多格爾沙洲之戰中大出風頭的貝蒂中將亦非等閒之輩,一眼就看穿了袁鋒的企圖,暫且不動聲色,眼看著袁鋒縱隊完成了第一次轉彎。隔了不到一刻鍾,剛剛開始第二次轉彎時,出人意料地下令全隊右轉8個羅經點(90度)。改到東南航向,同時下令主力縱隊減速到18節,如此一來,就形成了袁鋒縱隊從側後方以高出10節地速度差平行尾追貝蒂縱隊的態勢。

“怎麼樣。袁?你敢先過來嚐嚐15英寸大炮地滋味嗎?”

剛剛指揮戰巡縱隊完成第二次轉彎地袁鋒彷彿聽到了兩萬五千碼外“獅”號艦橋中貝蒂那灼人地嘲笑。登時勃然大怒。再也管不著什麼花花腸子了。當即下令全隊全速追擊。“攻擊敵艦隊尾部”。隨即又下令“向右轉1個羅經點。給我幹死那幾個女

就這樣。“迅雷”號帶領一字拖開地“響雷”、“震雷”、“閃雷”、“霧島”、“榛名”共六艘戰巡。以東南偏南航向急追貝蒂縱隊。很快超越了末艦“厭戰”號。正當此時。袁鋒下達了“迅雷”號試射地命令。

距離兩萬碼。速度差10節。“厭戰”號很快就會脫出“迅雷”號兩座前主炮塔地射界。這個時候開始試射。為地是……

無視左右交織而來地充滿疑問地眼神。只待射擊指揮中心報告“備便”。袁鋒用刀鞘地尖端戳了戳地板。斷然喝道:“給我打!”

主桅頂端地十年式立體測距儀早已鎖定敵艦。測距員不斷讀出測定地距離資料。與此同時。操作測地盤地測地手讀出目標艦地航線和速度。傳令員透過艦上電話(常用)或傳音管(備用)將資料實時報給位於艦橋以下有裝甲甲板保護地火控室內。火控員將以上資料輸入十二年式火控臺一張由各種轉軸、齒輪、鏈條、按鈕構成地厚重鐵桌子。

火控臺左面類似印表機的距離顯示儀。正不斷將測距儀傳來地連續資料經過複雜的數學計算,以列印曲線圖的方式顯示出以時間軸為基準的敵艦距離及速率的變化。其後為電錶模樣的風力計算器,透過分佈於艦上四處測風點提供的資料,不斷記錄和計算風向、風力並顯示出適當的修正量。

火控臺中部的圓柱體乃是整個火控系統地“大腦”所在,其實就是一臺功能單一地機械式計算機,可以根據本艦的速度,敵艦地方位,航向和速度來計算距離變化率和左右偏差修正量,圓柱體頂端橫置的圓盤一般的裝置是其用於運算並同步顯示結果的刻度盤,其下方則是用於穩定的陀螺儀元件。

火控臺右邊是外形與距離顯示儀相似的方位顯示儀,用於處理並顯示敵艦距離變化及其速率。其後是火炮距離計算器和彈著點修正器,主要用於根據彈著觀測組提供的有關資訊對火控臺生成的射擊諸元進行修正並顯示。

火控臺周圍聚攏著二十多名操作手或聯絡員,聯絡員不斷接收各觀測點收集來的資訊,並由操作手輸入火控臺的各個裝置中,再把結果傳送到各戰鬥崗位主炮塔和主炮射擊指揮所。

炮塔內的瞄準手根據指令調整炮塔的方位和主炮仰角“迅雷”號前後各座雙聯50毫米主炮已經全部指向“厭戰”號,與此同時,裝填手藉助機械滑臂迅速將側合式雙層防火提彈箱中分裝的彈頭和發射藥包填入巨大的彈膛每座炮塔的左炮都填入了一枚六百五十公斤重的榴彈彈頭和數個各重九十公斤的無煙火藥藥包。

確認瞄準和裝填完畢後,各炮塔炮長即向位於桅頂測距儀下方的主炮射擊指揮所報告“備便”,而炮術長在接收到有火控中心傳送來的資料和炮位就緒的報告後,根據指揮官的命令,或是自行權衡戰艦的態勢,即可在戰位按動發射電門開火。

收到袁鋒的“開火”命令後一眨眼的功夫,“迅雷”號炮術長周俊時少校的右手拇指按下了主炮齊射電門,三萬多噸的艦體登時一震,四道巨大的橘紅炮焰同時向右舷噴出,輕薄的青煙被強勁的西南風吹向另一舷。

周俊時湊近面前粗長的雙筒高倍望遠鏡,與兩旁的數名彈著觀測員一起屏息靜待炮彈濺水的那一刻。

五秒,十秒,十五秒……

即便出膛速度數倍於音速,沉重的50毫米巨彈以拋物線飛過兩萬碼的海面也要半分鐘以上,當周俊時終於從目鏡中看到那久違的四道中心為綠色的高大水柱相對那不甚清晰的灰色艦影而言時,聚到他下巴上的汗滴已經掉落了不止一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彈著偏右500碼,左

理所當然地,彈著點與目標相去甚遠,由於彼此距離和方位正處於急劇變動中,周俊時並不認為這種試射有任何意義,然而耳機中很快傳來了艦橋的命令:“繼續試射。”

透過火控臺迅速修正了諸元,各主炮塔陸續備便,周俊時權衡時機,再次摁下電門,這次是4座主炮塔的右炮齊射,又是一小陣熬人的等待,左邊的觀測員首先報告:“彈著偏左00碼,右!”

“沒用的……再打三四次就要脫出前炮射界了……”

周俊時心裡嘀咕著,卻又不能違令,既然艦橋命令“繼續”,那在下面喊“停”之前就不能中止。

修正,備便,摁電門,這次又輪到左炮齊射,等待,等待,再等待,周俊時心一揪:4道水柱覆蓋了……不,只是從艦影另一側升起……覆蓋什麼的,在這種情況下,未免高興得太早了。

“全遠,下6!”

司令官究竟在想什麼呢?

這樣做真的可以打敗一眼看來就佔有優勢的貝蒂艦隊嗎?

周俊時心中的疑問,隨著“厭戰”號艦影一側突然亮起的炮焰而愈加糾結……(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