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府的管家趙全,近日極其忙碌,主要是定製和收集乾糧。

首先是在附近幾家麵點店,訂了五萬個胡餅和五萬個麵餅,這些都是用來做乾糧的,含水分極少,可以儲存很長的時間不會變質。

然後是收集幹牛肉,宋時原本不許宰殺耕牛,所以那時的牛肉已是稀缺之物,幹牛肉就更加稀少,整個汴梁城內的幹牛肉幾乎被收購一空,甚至收集到了開封府其他的縣城,為此潛龍營的錦衣衛也發動了。

沒辦法,趙皓給的任務便是兩千斤的牛肉乾,光靠汴梁城一時間還真難以收集到這麼多。

雖說公子要出遠門,帶點乾糧是應該的,但是趙全無論如何不明白,為何要帶如此多的乾糧,這簡直就是三四百人足足一個多月的分量。公子出使遼東,沿途都有官府接待,到了渤海邊,自然有官員安排大船接送,船上的食物要有盡有,哪裡還用的著自己備用?

疑惑是疑惑,公子之命,自然是要執行的。

除此之外,在臨行之前,又足足買了幾百壇好酒,又買了幾百個皮製的酒囊且裝滿酒。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感覺公子這番出行,不像是公幹出使,倒是像帶著一隻數百人的商隊遠赴塞外去市馬一般,光那吃的用的就足足三十輛馬車,光馬車的費用便是兩萬貫。

……

忙碌準備了一個多月,出使遼東的日子看看便到了。

為了避免出行之日隊伍過於龐大和緩慢,趙皓讓梁烈、李宏兩個心腹家奴和二十名精悍的錦衣衛押送裝滿路上所用物資的三十輛大車,提前一日出了汴梁城。

次日清晨,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汴梁北門,在城頭上值守了一夜的守軍打著呵欠,緩緩的將千斤閘門吊起,然後又將內門緩緩的開啟來。

叩噠噠~

一彪騎兵緩緩遲來,吸引了守軍們的注意。

如雲的旌旗,如林的刀戟,如雨的馬蹄……

大宋自來缺馬,在那年頭,一匹七尺的戰馬,便如同一輛中檔轎車一般博人眼球。然而來的都是清一色的七尺五高的戰馬,便如同寶馬5系或賓士E系等高檔轎車一般。當守軍們看到足足三百餘匹七尺五左右高的戰馬列隊而出時,饒是他們見多識廣,心頭也是充滿了震撼。

那一面面的旌旗之中,一杆“宋”字大氣高高飄揚而起,隨風獵獵招展,大旗之下一個身材修長的少年跨騎八尺白馬,身著錦繡戰袍,披一襲英雄大氅,頭戴紅纓遮陽鐵帽,腰懸長劍,昂然而來,正是欲出使遼東的大宋錦衣衛指揮使趙皓。

在他的身後緊跟著武松、方百花和梁紅玉三人以及三十餘名錦衣衛,再往後後面則是魯智深率著一百餘名禁軍精兵斷後,而韓世忠和楊可世則率著兩百名白梃兵在前頭開路。

六名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將自是不必說,而無論是老種的親衛禁軍,還是大名鼎鼎的白梃兵,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全身散發著一股悍勇之氣,眼中更是充滿看慣生死的漠然和殺氣,這樣的一群兵馬行走在大街之上,遠遠觀之,便令城頭上的守軍為之倒吸一口涼氣,只覺一股殺氣漫卷而來,遮蔽了整個汴梁北門。

除了強悍的戰鬥力,他們的裝備也是精銳的配置,個個身著山紋甲,比起步人甲的笨重,山紋甲不但防護效能佳,而且輕便靈活,外觀也極其美觀。除此之外,又人人揹負一把大弩,馬鞍邊掛了兩壺長箭。

趙皓認得那弩,那弩便是弩中之王——射程可達三百步的大宋神臂弩!

這種弩,製作工藝極其繁雜和耗時,且對工藝難度要求極高,整個大宋的兵馬之中,都不過千餘把,為了保護趙皓的安全,童貫和老種可謂不惜血本。

三名武力94以上,外加三名武力85以上的戰將,又有三百餘名百戰精兵,武力大都在65左右,都是兵王級的存在。無論是老種的親衛禁軍原本出自西軍,而白梃兵最早便是老種一手組建的,三百名精兵都算是西軍兵馬,各自相熟,都曾在征戰西夏是並肩作戰。這樣的戰鬥力,便算遇到兩倍兵力的普通騎兵部隊,也只是向前硬衝即可,若只是普通步兵,就算是數千人也無法阻擋趙皓前進的步伐。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然而趙皓想要做英雄,做一個萬人敬仰的英雄,便不得不將自己置身於刀山火海之中,只有這樣的精兵強將才能確保沿途的安全。

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出了汴梁北門,直奔汴河邊的碼頭,幾艘官船正在碼頭邊等候。

剛剛到碼頭附近,便聽得背後有人高聲喊道:“公子留步,公子留步……”

趙皓驀地一抬頭,便見得一行車馬飛奔而來,約十數人,轉眼已奔近來,在數十步外緩緩的停了下來。

老種、小種、金崇嶽、徐處仁、吳敏等人親自率眾來相送,趙皓心頭一熱,急忙向前相迎,其他將領見得老種和小種到來,也紛紛向前拜見。

眾人寒暄了一番,老種把手一揮,高聲喊道:“抬過來!”

隨著一陣響應聲,十數名親兵從馬車上卸下一口口大皮箱,抬了過來,放到趙皓等人面前。

种師道開啟其中一口箱子,裡面露出一片花花綠綠的東西,老種取出一個物事來,卻是一個鬼臉面具,塗得花花綠綠的,花臉、獠牙,面目極其醜陋和兇惡,拿在手裡還不咋的,但是戴在臉上顯得極其可怖。

种師道道:“這些面具,雖只是裝飾,或許可在關鍵時刻,出奇制勝,惟願公子此行揚我大宋國威,安然凱旋而歸!”

趙皓神情肅然,對著這位熱心的老將軍恭恭敬敬一拜,以示謝意。

就在此時,遠處又傳來一陣馬蹄聲和喧譁聲,惹得趙皓忍不住抬頭張望,不覺驚呆了。

只見不遠處,趙福金縱馬如同一陣風一般疾奔而來,身後七八名宦官打馬緊緊跟隨,一個勁的喊著“帝姬留步”,奈何趙福金根本不予理會,只是打馬狂奔。

那個十四歲的小蘿莉,身著天藍色衣裙,緊緊的趴在馬背上,一頭如雲秀髮隨風飄舞,頭上的珠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如同一朵絢麗的雲彩一般,飄然而來。

趙皓神色大驚,趙福金這模樣明顯騎術不甚熟練,稍有不慎便可能掉下馬來,急忙疾步向前。待得那馬近時,飛身而起,躲過那奔騰而來的馬蹄,抓住馬韁奮力一拉,那馬前蹄高高的揚起,硬生生的停了下來。

馬背上的趙福金也應聲而落,趙皓急忙向前一抄,將趙福金的身子抱住,然後這才緩緩的放下來。

“為何又偷偷出宮?”趙皓的神情有點惱怒,又有點心疼。

趙福金嘴巴一癟,眼淚便譁啦啦的流了下來:“皓哥哥,我要隨你去遼東……”

趙皓望著那張雨打梨花般的俏臉,心頭頓時只覺什麼被融化了,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卻不知從何說起。

就在此時,那些窮追不捨的宦官們,紛紛翻身下馬,奔到趙皓和趙福金身前,噗通噗通的跪了一地,一個個帶著哭腔喊道:“公子,帝姬可不能同去,否則小的們都死定了!”

趙皓擺了擺手,那些宦官們這才緩緩起身。

趙皓轉過身來,扳住趙福金的肩頭,目光柔和的盯著趙福金那張美到極致的小臉,笑道:“帝姬妹妹可會擂鼓否?”

趙福金滿臉疑惑之色,怯生生的說道:“爹爹教過一些。”

趙佶還真是多才多藝,連這個都會……

趙皓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鬆開扳住趙福金肩頭的手,回身指著那遠處的城門,笑道:“那好,待得愚兄凱旋而歸之日,帝姬妹妹在城頭親自擂鼓相迎,如何?”

趙福金眼中燃起一道明亮的光芒,道:“好……不可……我要隨皓哥哥出使女真!”

趙皓聲音愈發柔和了,低聲道:“哪有帝姬出使番國的道理……帝姬妹妹在汴梁城坐鎮,不要讓愚兄的錦衣衛被人欺負,如何?”

趙福金眼中露出可憐兮兮的神色,緊緊的望著趙皓的臉蛋,似乎看不夠似的,想要將他的臉印在心底,以免遺忘。

許久,趙福金才低低的應了一聲:“好罷……”

趙皓笑了,輕輕的摸了摸她的頭,笑道:“回去罷。”

說完,決然回身,不再看趙福金。

趙福金終於重新登上了馬背,在一干宦官們的護衛之下,緩緩的往汴梁北門而去,一步三回頭……

眼見得趙福金入了北門,趙皓這才準備收回目光,卻見得那北門的東北側門之內,呼啦啦的又奔出一大群人來,直奔碼頭方向。

足足數百人!

“太學生陳東及同窗兩百三十五人,感公子之忠義,特來為公子送行,祝公子凱旋而歸!”

趙皓望著這個三十歲出頭的書生以及身後的莘莘學子,心頭一陣釋然。

士子文人,這股力量看似柔弱,對他來說,卻是無比重要,因為他們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著民心,主導著輿論的方向。

簫鼓之音響起,歌聲亦高昂而起,悲壯而慷慨,那是數百學子為大宋宗室公子長歌送別……趙皓心頭雖然有點感動,又有點哭笑不得。

汴水非易水,本公子也不是去刺完顏阿骨打……

終於,一干太學生歌罷,也緩緩的拜別而去,趙皓心頭也長長的籲了一口氣,緩緩的登上了官船的甲板。

就在趙皓正要下令起錨渡河之時,卻又見得一彪人馬飛奔而來,高聲喊著留步,不覺神情又是一愣。

等到他看清那來者的車馬和旗幟時,不禁臉色又變了,急忙下船相迎。

太子趙桓前來相送!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