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爭執已然開始。

以蔡京為首的正方要求聯遼抗金,“遼為兄弟之國,存之足為邊捍;金為虎狼之國,不可交也!”

而以童貫為首的反方則請求聯金滅遼,收復幽雲十六州,壯大宋國威,同時佔據北面長城之險,可御敵於國門之外。

趙皓終於對朝堂上兩大派系的班底有了大致的瞭解。

蔡京這一邊,左相白時中、殿帥高俅、開封府尹蔡懋、右相李邦彥、戶部尚書李梲、太宰餘深、知樞密院事鄭居中……都是一二品的大員,足見其實力之龐大。

而童貫這邊相對弱點,但是陣容也很強大,少宰王輔、中書侍郎張邦昌、少保蔡攸、戶部侍郎,還有個“隱相”梁師成,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趙皓冷眼旁觀,心中一陣暗罵。

說起來,兩派都是狗咬狗一嘴毛,兩邊的人馬都赫赫有名,卻都是赫赫有名的奸臣。雙方的爭執的真正的目的,不在於是否於國有利,而是自己的利益。

童貫這邊,自然想藉機痛打落水狗,畢竟童貫掌控了兵權,如今遼人孱弱,一舉摧枯拉朽而上,可建功立業,力壓蔡京一派。

而蔡京那邊一派,也並非真的為大宋考慮,只是不想童貫趁機坐大而已。

除了權勢地位,這大宋一朝的士大夫們,哪裡有幾個真正的忠臣?真正的忠誠如李綱、宗澤等人,都因過於耿直被官家下放到地方,眼不見為淨。

武人之中,倒是有幾個能保家衛國的如种師道、種師中、折可存等人,但又如何,朝中根本就沒有他們的一席之地,命運還掌控在朝中的士大夫手中。

雙方唇槍舌劍,爭辯不休,吵到後面,只差沒捋起袖子幹架了,整個垂拱殿內鬧成一團,雙方的爭奪已達白熱化,不可收拾。

趙佶見得場面已經失控,不覺皺了皺眉頭。

從地域戰略的角度來說,儘管宋遼各視對方為敵國,但自檀淵之盟以後,遼國畢竟是與宋和平相處達百年之久的“與國”,而新興的女真則更具擴張性,遼國實際上已成為捍衛宋境的屏障,聯遼抗金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金人雖然強悍,若是宋遼若聯合起來,北宋再支撐個百多年是沒問題的。

可惜趙佶在朝堂之上擅平衡之術,卻不善國家之間的平衡術,明明是個藝術家,卻一心想做個千古聖君,名垂青史。

其本人琴棋書畫俱佳,在位期間又有兩次黃河“河清”的奇蹟,若再能收復幽雲十六州,其豐功偉績可朝太祖,對於趙佶來說,這簡直就是致命的誘惑,豈能放過?

畢竟,收回幽雲十六州,是太祖以來北宋的皇帝們一直念念不忘的事情,如今唾手可得,以趙佶好大喜功的性格,豈會放棄?

趙佶望著朝堂上爭辯得差點要兵戎相見的群臣,一時間卻沒了主意,不知從何說起,開始到朝堂上尋找突破點。在這個時候,兩派互不相讓,唯有找中立派發言,才有效果。

他的視線首先落在幾個中立之臣身上,金崇嶽、徐處仁、吳敏……趙佶正在盤算點誰的名。

佇列之中的趙皓,聽著眾人的爭辯,心底也暗自在盤算,到底是聯遼抗金划算,還是聯金滅遼刺激。

從戰略角度來說,自然是聯遼抗金是最佳選擇,以遼人為屏障,聯手抗金,至少可支撐個百多年。

只是,百餘年之後呢?

聯遼抗金的結果,自是北宋朝廷得以繼續,重文賤武的政策也繼續推行下去,官家與士大夫共享天下的政策也得以繼續,宋廷依舊是孱弱不堪一擊,待得百年之後,蒙人鐵騎南下,何以擋之?崖山之哀,依舊無法避免!

最重要的是,金人不南下,北面不亂,汴梁不亂,趙皓想要就中取事的機會便會極其渺茫……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趙皓一臉若有所思的表情,最後又露出決然的神色,當下排眾而出。

就在那一剎那,剛好趙佶的視線朝三品大員這邊望來,見到趙皓出列,不禁眼中一亮,當下朝梁師成示意。

梁師成喝了一聲:“百官肅靜,不得喧譁!”

正在爭執的雙方只得安靜了下來,卻又聽梁師成指著前方道:“趙大夫,可有本要奏?”

眾人神色一愣,齊齊扭轉頭來,視線全部集中在大堂之中的趙皓身上。

那個十七歲的少年,玉樹臨風,氣定神閒,在百官之中分外與眾不同,百人矚目!

趙皓不緊不慢,氣運丹田,聲音保持洪亮而平和,中氣十足:“啟稟陛下,臣有本要奏……臣以為當今局勢,理應聯金滅遼,一雪我大宋百年之恥,進而收復幽雲十六州,屯兵長城,御敵於國門之外!”

話音剛落,群臣譁然。

童貫一派,自是露出讚許的神色,不少人已深信這趙公子便是自己的友軍,就連梁師成的眼中也露出滿意的神色。

而蔡京一派,卻是炸開了鍋一般。

一個未及弱冠的少年,剛剛臨朝,連上朝的規矩都沒學全,就敢指手畫腳,這個就像某單位新來的公務員,上班第一天就跟局長叫板一般。

若非趙皓宗室的身份,早有人跳出來指著他的鼻子大罵。

果然,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臣,眼中露出不屑的神色,輕蔑的問道:“公子未及弱冠,又久居江南,初次臨朝,可知金人皇帝與遼人皇帝是何人?”

問話的正是衛國公餘深,年已71歲,曾兩次拜相,屬蔡京一黨,在朝中是僅次於蔡京的老相公了。

這句話,的確是對趙皓輕視至極,不過卻是有他的道理。莫說趙皓這種長居江南,剛剛進京的宗室,就算久居京城的宗室子弟,知道遼人和金人皇帝是誰的,十個都未免找得一個出來。

宗室子弟,不但處尊養優,而且其身份註定不可沾惹政治,所以九成九的宗室,都不關心時事政治。不上進的便是鬥雞走犬,遊手好閒,混跡於煙花風月之地,上進一點的則沉迷於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之中,博個雅名。哪個管你遼人和金人的皇帝是誰?異族的皇帝能給錢花嗎,能給美女享用嗎,能給封賜官爵嗎?既然不能,我管你馬王爺三隻眼?

趙皓臉上露出春花般燦爛的笑容,望著餘深,一字一句,慢慢的回答。

“金人皇帝,完顏阿骨打,其父完顏劾裡缽,其母拿懶氏。”

“政和三年十月,阿骨打繼兄烏雅束之後任聯盟長,稱都勃極烈。”

“政和四年六月,遼帝派使臣授予阿骨打節度使的稱號。政和十年九月,完顏阿骨打率兵擊遼,與渤海軍相遇,射死遼將耶律謝十,遼兵潰敗,死者十之七八。同年十月,女真兵乘勝攻克寧江州城。同年十一月,完顏阿骨打於出河店大戰告捷,以三千七百兵馬破遼兵十萬,自此女真強而遼弱。”

“政和五年,完顏阿骨打建國,國號大金,立年號收國,自稱皇帝。”

……

“遼國皇帝耶律延禧,字延寧,小字阿果,遼道宗耶律洪基之孫,遼順宗耶律浚之子,母貞順皇后蕭氏。”

“耶律延禧信用蕭奉先、蕭德里底等佞臣,一味遊獵,生活荒淫奢侈,不理國政,國力日弱……”

“政和五年,耶律延禧親征黃龍府,大敗……同年耶律章奴趁機叛亂,至政和六年叛亂方平……”

趙皓那平緩而中氣十足的聲音,在殿宇之內盪漾著,傳到大殿之內每一人的耳朵之中,聽得眾人目瞪口呆。

那種將遼、金兩國之事娓娓道來的感覺,簡直就是如數家珍!

餘深的臉色變得鐵青,剛才那種鄙夷的語氣,現在看來簡直就是**裸的打自己的臉,對方對遼、金兩國的底細,比他知道得還要清楚得多……連耶律延禧的小字都清楚,朝中的恐怕都沒幾個。

那種感覺,就像你問人家知道一加一等於幾,結果人家把你不懂的微積分都解出來了……

許久,餘深才緩過神來,沉聲問道:“公子既知完顏阿骨打當年以三千七百人便得以大破遼軍十萬,而我大宋百年來不能勝遼,如今其又以坐大,擁兵過十萬,佔據小半遼土,若其滅遼,順勢南下,我等何以擋之?”

不得不說,餘深倒也算是有遠見,只是卻並非純粹為國家著想,而是為了蔡京一黨的利益而已,在這件事上蔡京一黨原本就比童貫一黨老謀深算得多。

趙皓笑了,笑聲之中充滿極度的不屑:“完顏阿骨打,一介蠻人,起於白山黑水之中,女真人飢無食,寒無衣,茹毛飲血,缺少教化,卻能憑藉微末之勢破遼,何也?難道女真人個個都是銅筋鐵骨,三頭六臂嗎?非也!自古狹路相逢勇者勝,完顏阿骨打所能勝者,不過一個勇字!”

趙皓頓了一下,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聲音已變得慷慨激昂起來:“如今我大宋擁兵百萬,兵精將廣,國庫充盈,如今又逢聖人出世,正是一雪前恥,開疆拓土之時,萬事俱備,只欠……勇氣耳!只要我大宋臣民齊心合力,又有聖人之輝,滅金破遼,易如反掌耳!”

這一刻,餘深聽得趙皓這一通近乎無知的嘴炮,終於怒了:“黃口小兒,你乳臭未乾,懂得甚麼,豈敢發此狂言?”

北宋士大夫地位極高,像餘深這種相公級別的老臣,普通的宗室哪裡放在他的眼裡,開始還耐著性子和趙皓囉嗦,如今見得趙皓越說越離譜,卻無言以對,氣急之下便破口大罵了。

趙皓勃然大怒,刷的一個箭步上前,一把揪住餘深,將他提了起來,怒吼道:“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半截子入土,雄心全無,血性盡失,本應告老歸田,頤養殘生,卻依舊尸位素餐,禍國殃民……我趙皓身為宗室子弟,公忠體國,一心為官家計,你豈敢鄙視我?!”

餘深那一把老骨頭了,身子能幾斤分量,被趙皓像老鷹捉小雞一般提在手裡,拼力掙扎,顯得極其狼狽,驚得群臣紛紛臉色大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