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聲聲,車輪轆轆,刀槍如林,旌旗如雲,八萬多人馬,帶動著漫天的塵土,遮天蔽日般朝秀州方向滾滾湧來,其中一杆繡著“宋”字的大旗顯得格外耀眼。

兵貴神速,剛剛收復了蘇州全境之地的宋軍,只是稍作休憩,便又在童貫的率領之下,馬不停蹄的殺向秀州而去。

童貫的親衛勝捷軍居中,威名赫赫的西軍分左右兩路,各居兩翼,八萬兵甲精良的大軍一眼望過去看不到邊際,只聽得如雷的腳步聲。

趙皓照例和王惟忠、王文卿兩人騎馬跟在童貫的身後,背後又跟著武松和趙伝兩名護衛。

趙皓和王文卿一路談笑風生,時而不時的又與前頭的童貫交談著什麼,而一向敵視趙皓的王惟忠卻顯得神情落寞,已經沒有敵視趙皓的興趣。

趙皓自然知道王惟忠鬱悶的原因,自從童貫不再是真正的太監之後,夜夜笙歌,風流快活,蘇州城裡那些頭牌姑娘們蒙著面紗輪流往宣帥的下榻之處跑,早就戒了好男風的惡習。莫說與王惟忠親熱,就是看王惟忠一眼都覺得有些噁心了,只尋思著打完這一仗便讓這傢伙滾得遠遠的,永遠都不要看到他。

一騎斥候飛馬奔來。

“報~前方三十裡之外,叛賊方臘集結二十五萬大軍,列陣而待,欲與我軍決一死戰!”

“甚麼?”童貫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賊軍居然棄城而出,真是天助我也!繼續前進!”

重新做回真正的男人的童貫,正是春風得意馬蹄輕,意氣風發,哪裡將叛軍放在眼裡?

如今的童貫,天第一,他第四……中間不過夾雜著一個趙皓和趙佶,滿滿的自信幾乎爆棚。

**************

宋軍兩路大軍一路橫推,方臘也不願意坐以待斃。

經趙皓穿越改變了軌跡之後的方臘叛軍成功的佔領了秀州,眼看童貫的左路大軍破了蘇州,一路橫推,勢如破竹直撲秀州而來,方臘也不願坐以待斃,聚集了杭州、湖州、秀州三地的叛軍,準備與童貫決一死戰。

秀州城北,胥山之下。

坡上的樹林間無數的飛鳥驚惶的飛起,雜亂驚鳴著掠向遠處冉冉升起的紅日。

烈烈的山風,如刀鋒一般掠向山坡下的黑壓壓一片叛軍甲士。

刀槍林立,戰意森然,三十萬叛軍列陣肅立,一直綿延十餘里長,那攝人心魄的軍威使得驕橫的狂風也不得不斂神靜氣,在龐大無比的軍陣前嘎然止步,只能屏息輕撫著那一面面戰旗。

一片片戰旗,在河風的拂動下,如滾滾巨浪般捲動,其中一面紅色的大旗尤為醒目,上面繡著斗大的“方”字。

大旗之下,方臘端坐在鑾駕之上,雙眼炯炯有神,不怒自威,凝望著北面方向,身旁分別立著謀士呂將,軍師汪公老佛,背後又立著大太子方書,率虎賁軍護衛。

以他為中心,二十五萬大軍一字排開,方七佛、霍成福、陳箍桶、仇道人、俞道安、陸行兒……合計二十多員大將,各領一軍,肅然而立。

一騎斥候飛奔而來,穿越重重哨戒,直奔方臘鑾駕前,翻身而落,急聲稟道:“啟稟聖公,宋軍八萬,已行至十里之外,正望我軍殺來。”

方臘濃眉一凝,手中長劍一舉,高聲喝道:“全軍聽令,準備迎戰!”

只見信旗招展,以帥旗為中心,層層傳遞了下去。

……

胥山之下,兩軍列陣而立,準備決一死戰。

宋軍陣前,童貫出動八萬大軍,一字兒排開來,遮蔽了整片原野,到處都是人頭攢動,兩翼的神經百戰的西軍以大盾豎立於前,又以強弓硬弩守住陣腳,正中則肅然排列著兵甲精良的勝捷軍和三千白梃騎兵。

大軍一里多地之外,叛軍也同樣黑壓壓的一片如同烏雲一般,遮蔽了宋軍的視線,只看得見如林的刀戟,如雲的旌旗。

兩軍共三十三萬大軍,便似乎填塞了整個天地,除了中間那一裡多地的緩衝地帶露出黃土和綠草,天地之間除了灰濛濛的一片,再也看不到其他的顏色。

咚咚咚~

對面鼓聲響起,聲聲激越人心,緊接著無數的刀槍舉起,在空中形成了一片森林,無數的叛軍士兵的呼喝聲如同排山倒海般呼嘯而起。

這不是進攻的戰鼓聲,而是開戰之前的示威,企圖製造強大的聲勢,以振奮己方的士氣,打壓對方的士氣。

尤其是叛軍幾乎是宋軍的四倍之數,在人數上佔了絕對的優勢,氣勢自然也要盛得多。

只是可惜,屹立在他們對面的宋軍,曾在西北長年累月與西夏人大戰,數月前更是打得西夏人臣服求和,再加上平叛以來未嘗一敗,哪裡會將叛軍這種喧囂的氣勢放在眼裡,人人神情淡定,緊緊的望著中軍大旗的望向,只等著大旗一動,便要衝殺而出。

三通鼓罷,只見對面密密麻麻的如同招魂幡一般的繡旗之中,門旗大開,方臘的鑾駕緩緩駛出,在一干將領和精兵的簇擁之下,賓士出陣列一百多步之後才勒馬而立,身後的虎賁護衛精兵,個個虎背熊腰,神威凜凜,各持兵器,前後拱衛,更有繡旗和節鉞,十分嚴整。

緊接著,方書縱馬而出,鞭杆直指宋軍中軍,大聲喝道:“呔~兀那宋軍,聖公天軍在此,還不速速繳械投降,若是晚了半分,便殺得你等片甲不留!”

方書不愧是武力82的將領,那聲音如同平地驚雷一般,即便是處於中軍的趙皓,也聽得清清楚楚。

宋軍之中突然死一般的寂靜,原本尚有的一點喧鬧聲也消失了。

方書楞了一下,隨即精神大振,繼續大聲喝道:“戰又不戰,降又不降,卻是何故?”

譁~

就在趙皓正覺得方書的臺詞那麼熟悉的時候,宋軍之中突然齊齊爆發出一陣轟然大笑,笑聲如同巨浪一般,滾滾而來,瞬間壓住了方書的吼聲。

就連神情極其鬱悶的王惟忠,也忍不住一陣大笑:“這廝是唱戲出身的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對面的方書,這才明白對手根本不是被他他那炸雷般的吼聲震住了,而是根本就是把他當做一個小丑而已,不禁又羞又怒,尷尬至極。

就在此時,叛軍之中,又一人縱馬而出,直奔陣前。

只見那人跨騎烏雲駒,手執一杆一丈多長的鋼槍,長槍直指宋軍,高聲喝道:“宋軍強將如雲,可有人敢出陣,與某決一死戰!”

來人正是方臘麾下第一大將,武力97的方七佛!

趙皓心頭一緊,這年頭還流行鬥將麼?若是鬥將,或許韓世忠勉強可一戰,這廝剛升了營指揮使,就算出陣相迎,身份也不會太丟人,不至於像關二爺一樣以馬弓手的身份出陣。

只是,三十多萬大軍列陣而立,就看著兩個將領在陣前縱馬來來往往的廝殺,會不會太無聊了一點?

這一次,前頭的童貫也不耐煩了,罵道:“直娘賊的,這群泥腿子叛賊,都是唱大戲出身的麼,休得囉嗦,準備迎戰!”

趙皓終於明白自己想多了,這年頭哪裡還有鬥將一說?

唐朝以前,或許還有兩軍鬥將的例子,尤其是南北朝的時候最為盛行,而自唐以降,單騎衝陣、兩將亂軍之中相遇纏鬥的例子是不少,但是真正兩軍排開陣來鬥將,幾乎就是個笑話,正規的大型戰鬥絕無一例。

原來,武力97的方七佛,也是如此不靠譜……

方臘和方七佛等人,原本就是草莽出身,起義的一系列舉動,都是按照聽書和看戲得來的經驗,依葫蘆畫瓢而為之,自然很多言行都帶著濃濃的戲劇感,在宋軍眼前就如同兒戲了一般。

唰!

童貫拔出腰間的寶劍,劍鋒刺向蒼穹,無數的宋軍將士的血液在剎那之間被點燃。

這廝打起優勢戰來,還是特別英明神武的……

童貫長劍一揮,嘶聲怒吼起來:“吹號,全軍突擊,踏平敵營!”

嗚嗚嗚~

無數的號角聲響起,如同大海呼嘯一般,席捲了胥山之前的數十裡原野,整個天地之間都充斥激昂慷慨的號角聲,崩塌雲霄。

下一刻,山崩地裂般的喊殺聲又將那連綿不絕的號角聲淹沒了,三路宋軍,如同黃河決堤一般傾瀉而出,一波接著一波的火光形成的浪潮,滾滾的朝叛軍奔去,發出隆隆的響聲。

而叛軍大營之中,方臘也急令舞動大旗,號令三軍,齊齊殺出。

雙方三十三萬大軍,如同驚濤駭浪一般,滾滾而來,激盪在一起。

二十五萬對八萬,就算宋軍裝備精良,又擁有三千多野戰無敵的白梃騎兵,也難言勝負,最重要的還是臨陣的排兵佈陣、士氣、指揮等多方因素決定,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也!

殺!殺!殺!

數十萬大軍齊齊咆哮著,如同巨浪一般轟然向對方滾滾湧去,胥山之前展開了北宋時江南之地規模最大的一次野戰。

PS:十分鐘後看第二章,為了閱讀的連續性,兩章連更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