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繼承,在哪個王朝從來都是天大的事。WWW.tsxsw.COM因為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座位問題,會涉及到皇帝他爹、皇帝他媽、皇帝他老婆、皇帝他叔、皇帝他老師等人的政治待遇問題,還涉及各王公大臣,誰要是在這時含糊一陣子,肯定影響仕途一輩子,搞不好還要掉腦袋。如果你只是個沒選票的屁民,那就關系不大。

所以,袁保恆當時接到李鴻章的親筆書信,說同治皇帝病危,就急匆匆趕回了京師。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也趕緊安頓好前防部隊,快馬加鞭回京城。

清朝的皇位繼承,有自己的遊戲規則,其制度承大明,最開始是“嫡長制”,即在所有皇子中,由皇后所生的皇長子繼承,皇太極就是一例。到了康熙年間,他太能幹,皇子眾多,太子數度廢立,九龍爭位,兄弟相殘,最後四阿哥胤禛登位,也就是雍正皇帝,他覺得“立賢制”比較好,不然像他一樣文武雙全的皇子當不了皇帝就太可惜了。於是清朝的皇位在“嫡長制”的基礎上增設“立賢制”:即在諸皇子中,由皇帝選賢者,留遺詔在正大光明匾後。

同治皇帝沒有子女,就不存在立長或立賢的糾結,按父死子繼的正統原則,奕、載、溥輩排下去,入繼大統的應該是“溥”字輩。最正統的繼位人選,是道光皇帝長子奕緯的長孫溥倫,一幫清流大臣和宗室鼎力支持,手握重兵的左宗棠也被拉攏。

朝中很多大臣也料定兩宮太後會支援溥倫,因為溥倫當時還是在吃奶的嬰兒,這樣兩宮太後仍可長時間垂簾聽政,但奇怪的是,慈禧和慈安太后並沒有急於表態,只是讓大臣們提出皇位的人選。於是朝中有傳言說,兩宮太後在等懷胎的阿魯特氏皇后產子,更有流言說,恭親王將要自己當皇帝。

恭親王奕訢聽到他想當皇帝的謠言,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趕緊聯合醇親王奕譞提名了他的二兒子載瀅,兄終弟即也符合大清皇位的繼承規則。載瀅此時十四歲,早就過繼給了他的叔叔,也就是恭親王八弟、鍾郡王奕詥,他死後無子。恭親王雖然被剝奪了議政王的頭銜,但此時掌管著軍機處和總理衙門大臣,是大清的三號人物,又有醇親王和西洋公使們的支援,載瀅很快也成了朝中大臣熱議的皇位繼承人。

同治皇帝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作為淮系集團的政治領袖,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兼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到了不表態不行的地步。但這時,兩宮太後還是沒有表態,連一向很會站隊的李鴻章也糊塗了,他連日召集親信私下商議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但沒人能理出個頭緒來,可如果盲目表態,一旦站錯隊,後果將很嚴重。

那日袁保恆參加完李府的秘密會議,回到家中吃晚飯,愁眉不展,宋驍飛問:“莫不是宮裡出了什麼大事?侄兒最近常去附近的裕泰茶館喝茶,聽幾個旗人說當今皇上染了天花,命不久矣。”

文化街附近的裕泰茶館,是一家百年老店,“高階大氣上檔次”的兩層清閣樓,外面有一銅像,一位掌櫃模樣的人戴黑色瓜皮帽,彎腰作揖,恭迎四方來客,裡面方桌木椅,陳設雅潔。在晚清,上至達官貴人,下及三教九流,閒下來總會去茶館坐坐,議論國是,八卦娛樂,所以茶館也是各種資訊的集散地。裕泰茶館附近住的都是官宦人家,資訊含量比一般的茶館都要高。

但宋驍飛說皇上“命不久矣”,這話在封建社會是不忠,袁保恆皺眉道:“小孩子家,不要亂說話。”

“這事坊間多有傳聞,朝中人心浮動,為冊立新君的事爭吵。”宋驍飛說,“我想你今日愁眉不展,大概也和此有關。侄兒已猜到誰會繼承大位,或許對叔父的仕途有所幫助。”

袁保恆道:“啊?你知道誰將繼承大位?兩宮太後遲遲不肯表態,中堂大人都為此煩惱呢。”

宋驍飛說:“兩宮太後遲遲不表態,我想她們心中必然已經有了人選,只是現在在做準備工作。”

袁保恆看宋驍飛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便放下碗筷,把他叫到書房私聊。關好門窗,袁保恆說:“你說說看,會是郡王奕緯的長孫溥倫嗎?”

宋驍飛說:“不會,溥倫有皇帝的命,但沒有當皇帝的運氣。”

“為什麼?”

“慈禧太后首先就會反對。一來溥倫的爹載治不是道光長子奕緯的親兒子,是過繼而來,血緣關係較遠。另外,一旦溥倫繼位,皇后阿魯特氏就會上位,成為皇太后,慈禧和慈安太后就成了太皇太后。而皇帝年幼,一般是由皇太后垂簾聽政,叔父你聽說過哪朝有太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嗎?”

“有道理。那載瀅有希望嗎?”

“不可能,他的年紀太大,已經14歲,快到了親政的年齡,而且,他的生父是恭親王,他們父子要是聯手,兩宮太後垂簾聽政的日子就不會太長了。”

“今日有人還在朝會上提起恭親王的長子載澂。”

“他更不可能。就是恭親王自己也不會支援他。按照大清的祖制,親王的兒子以外藩入繼大統,也就是當皇帝後,父親必須迴避,做一個賢(閒)王。一旦載澂當了皇帝,恭親王就得靠邊站。洋人那邊現在還需要他周旋,慈禧太后不會同意。”

“阿魯特皇后肚子裡的孩子呢?”

“這個更不可能,國不可一日無君,她肚子裡的孩子是男是女誰都不能肯定,況且慈禧太后根本不喜歡阿魯特氏。同治皇帝死後,她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都很難說。”

“那你認為最後誰會繼承皇位?”

“醇親王之子載湉,載湉的生母即醇王福晉,慈禧太后的親妹妹,對慈禧太后來說,載湉暨是內侄又是外甥。”

“你覺得慈安太后會同意嗎?”

“她會。因為載湉只有四歲。她還可以繼續垂簾聽政很多年。”

“載湉如果當了皇帝,醇親王豈不是會成閒王?他會同意嗎?再立一個兒皇帝,清流大臣們和洋人那邊不會善罷甘休。”

“所以我估計冊立新君這事,兩宮太後會獨斷,不會和醇親王商量,會突然宣佈,讓他措手不及。而且,兩宮太後不會聽取清流大臣和洋人的意見,畢竟這事大清國的內政。你可以把我的判斷去告知中堂大人,這樣他也好早作準備。”

袁保恆一聽,宋驍飛分析得很有道理,便跑去李府,將宋驍飛的話跟李鴻章彙報了一番,李鴻章一聽大為讚賞道:“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賢侄孺子可教,現在終於不再紙上談兵。”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果然,慈禧太后提拔榮祿兼任步軍統領,也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職務相當於現在的京城衛戍區司令,牢牢控制了京城。她還做通了慈安太后的思想工作,加上李鴻章表態支援她,心裡有了底氣,同治皇帝一駕崩,慈禧太后馬上召集各王公大臣宣佈:“文宗無次子,今遭此變,若承嗣年長者,實不願;需幼者乃可教育。現在一語即定,永無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聽。”

“敬聽”是客氣的說法,意思是“你們聽著”:把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過繼給咸豐皇帝,再繼承皇帝位。

醇親王奕譞聽到這個訊息,都驚呆了,我兒子繼承皇位這麼大的事情,兩宮太後竟然都不跟我商量一下,於是在大殿上嚎啕大哭,哭得昏了過去,可見這實在不是一件好事。《清史稿.奕譞傳》中是這麼說的:“忽蒙懿旨下降,擇定嗣皇帝,倉猝昏迷,罔知所措。”

恭親王也措手不及,兩宮太後也沒跟他商量,他只得點頭同意,畢竟,將成為閒王的是醇親王奕譞,而不是他。

可憐的載湉,小家夥時年四歲,在睡夢中被人叫醒,套上龍袍,一路哭喊著要“媽媽”,還是被太監用轎子抬進了宮中。

1875年正月二十,載湉登基,年號光緒。醇親王奕譞立即上奏兩宮太後,請辭一切本兼各職,到河北昌瑞給同治皇帝修陵去了,同治皇帝的陵墓歷時三年零一個月完成,耗銀四百多萬兩,可買七艘軍艦,可見當時大清國還是相當有錢的,國富民窮而已。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光緒皇帝即位以後,清廷的政治權力格局發生大變化:四號人物醇親王成了閒王,神機營由榮祿代管;為了抑制恭親王的勢力,慈禧太后把有功的李鴻章地位進一步提升,除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等,還授予李鴻章首輔的地位,恭親王繼續主管總理衙門和軍機處。

宋驍飛的人生也翻開了新的一頁,因為幫李鴻章準確預測光緒皇帝繼位,李鴻章對他刮目相看,邀他當私人幕僚。李鴻章再次會見宋驍飛時,又叮囑他記住那句話:“我年輕時,也自以為寫寫文章,振臂一呼,就可以提升民心士氣,改變世界。現在我入仕三十年,明白一個道理,這世界哪都有規矩,懂規矩的人方能成事。”

宋驍飛一聽,想起了同治皇帝的悲劇,點點頭說:“謹遵中堂大人教誨,想改變世界,須先適應它。”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