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濤對肖利凱的技術還是挺感興趣的,他心裡也有了一個不成熟的想法,不過這得對肖利凱有所瞭解才行,而且並不急於一時,沒必要現在就表露出來。

孟子濤說道:“東西我都覺得不錯,如果實物能夠令我滿意的話,我可以全部吃下來……”

肖利凱聞言十分高興,還沒等孟子濤把話說完,連聲說著感謝的話。

孟子濤擺了擺手:“你別激動,我剛剛從外地回來,還有一些事情要處理,所以瓷都的話,我得過兩天才過去。”

肖利凱問道:“要幾天啊?”

孟子濤琢磨了一下,說道:“最晚星期天應該能夠到瓷都了,如果你急的話,我可以先派人過去。”

“不用了。”肖利凱連忙說道:“你星期天過去完全來得急,而且我也想想讓那臭小子在裡面多呆幾天,清醒一下。”

孟子濤笑道:“那行,我到了之後,就給你打電話。”

肖利凱連連點頭道:“好的。”

接下來,大家又聊了一會,透過這段時間的觀察,孟子濤初步瞭解了肖利凱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說,肖利凱其實就是一位技術宅,生活上的話題他基本聊不來,但一說到高仿瓷技術,他就開始滔滔不絕。

一番交流下來,孟子濤其實挺樂意跟這種人接觸的,別的不說,至少肖利凱比較純粹,說話也不怎麼繞彎。

比如,孟子濤問肖利凱是怎麼研究技術的,肖利凱也直言不諱地告訴他,除了家傳的手藝之外,主要還是靠御窯廠出土的瓷片來研究。

因為御窯廠是明清兩代專門為宮廷製作瓷器的部門,為了保證送入宮中的瓷器都是精品,瓷器出爐後凡是有瑕疵的都會被敲碎扔掉,這個情況直到清代乾隆時期才有所改變。

正因為如此,至今在窯址下,仍埋有大量殘瓷。雖然御窯廠被保護起來,但有道是蛇有蛇道,鼠有鼠道,當時居然有人想到了一個辦法,故意在御窯廠周圍租了些店面,白天開門做生意掩人耳目,晚上打地道盜挖地下的殘器和瓷片。

肖利凱獲得的瓷片中的相當一部分,都是這個來源。

當然,這些都是初步的瞭解,具體的還要透過打聽和接觸才能知道。

孟子濤起的晚,又跟肖利凱和老楊聊了好一會,不知不覺間就到了中午,於是,他做為地主請倆人吃了飯。

本來肖利凱是打算結賬的,但被孟子濤推了,於是他乾脆就把那只鳥食罐送給了孟子濤,以表心意云云。

臨走之前,老楊悄悄跟孟子濤說,他之所以介紹肖利凱過來,也是因為肖利凱這人比較純粹,眼裡就只有他的技術,而且為人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不拐彎抹角,而且特別不捨得賣掉他做出來的東西,就算要賣掉也要看人而定。

正因為這樣,肖利凱做這一行這麼多年了,水平比他高的也沒幾個,但還是不怎麼出名,而且錢也沒賺幾個,賺的錢還都被他花在研究上了。

孟子濤對此還是比較相信的,就說他之前聽說過的一位仿古瓷藝人,水平還沒肖利凱高呢,幾年下來,身家就足有好幾千萬了。正常情況,憑肖利凱的技術,十幾年下來,身家上億也是很有可能的。

下午,孟子濤先去工廠看了一下,廠房正井然有序地施工,估計再有兩個月就能大部分就能完工,但等到開工就要到年底了。

孟子濤這家工廠的定位主要是高檔用紙,除了仿澄心堂紙之外,還會生產一系列的高檔藝術用紙。

不過,想要在這一行做出一個名堂來,也不容易,甚至孟子濤的主要精力都不在這上面,他原本的打算就是請一位職業經理人來幫他打理,如果沒問題的話,他就做一名甩手掌櫃。

但隨著廠房的建設,孟子濤內心之中就有些猶豫,畢竟是自己的產業,而且澄心堂紙一旦面世,肯定會引起業界的極大關注,到時阿貓阿狗都可能會跳出來,到時完全交給一位不熟悉的職業經理合適嗎?哪怕他已經安排了杜亮,心裡還是有些不放心。

除此之外,不論採取何種原材料,在輕工這塊,造紙所造成的水汙染都是非常嚴重的。漂染,尤其是製漿等環節所排放汙水,容易造成嚴重的影響。

雖然,這裡主要生產高檔用紙,註定一年的產量有限,但汙染如果處理不好,也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孟子濤可沒有賺黑心錢的打算。

如此種種,孟子濤想到了不少問題,考慮到最後,心裡有如一團亂麻,最後苦笑著想到,實體產業果然不像開家店那樣小打小鬧,不得不說實在太麻煩了。

離開工廠時懷揣著心事,但當孟子濤看到何婉奕的時候,一應事情都被他拋在了腦後。

何婉奕笑著問道:“感覺怎麼樣,還累嗎?”

孟子濤做了個展示肌肉的動作:“已經沒事了。”

“知道你肌肉多,行了吧。”何婉奕咯咯一笑,說:“你下回出遠門還是做其它交通工具去吧,開車實在太累了。”

孟子濤道:“這回主要是一些東西沒辦法帶,不然誰高興開車過去,不過,這回要不是遇到一些個怪事,我們也不至於這麼累。”

何婉奕心裡莫名一緊:“什麼怪事?”

孟子濤笑道:“別緊張,你看我完整無缺,也不像有事的樣子是吧。”

何婉奕輕哼一聲:“哼,那你說呀,是什麼怪事?”

孟子濤說:“一會去別墅再聊吧,今天我給你做飯,讓你嚐嚐我的手藝。”

何婉奕笑眯眯地說:“好啊,我到要嚐嚐某人的菜是什麼味道。”

“放心好了,保證讓你讚不絕口。”

孟子濤嘿嘿一笑,不過這可不是他說大話,他做飯的水平以前就不錯,而且也是久經鍛煉。

想當年,第一次做飯是他在六歲的時候,那時父母都上班不在家,他自己拿著一張小板凳墊腳煮了兩碗面,其中一碗餵給他家當時養的狗,他到現在都還隱約記得那碗麵的味道,以及小狗吃得歡快的模樣。(未完待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