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激動之後,大家就對這幅作品的真偽產生了懷疑,因為大家覺得如果是真跡,怎麼可能會被馬華宇擁有呢?

就算馬華宇運氣爆棚得到了,他會拿出來嗎?或者說在安保措施並不太高的情況下拿出來?

馬華宇對現在這樣的情況很滿意,他呵呵一笑道:“大家稍安勿躁,請先聽我說明一下情況,這幅作品的真偽,我並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上面留下的鑑藏印應該是真的……”

“馬老闆,你這話什麼意思?難道贗品上面還有鑑藏印?”

“沒文化就不要開口,古玩打眼自古以來就有,有些作品能夠以假亂真,有些人眼力不夠留下真的鑑藏印又有什麼問題?”

“就是,不過這麼說來,這幅畫就算不是真跡,也是一幅水平很高的老仿了。”

“錢老闆說的對。”馬華宇笑著說道:“這幅作品雖然不能保證是否是真跡,但至少可以肯定有幾百年的歷史,也是相當有價值的。”

這時,有來賓問道:“聽馬老闆的意思,你不想收藏這幅作品?”

馬華宇笑道:“這件事情待會兒再說,大家先交流吧。”

正在馬華宇說話的時候,孟子濤已經擠到了書法作品的前面,研究起來。

鑑定作品的真偽,必然要知道鮮于樞的書法風格,對書法藝術,鮮于樞極力反對宋人書法,這一方面是出於復古的藝術主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對以舒緩的用筆寫出縱逸形態的黃庭堅狂草的不欣賞,或者是不理解。

正因為如此,他的行草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唐人書法的氣勢,並為趙孟頫等人所推贊。但他的書法缺乏藝術的蘊藉,不如趙孟順中晚年雖專致於二王書法,但也有秀潤雅緻的一面。

所以鮮于樞儘管曾以書名一世,其後傳者卻寥寥,傳世書法作品不及趙孟頫那樣豐富,真偽情況也不像趙書那樣複雜。

不過,作為“二妙”之一,元明以來,仍不乏師法鮮于樞書法之大家、高手,諸如元代邊武、董復,明代豐坊,近代之潘伯鷹等都留有佳作。

具體在用筆方面,鮮于樞寫字時多用中鋒迴腕,筆墨淋淳酣暢,氣勢雄偉跌宕,酒酣作字奇態橫生。他的功力很紮實,懸腕作字,筆力遒健。

而這幅作品也確實能夠體現出鮮于樞的用筆特點,就算是仿作,也足以亂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自從孟子濤吸收了張芝的書法經驗,書法水平直漲,毫不誇張的說,他雖然水平可能和書法大師還有一絲差距,但眼力已經不相上下了。

再加上鄭安志有一幅鮮于樞的草書真跡,孟子濤也仔細鑑賞過,所以現在他一眼就看出,這幅作品雖然足以以假亂真,但在氣勢方面卻達不到真品的高度,必是仿作無疑。

至於作者是誰,孟子濤透過異能給出的時間,確定應該是元代的邊武,此人行草專學鮮于樞,水平很高,時常有能和鮮于樞真跡亂真的作品出現,但能夠達到這幅作品的高度,也是相當不易的。

因此,這幅書法作品也頗有價值,再加上邊武的真跡相當稀少,這以現在的行情來判斷,幅作品上拍也能拍出數百萬的高價。

由於現場相當擁擠,孟子濤實在有些受不了,於是他只是看了一會,就退了出去。

“怎麼樣,夾心餅乾的味道好不好受?”鍾錦賢笑道。

孟子濤笑道:“我身強力壯,剛才只是小意思而已。”

何婉奕拍了拍孟子濤的衣服:“你是強壯,不過你的衣服又沒你強壯,看看這皺的。再說了,東西又不會跑,那麼著急幹嘛,一定要吃到燙豆腐才高興啊。”

鍾錦賢笑嘻嘻地說:“還是弟妹說的對。”

孟子濤也連連點頭稱是:“是我心急了,下回能不急肯定不急。”

牛老三走了過來,有些陰陽怪氣地說:“喲,這麼巧,又碰到了。剛才看了那幅《石鼓歌》覺得怎麼樣啊?”

孟子濤哂笑道:“我認為是對還是錯,和你有什麼關係,真是莫名其妙!”

說完,他轉身就帶著大家向旁邊那張原本空著的桌子走了過去。

牛老三沒想到孟子濤居然這麼藐視他,那個氣呀,表情都因此猙獰起來,要不是現在這個環境,他非得上去跟孟子濤打一架不可。

“好好好,咱們等著瞧!”

鍾錦賢回頭看了牛老三一眼:“你看這傢伙氣得臉都紅了,估計不會善罷甘休的,你說要不要找人把他教訓一頓?”

孟子濤笑道:“這傢伙就一個跳樑小醜,我自己會處理的。”

鍾錦賢聽了這話,並沒多說什麼,主要是因為孟子濤和牛老三是兩個城市的,今後很難有什麼交集。

“你以後還是儘量不要理這些人,好不好?”何婉奕有些擔憂地說道。

“你放心吧,我心裡有數的。”孟子濤給了何婉奕一個安心的眼神。

昨天回市區的時候,因為何婉奕對魏棟樑放火那一幕心有餘悸,孟子濤還做過一些解釋和保證,過程中,他還提起上回把汽車撞飛那件事情。

不出意外,大家一開始的想法都是不信,覺得孟子濤在吹牛,直到大軍確認,並且孟子濤又信誓旦旦的保證,並做了一些相關的試驗之後,大家才在驚訝中相信。

正因為這樣,何婉奕雖然還會擔心孟子濤的安危,但至少已經不那麼嚴重了。

大家來到原本空著的那張桌前,此時桌上已經放著一些東西,這些都是來賓自己帶來的藏品,他們有些是為了推銷,有些則是為了鑑定真偽,還有一些則單純為了交流,不過這類人最少。

大家剛走過去,就被季文周請了過去:“鍾少,這兩件是我帶來的藏品。”

季文周的兩件藏品分別是一幅清代官員畫像,還有一件太白尊。

鍾錦賢看了看這兩件東西,轉頭問道:“你這兩件東西是什麼說法?”

季文周笑道:“其實我對古玩也是一知半解,這兩件東西還是聽了我朋友說,現在投資古董升值很高才買的,買了之後我就後悔了,今天過來主要是想把它們處理了。”

鍾錦賢攤了攤手:“我又不認識這兩件東西,你對我說這些沒用。”

見季文周有些尷尬,孟子濤笑道:“我先看一下吧。”

季文周確實有些拍馬屁拍到了馬腳上的尷尬,見孟子濤解圍,連忙稱好。

孟子濤先看畫像,這是一幅畫在絹上的清代官員的立像,頂戴花翎,藍色官服上繪有未完成的團花紋飾,馬蹄袖,黑色高靴,官服顏色為深藍色。

畫中官員描繪相當精緻,筆觸細潤,五官清晰,連眼袋都畫出來了,鬍鬚也是根根清晰。

判斷絹畫的真假,同其他載體的字畫一致,最主要的憑證是署款、印章、印色。不同的是,絹畫以絹為載體,絹的年代遠近、生熟、粗細成為鑑定真偽以及時代的重要佐證之一。

如何判斷絹的年代遠近,有些人想當然的認為絹的顏色是一個重要指標。按一般人的想法,年代越遠就越黑,有一定道理,但不盡然,因為儲存的如何才是關鍵。

清代末期的絹畫,到現在年代並不遠,可是有的已經很黑很破爛。不過它的絹色雖黑,其黑色卻顯著浮,並沒有深入到絹素的肌裡,不難識別。

這幅絹畫的儲存就不太好,絹比較黑,也有一些因為儲存不善造成的損傷,比如蟲蛀、黴斑等等。

除去儲存方面的原因,這幅畫像不失為一幅好畫,絹絲是宮廷才能用的上的品種,畫像的風格也頗像朗世寧的手筆,只不過這是一幅沒有完成的畫作,沒有款識等可以用來識別的證據。

孟子濤有些好奇,為什麼這幅畫像會沒有完成呢?他猜了不少可能,但猜測說到底也只是猜測,不可能有結論。

這幅畫像雖然算得上是一幅好畫,可惜沒有款識,儲存的也太好,孟子濤對它興趣不高。

接著,孟子濤觀察旁邊的太白尊,太白尊又稱太白壇、雞罩尊。清康熙官窯典型器物之一,因摹仿詩人、酒仙李太白的酒罈,故名。又因形似圈雞用的罩,還有“雞罩尊“之稱。

太白尊造型為小口微侈,短頸,溜肩,腹部漸闊呈半球形,淺圈足旋削得窄小整齊。腹部多淺刻團螭圖案。後世仿品器形規格與真品相比非大即小,紋飾過於生硬。

太白尊有豇豆紅釉、白釉品種,其中又以康熙晚期新出現的豇豆紅釉品種最為馳名。

這件就是豇豆紅釉太白尊,外壁滿施豇豆紅釉,不過孟子濤認為其釉色雖紅豔但卻不夠濃重純正,再加上器形不夠周正,孟子濤認為並不是康熙時期的真品,不過也不是現代仿製的,是晚清民國時期的高仿,多少還是有些價值的。

剛才季文周說這兩件古玩,是他聽了朋友的意見才買的,孟子濤不知道是真是假,姑且算真的,至少太白尊肯定是打眼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