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高尋啟的首級被帶到周邊各村各寨傳了一遍,最終擺在了匪盜橫行的北馬鎮亭頂的橫樑上,用一個陶甕裝著,以此警示那些從匪之人。

這一招果然見效,周圍原本還不想賣地的地主見到高尋啟的下場,不由心中揣揣,趙全再次找上門賣地時,有的把手上沒法種上糧食的土地賣了,有的則是約定租給趙家,但租金很低。

趙家的意思不言而喻,不賣地就等著被趙家找麻煩。高家可是周邊一霸,結果卻被趙家以從匪的名義說殺就殺了,自然是人人擔憂。

但也有人拍手稱快,畢竟這高尋啟平時惡事沒少幹。

至於官府那邊,聽聞本縣舉人高尋啟被宰了之後,同樣大吃一驚,但卻沒了後文……

高家一族的勢力縣令自然是清楚的,趙家能把高家給端了,自然是家丁不少。

當官圖的是什麼啊?自然是發財了。高尋啟死活與他何干,要是追究趙家的話,萬一鬧出什麼妖蛾子可就麻煩了,人家買官的銀子還沒賺回來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大規模圈地後,趙巖手頭的銀子就所剩不多,只剩下了四萬兩。手上控制的土地,加上那些無主的土地,或者是未開墾出的土地,估計可以達到十一萬畝。

黃縣南部的山區裡山脈分佈是呈v字型,中間還有一條斷斷續續的山頭起伏,趙家村就位於這v字的中部,向南已經擴張到了v字底部,向東北方擴張到了蘆頭鎮,向西北方擴張到了北馬鎮。

在這範圍內,又有許多讀力的村寨,雖說很多都破敗不堪,但卻依舊有人煙存在,只是情況並不太好。

沒有耕牛,沒有種子,甚至沒有糧食。趙巖讓人去和這些村寨接觸,能幫的則幫一把,畢竟距離這麼近,幫助他們恢復生產也大有好處,最起碼糧食可以增加,有糧食也不至於餓死人。

各村寨接到趙家的善意後大喜過望,那些鄉紳紛紛派人到趙家來借牛借種子,甚至是藉口糧,雖然說不用利息,但他們由於是讀力在趙家之外,東西還是要還的。

趙巖在製作出長弓後,並沒有把長弓定為家丁們必須訓練的專案,只是讓他們有空時自己練練。

畢竟現在這批家丁是長槍兵,不要求他們能開弓。

雖然沒有要求家丁練習箭術,但趙巖卻要求下面屯地的青壯勤練箭術,三個堡各配備一個長弓作坊,給下面的青壯每人配一把長弓,並提供足夠的箭支讓青壯訓練。

唐宋之時並無火器,但唐朝卻達到了中華民族的巔峰時期,宋朝雖然敗仗連連,但卻也能勉強抵擋遊牧民族,從來沒有哪個朝代向明朝末期這樣被遊牧民族肆無忌憚的突入關內掠奪。

明朝的火器運用很廣,幾乎是官軍就有火器。但不可否認,明朝的火器發展已經被西方超越。同時明軍的火器大多偷工減料、粗製濫造,根本無法對穿著棉甲的滿清清兵造成什麼威脅。

雖然說火器的前景可觀,但弓弩這方面還是不能落下,畢竟這年代的火器還不太靠譜,發展弓弩最是保險。

想要組建一支精銳的長弓兵部隊,就必須擁有大量長期練習箭術的人口,趙巖在短期內是不可能組建起一支精銳的長弓兵部隊,但卻可以慢慢來,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三年不行四年……

只要讓每個招募來的青壯勤奮的練習箭術,隨著招募到的流民越來越多,未來能給他提供的長弓兵也會越來越多。

他要的就是全民皆兵,全民都是精兵。以漢族龐大的人口,幹不死滿清韃子,也要打到他痛。

……

三十個屯地的團練齊集趙家堡,趙巖給每人發了一把長弓,開始教他們訓練長弓兵的方式。

長弓兵在對陣作戰中只要打出一個‘彈幕’,或者拋射出一陣‘箭雨’就行,所以長弓兵的訓練的專案就是平射的精準度,拋射的距離。

平射比較簡單,只要不斷的練,不斷的射固定靶和移動靶。

拋射則要看角度、力度,為了方便訓練,趙巖將拋射距離分為十級,每級間隔三十米,只要把這十級的距離練清楚了,以後也方便指揮。

長弓的開弓方式也與復合弓不同,長弓是五個指頭開弓。這讓各屯團練用的不是很習慣,但不習慣也要習慣。

“爾等回到屯地,要用心訓練鄉勇。我會每三個月考核各屯鄉勇一次,考核專案為佇列、槍術、箭術三項,每項前十名賞銀五兩,並發給旌旗。每項前三名賞銀十兩,每項第一名賞銀十五兩,墊底的最後五名罰銀三兩,再滾去挑三天大糞。”趙巖再次用出糖衣大炮加大棒政策,練得好有賞,練不好罰款。再用後世學校裡普遍使用的旌旗來增強優勝者的榮譽感,墊底的讓他們去挑大糞,希望能知恥而後勇。

天堂和地獄二選一,只要不是傻子都會選天堂,真要是傻子,那就不要幹了。

“聽明白了沒有?”趙巖喝問道。

“聽明白了。”

“好,解散。”趙巖點了點頭。

各屯團練回到屯地,帶去了一批剛製作出的長弓和箭支。

可還沒過幾天,反對的聲音就出現了,在趙家堡下面一個屯地當屯長的張步雲直接跑了回來,向趙巖抗議他的賞罰制度。

“東家您的想法自然是很好的,勤練鄉勇的確能更好的保境安民,但東家有沒有想過,現在每個屯的團練如此積極,但卻影響到了耕作,我們身為屯長又管不到他們。耕作和艹練鄉勇之間應有個適當的度量,再則各屯鄉勇同樣叫苦不迭,有些鄉勇甚至萌生出走之意。”張步雲雖然說的語氣不是很重,但抗議的意思卻十分明顯。

“這個……是我疏忽了。”趙巖微微一楞,汗顏道,他還真把這個問題給忽略了。

農民既要種田,又要訓練,若是負責組織訓練的人心急一些,自然會與生產起衝突。

趙巖這種全民皆兵的政策,類似於唐朝的府兵制,唐朝大輝煌很大程度是府兵制造就的,唐朝後期因為土地兼併,導致府兵制敗壞,府兵制敗壞又衍生出了軍閥作亂。同時土地兼併也引起了唐朝後期的黃巢起義。

“文龍有何良策?”趙巖問道。

“首先必須定下具體的規矩,農忙時的艹練不得干擾生產,農閒時則由團練訓練鄉勇。團練與屯長之間必然會有衝突,還需屯長與團練相互協調,讓他們能同心協力,一心為公。”張步雲說道。

趙巖沉思了片刻,說道:“那便定下農閒訓練的具體時間,規定曰期內鄉勇必須參加訓練。其餘農忙或者休假時段,鄉勇可以不報道。”

“若是鄉勇考核時排名前十,屯長賞銀一兩,前三賞銀二兩,第一賞銀五兩,但屯長也不能耽誤了生產,屯長的升任必須依照各項生產指標和團練狀況來衡量。”

“另外青壯參加訓練,每月補貼米麥一斗,年終給銀一兩。每三月一次的考核若能獲得槍術、佇列前一千名,賞銀一兩,獲得前一百名,賞銀二兩,前十名賞銀五兩。”

張步雲細細體會了一下其中的意思和影響,規定訓練時間是給屯長和團練之間劃了道界限。

鄉勇考核與團長的利益掛鉤,可以讓屯長在農忙時擠出一些時間讓團練艹練鄉勇,使得原本衝突的雙方有了共同利益。若是耽誤了生產,又不能升任。若是與團練的關係處理不好,鄉勇考核墊底的話,同樣不能升任。

每月給鄉勇補貼一斗米麥,年終給銀一兩,這能打消鄉勇的怨氣。考核若取得好成績又能領到賞銀,這樣提高了鄉勇的積極姓。雖然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張步雲還是為這優厚的待遇大為吃驚。

趙家簡直是在厲兵秣馬。

————

星期一,衝榜中。。。。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