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部長,你的‘鳳仙春風’已經列印好,請你校對。”厂部文印室的小王敲開華夏安平鍋爐廠宣傳部長李楊的辦公室,遞給他一沓文稿。

李楊微笑著說:“小王,謝謝。”他接過小王手中的文稿,深吸口氣,一股清新的油墨香味撲鼻而來。

這是他自己編輯的一本小冊子,起名“鳳仙春風”,鳳仙河從安平市穿城而過,是安平的母親河。李楊在鳳仙河邊長大,對鳳仙河很有感情。

他正一字一句地修改手中的文稿,辦公室進來一個中等身材、眼角已經出現皺紋的中年人。李楊見到來人,迎上前去:“澤昌,恭喜。”遞上泡好的茶水:“這是你最喜歡的雨神雲霧,今年的新茶。”

林澤昌心中得意,卻輕描淡寫地說:“也就是給我一個車間,還在廠外。兩百萬的啟動資金,也不知能否幹成事業。還在弄你那個什麼文學?”

李楊自然明白老朋友的心思:“你在工會窩了五年,怕是早就呆膩了。不過,以你的能耐,我相信肯定是有所成就。只怕你現在已經有詳細計劃了。可惜我幫不了你,不然去給你當個助手。”

“你想辦個正規的文學雜誌,有眉目了嗎?”林澤昌也知道老朋友想幹的事,倆人一個在工會、一個在宣傳部,都是曾經的生產一線負責人,是前任廠長得力的干將,業績、能力和威望都是廠裡排名靠前的人物。老廠長退休後,現任廠長為安排自己的親信,將他倆安排個閒職掛起來。林澤昌一直為重新啟用做準備,幾年來不斷地研究與鍋爐廠有關聯的產品;而李楊則完全改變了自己,竟然愛上文學。

李楊苦笑:“你不是不知道,跟著我玩文字的朋友,除了黃輝在廠裡,待遇不錯,其他的都是鄉下的老師,文字功底不錯,經濟上卻屬於社會底層的人。而這個黃輝,也不過是參加工作才幾年的小姑娘,也沒什麼積蓄。辦正規的雜誌,想想而已。”

林澤昌得意地說:“廠裡已經批准了我的專案,馬上就要辦理開辦手續,費用也到帳了,我給你兩萬元,到時給我**就行。你別再弄到厂部去列印什麼的,廠長對你已經有看法,說你不務正業。唉,你不是看上那個黃輝吧,她可是廠裡的一枝花呀,想老牛吃嫩草?”

李楊指著林澤昌罵道:“狗嘴裡吐不出象牙,她在這方面有靈氣,大家興趣相同罷了。”正說著,走廊傳來“噠噠噠”高跟鞋聲音:“說曹操,曹操到。”

隨著兩聲“咚咚”的敲門聲,一個嬌滴滴的聲音傳進來:“李部長在嗎?”

“小黃快進來吧。”隨著李楊的話音,一個身材高挑、皮膚白晰、五官秀麗的年輕女子進+入辦公室。

黃輝滿臉嬌笑地招呼:“李部長好、林主席好。李部長,聽說省作家協會已批准了你的申請,成作家了,恭喜呀,什麼時候請客?”

李楊笑道:“林主席已經是林廠長了,你的資訊也有不準確的時候。今晚林廠長請客,你參加嗎?”

黃輝抱歉地說:“恭喜林廠長,吃飯我就不參加了,我父親不讓我晚上出去。”

林澤昌不以為意,知道眼前這個女孩的家教很嚴,但也忍不住調笑道:“小黃,看來我的面子不夠呀。晚上的客人中有安平市文化局長黃宗江,也是你的老熟人,不去嗎?”

黃輝猶豫片刻說:“我還是不去了,我只是向李部長祝賀,科裡還有事,你們聊,我先走了。”

李楊忙說:“別著急,你將這期的‘鳳仙春風’帶回去,考慮一下怎麼擴版的問題。林廠長答應給我們出點費用,可作為正式的文學刊物考慮,包括刊物名稱、欄目設定、創刊號的封面設計,找幾份其他的文學雜誌參考一下,週末我們‘春風社’的人聚一次,你將初步方案提出來討論。”

黃輝聽後高興地說:“太好了,‘鳳仙春風’可以修成正果了,謝謝林廠長。”說完,黃輝帶著列印好的‘鳳仙春風’和李楊給她的一沓稿件走了。

在安平的鳳仙大酒店,黃宗江舉杯:“今天是雙喜臨門呀,李楊成了我市第五個省作協會員,澤昌也如願以償,有了可以發揮的平臺,玉平、老沈,我們共同舉杯吧。其實還有第三個喜訊,現在只能是提前祝賀。”說完一飲而盡。

李楊愕然:“你準備收媳婦了?你兒子還小呀,做灰公的心情太急迫了吧。”他邊說邊將杯中酒喝完。

包廂內哈哈大笑,黃宗江神秘地說:“老沈,你自己坦白吧,免得大家猜測。”

沈平平靜的聲音透著激動:“組織上已經考察了,可能是擔任市委宣傳部長吧。”

林澤昌大笑:“這才是真正的喜訊,我們敬未來的宣傳部長吧。”

李楊轉著手中的酒杯說:“正好今天倆位主管領導在,我有件事情彙報,請領導批准。”接著李楊將下午與林澤昌商量的事情向沈平和黃宗江詳細說了遍。

沈平聽後對黃宗江:“黃局長,這是個好事,安平還沒有一個像樣的刊物,政府應該會支援吧。”

黃宗江笑道:“老沈,還沒到位就下指示了?行,既然領導發話,我們文化局長肯定全力配合。只是這件事情的難度不小,丁麗平已經調到省新聞出版局,週末應該會回安平,我們再坐下來好好地策劃,爭取一次成功。不過要辦成這件事情,沒有葉老出面,只怕難以成功。”

李楊告訴黃宗江:“我們的‘鳳仙春風’已經出了五期,每期都寄給了葉老,葉老也支援我們走正規出版發行的道路,不然‘鳳仙春風’難以真正成為安平的文學平臺。”

黃宗江突然想起什麼似的:“李楊,辦刊物的事情我們會全力支持,但有件事情也得請你支援我們。”

李楊笑道:“黃局長什麼時候成商人了。行,你說吧,要我怎麼做?”

“我們安平的五個省作協會員,就你一人在安平本地工作。這次你的‘鳳仙偶拾’散文集在省文聯得了一等獎,影響可不小。我們想借這個東風,成立安平市作家協會,以你的‘春風社’成員為骨幹,我再給你推薦十來個人選。玉平手中還有幾個好苗子,可以拿出來。麗平兼任的市文聯主席還未卸任,正好等她回來的時候,將幾個事情定妥。”

丁麗平接到黃宗江電話的時候,新聞報刊處正在開會研究年度報刊核驗工作。

丁麗平是安平市委書記陳道之推薦給凡景清的,只見一面,凡景清對這個清麗的少婦就留下很好的印象,他還後悔,自己在泉湖工作多年,怎麼就沒有發現這麼優秀的女幹部。

凡景清對局機關原辦公室主任駱宇不放心使用,想任命冒動為辦公室主任,但夏會元給凡景清直接打了招呼,出版局其他中層幹部的任命可以由凡景清確定,方案報上來後他會與省委組織部溝通,這也是對凡景清上任的支援,但駱宇的位置不宜動,組織部門可能另有任用。

凡景清無奈之下,只好將冒動安排到新聞報刊處任處長。冒動原任泉湖市委辦公室副主任,調出版局後算是升了半級。而丁麗平雖然是安平市文化局副局長,但她兼任安平市文聯主席,也是正科級,調出版局後擔任新聞出版處的副處長,也是升了半級。

春天的蓉城,正是百花齊放的季節,陳青雲來到蓉城,正好趕上桃花盛開。

現在他是以實習生的身份在出版局工作,分配在新聞出版處,沒想到上班的第一天,就遇到老熟人:在丁家村認識的安平市文化局副局長丁麗平。

冒動調到出版局,心中還有些忑忐,他心中有種偏離主幹道的擔憂,認為新聞出版局是那種權力小、適應面窄、無所事事的清水衙門。但上任後兩個多月才發現,這裡事務不多但權力卻很大,又沒有什麼約束,很快就進+入了狀態。

“全國報紙期刊出版質量綜合評估工作即將啟動,我們要借這個東風,完成全省的報紙、期刊和出版業綜合整頓,搞好報刊年度核驗工作,這次的報刊年度核驗的相關資料將會作為評估工作的重要依據。這次整頓是省委對新聞出版工作提出的要求,主要依據是《報紙出版管理規定》、《期刊出版管理規定》和新聞出版總署《關於開展1995年度報刊核驗工作的通知》。局黨委已經制定了報刊整頓工作實施方案,具體的工作以我們處為主,其他處室配合。我與丁處長已經商量好,現在將工作任務進行分配,希望大家全力以赴,完成局機關整頓後的第一次重大的活動。”冒動跟隨凡景清多年,其言行均有凡景清的影子。

“這次整頓活動的意義非常重大……”丁麗平將省委和局領導的指示強調一次後,才進+入她發言的重點:“我們處正式的幹部六人,加上小陳共七人。留一個人在家值班,其他六人分成三個組,冒處、曾科長和我各帶一組,每個組負責七個地級市,分別是……。蓉城的情況特殊,放在最後,三個組共同完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陳青雲第一次參加新聞報刊處的會議,他才報到十多天的時間,對機關的工作還不十分熟悉,那種早上八點準時上班、晚上五點半準時下班的朝九晚五作息制度還有個適應過程。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只是在大學的第一期,包括高中以前的學習,是準時上課,以後基本上是天馬行空。今天的會議,他打定主意:只帶耳朵聽、認真做好記錄。

第三位發言的是新聞報刊處在這次《走出國門》雜誌事件中碩果僅存的老人,名叫曾爭,他簡單說了幾句整頓活動的意義和自己的表態後,對具體業務進行了解釋,顯然是冒動安排好的:“這次整頓和核驗工作,是針對我省報刊出版單位出版報刊的形式和內容、基本出版條件、體制機制建設、環境資源條件、出版能力、經營能力等方面作全面檢查,重點稽核以下內容:一、報刊的主管主辦單位是否認真履行管理職責;二、報刊出版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社長、副社長、總編輯或主編、副總編輯或副主編)是否符合任職條件;三、報刊刊發重大選題內容是否履行備案手續,出版導向是否正確,出版質量是否符合規定;四、報刊是否存在超越業務範圍、一號多報、一號多刊、轉讓出版權等違規出版行為;五、報刊記者和記者站是否存在違規問題;六、報刊刊載廣告是否存在違法現象;七、報刊經營是否存在違規問題;八、報刊出版單位是否按時報送《s省報紙期刊審讀報告》;九、1994年沒有刊發公益廣告任務的報刊,必須完成刊登公益廣告任務情況。”

報刊處的五人全部發言後,已經到了下班的時間。冒動看了陳青雲一眼,陳青雲微笑著說:“處長,我主要是學習,就不說了吧。”

“行,丁處長,我們聚餐吧,這是出版處的第一次全體會議呀,估計小陳畢業後也會留在我們處吧。”冒動拿出敬重丁麗平的姿態,丁麗平不能不接招呀。

“聽處長的,今天誰也不準請假。”丁麗平馬上跟進:“處長,我們去哪呀。”

“杜甫雲亭吧,那裡環境不錯。”冒動去過一次杜甫雲亭,對那裡印象不錯。

唐昭然等人歡呼起來,這七人中曾爭的年齡最大,也不到四十歲,典型的年輕化幹部隊伍,對於單位的聚餐都是積極的態度。

陳青雲知道,要融入新單位,共同娛樂是最好的途徑。在座的六個人,將是他相當長一段時期的領導和同事,也是他步入社會的第一批夥伴,他將在這裡揭開人生新的一頁,也期待在這裡做出業績。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