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蘇軍反攻彼堡解圍納粹抵抗第聶棄守

經過194年夏季的進攻性戰役,蘇軍已收復淪陷領土的/,取得了對德國的戰略優勢。蘇軍在戰爭中不斷強大,它的作戰經驗更加豐富,指揮藝術日趨成熟。兵器裝備威力更大,軍隊士氣高漲。

斯大林在德黑蘭三國首腦會議上,得到了他所需要的承諾。尤其是英美即將展開的“霸王”作戰計劃的實施,將使得徹底打敗希特勒成為可能。因此,搶佔戰略優勢成為戰後國際局勢的基礎。為此,斯大林從德黑蘭返回莫斯科之後,就著手實施戰略大反攻。

1944年初,蘇軍與德軍之間的戰線,從北往南,大體上從拉多加湖南岸,經斯摩稜斯克南下,沿第聶伯河為界。該線以西的列寧格勒州、白俄羅斯、第聶伯河西岸的烏克蘭和克里米亞等廣大區域,仍在德軍的佔領之下。驅逐德軍出境,解放敵佔區的全部國土,是蘇軍1944年的主要作戰目標。

此時在蘇德戰場上,兩軍力量對比已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法西斯軍隊兵力不足500萬人,而蘇軍的作戰部隊約為650萬人,即超過敵軍兵力0%。在武器裝備方面,蘇軍火炮超過德軍70%,飛機超過德軍170%。蘇軍擁有大量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還有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援。實力雄厚的預備隊,和活躍在敵佔區的近百萬遊擊戰士的緊密配合。

希特勒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被迫轉入戰略防御來穩定戰局。與此同時,他還要準備力量對付英美軍隊可能在西線發起的進攻。而盟軍在義大利的攻勢,義大利國王投降,已經讓他手忙腳亂了一陣子。雖然此時德軍總數達00多個師,近千萬軍隊,但還是顯得捉襟見肘。德軍統帥把198個師又6個旅和僕從國軍隊的8個師又18個旅,部署在蘇德戰場;把8個師又二個旅部署在義大利;把64個師又一個旅用於防禦英美軍隊在西線的進攻。

斯大林為了這次戰略反攻,早在194年底就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如何利用有利形勢發展勝利。蘇軍最高統帥部總的意圖是:在1944年把德軍趕出蘇聯領土;把戰爭推向國外進行;迫使德國的僕從國退出戰爭。為此,蘇軍制定了集中兵力,連續實施一些高速度、大規模的戰略性進攻。於是蘇軍從1944年1月中旬開始,便從北起巴倫支海、南到黑海大約4500公里的戰線上,展開分階段進攻。

1944年1月14日至月16日,蘇軍在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附近實施第一次突擊。這次突擊也稱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戰役。

蘇軍雖然在194年突破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開啟了一條通往內陸的通道,但是並沒有完全解除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威脅,城區和通往內地的狹窄通道仍遭受德軍炮擊。

德軍統帥部判斷,蘇軍在194年取得主動的基礎上,必將迅速在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地區發動進攻。因此命令“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屈希勒元帥,不惜任何代價堅守這一地區,以保障德國艦隊在波羅的海自由行動,保證德國同瑞典與芬蘭的聯絡暢通;保持德軍對列寧格勒和整個蘇軍北翼的威脅。德軍“北方”集團軍群轄第18、第16集團軍,1944年1月兵力為48個師又5個旅和一個叢集(17個營),共74.1萬人,有火炮和迫擊炮1萬門、坦克和強擊火炮85輛、飛機70架。德軍利用圍困列寧格勒7個月的時間,構築了縱深配置的永備工事,企圖長期圍困。

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以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與波羅的海沿岸第二方面軍協同,在波羅的海艦隊司令員特里布茨海軍上將和遠端航空兵司令員戈洛瓦諾夫空軍元帥的配合支援下,對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展開強大攻勢。蘇軍個方面軍轄8個集團軍,步兵比德軍多0.7倍,火炮和迫擊炮多1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倍,作戰飛機多.7倍。此外,還有遊擊兵團1個旅共.5萬人參加了這次戰役。

1月14日開始,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在波羅的海艦隊和遠端航空兵的支援下,首先在列寧格勒南、西南和諾夫哥羅德西、西南方對德軍第18集團軍實施側翼突擊,殲滅其側翼集團,為日後向納爾瓦和盧加兩個方向發展進攻,殲滅該集團軍主力創造條件。

由於波羅的海沿岸第二方面軍在德軍第16集團軍當面實施了牽制性進攻,從而保障了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順利完成了預定的任務。1月0日,列寧格勒方面軍進至紅村、羅普沙,沃爾霍夫方面軍解放了諾夫哥羅德。至1月0日,列寧格勒方面軍推進了60至100公里,前出到盧加河地區。沃爾霍夫方面軍推進了50至80公里,肅清了諾夫哥羅德附近的德軍。

從1月1日開始,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向納爾瓦和盧加兩個方向展開進攻,月日,列寧格勒方面軍前出到納爾瓦河及楚德湖東岸,並在納爾瓦河西岸奪取了登陸場,開始進入愛沙尼亞境內,月1日攻佔盧加,向前推進了100至10公里。

德軍第18集團軍的失敗,使第16集團軍側翼和後方受到威脅,被迫向西撤退。這時,戰線大大縮短,因此蘇軍撤銷了沃爾霍夫方面軍。月16日,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二方面軍開始追擊退卻的德軍。到月底,蘇軍前出到普斯科夫、新爾熱夫和普斯托什卡一線。至此,第一次突擊結束。

第一次突擊的勝利結束,全殲德軍個師,擊潰個師,共擊斃德軍9萬多人,俘虜700人。蘇軍西進0至80公里,使列寧格勒從德軍的長期圍困中解脫出來。蘇軍解放了列寧格勒州和加里寧州的部分土地,為日後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創造了條件。

1944年1月4日至4月17日,蘇軍在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地區實施第二次突擊。這是蘇軍實施的一次大規模戰略進攻,被稱為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進攻戰役。

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既是重要的經濟區,又是重要的戰略區。這一地區不僅是糧食和工業原料基地,而且還掩護著克里木和巴爾幹半島的接近地。德軍認為堅守這一地區對於阻止蘇軍繼續推進,拖延蘇德戰爭具有重要意義。甚至“將決定德軍在整個東戰場的命運”。因此,德軍統帥部決定建立強大的預備隊,以其“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施泰因元帥,和“A”集團軍群司令克萊斯特元帥的強大兵力,固守第聶伯河左岸某些地段和右岸廣大地區。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轄坦克第1、第4集團軍和第6、第8野戰集團軍,部署在普里皮亞特河經科爾松-舍甫琴科斯基至尼科波爾一帶。“A”集團軍群轄德軍獨立第44軍和羅馬尼亞第集團軍,部署在第聶伯河河口附近地區。德軍第4航空隊和羅馬尼亞空軍負責支援,另有1個集團軍為預備隊。這是德軍兩個龐大的戰略集團,共96個師,180萬人。其中坦克師佔蘇德戰場坦克師總數的70%以上,摩托化近半數。德軍裝備火炮和迫擊炮1.68萬門、坦克和強擊火炮00門、飛機1460架。

蘇軍最高統帥部根據總的戰略計劃,決定於月至月在第聶伯河右岸地區實施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目的是殲滅戰場南翼的德軍集團,解放整個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地區,並為爾後向巴爾幹進攻和從南面殲滅白俄羅斯境內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創造條件。

參加作戰的蘇軍有蘇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元帥;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司令員科涅夫大將;烏克蘭第三方面軍,司令員馬利諾夫斯基大將;烏克蘭第四方面軍,司令員託爾布欣大將。總兵力0萬人,有火炮和迫擊炮.8654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015輛、飛機600架。大本營代表朱可夫元帥和華西列夫斯基元帥負責協調烏克蘭第一、第二方面軍和第三、第四方面軍的行動。此外,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也在北翼進行配合作戰。

第二次突擊是在北起薩爾內以西、南至第聶伯河河口100多公裡的寬大正面和東起第聶伯河、西至喀爾巴阡山山麓500公里的縱深內展開。作戰行動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戰役是在1月4日至月17日期間,首先在戰線中央烏克蘭第一、第二方面軍共同實施的科爾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1944年初第聶伯河會戰結束後,德軍在這一地域形成一個底寬10公里,面積約1萬平方公裡的突出部,由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所屬9個步兵師、1個坦克師和1個摩托化旅在突出部內防守。威脅著蘇軍烏克蘭第一、第二方面軍的側翼,因此,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以烏克蘭第一、第二方面軍的5個合成集團軍(欠一部)、個坦克集團軍、1個空軍集團軍和1個航空兵軍的優勢兵力,合圍並殲滅這一德軍重兵集團。

1月4日和6日,烏克蘭第一、第二方面軍先後轉入進攻,從突出部的根部急速對進,至8日完成對科爾松-舍甫琴科斯基德軍集團的合圍。並及時建立了合圍的對外正面。

德軍統帥部慌忙從其他地方調集約8個坦克師和6個步兵師前來解圍,被蘇軍擊退,被圍德軍企圖突圍也未得逞。月1日,蘇軍開始圍殲被圍德軍,至17日,該集團被殲滅。德軍損失7.萬人,15個師受重創,從而削弱了“南方”集團軍群的戰鬥力。

緊接著,是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右翼個集團軍,於1月7日至月11日實施的羅夫諾-盧茨克戰役。目的是殲滅這一地域的德軍,佔領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支撐點。

1月7日,蘇軍開始進攻,月日解放盧茨克和羅夫諾,至月11日,攻佔了舍佩託夫卡,達成了預期目標。蘇軍擊潰了該地德軍,在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中間開啟了一個缺口,佔據了對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深遠縱深合圍的有利態勢。

在此期間,烏克蘭第三、第四方面軍以7個合成集團軍和個空軍集團軍,共同實施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戰役。戰役前,德軍在尼科波爾附近第聶伯河左岸佔據著一個較大的登陸場。實施這一戰役的目的,就是清除德軍佔據的登陸場並殲滅該敵,德軍在這一地域進行防禦的,是由第6集團軍0個師編成的重兵集團。蘇軍參戰兵力略多於德軍,除坦克少於德軍外,炮兵和航空兵均佔1至倍的優勢。

1月0日,蘇軍開始進攻。月8日前,蘇軍清除了德軍佔據的登陸場,並攻佔重要工業城市尼科波爾。月17日,烏克蘭第三方面軍向克里沃羅格方向突擊,於日攻佔該城。烏克蘭第四方面軍於月下半月發起進攻,9日抵達新阿爾漢格爾斯克和杜德契諾地區。蘇軍進抵因古列茨河,切斷了盤踞在克里木的德軍集團與“A”集團軍群的聯絡。為解放克里木創造了有利條件。

德軍在戰役第一階段遭到重大打擊後,其1000多公裡的防線發生動搖。德軍統帥部害怕蘇軍推進到喀爾巴阡山,切斷其“南方”和“A”集團軍群同本土的聯絡。因此調集兵力企圖在普羅斯庫羅夫、烏曼方向和別列滋涅戈瓦託耶方向堅守。

蘇軍為發展第一階段的勝利,決定以得到補充的烏克蘭第一、第二、第三方面軍同時對德軍防禦縱深實施強大突擊,分割並全殲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之敵。

烏克蘭第一方面軍以5個合成集團軍、個坦克集團軍和一個空軍集團軍,於月4日至4月17日,實施了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維策進攻戰役。月4日,烏克蘭第一方面軍主力發起進攻。從1日至0日,蘇軍暫停了主要方向上的進攻,以抗擊德軍的反突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擊退德軍反突擊後,方面軍於9日攻佔切爾諾維策城。接著方面軍繼續向南和西南方向發展進攻,使德軍在喀爾巴阡山山麓遭到慘敗。但與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協同合圍德軍的計劃未能實現。至1日,該方面軍解放了4萬平方公裡國土上的57座城市,使德軍9個師和一些其他部隊遭到重大創傷。作戰中,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在北翼進行了支援。

4月8日,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寬00公里的正面上,抵達蘇聯與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交界的國境線上,這裡所說的都指1940年以後的新國境線。把德軍的整個防線分成了兩個部分。

烏克蘭第二方面軍,以5個合成集團軍和個坦克集團軍,於月5日至4月17日,實施了烏曼-博託沙尼進攻戰役。方面軍從維諾格勒、茲韋尼戈羅德卡、什波拉一線,向烏曼方向實施主要突擊,10日攻佔烏曼,並在南布格河搶佔了登陸場,開始解放摩爾達維亞。

方面軍的這一進攻,使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被分割,德軍第8集團軍失去了同集團軍群的聯絡,而轉屬“A”集團軍群。於是烏克蘭第二方面軍便以主力向“A”集團軍群進攻。6日,方面軍在溫格內以北85公里正面抵達邊境線,7日夜強渡普魯特河,把作戰行動轉移到羅馬尼亞境內。

4月,該方面軍攻佔博託沙尼,其右翼進至喀爾巴阡山,中央前出至雅西接近地,左翼前出到基什尼奧夫接近地。方面軍的這一進攻,使德軍10個師損失50%-75%的人員和幾乎全部重型裝備。

烏克蘭第三方面軍,以7個合成集團軍和1個空軍集團,於月6日至18日,實施了別列滋戈瓦託耶-斯尼廖夫卡進攻戰役。其目的是殲滅因古列茨河下游地域的德軍。

月6日,方面軍發起進攻,德軍在強大的突擊下開始退卻。8日,蘇軍到達新布格河,爾後向南突擊,將別列滋涅戈瓦託耶和斯尼吉廖夫卡地域的德軍,擊退到南布格河對岸。這樣,在尼科波爾和克里沃羅格遭到慘敗的德軍第6集團軍,又一次遭到沉重打擊,有10個師被擊潰。烏克蘭第三方面軍前出到南布格河下游,佔據了向敖德薩實施突擊的有利態勢。

第二次突擊是一次戰略進攻戰役。蘇軍投入兵力兵器多,戰果顯著。粉碎了德軍66個師,其中全殲10個師又1個旅,解放了整個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蘇軍在400公里正面上,前出到國境線。戰爭已開始轉移到敵佔國領土上進行。

德軍遭到慘重失敗後,“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施泰因和“A”集團軍群司令克萊斯特先後被免職。

在這次戰役中,蘇軍戰役技術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先採取合圍作戰樣式,殲滅淺近縱深內的敵軍重兵集團,使敵人的防線發生動搖,爾後又以數個方面軍同時對敵防禦縱深實施分割突擊,迫使德軍撤退。從而在整個德軍防線上開啟了寬650公里、縱深450公里的巨大突破口,實現了衛國戰爭以來的第一次戰略突破。

德軍為了堵塞這個大缺口,恢復防線,慌忙從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德國本土和預備隊中,調集了40個師又個旅,從而大大削弱了其他方向的防禦力量,打亂了其整個防禦體系。

取得初步勝利的蘇軍,並沒有放慢進攻的速度,而在廣闊的蘇德戰場的其它方面,進攻同時展開。那麼,蘇軍又會採取哪些進攻戰役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