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日本海軍在中途島遭遇開戰以來的第一重大挫敗,卻鋒芒未折。194年5月日,一支日軍在未遇抵抗的情況下,在索羅門群島的圖拉吉登陸後,發現南面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有良好的基地可作機場,於是運去工程兵,在那裡修建機場和陸海軍基地。

日本統帥部的計劃是:奪取新幾內亞和整個長鏈狀索羅門群島,然後再攫取遠處的裴濟和洛亞爾提、薩摩亞、埃利斯群島和菲尼克斯群島,從而為其在不列顛島臘包爾擴建中的海軍基地,提供一道保護屏障。

此時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戰略是,確保美國同澳大利亞的海上交通,鞏固這個反攻基地。這與日本的計劃是針鋒相對。為此,瓜達爾卡納爾就是一個重要目標。

為了把日軍從島上趕走,美軍南太平洋司令羅伯特.戈姆利將軍負責計劃瓜島攻勢,海軍陸戰隊第1師師長範德格裡夫特少將,率領1萬9千人擔任進攻。海空軍負責掩護和支援。

瓜達爾卡納爾在索羅門群島南部,是日本控制南太平洋的前哨,北面離臘包爾550英里。這個寧靜的小鳥長9英里、寬英里,約兩倍於美國的長島。島上風光奇特,既有茂密的森林,也有奇峰禿丘;既有珍禽異獸,也有鱷魚毒蛇;既有傾盆大雨,也有乾旱酷熱。

瓜達爾卡納爾長期以來默默無聞。1576年底,西班牙年輕人唐阿爾瓦羅.德門達納從秘魯出發,去尋找所羅門王國的金礦。在航行了11個星期後,他發現了這個綠色的島嶼。不過島上並沒有黃金,而且又難以進入。

當地土著美拉尼西亞人頭髮蓬卷、膚黑如炭,對於誰來都不在意。寧願自己人之間進行血腥的格鬥,而不去想消滅入侵者。對傳教士的佈道,則是有禮貌的聆聽。直到1896年,才發生東西方之間的首次重大對抗。

當年維也納地理學會組織了“阿爾巴特遠徵隊”,在瓜達爾卡納爾登陸。他們向一英裡高的達圖夫山前進。遠徵隊的18名奧地利人打算攀登此山。當地人一再警告說,如果有人“征服”了他們這座偉大神靈之山,島上所有居民都會死於非命。但遠徵隊置若罔聞,他們千里迢迢來到這裡,目的就是攀登達圖夫山。次日早晨,正當奧地利人吃早餐時,一大群土著悄悄地包圍了他們,但由於憐憫那些即將死去的人,土著讓他們吃完了早餐才開始進攻。奧地利人拼命抵抗,趕跑了土人,代價是自己死亡6人,包括他們的隊長。

索羅門群島是澳大利亞的託管地。首府圖拉吉只有一家小旅館、一個電報局,一條有商店的小街和幾幢供官員們居住的平房。鄰近的瓜達爾卡納爾連這樣的文明都沒有。根據瓜島官員情報,到8月初,日軍修建的機場將初步竣工。這時美國人考慮到,一旦日本飛機進駐瓜島,那麼進攻就困難得多。遂決定先下手為強。

8月6日,特納將軍的兩棲部隊奉命從南逼近索羅門群島。進攻艦隊共有艦隻8艘,分為前後兩個艦隊,在它們南面一百海裡埋伏著空中支援力量,計有艘航空母艦、一艘戰列艦、5艘重型巡洋艦和16艘驅逐艦。

次日清晨,美國海空軍對瓜島進行了猛烈的空襲和炮擊。8日,美軍登陸部隊擊潰日本警衛隊和工程兵的微弱抵抗。至當天黃昏,1.1萬名美海軍陸戰隊員登上了瓜島,無一傷亡。海灘上堆滿了給養物資和彈藥。日軍駐防部隊未吃完的飯還放在桌子上,他們除被打死的外,大部分逃往腹地。逃跑前既沒有破壞設施或各種物資,也沒有炸燬飛機跑道。

與此同時,美軍還佔領了鄰近的圖拉吉島和另外兩個小島。

對於日本大本營來說,美軍在瓜島登陸出乎意料。他們認為美軍將在194年下半年開始反攻,而目前在瓜島登陸只是一次偵察性的進攻。由此認為日本陸海軍奪回瓜島不會有什麼困難。

8月1日,東條英機向聯合艦隊司令和第17軍司令官發出指示,要求迅速出動第17軍一部分,配合第8艦隊和第11航空艦隊大部,以及第艦隊和第艦隊為主的聯合艦隊,進行東新幾內亞及索羅門群島戰役。消滅瓜島美軍,奪回島上重要據點,特別是機場。

按照東條的指令,三川所率艦隊象一把尖刀插進美軍兩棲部隊的中心。其旗艦“烏海”右舷觀察哨喊道:“艘巡洋艦,右舷9度,向右移動!”這艘軍艦是美軍克拉奇利南線部隊的骨幹,艘重巡洋艦“堪培拉”號和“芝加哥”號,以及驅逐艦“帕特森”號。

“攻擊開始!”三川這一命令立刻傳達到魚雷射手那裡,隨即一串串射程11海里的遠端魚雷,帶著一千磅炸藥,以每小時49海里的速度,奔向“堪培拉”號和“芝加哥”號。三川的第二道命令是:“所有艦隻同時進攻。”就這樣,三川以約6分鐘時間便解決了南線艦隊,自己一顆炮彈也沒挨上。

這次失敗比爪哇海戰更慘。日本擊沉了美國4艘新式重巡洋艦,打死美軍10人,打傷709人,自己一艘軍艦也沒有損失。雖然三川未去攻擊運輸艦、貨船以及掃雷艇,但它們都慌忙逃往努美阿。被拋棄在瓜達爾卡納爾和圖拉吉的海軍陸戰隊,不但缺乏武器彈藥,糧食也只能維持一個多月。

東條批准了陸軍作戰部奪回瓜島的計劃。隨後陸軍參謀本部便電令在臘包爾的百武將軍派6000人掃蕩瓜島。這6000人中,有海軍特別陸戰隊500人,川口支隊500人,還有計劃用於奪佔中途島,已回到關島的一木支隊000人。正在菲律賓作戰的川口清健將軍,成為這支部隊的指揮官。

8月15日黎明不久,川口支隊的500名士兵登上兩艘萬噸運輸艦,在熱帶的陽光曝曬下,以16海里的時速沿東南方向朝拉包爾行駛了三天三夜。雖然天氣炎熱,但這支用武士道精神訓練出來的部隊士氣很高。

運載一木支隊第一梯隊的6艘驅逐艦,作為先遣隊於8月18日午夜在瓜島北岸登陸。他們和當初美軍陸戰隊一樣,沒有遇到一槍一彈的抵抗。一木電告拉包爾:“我們登陸成功!”他命令部隊集結待命,待其餘部隊在一週內抵達後,再一同去奪回7月份基本完工的機場。

一木在瓜島登陸,美海軍陸戰隊指揮官範德格裡夫早有準備。他在西面、東面和東南面已作了周密部署。待一木部隊全部上岸集結時,美軍就將日軍團團包圍,隨後一場激烈的戰鬥就開始了。機槍、炮彈象雨點似地向日軍襲擊,頓時屍體遍地,但日軍卻拒絕投降。範德格裡夫決定派出一排輕型坦克參戰。當日黃昏前後,5輛坦克壓過沙堤上日軍的屍體朝椰林衝去,坦克履帶看上去像“絞肉機”一樣,擊斃日本狙擊兵,壓死走投無路的日軍。

一木在被壓死前,燒燬了軍旗,撥出軍刀切腹。椰林裡沒有剩下一個活人。美軍以死5人、傷75人的代價,擊斃日軍800多名。

一木支隊的覆滅,日本海陸軍領導人才開始認真對待瓜島上的美軍。此時陸軍企圖奪回瓜島的計劃,已得到山本司令的全力支持。他把瓜達爾卡納爾看作是聯合艦隊把美國艦隻誘出,進行海上決戰的另一次機會。

在前往瓜島途中,川口將軍為鼓舞士氣,不時向士兵作動員。兩天前,先遣部隊遭受殲滅的訊息已經傳到。在緊張的白天,水兵們不斷要陸軍士兵為在瓜島犧牲的日軍報仇。士兵們保證“要把美國佬一個不剩地消滅掉。”晚飯後,水兵們喝酒、抽菸、吃糖,喝醉的水兵高喊:“海上我們負責!島上你們負責,行嗎?”

8艘驅逐艦載著這夥武士道狂徒,在黑暗中全速前進。它們的航跡掀起無盡的浪花。在半海里外幽然出現了陸地的黑影,這就是塔伊烏角。汽艇和划艇被放下水面,士兵們無聲無息地上了小艇,在海軍的掩護下,踉踉蹌蹌地走上了沙灘。每個人身上都爬滿了小螢火蟲。島上倖存下來的日軍,見到自己的軍隊來了,高興得不得了。他們忙下命令似地說:“快把你們身上的那些鬼蟲子去掉,美軍發現會把你們殺死的。”

時下川口手下已有100名士兵,包括一木支隊的第二梯隊1100人。在亨德森機場以東10英里的科裡角,他將折向正南,殺進叢林,從後面抱抄機場。川口打算用突然襲擊的辦法攻下機場。

川口帶領部隊向腹地進發,走進幾乎無法穿越的叢林,穿過黑暗的熱帶森林,翻過懸崖峽谷,攀登崎嶇不平的山脊。飲用河水使不少人患痢疾,半數以上的人又染上瘧疾,只能靠少量的乾魚、餅乾和糖塊維持生命。大米還不少,但不敢生火做飯。經過兩天艱苦跋涉,終於到達離亨德森機場7英里的馬塔尼科河畔。總攻開始前,川口召集中隊長、小隊長對他們說,必須在晚上突破美軍防線,奪回機場。“你們為天皇獻身的時刻來到了”。

當晚9時,隨著一片“衝啊!衝呀!”的喊聲,在披掛著神秘白十字布條的黑影率領下,川口支隊的100名士兵向高地包抄過來。在整個高地上,美軍的毀滅性炮火擋住了日軍最瘋狂的衝鋒。一發又一發105毫米的榴彈炮炮彈在日軍中炸開,有些是在1600碼的近距離發射的。高地看來就象個屠宰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天亮後,整個高地一片血紅,此後被稱為“血染高地”。激戰結果,近000名日軍精銳,大部分被美軍炮彈炸得粉身碎骨。從此,瓜達爾卡納爾就被日軍稱為“死亡之島”!

由於美軍的嚴密封鎖,島上日軍的處境越來越困難。他們大都靠吃草根、苔鮮、樹上的嫩芽和喝海水。“血染高地”之戰的餘生者,個個骨瘦如柴,他們的眉毛、睫毛都在脫落,牙齒也鬆動了。整整個星期誰也沒有大便過,身體嚴重缺乏鹽分,以致連海水也覺得是甜的。

驕橫狂妄的東京大本營,並不甘心失敗,仍要決心奪回瓜島。為此,日軍一方面對美軍展開海戰,一方面千方百計向島上運送援兵和物資,並組織所謂“東京快車”,即用快速巡洋艦和驅逐艦運兵,夜行日泊,以防英美海空軍襲擊。利用夜幕掩護在瓜島偷偷卸下人員和物資後,就馬上啟航開走。

與此同時,美軍也儘量設法向瓜島增援。雖然此時美軍已準備在北非登陸,但還是把不少部隊、飛機和給養送到瓜島,順便接走傷員。就這樣,日美兩國在島上的兵力經常保持在、萬人,最多時美軍竟達5萬人。

由於瓜島所處的地位,兩國增兵和運輸給養都靠海運。同時,島上的地面戰鬥也常以海空軍的炮擊和轟炸來支援。所以,圍繞著瓜島的戰鬥,日美兩國海空軍也進行了多次激烈的海戰。其中規模最大的有三次所謂“所羅門海戰”以及聖塔.克魯茲海戰。四次海戰的結果是:美日各有一艘大型航空母艦被擊沉,兩國損失的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總數在0艘以上。運輸船舶的損失也很大,尤其是日本方面。雙方的飛機損失更是數以百計。

這樣一來,日本陸海軍最高統帥部向政府要求,增加軍艦和進一步徵用商船。資源貧乏的島國,正需要更多的船舶來運進大量戰略物資以維持戰爭經濟。因此,企劃院不僅不同意軍方再徵用商船,而且要求歸還過去徵用的船隻。東條政府企圖乞援於納粹德國,想從希特勒那裡取得50萬噸船舶和100萬噸鋼材,但此時的希特勒也自顧不暇,交涉了一個月,只弄到了1萬噸特殊鋼材,絲毫無助於困難的解決。

即便有了船隻,在美國海空軍的嚴密封鎖下,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運到瓜島也是困難重重。有一次,從肖特蘭運來的1.萬名士兵和1萬噸給養,只有4000名左右士兵和5000噸給養安全上岸。為此,日本海軍還損失了.76萬噸艦隻,其中有兩艘戰列艦、一艘重巡洋艦、艘驅逐艦,外加11艘運輸船。

在東條的授意下,日本陸軍參謀本部依然決心奪回瓜島,並重新改編部隊。此後,百武的第17軍將全力對付索羅門群島,第18軍接替其在新幾內亞的任務,兩個軍歸今村中將指揮。今村曾是日本陸軍中“智勇雙全”的將軍,曾迅速攻下爪哇,並以最小的力量同樣迅速地在荷屬東印度全境建立了“秩序”。

今村從前方電報獲悉,瓜島日軍由於運輸不濟,平均每天餓死100人,而且勢態在發展。為了解決運送物資問題,海軍曾提出一個代替船隻的權宜之計。他們建議用大鐵桶裝藥品或糧食,但不裝滿,使它剛好能在水裡浮起,然後用繩子把鐵桶拴在一起,捆在驅逐艦的艦舷上緣。到了瓜島後,將繩子割斷,驅逐艦回返,由汽艇或讓人游泳抓住繩子的一端送到岸上。但收效甚微,在美國海空軍的打擊下,很少有鐵桶送到行將餓死的日軍手裡。

在瓜達爾卡納爾,飢餓和瘧疾成了日軍最嚴重的敵人。如果正式打起來,用不了幾天,就能將日軍全部消滅。島上的日軍指揮官採取新的戰術,對付美國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的進攻,日軍挖單人掩體,並得到命令,即使陣地被敵佔領,他們仍要留在洞內。每個掩體都成為一個堡壘,各自為戰。

那些因病或飢餓而身體虛弱不能戰鬥的士兵,則擠在海灘上,腐敗的屍體臭氣沖天。成群的綠頭蒼蠅到處都是。士兵們列了一張死亡期限表:能站者,可活0天;能坐者可活0天;躺著小便者可活天;不能說話者可活兩天,不能眨眼者凌晨即死。

日本大本營雖然在11月中旬專門建立第8方面軍來加強瓜島的作戰指揮,並從朝鮮等地抽調個師團準備去增援,但敗局已定,無法挽回。同時在新幾內亞方面,美澳軍隊步步緊逼,這就迫使東條不得不於194年1月4日,作出從瓜島撤兵的決定。瓜島之戰以日軍慘敗而告終。

此戰持續5個月,美軍在瓜島戰役中參戰的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先後累計約6萬人,其中有159人戰死在瓜島上。日軍在陸上、海洋和空中的戰鬥中陣亡5萬多人。

日軍瓜島撤兵後,在194年1月份,還退出了新幾內亞東北海岸的布納和戈納,並永遠放棄了侵佔莫爾茲比港的企圖。關於這次失敗,正如山本五十六的參謀長宇垣將軍在194年最後一篇日記所記述的:

我們旨在入侵夏威夷、裴濟、薩摩亞、新喀里多尼亞,以及控制印度、挫敗英國東方艦隊的戰略,成了一場黃粱美夢。此外,對莫爾茲比港和瓜達爾卡納爾的佔領也受挫。回顧往昔,百感交集。

從194年初開始,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開始逐步退縮,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那麼,日本在太平洋上還會遭受哪些重大失敗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