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遭敗仗丘氏遭彈劾換戰將北非有轉機

難怪丘吉爾心情沉重,英國近期遭到一長串失利和潰敗:馬來亞、新加坡和緬甸;奧金萊克在沙漠戰役的失敗;沙漠軍隊的迅速潰敗,以及英軍在昔蘭尼加和利比亞所有佔領地的丟失;向埃及邊境退卻400英里;5萬餘人的傷亡和被俘。英軍損失了大量的大炮、彈藥、車輛和各種儲備,使英軍又回到了兩年前的舊陣地。

但這次隆美爾和他統率的德意軍隊,坐在繳獲的英軍汽車上,用的是英國供應的汽油,大多數時間還發射著英國的彈藥,向英軍進逼。只要再少許前進一點兒,墨索里尼與隆美爾就會攜手同進開羅或者說是開羅的廢墟。

充滿尖刻文章和刺耳聲音的廣播評論和批評,在下議院裡得到二三十位議員的附和。然而,在新加坡淪陷前不久,曾經舉行過一次信任投票,很難再要求下院舉行另一次信任投票。可是當心懷不滿的議員自行在議程單上,規定投一次不信任票時,那就非常方便了。

6月5日,議程單上列出一項動議,措詞為:下議院對於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皇家軍隊的英勇氣概和堅忍精神,雖然表示敬意,但是,對於戰時內閣有關戰爭的指揮工作,卻難以給予信任。

列名的是保守黨議員約翰.沃德洛-米爾恩,他是有權力的全黨財政委員會主席。海軍元帥羅傑.凱斯爵士附議了這項動議,而且前陸軍大臣霍爾.貝利沙也贊助這項動議。

丘吉爾立即表態說,決定給以充分公開辯論的機會,定於7月1日開會。

辯論開始前,海軍中校霍爾要求沃德洛,把他的動議推遲到當時在利比亞激烈進行的戰事結束之時。約翰爵士回答說,假如政府由於國家利益願意推遲,他將立即勉強同意,但是,政府方面並未提出這種建議。丘吉爾立即為此提出了不同意推遲的宣告。

沃爾特.埃利奧特在辯論中,說到一個奇妙的歷史事實。他回憶1799年皮特執政的情況:皮特正當國家從事生死存亡鬥爭之時擔任國家首腦,但事實是經過8年戰爭之後,在喪失了大量生命和財富之後,皮特領導下的英國軍隊成為全歐洲的笑柄。在大陸上,他毫無戰績,只是被打敗、被追趕、被迫重行登船逃回。不過,皮特始終得到下院的支援,他在議會院外所遇到的第一災難,總是以在議會內的勝利而結束。在1799年這一多事之秋,反對派最大多數只有5人。

有幸的是,下院舉行表決,約翰.沃德洛-米爾恩的不信任動議以475票對5票被擊敗。也是一個5人!真是歷史的巧合!

擊敗不信任動議的丘吉爾十分清醒,在中東戰場上,如果德軍再次突破防線,衝入埃及,推進到蘇伊士運河,然後打通伊朗、巴基斯坦,蘇聯人的南翼就會受到威脅,義大利和德國的艦隊就可以自由出入紅海,控制南非航線,滲入印度洋。到那時,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德國與日本的會師了。

英國多麼迫切希望打一次勝仗,以提高英國民眾的士氣和丘吉爾內閣的聲望。194年8月4日,丘吉爾直飛開羅,解除了第8集團軍和中東總司令奧金萊克的指揮權。丘吉爾原本任命戈特擔任第8集團軍司令的,但戈特乘飛機來開羅途中,遭遇德國飛機攻擊而喪命。於是,丘吉爾任命蒙哥馬利將軍接掌英軍第8集團軍指揮權。並指令亞歷山大將軍為中東戰場總指揮。

蒙哥馬利,1887年11月17日出生在倫敦聖馬克教區的一個牧師家庭。1907年考入桑赫斯特英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晉升為中尉,到198年晉升為少將師長。敦刻爾克撤退後任第5軍、第1軍軍長。蒙哥馬利大概沒有想到,戈特的喪命使他的軍旅生涯發生新了的轉機。

194年8月1日,蒙哥馬利飛抵開羅,建議亞歷山大組建一支機動後備軍,以利全線反擊。剛一上任的蒙哥馬利,面對的是混亂的部隊和低落的士氣,全軍上下都充滿著準備撤退的氣氛。

當天晚上,蒙哥馬利召集60名高階軍官和作戰參謀訓話。他以充滿自信的語氣對部屬說:“我不喜歡這兒的氣氛,這是一種懷疑的氣氛。是向後尋求增援部隊、挑選下一個撤退點的氣氛,是對我們能夠擊敗隆美爾失去信心的氣氛。我們將在此戰鬥,決不後退。如果我們不能在此生還,就讓我們在此獻身!”

緊接著,蒙哥馬利對他的軍團進行了大規模改組,解除了一批意志軟弱的指揮官。他命令部隊,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不準撤退。號召官兵們去“向敵人進攻,殲滅他們”。

蒙哥馬利上任不久,丘吉爾就來電催促他進行反攻,但在這種情況下倉促實施反攻,無取勝的把握。於是他說服丘吉爾,把進攻時間推遲到10月,以便做好充分準備工作。

8月下旬,蒙哥馬利獲悉隆美爾將對英軍發起新的攻勢,仔細檢查了英軍在阿拉曼地區的防務。鑑於該地區滿威薩高地和阿拉姆.哈法高地以南地形平坦,英軍防禦力量薄弱,蒙哥馬利判斷隆美爾將集中裝甲部隊,從這兩個高地以南實施主要突擊,然後由南向北攻佔這兩個高地,或者向東迂迴,繞過阿拉姆高地,打擊英軍的側後,向開羅方向發展進攻。

根據這一判斷,蒙哥馬利決心依託有利的地勢和陣地,組織防禦和反坦克火器構成的多面夾擊的火力網,以對付隆美爾和叢集坦克突擊,挫敗其進攻。

隆美爾的行動果然不出蒙哥馬利所料。8月1日夜,隆美爾以義大利軍在北面實施助攻,以德軍第15裝甲師、第1裝甲師等部精銳,向英軍南線實施主要突擊。德軍裝甲部隊在進攻中,透過英軍雷區,並遭到英軍第7裝甲師的頑強阻擊,進展遲緩。隆美爾擔心英軍出動裝甲部隊,從北面側擊他的主力,於是令德軍不再東進,立即向北對阿拉姆高地展開攻擊。德軍裝甲部隊由此就陷入了英軍預設的戰場內。

蒙哥馬利抓住這一有利戰機,按預定部署,以坦克和反坦克火器從多面向德軍裝甲部隊射擊,同時出動航空兵對德軍進行猛烈轟炸,並破壞其後方運輸線。德軍多方面受到攻擊的情況下,陣勢混亂,遭受了巨大損失。加上後方遭到嚴重破壞,補給困難,遂被迫撤退,轉入防禦。

德意軍隊在阿拉曼西南,沿地中海到卡塔盆地之間組織防禦,其正面寬60公里,縱深15-0公里,防守兵力達8萬餘人。儘管隆美爾是被迫轉入防禦,但其防禦工事的堅固在沙漠戰場上是前所未有的。不僅有寬而廣的佈雷場,而且沒有公開暴露的側翼。

為了打敗隆美爾,蒙哥馬利精心策劃了代號為“輕盈”的反攻計劃。這個計劃的主要構想是:在阿拉曼南面佯攻,在北面實施真正的進攻。主力沿西迪向哈米德方向實施突擊,將德意軍壓縮至沿海一帶,爾後予以殲滅。

首先,擔任佯攻的A部隊,必須把蒙哥馬利龐大的隊伍偽裝起來。這支部隊共有1000輛坦克、1000門大炮、81個步兵營、還有幾千輛軍車和數萬噸戰爭物資。他們利用夜間把物資運進進攻出發地,然後分成若幹組,用網子蓋上後,遠遠望去就象是10噸大卡車;把牽引車和大炮倒開再蓋上偽裝網就變成了噸卡車,而敵軍對這種卡車的集結是習以為常的。當敵人在南線覺察到有大部隊集結時,就會自然得出結論:北線這些車輛的集結只不過是前線步兵的軍需品。

與此同時,南線的欺騙活動也在加緊偵察、拍照。A部隊除了模擬集團軍集結外,為了在進攻時間上進一步造成德意軍隊的錯覺,蒙哥馬利命令偽裝部隊,在南線鋪設一條長達0公里的模擬輸油管、修築與輸油管平行的模擬鐵路,並在沿途建立供水站。在工程進度方面,有意顯示出完成時間在11月上旬,使隆美爾判斷英軍的進攻將在11月。

為切斷隆美爾的補給線,斷絕他與海上的聯絡,英軍發動了一次規模空前的海上作戰。這次作戰卓有成效,在秋季的4個月裡敵軍的汽油損失達66%,船隻損失達0萬噸以上。這對隆美爾來說是個嚴重打擊,使他們陷入極端困窘的境地。而此時,希特勒正忙於攻打斯大林格勒,根本顧不上增援北非。

到了9月,隆美爾將非洲軍團的指揮權,交給了他的副手施圖姆將軍,自己抱病回德國休養去了。他非常坦率地對希特勒說,非洲軍團已陷入絕境。的確,到阿拉曼戰役開始時,德意軍隊人數不足8萬,坦克540輛、飛機675架。而英軍經過補充,兵力萬、坦克19輛、飛機1500架、119門大炮和反坦克炮。德意軍隊明顯處於劣勢。

194年10月日夜晚,阿拉曼前線一片寂靜,只有不時傳來野狗的叫聲。1時40分,英軍1000多門大炮同時對德意軍隊的炮兵陣地怒吼,劃破了埃及西部沙漠上的寂靜,映紅了海濱的天空,蒙哥馬利指揮的阿拉曼戰役打響了。

0分鐘內英軍就重創了德意軍炮群,然後調轉炮口,把暴風雨般的炮彈瀉向敵人的步兵陣地,在強大炮火的掩護下,英軍第0軍和第1軍士兵,冒著戰場上令人窒息的煙幕塵霧,向敵人的步兵展開進攻。一排排頭戴鋼盔的士兵,隨著尖厲的炮彈飛行的呼嘯聲向前挺進。月光下刺刀閃光,殺氣逼人。北線英軍主力在強大炮火和空軍支援下,很快在敵防區開啟了缺口,並乘勝發展突破口。

由於進攻出其不意,德意軍前線指揮官施圖姆和他的師長們都極為震驚,不僅其防禦東線出現激烈的槍炮聲,而且沿地中海一線也有英軍的攻勢行動。正當施圖姆還搞不清哪裡是英軍的主攻方向時,他接到了地中海沿岸巡邏隊的報告。

這份報告表明,英軍在強大的轟炸機群支援下,正在轟擊達巴和西迪德埃爾--拉赫曼之間的第90輕步兵師的地段。猛烈的英軍炮火撲向德意軍陣地,魚雷快艇駛來駛去,從煙幕中傳來的似乎是大規模的兩棲進攻的聲音。施圖姆根據這些報告立即採取行動,他命令轟炸機和戰鬥機起飛,指令第90輕步兵師的後備團開往這一地區,同時命令大炮和坦克向海面射擊。但當煙幕消散後,只見幾個木筏在海中漂動,全然不見英軍的兩棲登陸部隊,原來是一次佯攻。

英軍佯攻的效果是毫無疑問的,施圖姆把一個精銳師的一部分調出了主戰場。施圖姆直到天亮前仍然沒有弄清英軍的意圖。為了摸清情況,施圖姆親自乘上半履帶裝甲車奔赴第90輕步兵師司令部,然而還沒有到達目的地,在北段第1高地,他遭到英軍反坦克炮和機槍的伏擊,從車上掉下來,心臟病發作而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10月5日凌晨,隆美爾在希特勒的督促下,從德國返回阿拉曼指揮所。此時阿拉曼戰役已經進行了48小時,隆美爾察覺到英軍進攻的重點在北線。次日清晨5時,他驅車趕往前沿,用望遠鏡觀察英軍方面的調動部署,發現英軍正在8號高地挖築工事。當天下午,隆美爾將後備部隊從南線調過來,包括第1裝甲師和炮兵主力部隊。這是一場孤注一擲的賭博。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隆美爾挫敗了英軍的第一次突破進攻。下午,隆美爾投入裝甲和炮兵主力,向8號高地發起反攻,但未能得手。

開戰幾天來,蒙哥馬利十分清醒,行動更加明確。6日中午,他下令第51高地師繼續進行掃蕩,令澳大利亞師於8日夜向北進行第二次進攻,第0軍暫不採取重大軍事行動。

隆美爾料到蒙哥馬利會更大規模進攻。8日8時50分,他向瀕臨絕境的指揮官們發布命令:全軍必須決戰到底,臨陣脫逃或違抗命令者,無論職位高低,一律軍法懲處。當天下午,隆美爾看到一張繳獲的英軍地圖,證實蒙哥馬利的作戰意圖是突破北部角落的主要防線,然後長驅直入,打到達巴海岸。

不出隆美爾所料,勇猛的澳大利亞第9師將進攻轉向靠海岸北部的布雷區縱深地帶。扼守這一地帶的是德軍第15坦克步兵團營。這一地段還設有強大的反坦克屏障。

經過5天血戰,英軍傷亡近萬人。10月9日中午,蒙哥馬利不得不重新考慮新的戰鬥部署,他把出擊線向南部移動,使紐西蘭師能夠進攻德意部隊的接合部,並決定澳大利亞師在0日夜和1日黎明前,以相當大的攻擊力量發起第三次進攻。由於步兵感到疲乏,偵察以及把各國參戰部隊及其支援火力結合在一起尚有困難,蒙哥馬利將總攻計劃推遲到11月日1時。

隆美爾很清楚自己所面臨的不利戰局。如果他的部隊堅守原地,一旦英軍突破防線,就會形成包抄的態勢,德軍將徹底覆滅。因為他根本不可能迅速將輜重和大批非機械化的義大利步兵撤到新的防線。隆美爾不得不醞釀撤退到新防線的計劃,因為阿拉曼戰線北段已經被英軍突破。

9日下午4時,隆美爾命令所有非作戰部隊撤至梅爾沙馬特魯地區,組成新的防線。於是,隆美爾便悄悄開始了全線大退卻。

11月1日至日夜間,在蒙哥馬利指揮下,英軍的總攻開始了。夜間10時左右,00門大炮同時向隆美爾防線的一段狹窄地帶齊射猛轟,構成了一條密集的火網,重型轟炸機如潮水般向該地帶和後方目標狂轟濫炸。

日凌晨5時,隆美爾驅車趕到北部前沿,瞭解戰事進展情況。他獲悉凌晨1時,英軍第紐西蘭師坦克群和步兵在1000碼寬的德意防線上,突破了8號高地西南面的防禦工事,第1裝甲師、第9裝甲師此時正長驅直入,透過布雷區,企圖開啟一條通道,向阿拉曼挺進。

上午11時,隆美爾被告知,英軍坦克群已突破8號高地西南地段。這時,隆美爾調集全部殘存的坦克,對英軍的側翼實施反擊,企圖向西推進。但缺乏空中掩護,在英國空軍的襲擊下損失慘重,大部分坦克被擊毀,有生力量只剩下三分之一,反擊遂告失敗。

隆美爾多次在一座山巔觀察這場坦克大戰,使德軍驚恐的是,英軍的主力坦克部隊,使用了數百輛從未見過的美利薜爾門式坦克。這種坦克比德軍的IV型坦克厲害。它可以在1000碼的距離外開火,而口徑88毫米的德國高射炮幾乎連它的裝甲都無法穿透。下午時0分,隆美爾決定當天晚上就開始從前線撤退。接著,他被告知,次日能作戰的坦克只有5輛了。

隆美爾最後下定決心,命令全軍邊打邊撤,退到西線。然而,11月日,他接到了希特勒命令他死守陣地的緊急電令。

隆美爾看完這份電報,絕望地把它放在一邊。然而他是軍人,他的天職仍是服從命令。軍人的職業感,最終使隆美爾作出了堅決執行希特勒命令的決定,他要求部屬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竭盡全力取得當前戰鬥的勝利。

這個命令堅持到4日下午時左右,在英軍的猛烈攻擊下,隆美爾的防線被開啟了1英里寬的突破口,4個義大利師全部投降,9名義大利將軍被俘。直到此時,隆美爾已無法再執行希特勒的命令了,他意識到如果再這樣守下去,他的非洲軍團將全軍覆沒。他斷然把命運操在自己的手中,下令部隊準備撤離。晚8時50分,希特勒終於同意了撤退,就這樣,隆美爾的7萬殘兵敗將開始艱難的撤離。

6日凌晨,隆美爾向梅爾沙.馬特魯進發。這天,蒙哥馬利在馬特魯正東方收緊羅網。這是他第四次夾擊,但隆美爾再次得以逃脫。當時正值大雨如注,沙漠泥濘,使英軍迂迴的企圖擱淺。

隆美爾領著這支敗兵,穿過北非海岸數百英裡荒無人煙的沙漠。這支首尾長達60英里的撤退大軍,一路上經常遭到空襲,士兵們在缺水少糧的情況下,仍然為掩護撤退進行著殊死的抵抗。最終這支撤退大軍到達突尼西亞。

阿拉曼戰役最後以蒙哥馬利大勝隆美爾而告終。這是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首次取得決定性勝利。也是1940年到194年北非戰局的轉折點。此役德意軍隊傷亡萬人,被俘萬餘人,其中1萬是德國人。

英國首相丘吉爾聽到這一訊息後,破例下令要倫敦的教堂敲響報警的鐘聲歡慶大捷。同時,丘吉爾對此戰役也予以高度評價:“它實際上標誌著命運的關鍵。我們可以說,在阿拉曼戰役以前,我們是戰無不敗,在阿拉曼戰役以後,我們是戰無不勝的。”

此戰,使蒙哥馬利成為捕獵“沙漠之狐”的英雄,被晉升為上將,獲巴思騎士勳章,還被封為阿拉曼子爵。

就在英軍獲得阿拉曼大捷之時,盟國為何時開闢第二戰場一事,爭執得十分激烈。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