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回德斯大林格勒豪賭蘇頓河察裡津拼搏

德軍在沃羅涅什方向突破蘇軍防線後,蘇軍前線再次出現一片混亂,希特勒認為蘇聯已經“完了”。認為第6集團軍就足以拿下斯大林格勒,於是命令第4坦克集團軍改屬“A”集團軍群繼續南下,參加對羅斯托夫的攻擊。同時把義大利第8集團軍調至頓河西岸,佈置在巴甫洛夫斯克到維堯申斯卡亞一線,以便第6集團軍全力攻打斯大林格勒。

7月17日,斯大林格勒外圍防禦戰開始。德軍在切爾河地區猛攻蘇軍第6和第64集團軍前沿陣地。其意圖是:A集團軍群的任務是加強頓河上的防禦工事,迅猛突向斯大林格勒,消滅集中在那裡的蘇軍,佔領這座城市,封鎖頓河和伏爾加河之間的陸上交通以及頓河上的航運。

7月日晨,德軍以5個師進攻蘇軍第6集團軍右翼。經過三天激戰,德軍突破了防線,其機動部隊在卡明斯基地區前出頓河,從北面包圍了第6集團軍右翼。

為粉碎德軍的突擊兵團,蘇軍把第1和第4坦克集團軍投入戰鬥,以反突擊使第6集團軍被包圍的幾個師解了圍。但蘇軍的這兩個坦克集團軍正在組建中,總共只有40輛坦克。它們未能擊潰德軍的突擊兵團和恢復第6集團軍的原有陣地。

7月5日,德軍對蘇軍第64集團軍右翼陣地實施突破,企圖在卡拉奇附近強渡頓河,直撲斯大林格勒,造成從西面和西南面對斯大林格勒的嚴重威脅。

為便於指揮作戰,蘇聯最高統帥部將南方部隊分別組成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東南方面軍。斯大林在8月9日對這兩個方面軍司令員的指令中說:“葉烈緬科同志和戈爾道夫同志注意:保衛斯大林格勒和擊潰從西部和南部進攻斯大林格勒的敵人,對於我們整個蘇聯戰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希特勒看到第6集團軍拿不下斯大林格勒,7月1日命令第4坦克集團軍從高加索調頭北上,向科捷利尼科爾斯基斯大林格勒方向進攻,以配合第6集團軍從頓河西岸發起的攻勢。希特勒認為,必須首先奪取斯大林格勒,高加索的命運取決於斯大林格勒戰役。

德軍第4坦克集團軍從齊姆良斯卡亞地區出發,突破蘇軍第51集團軍防線,於8月日到達科捷利尼科爾斯基地區,並繼續北進。從8月5日起,在這一地段展開激戰。德軍憑藉兵力和戰術協調方面的優勢,以及制空權,猛烈衝擊。蘇軍第64和第57集團軍則堅決抵抗,打退了德軍的多次進攻,僅8月9日一天就消滅德軍個團,擊毀100輛坦克。8月10日晚,蘇軍把突進到京古塔的德軍驅逐到外圍防線,使德軍第4坦克集團軍遭受很大損失,被迫轉入防禦。

斯大林格勒的戰局引起了蘇聯最高統帥部的嚴重關注。為加強兩個方面軍的密切配合,蘇聯最高統帥部於8月1日決定由葉烈緬科統一指揮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兩個方面軍。從7月17日到8月17日一個月的外圍防禦戰中,為保衛斯大林格勒,成千上萬的蘇軍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給予德軍以沉重打擊,迫使德軍在一個月裡只前進了60至80公里。德軍“在行進中”佔領斯大林格勒的計劃破滅了。

隨後,希特勒改變戰法,德軍從西北和南部同時發動強大的鉗形攻勢。8月17日,德軍第6集團軍集中了9個師兵力,從北部特列赫奧斯特、羅夫斯卡亞向東方突進。在南部,德軍第4坦克集團軍也集中9個師,從阿布加涅羅沃向北突擊。為配合和支援這兩支突擊兵團,德軍又從卡拉奇派出兩個師,向東推進。德軍的這次攻勢,總共動用了1萬人,700門大炮和迫擊炮、600輛坦克和1000多架飛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經過7天激戰,8月日,北路德軍在拉託申卡、雷諾克地區逼近伏爾加河。這就把蘇軍的陣地切成了兩部分:蘇軍第6、第1集團軍和第4坦克集團軍在北面,與在市區的第6集團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部失去了聯絡。伏爾加河的航運也一度中斷了。

就在8月日這一天,希特勒命令飛機對斯大林格勒瘋狂地輪番轟炸。一晝夜之間德國出動飛機000多架次。城市的工廠企業、居民住宅、醫院、學校、幼兒園都遭到了嚴重破壞。滿城一片大火,在百里之外都能看見。成千上萬的和平居民慘遭殺害,許多兒童也被殺害或變成孤兒。一座60萬居民的城市頃刻間變成一片廢墟。

據英國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披露,在出動飛機的數目和使用炸藥的重量方面,8月日夜間的轟炸,是德國空軍自1941年6月日以來所進行的最猛烈的一次轟炸。

蘇聯最高統帥部命令斯大林格勒地區的蘇軍,採取緊急措施,堅決守住陣地。將所有能夠拿起武器的人員都組織動員起來,參加城市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副司令員科瓦連科帶領一支突擊隊,8月日向西郊羅索什卡反擊,一度把突進到伏爾加河岸的德軍切成兩段。德軍在次日凌晨反攻,雖傷亡慘重,但恢復了被切斷的聯絡。

正當斯大林格勒近郊戰鬥最激烈的時候,蘇聯最高統帥部任命朱可夫為最高統帥助理,委派他到斯大林格勒前線,就地瞭解情況,指揮蘇軍反擊。8月7日晚,斯大林接見朱可夫時對他說:“由於斯大林格勒形勢困難,我們已命令火速將莫斯卡連科指揮的近衛第1集團軍調到洛滋諾耶地區,並於9月日晨,由該集團軍及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其他部隊,對突進到伏爾加河的敵軍集團實施反突擊,與第6集團軍會合。同時,馬利諾夫斯基的第66集團軍和科茲洛夫的第4集團軍都撥歸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朱可夫於8月9日飛抵斯大林格勒前線,在和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員戈爾道夫等研究了戰場形勢後,決定在9月日晨,由近衛第1集團軍從北面首先發起進攻。蘇軍的這次攻勢受到德國空軍和地面部隊的頑強阻擊,只前進了幾公裡。

按照斯大林的命令,朱可夫調集個集團軍於9月5日拂曉對德軍開始炮擊,同時進行空襲,隨之發起衝鋒。雖然在一天的交戰中,蘇軍只前進了-4公里,但這次對德軍的反擊,迫使德軍把大量坦克、炮兵和摩托化部隊從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地區調往戰區,投入阻擊蘇軍的戰鬥。

9月1日,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奉命返回莫斯科,向斯大林彙報前線的形勢。他們認為,德軍貌似強大,已經沒有力量完成其194年蘇德戰場的戰略計劃了。德軍中戰鬥力最強的保羅斯第6集團軍和哥特第4坦克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地區的激戰中遭到嚴重消耗,已經沒有能力奪取斯大林格勒。

他們研究了德國、匈牙利、義大利和羅馬尼亞軍隊的強點和弱點。各僕從國的軍隊與德軍比較起來,裝備差、經驗少,甚至在防禦中都缺乏戰鬥力。最主要的是這些軍隊官兵都不願意被希特勒、墨索里尼、安東尼斯庫、霍爾蒂等法西斯頭子派到遙遠的俄羅斯土地上,為外國侵略者送死。

與此相反,數百萬蘇軍為了保衛自己的祖國和家園而戰。在一年多的艱苦戰鬥中,經受了鍛鍊,學會了許多東西,成長壯大起來了。同時,蘇聯的軍工生產已有很大發展,蘇聯正在組建擁有新式武器的戰略預備隊,到11月份,蘇軍將增加強大的機械化部隊和坦克部隊。那時,他們將能夠完成更重大的任務。

經過研究,蘇聯最高統帥部認為,蘇軍的行動計劃應該是:第一,繼續以積極防禦疲憊敵人;第二,著手準備反攻,在斯大林格勒地區圍殲法西斯軍隊。斯大林令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迅速返抵前線,著手制定實施這一重大行動計劃,並爭取儘早實現重大的戰略轉折。

在德國方面,由於其夏季攻勢連續得手,希特勒更加飄飄然了。他在總結時說:“俄國人已經精疲力竭了,他們已不能再進行可能對我們構成危險的廣泛的戰略性的報復行動。此外,頓河北翼將從盟國軍隊方面得到很多的增援部隊。在這種情況下,我看不出北線有什麼危險。在其他方面必須關心的是,要儘快把城市拿到自己手中,不讓它變成大家長期注目的焦點。”

為了侵佔這座歷史名城,希特勒又從高加索等地調來9個師,使其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兵力增加到50個師,70多萬人。用來直接進攻市區的有1個師,17萬人。他們擁有1700門大炮和迫擊炮,約500輛坦克。

到9月1日為止,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防守從巴甫洛夫斯克到耶爾佐夫一線;東南方面軍有4個集團軍,防守斯大林格勒市區和南部的湖泊地帶。這兩個方面軍共有10個師,但人員編制缺額,許多師只有編制人數的0%-5%,有的師僅有800人。在市區爭奪戰中,德軍的兵力和武器方面均佔優勢。

在194年,蘇聯紅軍的宣傳人員和政工人員,展開了“狙擊手運動”。狙擊手們被鼓勵參加一個恐怖的競賽——比別的師狙擊小組更多的射殺法西斯。達到40次擊殺的狙擊手被授予勇敢勳章和“卓越狙擊手”稱號。

這種社會主義競賽延伸到戰場上,使師級指揮官用所剩不多的資源去射殺更多的法西斯。狙擊手運動的最高峰是廣泛的宣傳一場生死對決的故事——紅軍下士瓦西里和德軍少校科寧在斯大林格勒廢墟中的戰鬥。瓦西里的最終紀錄是149次擊殺。最高紀錄是奇坎的4次擊殺。1軍的軍士帕瑟在獲得“卓越狙擊手”稱號時有10次擊殺,政委裡令有185次擊殺紀錄。(扎伊採夫和科寧的生死對決,被認為是蘇聯宣傳機器製造的童話,而且德國也並沒有故事中科寧少校所教學的那所狙擊手學校。)

紅軍狙擊戰術的成功,在斯大林格勒攻防戰中達到巔峰。當時他們在城內大工廠中設立狙擊學校,現炒現賣,大量速成的狙擊手把德軍第6集團軍引入巷戰的泥沼中,使德軍無法快速攻佔整個市區,為朱可夫元帥提供了準備反擊的充分時間。這時在斯大林格勒,也上演了一出二次大戰中最具戲劇性的狙擊手對抗賽。

在蘇聯的體系下,狙擊手被分為若幹組,每組兩人。一名狙擊手,一名觀察員。所有的組員都是合格的射手。每次射殺後,雙方互換角色。狙擊手除了擔負偵察的任務外,還應迂迴射擊敵軍,以擾亂其正常的行動和通訊。觀察員除了應協助狙擊手搜尋重要目標外,還應擔任警戒的任務,並記錄和確認每次射擊的結果。每個狙擊手都隨身攜帶著一個射殺記錄本。上面記載著每次射擊的日期、時間、地點和結果。該記錄本同樣記錄德軍的數量和行動情況。前面已經提到過,每個排都安排著一名狙擊手,直接歸排長指揮。而大部分狙擊組獨立行動,一般在軍隊前方進行偵察。

194年9月1日,德軍對斯大林格勒市區發動進攻,雙方進行了異常激烈殘酷的街巷戰。兩軍緊緊圍繞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房屋,展開激烈的戰鬥。蘇軍在雙方爭奪激烈地區的房屋內、街區上都密佈了地雷。有時,僅為了爭奪一座建築物,雙方要拼死戰鬥幾個星期。僅9月14日和15日兩天,在市區中心區就有000多名德軍被擊斃。

如:在斯大林格勒市的1號火車站,雙方的爭奪戰持續了一週多的時間,德軍曾先後1次攻佔了該火車站,蘇軍又1次從德軍手裡將其奪回。又如,蘇軍4名戰士在市區一幢4層高的普通樓房裡,堅守了58天,德軍對其進行反覆攻擊,傷亡慘重,但仍不能將樓房攻下。

在這場激烈的戰爭中,蘇聯紅軍成功地運用了狙擊戰術。根據蘇聯公佈的資料,其狙擊手遍佈各條戰線,有成千上萬的敵軍死在這些神槍手的槍下。為了給狙擊手以特別的獎勵,194年,蘇聯專門為優秀狙擊手頒發了狙擊手獎章,有4名狙擊手獲得了最高蘇維埃獎賞,並榮獲“蘇聯英雄”稱號。

這這樣,斯大林格勒戰役防禦階段,以德軍的失敗而告終。從7月到11月間,德軍在頓河、伏爾加河地域和斯大林格勒的戰鬥中,損失近70萬人、1000多輛坦克、000多門大炮和迫擊炮、1400多架飛機。他們沒有師和軍的預備隊,在“B”集團軍群兩翼是戰鬥力不強的羅馬尼亞、義大利和匈牙利軍隊,他們已經開始認識到自己毫無前途的處境。這時蘇德兩軍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新的變化。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德軍及其僕從國共有80個師,個旅,總計100萬人,大炮和迫擊炮1.090萬門,坦克675輛,飛機116架。

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已有三個方面軍,共110萬人,1.55萬門大炮和迫擊炮,146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50架飛機。從兵力和兵器對比上,這時蘇軍已佔優勢,大炮為1.5比1,坦克為.比1.蘇軍的這三個方面軍,已配備有嶄新的T-4型坦克,150臺“喀秋莎”火箭炮。這些火箭炮一次就可以同時發射1萬發炮彈。蘇軍兵力和武器的增強,為大規模反攻創造了必要條件。

到11月1日,蘇軍十分巧妙地、隱蔽完成了這一巨大的反攻準備工作,致使德軍沒有發現。希特勒錯誤地估計:斯大林地區蘇軍的後備力量空虛,在冬季只可能對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進行反攻,所以他從法國、德國以及列寧格勒等地區抽調1個師去加強其中部防線。

按照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策劃的、由斯大林批准的斯大林格勒反攻戰役,於194年11月19日開始。清晨,在斯大林格勒西北面,蘇聯西南方面軍的兩千門大炮開始轟鳴。接著,蘇軍兵分兩路,以坦克部隊為先導,向羅馬尼亞第集團軍陣地衝擊。敵軍驚惶失措,開始瓦解。幾個小時後,訊息傳到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和德國最高統帥部的主要將領們正在阿爾卑斯山上流連忘返。留在臘斯登堡的新任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將軍,打來了加急電報,突然間打斷了他們的寧靜生活。

在進攻開始的最初幾個小時中,佔壓倒優勢的一支蘇軍裝甲部隊,在斯大林格勒西北的頓河沿岸,在綏拉菲摩維奇和克列茨卡林之間,全面突破了羅馬尼亞第軍團的防線。

在斯大林格勒這個被包圍的城市南面,另一支強大的蘇聯部隊正在猛攻德軍第4裝甲軍團,眼看就要突破他們的防線了。在此情況下,德軍第6集團軍不是倉皇向西退卻,就是束手就擒。為此,這位總參謀長建議希特勒,同意第6集團軍從斯大林格勒撤退到頓河河曲一帶,恢復被突破了的陣線。

聽到這個建議,希特勒頓時火冒三丈,他大聲叫喊說:“我決不離開伏爾加!我決不從伏爾加後退!”希特勒心裡十分清楚,一旦從伏爾加退卻,那麼,將永遠離開那裡。於是他親自下令第6集團軍堅守斯大林格勒周圍陣地。

希特勒一時發瘋作出的決定,很快就帶來了災難。希特勒及其隨行人員於11月日回到大本營。這已經是蘇軍發動進攻的第4天,南北兩面的蘇軍,已在斯大林格勒西南40英里頓河河曲上的卡拉赫會師。至此,蘇軍反攻戰役第一階段順利完成,把德軍個師約0萬人合圍起來了。

在蘇軍強大攻勢面前,希特勒急電德軍第6集團軍司令保羅斯堅決抵抗,穩住斯大林格勒方面的防線,同時答應派援軍去解圍,空運戰爭物資。為此目的,他特地從列寧格勒把馮.曼施泰因元帥調到南方。又從各戰場,甚至從法國蒐集一些兵力,聚集在天科捷利尼科爾斯基和托爾莫辛附近,組成頓河集團軍群,由曼施泰因指揮,準備為保羅斯解圍。

1月1日,德國援軍主力從科捷利尼科爾斯基出發,沿鐵路線北上。他們不顧重大傷亡,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猛攻。1月16日渡過阿克塞河,並向梅什科瓦河逼近。在這裡受到蘇軍的頑強阻擊。

1月19日,這支德軍進抵梅什科瓦河,離斯大林格勒只有40公里。這時,曼施泰因命令保羅斯向西突圍。但被圍困的德軍已精疲力竭,需要數天的準備才能突圍,而且因為缺少燃料,坦克行駛不了40公里的路程。

結果這一幻想破滅了。就在這個時候,蘇聯西南方面軍和沃羅涅什方面軍的另一支大軍,以450輛坦克為先導,從馬蒙附近發起了新的攻勢。這支蘇軍來勢兇猛,粉碎了義大利第8集團軍之後,至1月日南下180公里,直插托爾莫辛北面,對德國頓河集團軍群的後方造成了嚴重威脅。

與此同時,另一支蘇軍從下切爾斯卡亞發起攻勢,迫使德國頓河集團軍群的左翼西退。在此情況下,曼施泰因為了自身的安全,不得不命令北上的德軍南撤,並將其第6坦克師調到頓河以西,以抵擋從北面襲來的蘇軍攻勢。同時命令保羅斯停止突圍。

1月4日,蘇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乘機從梅什瓦河一帶發起反攻,緊迫退卻之敵,1月9佔領科捷利尼科爾斯基。於是,希特勒的解圍計劃徹底破滅。被圍德軍已成甕中之鱉,覆滅的命運已經註定。

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對德軍的包圍圈,初期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0公里。0萬被圍德軍每天需要750噸物資,德國空軍元帥戈林答應每天空運500噸,但實際只運到100多噸。於是軍中出現饑荒,彈藥缺乏。包圍圈逐漸縮小,德軍傷亡與日俱增。至1月底,被圍的0萬德軍中,實際上有戰鬥力的僅剩0餘萬人了。

至194年1月初,被圍德軍的處境更加狼狽,每人每天只分到一片麵包,15人分食1公斤土豆,喝的只有雪水,騎兵的馬匹也被宰殺充飢。每人一天只領0發子彈,坦克因缺少燃料不能開動,大炮缺少炮彈。德軍忍受著飢餓和嚴寒,蜷縮在冰凍的戰壕裡,等待著滅亡的命運。

蘇聯最高統帥部於1月8日,派出使者到德軍陣地向保羅斯提出最後通牒,要求德軍投降。蘇軍建議他們接受的投降條件為:所有被俘人員一概發給通常標準口糧;傷病員和凍傷人員將得到醫治;所有被俘人員可以保留他們的軍階和領章、勳章和個人財物。通牒要求保羅斯於4小時之內答覆。

保羅斯將蘇方最後通牒的全文發給希特勒,並要求准予便宜行事。希特勒駁回了他的請求。1月10日早晨,蘇軍以5000門大炮猛烈炮擊,這一仗打得激烈殘酷,在瓦礫成堆、遍地冰凍的廢墟上,雙方展開無情拼殺。6天之中,德軍的袋形陣地縮小了一半,1月4日,陣地又被劈為兩半,最後一條小小的臨時跑道也失去了。過去一段時間,德國空軍運來供應品,並運走了.9萬名傷病員。

這時,蘇軍指揮部再次建議被圍德軍投降。保羅斯司令部發生了意見分歧,兩個軍長主張投降,但保羅斯沒有得到希特勒允許,拒絕進行投降談判。蘇軍的建議再次遭到拒絕。

194年1月日,蘇軍對被圍德軍發起前面進攻,經過四天激戰,前進了10至15公里。4日,保羅斯又請示希特勒,並把德軍所處絕境電告他:“部隊彈盡糧絕,已無法進行有效的指揮,傷員1.8萬人,無衣無食,也無藥品繃帶,繼續抵抗下去無意義,崩潰在所難免。部隊請求立即允許投降,以挽救殘部生命。”

希特勒的回答仍是“不準投降”,並命令德軍死守陣地,“直到最後一兵一卒、一槍一彈”。

就在被圍德軍全軍覆沒前夕,194年1月0日,是希特勒上臺執政10週年,他下令授予保羅斯陸軍元帥軍銜,同時給予在斯大林格勒被圍的117名德軍軍官各晉升一級,妄圖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士氣。

1月1日晚,保羅斯給希特勒發出最後一份電報後,率殘部9萬餘人投降了。整個戰役於月日結束。

在持續00天的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法西斯軍隊在頓河、伏爾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區共損失150萬人,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萬門大炮和迫擊炮,000架飛機和大量的其他技術兵器。斯大林格勒大戰,是希特勒發動戰爭以來最大的一次失敗。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一次戰役。

對於斯大林格勒之戰,時任中國共產黨主席的毛X東有一篇十分精確的預測:

斯大林格勒之戰,英美報紙比之為凡爾登戰役,“紅色凡爾登”之名已傳遍於世界。這個比擬並不過當。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戰,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凡爾登來,有性質的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有許多人在這種時候還被德國的攻勢所迷惑,以為德國還有獲勝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於1918年冬,在1916年,德軍曾向法國要塞凡爾登舉行數度的進攻。當時德軍的戰役統帥是德國皇太子,投入戰鬥的力量是德軍的最精銳部分。當時的戰鬥是帶有決戰性質的。德軍猛攻不克,整個德奧土保陣線再也找不到出路,從此日益困難,眾叛親離,土崩瓦解,走到了最後的崩潰。然而當時英美法陣線方面,還沒有看出這種情況,以為德軍仍極強大,不知道自己的勝利已經快到面前。在人類歷史上,凡屬將要滅亡的反動勢力,總是要向革命勢力進行最後掙扎,而有些革命的人們也往往在一個期間內被這種外強中乾的現象所迷惑,看不出敵人快要消滅,自己快要勝利的實質。整個法西斯勢力的興起及其進行了幾年的侵略戰爭,正是這種最後掙扎的表現;而在戰爭中,又以攻擊斯大林格勒表現它自己的最後掙扎。在這個歷史的轉折點面前,全世界反法西斯陣線內的人們也有許多被法西斯的兇惡面孔所迷惑,看不出它的實質。

與東方蘇聯戰場激戰的同時,在北非戰場上,也正在進行著生死決戰。就是這一戰,使得一位德國將軍立地成名。但同時,一位英國名將也將呼之欲出。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