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七回中國戰場全面反攻波茨公告迫日投降

中共的方針是敵進我進,在日寇佔領區域發展敵後根據地。敵佔區數十萬平方公裡國土和6000萬人口的廣大區域,是敵後發展的又一次機會。在第19師組成豫西獨立抗日支隊,發展豫西抗日根據地的同時,新四軍第5師***所部向鄂西、鄂南等日佔區發展。1944年9月1日,中共中央決定派王震、王首道率領八路軍第10師第59旅南下,挺進湘南、粵北,開闢以五嶺為中心的華南敵後抗日根據地,並打通與東江抗日根據地的聯絡,以便配合盟軍的反攻與可能的在中國東南沿海登陸。

10月,第59旅第一梯隊4000餘人,改稱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第一遊擊支隊,簡稱南下支隊,由王震任司令員,王首道任政治委員。19日,南下支隊從延安出發,東渡黃河,越過同蒲路進入太嶽區,後由太嶽再渡黃河,越過隴海路,於月14日繼續南下,向湘中地區開進。19日至日,南下支隊分批從湖北省黃岡下巴河和蘄春田家鎮先後渡過長江。進入鄂南的鄂城、大冶、陽新地區。日和6日,南下支隊擊潰了阻擊和尾追的日軍,又粉碎了日軍對鄂城、大冶地區的報復性“掃蕩”。

此後,南下支隊繼續南進,插入湘鄂邊之大幕山。月日,南下支隊主力攻佔大幕山。6日,攻克金塘、大源。主力另一部擊潰了通山日軍的進攻。

南下支隊根據中共中央和毛X東的指示,決定主動擺脫國民黨軍的糾纏,乃於4月15日撤離平江,向岳陽、臨湘地區轉移。並更名為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所部4個大隊擴編為5個支隊。1945年5月,經中共中央批准,在湘鄂贛邊建立遊擊根據地,並成立了湘鄂贛臨時區黨委、行署和軍區。王首道任區黨委書記,聶洪鈞任行署主任,王震任軍區司令員。建立了1縣的民主政權。因日本宣佈投降,該部北渡長江,參加中原根據地。

至此,正面戰場開始由防守轉向反擊。與敵後戰場遙相呼應,展開了對日軍的區域性反攻。

同年4月,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為完成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部制定的代號為“白培計劃”的反攻計劃,開始進行反攻準備。此時,日軍開始從廣西撤退,中國軍隊實施跟進追擊。並發起桂柳反擊戰,全部收復了桂柳地區。

在中國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對日軍展開區域性反攻之際,在亞洲太平洋戰場上,中、美、英等同盟國軍隊也取得了重大勝利。從1945年月9日起,美軍對日本本土展開了新的戰略轟炸。至6月15日止,美軍對日本東京、川崎、名古屋、大阪、橫濱和神戶6個大工業城市進行了19次大規模轟炸。此階段的轟炸先後出動B—9型轟炸機6000餘架次,投擲燃燒彈4萬餘噸,炸燬工業區00餘平方公裡,使這些城市遭到嚴重破壞。

從6月開始,美軍對日本的中小城市也進行了轟炸。據統計,是年1至8月,美軍共出動B—9型轟炸機.041萬架次。到戰爭結束時,共有98個城市遭到轟炸,橫濱、名古屋、阪神三大城市市區分別被燒燬56%、5%、57%。福井炸燬96%,甲府、濱松、日立等地也被燒燬70%以上。這些大轟炸,給日本造成了嚴重的損毀,並對其侵略野心以極大的震憾。

在中國,中共領導的敵後戰場上,從1月份開始,敵後軍民的春季攻勢普遍展開。在晉冀魯豫邊區,其所轄的八路軍冀魯豫軍區部隊,先後發起大名城進攻戰、南樂戰役;太行軍區部隊先後發起道清戰役、第二次豫北戰役、沁源圍困戰等戰役。

在山東軍區,魯南和魯中軍區部隊在泗水縣對日偽軍發動進攻;膠東邊區給偽軍趙保原部以毀滅性打擊;魯中軍區部隊發起蒙陰戰役;濱海軍區部隊在諸城以東和戇榆外圍地區對日偽軍展開攻擊;渤海軍區在壽光東北侯鎮與羊角溝一線發動進攻。

在晉察冀邊區,其所轄冀晉軍區連續攻克和收復失地;冀察軍區部隊先後收復了平西的紫荊關等地,並開闢了大片新區;冀熱遼軍區部隊,開展了對偽滿軍的戰役;冀中軍區部隊發起任丘、文新、安饒戰役。

晉綏軍區也發起了強大的春季攻勢。

在華中敵後戰場上,新四軍蘇北所部向偽軍孫良誠部出擊;第師集中主力發起阜寧戰役;蘇中軍區於月下旬在興化、高郵、寶應地區發動攻勢;淮北、淮南的新四軍部隊也在各自區域向日偽軍發起攻勢;新四軍鄂豫皖湘贛軍區部隊由大悟山、確山向隋縣以南、信陽西南的日軍後方挺進,恢復和擴大解放區;新四軍皖江軍區部隊對蕪湖地區的日偽軍發起進攻;蘇浙軍區分別向敵後的莫干山、天目山及四明山以西挺進,鞏固和擴大了蘇浙皖根據地。

在華南戰場上,東江縱隊向廣九鐵路展開破襲戰,並挺進粵北,開闢新區;珠江縱隊解放了珠江三角洲許多地區,並鞏固了五桂山根據地;中區縱隊向陽春、陽江地區挺進;南路游擊隊開闢了有10萬人口的游擊區;瓊崖縱隊在作戰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根據地。

繼春季攻勢後,中共所領導的敵後軍民的夏季攻勢又於五、六月間發動。

敵後戰場1945年的春、夏季攻勢,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僅八路軍、新四軍部隊即殲滅日偽軍16萬餘人,攻克和收復縣城16座,擴大解放區4萬平方公裡,解放人口1000多萬。將日軍進一步壓縮至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線周圍及沿海重要地區,為全國規模的大反攻創造了條件。

在正面戰場上,1945年春,國軍7.5萬人馬及中國空軍第4、第11大隊和中美混合團飛機1000餘架,與日軍華北方面軍第1軍、第110、第115師團、坦克第師團、步兵第5、第11旅團、騎兵第4旅團及豫西部隊、吉武支隊、軍直屬部隊在豫西、鄂北作戰,是役殲滅日軍數萬餘人。使日軍付出了相當代價,並且收復了大片國土,切斷了平漢鐵路及華北、華中日軍的聯絡。

豫西、鄂北戰役尚未結束,日軍又以5萬餘兵力,於4月發起以攻佔芷江飛機場為目的的湘西戰役。國民黨軍共9個軍6個師,其中15個美械師的兵力對進犯的日軍以有力打擊,使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的最後進攻遭到慘敗,損失過半,擊斃萬餘人。

這時候,盟軍對日本作毀滅性襲擊,列為主要目標的現在是四散躲藏在日本內海里的日本艦隊殘餘部分。盟軍對大軍艦一艘一艘加以轟炸,到7月底,日本海軍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

日本本土也陷於混亂,已經瀕於崩潰。職業外交家們深信,只有奉天皇之命立即投降,才能夠使日本免於土崩瓦解。但權力依然掌握在軍人集團手中,他們決心寧可全國集體自殺,而不甘承認失敗。

隨著德國戰敗投降,日本法西斯勢力在戰爭中不斷失敗。1945年7月17日至8月日,美、蘇、英三國為打敗日本和處理德國問題和解決歐洲及其他一些問題,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舉行會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波茨坦會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參加波茨坦會議的有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以及三國的外長等重要決策人物。會議期間正值英國大選,丘吉爾半途回國參加大選,結果由於英國保守黨在大選中失敗,丘吉爾下臺,新任英國工黨首相艾德禮偕新外長貝文,於7月8日參加了最後幾天的會議。

波茨坦會議討論的主要問題,是有關戰後佔領德國的基本政治原則和經濟原則,德國和義大利的賠償,德國商船隊和軍艦的分配,對待義大利和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芬蘭的政策,波蘭的西部邊界,控制黑海海峽,哥尼斯堡地區的歸屬問題,以及對戰敗國某些領地的“委任統治權”等。與會國經過多次討論,對一些主要問題達成了協議,於8月1日簽署了《柏林會議議定書》,為戰後處理德國和歐洲問題定下了基調。

對日作戰,也是波茨坦會議的另一個重要議題。

在德國柏林郊外的波茨坦,英美蘇三大國首腦,在幾次單獨的總統、首相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的長談中,他們探討了如何對付日本人的問題。斯大林告訴丘吉爾說,當他的代表團將要離開莫斯科時,日本大使送給他一份沒有抬頭稱呼的電報,電報是由日本天皇那裡拍來的。內中說,日本不能接受“無條件投降”,但是準備在其他條件上妥協。

丘吉爾向杜魯門總統解釋說,斯大林不願直接告訴他,是恐怕他認為俄國人要試圖影響他,使他傾向議和。同樣,他認為只要美國人認為應該打下去,我們應當避免說些話,使人家認為我們不想把對日戰爭打下去了。丘吉爾說,如果我們一定要使日本人接受“無條件投降”的話,美國人生命的巨大損失,以及在較小的範圍內英國人生命的損失。這是讓總統考慮,是否可以換一種說法,即我們可以得到將來和平及安全的主要保障,又讓他們在滿足戰勝者一切必要的保障之後,還可以保留一些軍事榮譽的外觀,並且得到國家生存的一些保證。

杜魯門總統直截了當地回答說,他認為日本自珍珠港事件以後,就不顧什麼軍事上的榮譽了。我只能說,無論如何他們為了某種理由,多麼願意慷慨就義,而我們對於這一項,或許還不像他們那樣重視。

丘吉爾覺得除了為世界和平和未來的安全,以及懲罰罪惡陰謀的行為所必須的事情以外,不一定要嚴格堅持“無條件投降”。史X生、馬歇爾和杜魯門顯然心中也在推敲盤算。

最後決定發出一個最後通牒,要求日本軍隊立即無條件投降。這個檔案是在7月6日,以中英美三大國的名義發表的。

1945年7月6日

餘等:美國總統、中華民國政府主席,和英國首相,代表餘等億萬國民,業經會商,並同意對日本就予以一機會,以結束此次戰爭。

美國、英帝國及中國之龐大的陸海空部隊,經由西方調來的軍隊和空軍的增援,業已增強多倍,即將予日本以最後之打擊。彼等軍事力量受所有盟國之決心之支援及鼓勵,對日作戰,直至其停止所作所為為止。

德國無效果及無意識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結果,彰彰在前,可為日本人民之殷鑑。此種力量當其對付抵抗之納粹時,不得不將德國人民全體之土地、工業及其生活方式摧殘殆盡。但現在集中對付日本之力量則較之更為龐大,不可衡量。吾等之軍力,加以吾人之堅決意志為後盾,若予以全部實施,必將使日本完全毀滅,無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也必終歸全部摧毀。

4現時業已到來:日本必須決定一途,其將繼續受其一意孤行計算錯誤,使日本帝國已陷於完全毀滅境地之軍人之編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5以下為吾人之條件。吾人決不更改。也無其他另一方式。猶豫遷延,更為吾人所不容許。

6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之威權及勢力,必須剔除。蓋吾人堅持非把窮兵黷武主義驅出世界,則和平安全及正義之增長秩序勢不可能。

7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時,及至日本製造戰爭之力量業已毀滅有確實可信之證據時,日本領土上經盟國指定之地點,必須佔領,俾吾人在此陳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

8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且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9日本軍隊在完全解除武裝以後,將被允許返其家鄉,得有和平及生產生活之機會。

10吾人無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滅其國家,但對戰爭罪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虜者在內,將處以法律之嚴厲制裁。日本政府必須將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趨勢之復興及增強之所有障礙予以消除,言論、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對於基本人權的重視,必須建立。

11日本將被允許維持其經濟所必需及可以償付實物賠款之工業,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裝作戰之工業不在其內。

為此目的,可準其獲得原料,以別於統制原料。日本最後參加國際貿易關係當被允許。

1上述目的的達到及依據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傾向和平及負責的政府以後,盟國佔領軍隊當即撤退。

1吾人通知日本政府立即宣佈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並對此種行動誠意實行予以適當及充分之保證。除此一途,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

《波茨坦公告》的宣佈,在日本產生了巨大震動。這些條件雖然日本當局予以拒絕,但其內部正在產生變化。

為了進一步震懾日本統治集團,盟軍對日本居民給予一切準備機會。為盡量減少生命損失起見,在7月7日散發傳單警告11個日本城市,它們遭受猛烈的空中轟炸。第二天,其中6個受到空襲。1日,另有1個城市受到警告,其中4個在8月1日遭到轟炸。最後一次警告是在8月5日發出的。到此時,超級空中堡壘每天散發150萬份傳單,還有00萬份最後通牒。

在加緊逼迫日本投降,進行對日本本土轟炸和對境外日軍攻擊的同時,一個新的國際組織,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之中。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國際組織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