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回三巨頭聚首雅爾塔斯羅丘犧牲中國地

到1945年初,蘇軍已從東、南兩面攻進了東普魯士。到1月底,除了重兵守衛的哥尼希斯貝格要塞外,已經佔領全境。蘇軍統帥以倍於德軍的優勢陸軍和強大空軍,運用一種戰略,沿著一條寬廣的戰線向德國中心推進,並迅速佔領柏林。

英美在西線的戰役,雖然相對規模較小,也同樣把盟軍帶到了德國邊境。到1945年1月底,希特勒的軍隊除在匈牙利和義大利北部僅有一些據點外,實際上已被壓縮進其國境以內。

政治局勢,至少是在東歐方面,絕不是那樣令多方滿意。希臘只達到了不穩定的平靜,似乎在普選和無記名投票的基礎上,在一個適當的時間以內,可以成立一個自由和民主的政府。但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則已經落入蘇軍的佔領掌握中。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已籠罩在戰場的陰影裡。波蘭雖然從德國人手中解放出來,也不過是把一個征服者改換成另一個征服者。

戰後歐洲的整個模樣和結構急需重新加以討論。一旦納粹被擊敗,應該怎樣對待德國?在最後擊敗日本的戰爭中,英美估計能從蘇聯方面得到什麼幫助?敦巴頓橡樹園的討論,有一部分問題沒有取得一致意見而結束。在蘇聯贊助的“盧布林波蘭人”,同從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之間的談判,其實是在按照蘇聯的意見發展。而1月5日,蘇聯人竟然違背英美兩國的意願,承認盧布林委員會為波蘭的臨時政府。

在此情況下,羅斯福和丘吉爾都認為,再度舉行“三方”首腦會議是十分必要的。並且討論了這次會議的安排。通常是會議地點的辯論會隨之發生。羅斯福說:“如果斯大林不能設法和我們在地中海會晤,我準備到克里米亞去。在雅爾塔開會,此地似乎是黑海上最適宜的地點,岸上既有最好的登陸設施,而且飛行的條件也最有利。我的隨行人員和到德黑蘭時一樣,約5人。我仍然希望軍事局勢可以促使斯大林元帥願意和我們妥協。”

就這樣,英美蘇“三巨頭”關於戰後局勢的重要會議-雅爾塔會議地點和時間,就確定下來了。

雅爾塔座落在達爾山腳一片露天劇場式的半圓形平原上,處於貝斯特雷和沃多帕特雷兩個河谷之間,是克里米亞半島的風景區。1944年4月16日,雅爾塔剛剛從德國佔領軍手中解放出來,這裡原有的設施都被破壞和洗劫。為了接待千5百餘人的與會代表和服務人員,蘇聯下了很大的功夫,對許多殿堂和房屋都進行了修復和整修,但戰爭留下的創傷還是到處可見。

三個代表團分別下榻在利瓦吉亞、沃龍佐夫和尤蘇沃夫宮殿。

美國代表團下榻在利瓦吉亞宮。這裡曾經是尼古拉二世的夏宮,有一座主樓和兩座配樓。羅斯福住在大殿的一樓,此時他的健康狀況已經很差,他那憔悴衰弱的面容使丘吉爾和斯大林為之吃驚。羅斯福的隨員有哈里.霍普金斯與他的兒子羅伯特、以及斯特丁紐斯、馬歇爾、萊希和羅斯福的女兒安娜等。

英國代表團下榻在沃龍佐夫宮,這個宮殿是根據英國建築家艾德.佈德的設計,由諾沃羅西斯克的總督M.C.沃龍佐夫伯爵在十九世紀上半葉建造的。宮殿的正北與整個群山起伏的背景渾然一體,是以英國哥特式晚期風格建造的,其外形酷似中世紀英國大地主的城堡。英國代表團團長丘吉爾非常喜歡這個住處,他感覺到是在遠離俄國的英國土地上。英國代表團的主要成員有丘吉爾的女兒薩拉以及艾登、卡多甘、艾倫.布魯克、肯寧海姆、查爾斯.波特爾、駐蘇大使阿奇博爾德.克普等。

蘇聯代表團全體成員於月日就到達了雅爾塔。他們住在三個宮殿中規模和建築式樣都最為遜色的尤蘇波夫宮,這個宮殿修復後叫科列茲宮。這是好客的東道主在戰時艱苦條件下,盡一切所能給客人提供較好的住處和便利條件。蘇聯代表團的成員是:團長斯大林、外交人民委員莫洛託夫、海軍人民委員庫茲湼佐夫、以及葛羅米柯、古謝夫等。

1945年月4日,陽光燦爛。各代表團的成員全部到達了會議地點,下午17時,三國首腦在利瓦吉亞宮的大廳進行會晤,雅爾塔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

會議中由蘇聯代表團提議,推選羅斯福為會議常務主席,丘吉爾代表英國代表團支援這一提議。會議開始,重病在身的羅斯福使出全身力氣宣佈:“我十分榮幸地宣佈會議開幕。”接下來,他降低了聲調,平和地說:“三大國領導人至今相互都已十分瞭解了,相互之間的諒解也在增加。大家都希望儘快結束戰爭,建立穩固的和平。”

這次會議並沒有事先制定的會議議程,各國代表團可根據自己的意願提出問題交大會討論。英國由於載有檔案案卷的飛機在飛赴馬爾他途中失事,打亂了原來的準備議案,沒有成文的案卷提交大會。蘇聯和美國代表團顯然是帶著經過認真研究過的計劃來參加會議的。

蘇聯代表團認為會議的主要任務應該是:經過和平協商,保障儘快打敗德國法西斯,保證蘇聯和其他國家將來不再遭受侵略。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必須解決與戰後歐洲和德國的政治結構有關的各項根本問題,以確保共同的安全。

美國代表團提出,要爭取蘇聯在對日戰爭中提供具體援助。美國還希望在建立聯合國的問題上,能夠與蘇聯達成一致。美國外交專門擬定了一份“黑皮書”,闡述美國對一些政治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所採取的立場。

英國代表團則在會議期間,把加強英國在歐洲的影響,維護“力量平衡”、保持不列顛帝國的地位放在首要位置。

首次會議確定了基本原則,就是蘇軍和盟軍協同決心已經形成。具體的軍事問題,便改由定期召開的美、蘇、英參謀部代表會議進行討論。第一次會議在晚間8時結束。

會議以後,羅斯福總統在利瓦吉亞宮設宴款待與會代表。席間,各國代表們頻頻舉杯,預祝盟國在戰爭中和戰後的各項合作成功。

第二天上午,三國外長在科茲列宮舉行會議,會談就建立美、蘇、英三國外長定期協商的常設機構達成協議:每隔三至四個月,輪流在美、蘇、英三國的首都華盛頓、莫斯科和倫敦舉行一次外長會議。

月5日下午4時,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利瓦吉亞宮開始。美國總統羅斯福由一個黑人侍者推著乘坐的輪椅走出來,他分別與迎上來帶著嚴肅表情緩步走來的斯大林、手夾一支大號雪茄的丘吉爾一一握手,他面帶笑容,幾乎看不出病態。

這次會議要討論的政治問題卻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出現了嚴重的分歧。特別是蘇聯領導人斯大林與英國首相丘吉爾之間,經常就某個問題進行激烈的爭執。儘管如此,由於兩種社會制度的國家各方之間,都是抱著良好願望和合作的誠意的,所以,仍保持了相互合作的態度,並做出了協調一致的決定。這當然與會議主席羅斯福總統能夠從容不迫、極有分寸、善用調和語言表述雙方分歧,化解矛盾的天才分不開的。

會議的重要政治問題之一,是關於未來德國問題。三國首腦就打敗德國後的政治問題和強迫法西斯德國接受無條件投降的計劃達成了共識。根據共識,將在德國建立歐洲協商委員會,在德黑蘭峰會上,英美蘇曾初步劃定了幾個佔領區:德國東部為蘇聯佔領區;德國西北部為英國佔領區;德國西南部為美國佔領區。柏林區由盟軍共同佔領。德國投降後,美、蘇、英三國武裝力量總司令在各自佔領區內,行使德國的最高權力。有關全德國性質的問題,應由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解決。

這時斯大林問起關於怎樣肢解德國的問題:我們是否需要一個或幾個政府,或者是只要某種形式的行政機構?如果希特勒無條件投降,我們應當儲存他的政府或是拒絕跟它打交道?

在德黑蘭,羅斯福曾經建議把德國分成5個部分,斯大林表示過同意。而丘吉爾卻反而躊躇不定,只希望把它分為普魯士和奧地利-巴伐利亞兩部分,而把魯爾和威斯特伐利亞放在國際共管之下。

丘吉爾說,我們大家都同意德國應當肢解,但是實施的辦法過於複雜,不能在幾天內解決。羅斯福建議由外長們在4小時之內制定出一個研究這個問題的計劃。在一個月內制定出一個肢解德國的確切計劃。

美英想把德國作為今後反蘇的一股力量,蘇聯代表團堅決阻止這一決定。經過協商,雅爾塔會議透過了一項最重要的決議,就是有關消滅德國戰爭機器和法西斯的決議。

三大國首腦一致表示:我們堅定不移的宗旨,是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確保德國再也不能破壞世界和平。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會議決定:解除德國武裝,解散德國全部武裝力量;永遠消滅德國總參謀部;取締並銷燬德國的各種武器裝備;對整個德國的工業實施全面管制,這個方面,美英首腦主張把德國變為一個農業國,由於斯大林的反對而沒有形成;對所有戰犯進行公開審判。

隨後,斯大林請麥斯基說明蘇聯所擬定的,關於責成德國賠款和拆除其軍火工業的計劃。丘吉爾說,上次戰爭的經驗是令人十分失望的,因此我不相信有可能從德國索取像麥斯基建議的,單獨付給蘇聯的那樣大的數目。英國也同樣蒙受了重大損失,許多建築物遭到破壞。我們喪失了許多國外投資,並面臨著如何大量增加出口以償付所需的糧食進口問題。我懷疑這些負擔能否由德國賠款而切實減輕。其他國家也受到損失,也應當予以考慮。

斯大林提出:“眾所周知,蘇聯在戰爭中遭受損失最大。蘇聯人民在抗擊德國法西斯的鬥爭中,以千萬人的血肉身軀換取了今日的勝利。法西斯強盜在蘇聯被佔領土上給蘇聯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直接損失就達6千7百90億盧布。這個數字是駭人聽聞的,是其他國家無可相比的。因此,蘇聯政府接受德國戰爭賠款的50%部分,這並不算過分。”

果然如斯大林所料,丘吉爾聽到斯大林發言,心中一驚,他不希望這個已經在戰爭中受到重大創傷的共X黨國家儘早醫治戰爭創傷,希望這個國家永遠是個殘廢,喪失與美、英抗衡的能力。他直截了當地說:“我想我們的政府不會同意蘇聯政府的建議。這樣,對於世界上其他反法西斯國家來說,未免顯得不公平!”

羅斯福不想因為這個問題影響會議順利進行,他立即勸解地說:“我剛才聽斯大林估計德國戰爭賠款應為00億美元,若是賠償蘇聯百億美元,應該說,與他們所蒙受的損失相比,並不算多,而我們所得到的百億美元,也不應該嫌少。”

丘吉爾見羅斯福這樣說話,遂同意了蘇、美代表團的意見。三國首腦同意以此建議為討論基礎,由即將在莫斯科成立的賠款委員會商討決定。

接著,他們把話題轉到關於謀求和平的世界工具方面。羅斯福說,在美國輿論是起決定作用的。如有可能同意敦巴頓橡樹園提議或與之相似的提議,他的國家似乎更有可能為組織全世界的和平而全力以赴,因為對於這樣一個世界組織在美國是能夠取得廣泛支持的。

還是1944年1月5日,羅斯福曾向斯大林和丘吉爾提出過新建議。建議聯合國家設立安理會,安理會的每個理事國應各有一票。任何一項決議,須在11個理事國中取得7個理事國投票贊同方能付之實行。

至於一些較大的事情,如接納新會員進組織或開除出組織,制止和解決爭端,限制軍備和提供武裝力量等,均應取得全體常任理事國的一致同意。換句話說,除非“四大國”一致同意,否則安理會是沒有實權的。如果美國、蘇聯、英國或中國不同意,那麼就可以拒絕同意和制止安理會採取任何行動。這就是否決權。

羅斯福的建議含有另一個獨到之處是,爭端可以採取和平的方法解決。這樣的話,也要取得7票,而且常任理事國4大國都得同意才行。但如果安理會的任何一個理事國(包括四大國)牽涉在爭端裡,該理事國只有討論權,而沒有表決權。

斯大林說他將對這個建議予以研究,他說他擔心的是,雖然三大國今天是同盟國,誰也不會進行侵略,但是10年或不到10年之後,這三個領導人會隱退消失,新的一代起來掌權,他們沒有經歷這場戰爭,因此會忘記我們所經受過的一切。

斯大林接著說:“我們大家都願意保持和平至少50年之久。最大的危險就是我們自己之間發生衝突,因為如果我們保持團結,德國的威脅就不致十分嚴重。為此我們現在就要考慮如何保持我們將來的團結,如何保證三大國(可能中國和法國也在內)能夠維持一條統一的戰線。必須制定出一種制度來防止主要大國之間的衝突。”

第二天會談時,莫洛託夫接受了這個新計劃。他們認為敦巴頓橡樹園會議所提出的計劃,可以保障所有大小國家之間的合作。只有一件事還得加以解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是否應該成為世界組織的會員國,在大會裡也應該擁有表決權?蘇聯代表認為蘇聯的個加盟共和國烏克蘭、白俄羅斯和立陶宛,或者至少其中的兩個,能夠成為創始會員國,這樣他們就滿意了。

丘吉爾認為,英聯邦的自治領已在逐步地、穩妥地取得獨立。這對於蘇聯是一個榜樣,因此他們決定作出這種規模狹小得多的提案。使丘吉爾和羅斯福松了一口氣。羅斯福立即向莫洛託夫表示祝賀。

在會議上透過了具有重要意義的關於解放後的歐洲宣言。宣言確認獲得解放的各國人民都有權消滅納碎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一切罪孽,有權根據自己的選擇建立民主機構,有權選擇自己的管理形式。宣言強調戰後三國在解決國際問題時,必須保持一致,三國有決心為人類的和平、安全、自由與昌盛建立以法制原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在雅爾塔會議上,討論得十分激烈的是波蘭問題。八次全體會議,有六次是討論波蘭問題。當時存在著兩個波蘭政府:一個是以貝魯特為總統,莫拉夫斯基為總理的執政的臨時政府;另一個是在倫敦的流亡政府。美、英力圖解散國內執政的臨時政府,把敵視蘇聯的在倫敦的流亡政府視為合法政府。蘇聯當然要支援他所扶持的臨時政府,提倡在波蘭臨時政府的基礎上,吸收波蘭國內的民主人士和流亡國外的波蘭人參加,建立民族統一的臨時政府。

至於波蘭未來東、西邊界,也在蘇聯的堅持下得到解決:波蘭東部邊界以“寇松”線為準,在某些地域對此線進行五至八公裡的有利於波蘭的調整。這樣一來,美、英實際上也承認西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西部併入蘇聯。波蘭西部邊界,蘇聯主張以奧得河和西尼斯河為界,但一直未達成協議,直到德國戰敗投降後,召開柏林會議時,才把西部邊界定在奧得-尼斯線上。

月10日的雅爾塔會議,三國首腦討論了蘇聯對日本作戰的條件。這是在當時盟國所謂四強中沒有中國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並決定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際問題。這些條件,斯大林早在1944年1月,就向美國駐蘇大使哈裡曼做了說明。

當天下午,在與斯大林的私下談話中,斯大林提出了他們要有一個像旅順口那樣的海軍基地。美國人認為那些港口最好由國際共管。但蘇聯人要求他們的利益得到保障。英美回答說,我們將歡迎俄國船隻出現在太平洋,我們也贊成俄國在日俄戰爭中的損失得到補償。

11日會議上,斯大林、羅斯福邀請丘吉爾共同在協定上籤了字。這個協議的內容當時沒有公開,因而又稱為《雅爾塔秘密協定》。它的主要要點為:

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或者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本作戰,其條件為:

一、

外蒙古(歷史以來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的現狀予以維持。

二、

由日本自一九0五年日俄戰爭期間,奪取的俄國在中國東北的權益交給蘇聯。其中包括:庫頁島南部及鄰近的一切島嶼歸還蘇聯;大連商港須國際化,保證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恢復蘇聯對旅順港海軍基地的租借;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蘇、中合辦公司以共同經營,保證蘇聯的優越權益,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

三、

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但有關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鐵路的協定尚須徵得中國政府和蔣介石的同意。美國總統將採取步驟以取得該項同意。

蘇聯表示準備和中國國民政府簽訂一項蘇中友好同盟協定,以武力協助中國從日本枷鎖下獲得解放。

羅斯福答覆蘇聯的這些有損中國權益的條件,有三個目的:確保蘇聯參加對日作戰,以減少美軍的傷亡;防止蘇聯援助中國共產黨,因為蘇聯答應承認國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維護國民黨政府在中國的統治,從而也保持美國在中國的絕對影響。

當然,羅斯福總統還有一個戰略考慮,就是用犧牲中國來滿足蘇聯的慾望,其實是為中蘇關系矛盾埋下伏筆,使蘇聯在未來國際事務上,失去中國。將自己的鄰國推向美英為代表的一方。戰後的發展表明,尤其是冷戰期間的國際局勢發展,證明了羅斯福的深謀遠慮和斯大林的貪婪對周邊鄰國的負面影響。

丘吉爾後來在回憶中說明:

我雖然代表大不列顛參加了這個協定,但不論我還是艾登都完全不曾參加這個協定的擬定。這被認為是一件美國的事情,當然是與他們的軍事行動有巨大利害關係的事情。總之,事前並沒有跟我們商量,只是要我們表示同意。我們也這樣做了。

雅爾塔會議確立了戰後的總體布局,但在設及中國的問題上出賣了中國的利益。也沒有充分考慮到法國的感受,對此,戴高樂十分不快。那麼,戴高樂會採取那些措施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