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回希特勒重溫阿登夢同盟國聯合揍德軍

至1944年9月中旬,盟軍在西歐的整個戰場,已由法國西北部擴大到南起地中海,北到萊茵河的廣大地區,不僅攻佔了法國,還幾乎佔領了比利時全境,進逼荷蘭邊界,盟軍的戰場已連成一片,戰爭逼近德國本土,納粹德國危在旦夕。

在盟軍的打擊下,德軍損失慘重,西線僅殘留49個師,而且每個師人數尚不足半數,在幾個月內,德軍損失兵員40餘萬、坦克100輛、戰車萬餘輛、各種火炮000門、飛機500多架,德軍士氣低落,悲觀情緒籠罩著軍營。

與德軍相反,盟軍自諾曼底登陸以來捷報頻傳。10月,美軍率先佔領了曾是古老帝國首都的德國歷史名城亞琛,這是查理曼大帝的王宮所在地。11月底,又攻克洛林和阿爾薩斯大部分地區,其中包括梅斯和斯特拉斯堡要塞。

然而,由於盟軍戰線過長,達450英里。而且保持均勢,這使得盟軍兵力明顯不足,突破齊格菲防線的努力未獲成功,進展遲緩。為此,盟軍統帥部不得不做出停止全線進攻的決定,暫轉入戰前準備階段。

正在“等待恰當時機”的希特勒,乘隙丟擲不僅使盟軍,而且也使德國人感到愕然的作戰計劃,即西線最大的陣地反擊戰:“阿登反擊作戰計劃”。

1944年的納粹德國,猶如遍體鱗傷的籠中困獸,正處於蘇軍和英美盟軍東西夾擊的鐵鉗之中。德國的法西斯同夥,義大利的墨索里尼、日本的東條英機相繼在各自統領的政治舞臺上敗下陣來。軸心國所謂的鋼鐵同盟分崩離析,第三帝國瀕臨滅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希特勒並不甘心就這樣走向絕路。他以“這沒有什麼了不起”來為自己和部屬打氣。認為“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像我們的敵人那樣的聯盟,成份那樣複雜,而各自的目的又是那樣大的分歧,甚至是敵對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極端資本主義國家;另一方面則是號稱資本主義掘墓人的馬克思主義國家。一方面是垂死的帝國英國;另一方面是一心想取代它的原來的殖民地美國。”

“如果我們發動幾次進攻,這個靠人為力量支撐住的共同戰線,隨時隨地可能突然垮臺。只要德國保持不鬆勁的話。”希特勒這段時間一直這樣說教,也是這樣在自我安慰。

希特勒就是希特勒,面對損員幾十萬,坦克、重炮、載重汽車近乎損失殆盡的情況下,他不僅保持了“不鬆勁”,而且還雄心勃勃地推出了阿登攻勢這一反攻計劃。

希特勒的阿登反攻計劃的主要設想是:集中優勢兵力,迅速突破盟軍防線,直搗默茲河,然後分插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消滅盟軍有有生力量,切斷其供應線,挫敗其新的進攻計劃。從而扭轉西線的不利局勢,擺脫困境,以便將作戰重點移至東線去打擊蘇聯軍隊。

實現這一計劃的最基本條件,就是德軍必須“組成新的、有充分戰鬥力的部隊來參加進攻”。10月18日,納粹德國政府關於建立“人民近衛軍”的命令生效,應徵年齡從16歲到60歲,無論是企業的工人、小業主、家庭傭人、大學生、正在受訓的預備役軍官,甚至連以前徵兵時不合格的人、剛出獄的犯人全在徵兵之列。為此,德軍很快拼湊了近0個師的新兵,在經過6至8周的短期訓練後,奉命調往西線,加入攻擊部隊。與此同時,德國軍工生產線也開動了最大馬力,終於拼湊了近500輛坦克、近千架飛機。

希特勒選擇的進攻地為盧森堡、比利時和和德國交界的阿登地區。他認為,這個地區是現有部隊肯定可以突破的地方。防線單薄,他們不會料到德國人會發起襲擊。因此,充分利用敵人毫無防備,在敵機不能起飛的氣候下,發起突然襲擊,我們就能夠取得迅速突破。

不幸言中,盟軍認為阿登地區不適宜自己進攻的同時,也忽視了它可能為德軍用來作為進攻路線的可能性,似乎忘記了德軍曾於1940年在阿登發動過閃電戰,粉碎了盟軍的防線,致使西線趨於崩潰的史實。

德軍為使這場反攻取得成功,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廣泛採用偽裝和欺騙手段。他們更換部隊番號;改換兵種制服;使用木炭做飯取暖;夜間運輸時,戰鬥機沿線飛行以淹沒汽車聲音;馬匹在走過礦石道路時,馬蹄都要用麥杆裹住,一旦車輛離開大路,就得仔細地把洩露的痕跡抹掉;利用白天時間,按預定計劃調遣有關部隊的行動也是迷惑對方的方式。

盟軍對德軍的反擊準備工作毫無覺察。德軍在對手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利用自身熟悉阿登地區地形地勢的優勢,突然發起了一場規模巨大的進攻戰。

1月16日清晨,德軍反擊開始。成千門大炮組成的猛烈炮火襲擊了美軍陣地,蜷縮在睡袋中的美軍士兵從睡夢中驚醒,連滾帶爬鑽進掩體,在驚慌中甚至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緊隨炮火,幾百架探照燈罩住了美軍陣地,強烈耀眼的電光,刺得美軍士兵眼花繚亂,在混亂中,德軍突擊隊在坦克掩護下,向美軍陣地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德軍進攻的訊息遲至傍晚,才傳到艾森豪威爾的指揮部。他立即意識到,“這不是什麼局部性的進攻”。由於情報來源有限,他未能及時展開部署,直到17日傍晚才開始行動。盟軍之所以反應遲鈍,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情報部門與作戰部門協調性差,互不信任;二是盟軍高級將領的判斷失誤,他們堅持認為德軍不擁有反撲能力,不可能組織有效反攻,主動權在盟軍手中。

一支德軍特遣隊的行動,加劇了盟軍前線的混亂。這是由約000名德軍組成的特遣隊。6歲的黨衛軍中校奧托.斯爾策尼是這支特遣隊的總指揮,他善長冒險,曾使用滑翔機從山頂監獄中搭救出墨索里尼,綁架過準備向蘇軍投降的匈牙利攝政王霍爾蒂海軍上將。在這次進攻中,希特勒再次起用他,委以重任,令他率領一支全由會英語的德軍士兵組成的特殊突擊隊,身著美式軍服,駕駛美式車輛,佩帶美式武器,深入美軍防線背後,殺死美軍傳令兵,切斷美軍交通線。有的還偽裝成美國憲兵,在公路交叉處站崗,煞有介事地拿著紅綠旗,胡亂指揮美軍車輛通行;有的組成小型部隊,深入到馬斯河各個橋邊保護橋樑,讓德軍裝甲部隊主力透過。由於這支特遣隊偽裝成美軍,製造謠言,傳播假情報,破壞通信線路,暗殺美軍官兵,到處製造混亂,使得美軍內部惶恐不安,真假難辨。

為了儘快搜查出德軍特遣隊員,美軍加強了盤查,幾百名美軍士兵因未能圓滿回答而被捕。美軍集團軍群總司令布萊德利在追述這段經歷時說:“50萬美國士兵,當他們在路上相遇的時候,玩起捉迷藏的遊戲來了。儘管出示軍階、證件,或者提出抗議,都不能使那些過路的人在每一個交叉口免於盤問。我曾三次被謹慎小心的士兵喝令,要我證明自己的身份。”

特遣隊的活動,是希特勒在這次反攻中製造“獅鷲計劃”的第一步。“獅鷲計劃”的目的就是配合進攻,加速突破美軍防線,向默茲河挺進,並在美軍尚未到位的時候佔領河上的橋樑。

然而,16日,德軍第66軍的一名軍官,從軍部駕車去前線時被俘,隨身攜帶的幾份該計劃的佔領命令落入美軍手中,從而使美軍及時作出了反應,致使這一計劃的第二步,即一個完整的裝甲旅,穿著美軍制服,長驅直入並佔領默茲河橋的設想未能付諸實施。

德軍在正面戰場的襲擊,使得他們在戰役的第一階段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此時德軍的進攻較順利,士兵們對勝利充滿信心,情緒十分高漲。

進攻部隊位於右翼的是由澤普.迪特里希上將指揮的德軍第6黨衛裝甲集團軍,它距離默茲河最近,奉希特勒之令擔任決定性的進攻任務,必須在列日的兩側佔領默茲河的各渡口及默茲河支流韋薩爾河的渡口;在列日的東部築壘區建立一道強大的防線;然後越過馬斯特裡赫特和安特衛普之間的艾伯特運河,最後攻入安特衛普。

原計劃其中路先以個步兵師在前,從登布拉特撕開缺口,4個裝甲師緊隨其後,從缺口向大城市和交通運輸中心列日發動一次進攻。然而,防守這一地區的美軍第5軍拼死抵抗,固守著日爾格-布特根巴赫至埃爾森波恩這一關鍵地帶,戰鬥異常激烈,德軍傷亡慘重,進展緩慢。

德軍右路部隊的進攻,被美軍第9集團軍阻擋,未能越過蒙沼。其左路部隊突擊成功,於18日抵達昂布萊夫河上的一個渡口,挺進約0英里。其先頭縱隊“派佩爾戰鬥隊”順利抵達並佔領了默茲河渡口,一路上德軍幾次用機槍掃射美軍俘虜和比利時平民,慘無人道。

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在斯塔佛洛市郊過夜時,對近在咫尺存有50萬加侖汽油的美軍大燃料庫及重要橋樑漠然視之,以致美軍增援部隊利用其設置障礙:燃燒汽油、炸燬橋樑,阻撓其前進。

位於中線的曼陀菲爾的德軍第5裝甲集團軍,原計劃是在列日西線艾梅和納幕爾之間越過默茲河。然而在推進中,第5裝甲軍進展迅速,其中路首先在施納-艾佛爾地區開啟了缺口,施內-艾佛爾防線長達0英里,由剛剛開到的美軍第106師和第14騎兵大隊防守。

17日,德軍發動了一次鉗形攻勢,包圍了美軍106師的兩個團,主要由新兵組成的這兩個團,缺乏作戰經驗,在德軍緊逼下,約有8千餘人投降。

施納-艾佛爾的勝利,為德軍進攻聖維特提供了必要前提。中線左路的第58軍和第47軍,向防守奧爾河的美軍第8師發動攻勢,剛在亞琛苦戰兩個月,損兵6千多人,正在休整補充的第8師不堪一擊,卻擔負著長達48公里的防線,德軍以5個師的兵力一舉突破其防線,迫使美軍第8師潰退後撤,德軍渡過奧爾河。

中線右路德軍突擊部隊,先於17日上午佔領了舍恩貝格,進而又推向聖維特。

布蘭登堡統率的德軍第7集團軍,擔負著南翼進攻任務,同時負責掩護曼陀菲爾部隊。他的目標是默茲河支流塞姆瓦河,所轄4個師均渡過了奧爾河,其中第5傘兵師突至1英里處的維耳次,在南側為中線建立了一道壁壘。

至0日,在正面戰場上,德軍進攻部隊已形成一個寬100公里、縱深0至50公里的突出部,並繼續向前推進。

19日,艾森豪威爾已充分意識到,德軍這次反撲對盟軍防線所造成的嚴重威脅。他緊急召集盟軍高級將領商討對策,決心不讓敵人越過默茲河。然而,擺在艾森豪威爾面前的問題成堆:一方面美軍缺乏預備兵力;另一方面布萊德利的指揮系統完全被破壞。因此,他要求英美政府儘快向前線增兵。與此同時,也要求各集團軍增援阿登。

在這種情況下究竟請誰來指揮完成這一戰役呢?盟軍統帥部參謀長史密斯向艾森豪威爾提議:“唯一合理的解決辦法,就是把突出部以北的一切部隊,都交給一個人指揮,而唯一有預備隊和指揮組織能力,足以應付任何危機的人,那就只有蒙哥馬利。”

艾森豪威爾立即認同,當即下令再次起用蒙哥馬利擔任聯盟陸軍總司令,調整了盟軍的指揮組織系統:把突出部北部的軍隊,包括美軍第1、第9集團軍交給第1集團軍群司令蒙哥馬利統一指揮;突出部南部的軍隊由第1集團軍群司令布萊德利統一指揮。盟軍有計劃、有步驟的反突擊開始了,他們選擇南翼為進攻目標,北翼採取守勢。

但德軍的攻勢依舊。17日,中線曼陀菲爾第5集團軍裝甲軍自聖維特發起小規模進攻;18日,美軍增援部隊第7裝甲師加入聖維特防禦。19日,德軍後備隊中的元首黨衛旅投入聖維特進攻戰,該旅的參戰對整個戰役起了決定性作用。此外,德軍幾個裝甲軍團縱隊亦從南北兩面包圍了聖維特。

德軍步步緊逼,合圍中的美軍得不到救援,於1日至日夜間撤離聖維特。聖維特之戰,德軍獲勝。但美軍在聖維特的防禦中採用拖延戰術,迫使德軍投入了超過計劃較多的戰鬥部隊,牽制了部分德軍的行動,使美軍利用間隙加強了薩爾姆區的防禦陣地,有效地抵制了德軍的進一步攻勢。

位於公路交叉點的巴斯託尼,是防守阿登森林及默茲河的關鍵。美軍佔據這一據點,必定影響德軍向西進軍的行動,破壞其補給系統,牽制其較多的軍隊,能對德軍和構成長期威脅。

18日,德軍第47裝甲軍和第裝甲師及勒爾裝甲師,逼近巴斯託尼,很快完成了對巴斯託尼的包圍。德軍試圖誘使被包圍美軍投降,他們派出一名軍官前往盟軍守衛的陣地,要求被圍困的美軍投降。對此,美軍指揮官安東尼.麥考利夫准將使用了“笨蛋”兩個字作答。這兩個字在美國俚語中含義深廣。

英軍趕來增援的個師,在那慕爾以南沿默茲河防守。布萊德利在阿爾隆集中一個軍,派遣美軍第101空降師守衛巴斯託尼的重要交叉路口。

德軍第5、第6兩個裝甲集團軍的旋轉運動,引起了雙方在馬爾什周圍的大激戰,一直打到6日。儘管德軍一度離默茲河只有4英里,並已深入達60英里以上,但這時他們已經精疲力竭了。壞天氣和低霧使盟軍的空軍在第一星期無法參加戰鬥,但到日天氣放晴,飛行條件轉好,空軍的參戰,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重型轟炸機襲擊德軍的後方鐵路和行動中心,戰術空軍部隊嚴重破壞了德軍的前沿地區,斷絕其援軍、燃料、糧食和軍火。對德國煉油廠的戰略空襲,使其缺乏汽油,延緩其前進的步伐。

德軍裝甲兵團進攻的主要目標默茲河受挫後,瘋狂地撲向巴斯託尼。6日,美軍第4裝甲師的一部分增援第101師。雖然德軍兵力大大超過他們,但他們還是再堅守了一個星期。

到1月底,德國最高統帥部不管願意不願意,也已意識到這場戰爭輸定了。因為巴頓將軍率領美軍第集團軍,日從阿爾隆開始反擊,雖然進展緩慢,但卻穩步前進,並越過冰雪封凍的鄉村向烏髮利茲推進。

在此情況下,德軍作了最後一次掙扎,這次是空襲。1月1日,德軍出其不意地猛烈低空襲擊了盟軍前沿所有的機場。盟軍損失慘重,雖然恢復得很快。而德國空軍卻在這場戰爭中的最後一場襲擊中,遭受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1945年1月日,蒙哥馬利從北面配合巴頓從南面對烏法利茲發動反攻。

德軍的阿登反攻,在美國引起了強烈的反應,都認為是艾森豪威爾的指揮失誤,要求美國政府換帥。為此,羅斯福感到十分為難,他專電向丘吉爾說明了美國民眾的感受。對此,丘吉爾在戰局略有起色的情況下,於1月6日覆電:

帝國參謀長和我這兩天和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在一起,他倆感到戰爭很吃緊,但相信一定會勝利。報刊可能會引起麻煩,我希望你瞭解英國政府完全信任艾森豪威爾將軍,任何對他的攻擊都使我們非常敏感。

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合作得很好,布雷德利和巴頓也合作得很好。如果拆散這種聯合作戰就會產生災難。1944年就是這種聯合作戰,使我們獲得了夢想不到的軍事上的最大的戰果。今天蒙哥馬利告訴我,幸虧英美軍隊團結一致,不然敵人的這場突破對整個前線會產生極為嚴重的惡果。

我看到美國報紙曾批評我們的軍隊沒有參加這次戰役。我乘此機會在這裡向你保證,我們的部隊作好充分準備,隨時準備服從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指揮調遣。

這時,艾森豪威爾和他的參謀部非常急於想知道,蘇聯方面能否做點事以減輕對西線的壓力。為了這一問題,艾森豪威爾派出他的副司令特德空軍上將率領一個特別使團前往蘇聯。由於氣候關係,他們耽誤了很久。在前線視察的丘吉爾聽到這個情況,馬上對艾森豪威爾說:“我想如果我問斯大林,他可能會告訴我。要不要試試?”

如是丘吉爾致電斯大林說:“西線的戰鬥非常激烈,最高統帥部隨時都得作出大量的決定。你從你的切身的經驗也知道,暫時失去主動權後而不得不防守一條很長的戰線時,這種處境是多麼令人焦急。艾森豪威爾非常想也非常需要知道你大體上的行動計劃,因為這顯然關係到他和我們的一切重大決定。昨晚接到報告說,我們的特使空軍上將特德因天氣受困在開羅。如果他還沒有到你那裡,請告訴我:我們能否指望蘇聯於1月份,在維斯都拉河戰線或其他地方,發動一次重大攻勢?”

次日,斯大林即回電丘吉爾:我於1月7日傍晚收到你1945年1月6日來電。不湊巧的很,特德空軍上將還未抵達莫斯科。利用我們在炮兵和空軍方面對德軍的優勢,甚為重要。這要求有適合飛行的晴朗氣候和地面沒有阻礙炮火瞄準的霧氣。我們正準備一場攻勢,但目前天氣不利。然而,考慮到我們的盟軍在西戰場上的情況,最高統帥部決定加速完成準備工作,並決定,不管天氣如何,至遲在1月下半月,沿著整個中央戰線向德國人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你盡可放心,我們一定盡一切可能來幫助我們盟國的光榮部隊。

根據丘吉爾的回憶,俄國人和他們的領袖,顯然不顧重大犧牲提早發動了大規模攻勢。艾森豪威爾看到這一訊息很高興。但他要求英國給他調去一些可能的援軍。為此,英國政府徵幕5萬人員,而且第一次強迫各戰鬥軍種中的婦女到海外服務。

就在這期間,巴頓率領兩個美國軍團,連同其西側的英軍第0軍,從北面向德軍進逼。1月7日,他們切斷了拉羅什-維爾薩爾姆公路,這是德國人準備退卻的重要道路。這兩翼盟軍進攻部隊,一面和暴風雪搏鬥,一面徐徐推進,於16日在烏法利茲會師。德國人被迫節節東退,沿途受到盟軍空軍的不斷襲擊。到月底,德軍退到德國邊界。

這場戰役中發生了一個難以處理的問題。艾森豪威爾為從巴頓的第集團軍裡抽調幾個師,命令德弗斯的第6集團軍,接替巴頓的一部分戰線,並批准如果必要的話,可以從萊茵河撤退至孚日山脈。

這樣一來,就等於敞開了斯特拉斯堡的門戶,讓德軍可以自由進入。由此在法國政界和軍界引起了反對和驚慌。這道命令,會在政治上給戴高樂帶來巨大的恥辱!阿爾薩斯的首府斯特拉斯堡是法蘭西民族和精神的象徵,其意義幾乎可比肩於巴黎。在一代人的記憶中,法德之間經歷了三次大戰,阿爾薩斯三度易手。現在斯特拉斯堡剛剛收復,又要不戰而棄,將使戴高樂無法向人民交待。

0日,戴高樂給德拉特爾和美軍德弗斯將軍各送去一封急信,要求他們堅決保衛斯特拉斯堡,同時又急令剛剛編入正規軍,但只有輕裝備的5萬部隊,火速移往梅斯地區,以捍衛斯特拉斯堡的西北方。1945年元旦,戴高樂再次嚴令德拉特爾,即使美軍撤走,法軍孤軍奮戰,也必須守住這座城市。

同時,戴高樂急電丘吉爾和艾森豪威爾、羅斯福,解釋做出這個決定的理由。丘吉爾出於對法國人民民族感情的理解和同情,也馬上意識到斯特拉斯堡的重要性。他匆匆從英國飛往巴黎,陪同戴高樂一起到凡爾賽去說服艾森豪威爾將軍。

艾森豪威爾開始對戴高樂的觀點不以為然,說他談的“是政治方面的理由”。

戴高樂教訓了他一句:“軍隊就是為國家的政治服務才建立的。”這才使他有所動搖,但並沒有使他讓步。他不無地威脅說:“要是法國第1集團軍開始獨立行動,那麼美國可能停止汽油和彈藥的供應。”

戴高樂針鋒相對地勸他權衡一下後果:如果盟軍聽任敵人擊潰孤立無援的法軍,法蘭西人民在憤怒之中就會拒絕美軍使用他們的鐵路和其他交通設施。

應該認為,由於法國軍隊的頑強抵抗,使德軍不能越雷池一步,客觀上對迅速扭轉西線局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法國爭取戰後地位打下了基礎。

這件事雖然最後艾森豪威爾不得不讓步,但戴高樂卻因此痛苦地認識到法蘭西此時的真實處境。此時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但歐洲面臨著許多問題需要加以解決。因此,美英蘇三國首腦必須坐在一起,加以協商解決。同時對戰後的世界也必須加以謀劃。那麼,三大國將如何解決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