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楊侗做出決策,為了儘快平定叛亂以穩定帝國局勢,必須把楊玄感及其同黨圍殺於潼關之下,所以,各路大軍必須克服一切困難,即刻展開追擊。

楊侗大義凜然,且理由充足,宇文述和來護兒雖有萬般理由,卻迫於楊侗舉起了“帝國安危、生靈存亡”這杆大義之旗,不得不接受楊侗的決策。

楊侗下令,由自己和觀國公楊恭仁率東都衛戍軍為先鋒,衛文升和李丹率西京大軍隨後跟進,而宇文述和來護兒的軍隊則被允許休整一天,但明日,即二十四日必須西進。樊子蓋坐鎮東都,費曜、獨孤武都、柳續則率軍衛戍,確保東都安全。

楊侗又下令傳訊大河南北,言東都固若磐石,楊玄感已敗,正逃亡崤山一線,試圖以此來威懾山東郡縣,打擊河南各地叛軍的士氣,緩解東都所面臨的危機,為在潼關以東擊敗楊玄感贏得寶貴時間。

楊侗的決策是透過了,命令也下了,但實際情況是東都形勢非常嚴峻,東都戰場也非常混亂,各路大軍之間缺乏協調和配合,而長途追殺和攻擊所必需的糧草武器的調撥、運輸也不是即刻就能解決的事,更令人不安的是,河南的韓相國等叛賊正率軍向東都殺來,而滎陽郡、梁郡乃至虎牢、洛口、伊闕等要衝均被叛軍所控制,東都事實上還處在叛軍的包圍之中,此刻把主力大軍全部投到追殺楊玄感的戰場上,置東都安危於不顧,實在有些冒險,所以,有些人遵從楊侗的命令,帶著軍隊匆忙上路,而有些人卻猶豫不決甚至有心拖延,以等待局勢變化,繼而推翻楊侗的決策。

楊侗雷厲風行,於二十三日下午率軍先行,直殺慈澗道。

二十四日,楊恭仁率軍攻擊,與王仲伯大戰慈澗道。午時,衛文升和李丹率軍進入戰場。王仲伯奮力堅守,雙方僵持不下。

同日,楊玄感率軍抵達澠池,而楊積善和李密則指揮選鋒軍經過兩天激戰,拿下了常平倉和弘農宮,順利解決了軍需供給。

同日,宇文述和來護兒率軍渡過瀍水,緩緩逼進慈澗道。楊侗遣使催促,懇請兩位大將軍加快速度,以便幫助東都和西京聯軍擊敗王仲伯,突破慈澗道,奮起直追。

二十五日,楊玄感率軍抵達弘農宮,與楊積善、李密會師。

此處距離潼關三百餘裡,快馬加鞭的話,二十七日大軍便能抵達潼關,然而,若想抵達潼關,必先經過函谷關。

函谷關位於弘農郡首府弘農城西北方向的桃林塞中樞,據崤函古道而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負責鎮戍此關的便是弘農楊氏子弟軍。

帝國皇族楊氏出自弘農,弘農郡乃是帝王之鄉,其尊貴地位可想而知,故歷任弘農郡太守均由宗室王出任。現任弘農太守是蔡王楊智積。楊智積是先帝的侄子,今上的堂兄,因襲父爵而為王。楊智積為人低調,行事謹慎,生活簡樸,不結交朋友,即便與同宗兄弟也鮮有往來,對妻子兒女的管教也非常嚴格,甚至都不允許子女學文習武,原因無他,子女越是平庸距離權力越遠,如此活下去的機率也就越大。

楊智積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活下去,而他的確也達到了目的,每一次都有驚無險地逃過了血腥的政治風暴, 那麼,這一次呢?這一次他躲無可躲,避無可避,直接面對風暴的掀起者楊玄感,他該怎麼辦?

楊玄感、李密等人都很瞭解蔡王楊智積,都知道他膽小怕事,碰到這樣一個明哲保身的“窩囊廢”,其結果不言而喻,函谷關也罷,弘農城也罷,必能一鼓而下。

二十五日,宇文述和來護兒率軍抵達慈澗道。

一百多裡路,走了兩天,速度夠慢了,不過楊侗不敢埋怨,他在崔賾的陪同下,親自趕赴兩位大將軍的行轅,懇請他們務必於二十六日發動攻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二十六日,楊玄感率軍抵達函谷關外,弘農城下。當夜,關內、城內的族人紛至沓來。楊素、楊玄感父子多少年的“經營”,族人休慼相關的命運,都在這一刻發揮了作用。毫無疑問,天亮之後,楊玄感就能帶著軍隊過關而去。

然而,楊智積卻在當夜做出了一個迥異於他一貫行事風格的決策,他要堅守函谷,堅守弘農城,把楊玄感和他的軍隊阻絕於崤函古道,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楊玄感殺進潼關。

這是楊智積為了保全自己而不得不做出的決策。他知道關西兵力空虛,更知道楊玄感一旦殺進關西后將對帝國造成難以估量的傷害,嚴重危及到楊氏國祚,更可怕的是,皇帝必將遷怒於他,這一刻“明哲保身”或者縮著腦袋逃避,其後果是災難性的,他和他的家人必將為此付出寶貴的生命,所以,即便是為了自己的妻子女兒,楊智積也不得不咬牙拼命了。

同日,在慈澗道戰場,宇文述和來護兒各派精銳,揮軍進擊。王仲伯雖有心死戰,堅守到底,奈何將士們驚惶不安,士氣低迷,再打下去極有可能崩潰,不得已只好率軍急撤。

當夜,楊侗率軍越過慈澗道,抵達新安。

二十七日,楊玄感面對堅守關隘城池的楊智積,面對站在城樓上對他破口大罵的楊智積,當真是又驚又怒,當下毫不客氣,擂鼓攻擊。

與此同時,楊侗、楊恭仁帶著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奔澠池。

二十八日,楊玄感心急如焚,麾下將士也是急怒攻心。所有人都知道追兵就在後邊,大軍在函谷關下遲滯的時間越長,全軍覆沒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不用楊玄感身先士卒、親當矢石,將士們的士氣便已空前高漲,攻勢如潮,殺伐之聲驚天動地。

黃昏時分,函谷關失陷。

然而,楊玄感被憤怒衝昏了頭腦,發誓要攻克弘農城,殺了楊智積以及那些支援楊智積卻背叛了他的族人。

李密惱怒不已,極力勸諫。王仲伯已經敗退常平倉,楊侗的大軍也將在今夜抵達陝城,明日楊侗便能以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擊敗王仲伯,攻克常平倉和弘農宮,接下來,楊侗的大軍就要直殺函谷關了。

“兵貴神速。”李密嘆道,“我們已經被函谷關阻礙了兩天,而追兵距離我們也僅剩下兩天路程,假若今夜不走,必有全軍覆沒之危。”

楊玄感卻認為函谷關已經拿下,僅憑函谷關之險,便能擋住楊侗,所以他雖認同李密的兵貴神速之說,卻不想放過楊智積。無奈,李密會同楊積善,再領選鋒軍直殺潼關而去。

二十九日,衛文升攻克弘農宮,楊恭仁拿下常平倉。

王仲伯的軍隊已經無心戀戰,或投降,或狼奔豕突而逃。

戰局發展至今,宇文述和來護兒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如果繼續對楊侗的命令陽奉陰違,導致楊玄感殺進了關西,那麼結果對他們肯定不利,所以,兩人突然積極起來,不待楊侗下令,已經指揮軍隊放開腳步,向函谷關急速挺進。

同日,楊玄感攻擊受阻,最後迫不得已,放火焚燒城門,而楊智積更為“瘋狂”,也在城內燃起大火,擺出一副與城池共存亡、與楊玄感玉石俱焚之勢。

就在這時,楊玄感接到急報,追兵殺來了,距離函谷關不足六十裡。

楊玄感大驚,匆忙撤軍,急速越過函谷關。留下元務本帶著五千人戍守關隘,憑藉函谷關之險,五千人足矣。

深夜,宇文述殺到函谷關下,命令將士們高聲吶喊勸降。

宇文述是皇帝的股肱之臣,左膀右臂,天下皆知,他來了,皇帝還會遠嗎?皇帝回京了,楊玄感還有勝算嗎?事實擺在眼前,此去關西還有潼關險阻,而追兵已經到了函谷關下,楊玄感及其大軍實際上已經被困在了兩關之間一百餘裡的狹窄地帶,北有大河天險,南有崇山峻嶺,插翅難飛。

三十日凌晨,函谷關內的守軍突然譁變,主將元務本被抓,而剛剛逃到關內的王仲伯尚未喘口氣便再次踏上了逃亡之路。

宇文述命令麾下諸軍,連夜追擊。某等精疲力竭,叛軍更是疲憊不堪,這時拼的不是武力,而是意志,只要追上去了,叛軍必敗無疑。宇文述許下諾言,只待擊敗叛軍,必賜厚賞。三軍歡呼,士氣如虹。

三十日上午,宇文述、屈突通率軍在皇天原追上了楊玄感,雙方激戰。楊玄感的軍隊多,且戰且走,而宇文述的軍隊少,只能竭盡所能拖住叛軍,遲滯叛軍的行進速度。

下午,來護兒、周法尚率水師諸軍進入皇天原戰場,戰局頓時改變。

楊玄感和部屬們都知道這是生死存亡之刻,好在他們還有足夠多的軍隊,只要能擊敗敵軍,則一切盡在掌控之中,然而,他們雖然還抱著一絲希望,但普通府兵、壯勇們則絕望了,巨大的恐懼籠罩了他們的身心,士氣極度低迷。

當夜,楊玄感進駐槃豆城,與楊積善、李密會合,連夜在董杜原佈下戰陣,準備明日決一死戰。

與此同時,楊侗統率東都和西京聯軍越過函谷關,急速趕赴皇天原會合宇文述和來護兒。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