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憑楊萬石有三頭六臂也無力擊退年少而英姿勃發的越王楊侗,僥倖的是,楊恭仁的東都衛戍軍兵力有限,李丹、韋津則有心保全不堪再戰的西京衛戍軍,至於獨孤武都和柳續根本就沒有賠上身家性命的想法,所以楊侗雖然意氣風發,樊子蓋和衛文升也是一往無前,但奈何他們掌控不了軍隊,只能跟著楊恭仁和李丹的步調走,無法利用這一良機迅速擴大戰果。

伽藍帶著西北精騎遊戈在側翼戰場上,伺機擊殺叛軍統帥,但金狼頭的護具太耀眼了,血鷹戰旗也過於招搖,而楊玄挺、楊玄縱和李子雄等叛軍高階統帥都先後死在這些驍果銳士手上,試想還有誰敢以身試險?

楊玄感指揮得當,部署調整及時,其麾下將軍們也臨危不亂,一方面以重兵阻御宇文述的攻擊,一方面火速支援側翼楊萬石,竭盡全力穩住戰陣,以便在天黑之後從容撤退。

這時,假如來護兒指揮水師殺進戰場,猛攻叛軍的另一側翼,形成三路夾擊之勢,則楊玄感必敗無疑。

然而,宇文述和來護兒皆聽命於皇帝,雙方互不節制,而皇帝至今也沒有下旨明確由誰來全權指揮這場平叛大戰,所以,在這個關鍵時刻,宇文述竟然沒有請求來護兒跟進攻擊,而來護兒竟佯作不知,寧願錯失戰機,也不願主動參戰。

或許,這是因為雙方隸屬不同貴族集團,矛盾重重所致,也或許是因為宇文述另有想法,比如並不想讓來護兒、周法尚等江左人白撿了便宜,而來護兒則可能更不想表現出打擊關隴人的慾望,以激化兩大貴族集團之間的衝突。

戰機稍縱即逝。

楊玄感在正面擋住了宇文述,在側翼阻御了楊侗,成功穩住了陣腳,不過,銳氣已挫,士氣不足,雙方打了個旗鼓相當。

紅日西斜,申時將過。

楊玄感手執馬槊,身先士卒,帶著親衛騎士們奮勇衝殺。諸軍將士被主帥的勇猛無畏所激勵,殺聲震天,氣吞如虎。

宇文述得不到來護兒的支援,兵力上處於劣勢,再加上將士疲憊,軍心不振,在對手狂風暴雨般的攻擊下,漸漸支持不住,不得不緩緩後退。

就在此刻,側翼戰場上異變突起,楊萬石的帥旗突然倒下,一時間,人人側目,驚惶不安。

楊恭仁毫不猶豫,下令擂動戰鼓,發動衝鋒。崔寶德、費曜各帶精銳,呼嘯而上,擋者披靡。

衛文升的動作更快,他帶著親衛騎如旋風一般卷向敵軍。高高飄揚的戰旗,聲嘶力竭的叫喊,驚天動地的鼓號,西京將士們群情激奮,如決堤江水,一路咆哮,無堅不摧。

楊萬石死了,死在自己的衝動之下。

伽藍帶著西北精騎一次次衝擊他的戰陣,威脅他的中軍,擾亂他的指揮,最終激怒了他,不顧勸阻,親自指揮兩個旅的騎士衝向了西北精騎。

他的本意是將西北精騎攔腰截斷,然後分割圍殺,哪料這支西北精騎大多是“沙盜馬賊”出身,不但臨戰經驗非常豐富,更狡詐而奸猾,越是在刀光劍影、生死攸關的戰場上,越是把這一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任何時候都不能以常理去揣測他們的攻防之術,結果楊萬石上當中計了,他剛一露面,西北精騎便像一群聞到血腥味的“餓狼”,一部瘋狂攻擊,餘者兩翼包抄,轉眼包圍了楊萬石,一時間刀槊齊下,箭矢齊發,更有如閃電幽靈一般的雪獒出沒其間。

楊萬石的親衛騎雖拼死護衛,附近兩個步軍團也是奮勇攻殺,奈何西北狼無一不是以一當十之輩,金狼頭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更如探囊取物,任何獵物一旦被他們盯上,焉能逃脫?楊萬石倒是夷然不懼,他少時從軍,追隨父親楊素南征北伐,也是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的一員悍將,他以為憑藉自己的武力,一樣可以斬殺西北狼,然而,輕敵驕慢的後果太嚴重了,當他被迎面殺來的金狼頭連人帶馬砍倒在地,當他被厲嘯而至的大雪獒一爪拍中咽喉,當他被從天而降的一柄血淋淋的長刀剁下腦袋的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的武力竟是如此不堪。

楊萬石一死,側翼戰場上的叛軍失去指揮,士氣更是遭到致命重創,僵持之局隨即打破,楊侗揮軍進擊,勢如破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然而,宇文述沒有果斷下令反攻,任由這次戰機擦肩而過。或許是因為黃昏已至,激戰難以持續,也或許是擔心自己的軍隊體力不支,或者,還有其他難以啟齒的諸多原因,總而言之,宇文述下令鳴金撤軍。

楊玄感則利用這個機會調兵遣將,再一次阻擋了楊侗的攻擊,在側翼諸軍即將崩潰之刻,勉強穩住了陣腳。

楊恭仁看到宇文述和屈突通撤出戰鬥,而來護兒至今按兵不動,知道今天的戰鬥已經結束,遂建議楊侗鳴金收軍。

當夜,楊玄感沉浸在悲痛之中,而胡師耽、趙懷義、王仲伯、元務本等人卻在為一下步的決策激烈爭論。

實際上楊玄感在二十日已經做出了西進關西的決策,之所以有破陵大戰,委實是宇文述和來護兒來得太快,而王仲伯又未能守住北邙山防線,導致主力不得不暫停撤退,擺出一副與宇文述、來護兒決一死戰的態勢,只要他們能擊退或者重創敵軍,大軍便可擺脫追兵,急速西進。

然而,今日激戰卻未能實現預期目標,不但沒有重創敵軍,反而自己遭到了重創,士氣遭到打擊。這時,假如按照既定策略西進關西,宇文述和來護兒必定緊隨於後,那麼大軍一旦受阻於潼關,被困於崤山一線,則腹背受敵,則大事去矣。

大軍有沒有把握在最短時間內拿下潼關?顯然誰也沒有信心。當初若是採納了李密的建議,先派一支偏師奪取了潼關,此刻哪會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不過這話不能說了,沒有意義,大家都有責任,怨不得楊玄感一個。

既然西進困難重重,甚至是自尋死路,那倒不如繼續在東都作戰,只待河南各地援軍蜂擁而至,便可前後夾擊敵軍,那時己方在兵力上佔據優勢,又擁有回洛、洛口兩大國倉,反之敵軍兵力不足,糧草武器不足,盡顯劣勢,決戰勝算非常大。東都決戰打贏了,關西豈不是唾手可得?

就在此刻,李密的書信到了。

李密預估破陵一戰不會取得預期戰果,對楊玄感暫停撤退的決定十分不滿。他告訴楊玄感,目前時間太過緊張,而時間直接決定了勝負。大軍既然決定西進,那就不要猶豫,應該非常果斷而堅決地西進,即便宇文述和來護兒尾隨於大軍之後也不要有任何的遲疑和恐慌。大軍只要進入崤山一線,便可利用有利地形阻擊敵軍,如此則可用最少兵力阻御和遲滯追兵,而己方則可盡遣主力猛攻潼關,潼關必克。

現在的楊玄感歷經打擊,身心俱疲,嚴重的挫敗感讓他不再自信,甚至懷疑自己的智慧,而李密算無遺策,對戰局的分析和判斷非常準確並具有相當的前瞻性,這讓楊玄感在沮喪和氣頹之餘,對李密所獻之策也不由自主地產生了某種程度的信任。

楊玄感考慮良久,向那些懷疑西進策略的人提了一個問題,“河南各地的援軍裡有多少府兵?是否有實力擊敗宇文述和來護兒?”

軍隊的實力不在人數多寡,而在於將士們的戰鬥力,一萬府兵和一萬拿著武器的農夫,其武力根本沒有可比性。楊玄感以十幾萬軍隊攻打四萬西京大軍,結果打了半個多月也沒有全殲西京衛戍軍,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王仲伯、元務本等軍中統帥啞口無言。

楊玄感又問了一句,“假如此刻,弘化留守李淵正率西北軍南下拱衛西京,那麼某等就算殺進了關西,是否又能如願佔據關隴?”

眾皆暗驚,相顧無語。大家都在東都酣戰,倒是忘記了數千裡之外的西北軍,而現在的西北軍統帥是李淵。李淵能代替元弘嗣掌控西北軍,顯然贏得了皇帝的信任,可見其對皇帝是言聽計從的,若皇帝命令他拱衛西京,其結果可想而知。

不過現在西北形勢非常嚴峻,在楊玄感和李密等人的謀劃下,皇帝西征的戰果正被虎視眈眈的西北諸虜一點點蠶食,所以不到迫不得已,皇帝不會調遣西北軍南下拱衛西京,因此,若想順利地殺進關西,大軍必須日夜兼程,必須先行拿下西京以搶得先機,否則,就算進了關西最終也是一無所獲。

二十三日,楊玄感率軍渡過瀍水,經慈澗道抵達新安,急行一百餘裡。

楊玄感放棄了金墉城,放棄了回洛倉,把所有的軍隊都撤離了東都。

同日,民部尚書兼領東都留守樊子蓋,刑部尚書兼領西京留守衛文升,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水軍統帥、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水軍副帥、左武衛將軍周法尚,左驍衛將軍屈突通,京兆尹李丹,民部侍郎韋津,吏部侍郎楊恭仁,越王府長史崔賾,並河陽都尉獨孤武都、河內郡丞柳續等齊聚越王行轅,共商討逆大計。

李丹、韋津、楊恭仁、獨孤武都、柳續等主張即刻展開追擊,務必將楊玄感殲滅於潼關、崤山一線。

宇文述、來護兒、周法尚、屈突通等則從軍事角度出發,綜合地形、士氣、體力、糧草武器等諸多因素,建議休整三兩日,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然後再展開追擊。倉促攻擊,假若不慎落入叛賊陷阱,則必受其害,反而不利於平叛。

越王楊侗地位最尊,名義上他的權力最大,必須由他來做最後決策。

楊侗沉吟良久,忽然藉故離席而去,轉入偏帳。

偏帳中只有一人,霍然便是禁軍校尉伽藍。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