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三月二日。

秦王政令曰:

詔令到時,各地農會,各地去歲所求生產所需之鐵器,咸陽處已經運發,可以至於縣中領取,各地應迅速領取,以便夏收時節不誤收割之事情。

另,今歲系秦王政之公子扶蘇初歲,農會之中,今歲不徵賦稅,各地應詔令農會之庶人、士人。間中,應兵役、工役者,其家人應與寡人同樂者,分賜酒水一斤,服兵役者,家中贈肥肉一斤,服工役者,家中贈精肉一斤。

數額多少,由各地農會核算,並交縣中,支取花耗,秋,縣中統一上繳花耗酬算,由少府支取。

另,令到之時,各地應相互監督、檢舉,備有欺上瞞下,徵收今歲賦稅者,凡經檢、核,情況屬實,則予籍族,降為奴隸,罰沒田地,與其人一併充為檢舉者所有。

另少府支每人三萬錢以酬。】

這是一份今年春上的政令。

李斯看著這份政令,橫豎不安。

他坐下。

沒片刻又站起身。

隨後緩緩開始在屋子裡踱步。

晌午吃飽了飯,昨日熬了夜,他卻反常地,沒有半分睡意。

這政令所說的事情是很簡單的事情。

無論是所謂的各地申請的鐵器到了,可以去領取,還是核算口數、以發放獎勵,又或者最後的鼓勵人們互相監督、檢舉、揭發這些事情,某種意義上,其實都是挺邪門的。

“各地農會……”李斯走來走去。

少女抱著茶壺,目光跟隨著李斯不斷地走來走去。

她很不解。

為什麼先生要走來走去呢?

為什麼先生要一直皺著眉頭呢?

為什麼先生會如此不安呢?

這些問題統統沒有答案。

少女僅有的一點智慧是不適合思考這些高深莫測的東西的。

她看著李斯,很快睏倦。

於是她把茶壺擱在一邊,拿出了昨天母親為自己趕製的抱枕,枕在背後,沉沉睡去。

李斯仍然茫然。

他又強迫自己坐下來仔細看秦王政的政令。

秦王政,對於他這樣的楚國人而言,是一位陌生的王者。

陌生不只是陌生在年齡和聲名上,還陌生在執政理念、以及慣用手段之上。

瞭解一個政客,最簡單也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去瞭解他的各項政令與舉措。

愛搞新鮮東西的君主往往鼓勵變革,喜歡任用身邊的年輕人,並且敢於向外發動戰爭。

不喜歡玩新鮮東西的君主往往重用儒生,推崇上古的三代之制,想要效仿古人的道德之風,也更習慣於任用老臣、不愛對外發動戰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當此亂世,那些不喜歡玩新鮮東西,喜歡復古的君主基本上都已經亡國了。

所以留下來的,基本上都是可以搞一手新東西,樂於接受變法並且因此而得過利的國家。

從秦王政的政令上看,李斯覺得,這位秦王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喜歡變法,並且知道應該如何變法的人物。

可是問題是……

他變法的支持者是誰?

他變法的收益群體是哪些人?

服兵役和服工役的優厚待遇,以及“農會”這個從未聽聞過的東西到底在他的新政之中擔任了怎麼樣的角色?

李斯把手中秦王政下發的政令看了十數遍,總算是有了一些明悟。

但這些明悟,李斯自己感覺十分荒謬。

他感覺有些錯亂。

伸手拿起水杯,喝了一口空氣,李斯心不在焉地吞嚥。

手指無意識地屈伸。

“看不懂啊……”李斯喃喃自語。

很多的事情是看不懂的。

很多的政令、很多的人都是看不懂的。

李斯忽然狠狠的一拳砸在桌面上。

新木的桌面,刷了漆,手感是很不錯的。

李斯心情煩躁。

這地方不對勁!

這所謂的農會不對勁!

這農會裡的人更不對勁!

尤其不對勁的,就是這位秦國的新秦王的政令了。

李斯心煩意亂,四處亂看。

他看到嶄新的房屋,木製結構的卯榫接合處,做了細緻的打磨。

他看到屋內的桌子、矮床、門窗都刷了漆。

他看到嶄新的被子。

他看到面色紅潤的少女。

他看到少女身上嶄新的細麻衣服和腳上的新鞋。

他看到少女頭上的小釵。

那釵子明晃晃反射光澤。

這些人……

這些人……

這個少女,她分明手腳粗大,看也知道是做慣了活的。

那些李斯見過的、教著的小孩子。

整天嘰嘰喳喳,不是這裡跑,就是那裡打,拿一柄木劍便歡欣雀躍的小孩子。

那都是做慣了農活的。

那些人憑什麼可以識字?

他們憑什麼可以脫離泥巴窩?

最關鍵的是,那些悍勇的兵卒,為何沒有劫掠他們的財貨?

李斯胸中充斥著疑問。

他心中充滿了不安。

這不安,不是來源於對自己人身安全的不安。

這不安,是來自於另外的一些事情的。

他端起杯子,又喝了一口空氣。

好片刻,咂摸味道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沒有喝到水。

於是李斯彎腰,提起了少女放在身邊的水壺,為自己倒了一杯水。

他喝了一杯水,又在竹簡之中翻找。

他慢慢翻找著,又找到幾卷秦王政的政令。

這都是去年的政令了。

但即便是去年的東西,李斯覺得,它也還是有一些參考價值。

不過,這些政令很奇怪。

都是一些發放什麼農具、督促什麼生產,要求“農會”做哪些事情,給農夫們哪些要求和福利。

一點一點看過去,李斯越發的迷惑。

發錢,但是錢從何而來?

不收地裡的稅,已經不是第一年了,秦國如此的政體,不徵收稅務,地方官僚系統如何運轉?

另外,抄沒家產又是怎麼回事?

服兵役的賤人們的待遇為什麼會這麼高,逢年過節都要有肉食獎勵?

還有更多的事情,更多的疑惑。

字裡行間,李斯只見到,秦王政對於“農夫”,對於“農會”的賦權。

教一個人去核算一個地區的預算,上報,並且按照這個人所給的資料進行物資反饋,看起來是一種給這個人事情做的過程。

但放在一個國家裡面,這當中可不僅僅意味著要這個人去做活。

更意味著一種某種意義上超越了限制的權力。

另就是互相監督、檢舉。

這樣的事情,朝小了說,是侵佔當地縣令的職權。

往大了說……

李斯呼吸急促。

他越發迷糊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