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州硝煙散去,但是戰後的瘡痍,依然再提醒世人,這裡剛剛經歷了一場曠世大戰。

不管多久的時間過去,這場爭鬥必將被一直傳頌。

李漁斬殺鐵木真,送給了邊關至少十年的和平,這正是善莫大焉。

“我要去西蜀了。”

李漁笑著說道,夏州這裡戰事已經不會有反轉,蒙古人失去了反擊的實力,甚至連抵抗的心思都沒有了。

失去了鐵木真的蒙古,想要重新崛起,已經是不可能了。

來自內部的分裂,勢必會很快發生。

到時候讓他們自相殘殺就行了。

“怎麼又要走啊。”林黛玉都著嘴說道:“你不陪我去殺王熙鳳啦?”

“報仇這種事,總要自己動手才好,不然心裡的疙瘩很難解開的。”李漁隨口說道。

林黛玉眼珠一抬,沒有說話。看得出來,她被李漁說動了,但是又覺得自己的修為和王熙鳳的差距越來越大,不知道還能不能報仇。

潘金蓮則十分機智地說道:“我們也沒事做,不如一起去吧。”

看著她那楚楚可憐的眼神,李漁笑了笑,說道:“好好好,大家一起去。”

這次去西蜀拿真經,是李漁的一個機會,他可以看一看靈山的佛法到底是什麼。

畢竟如今李漁精通佛法,身具未來彌勒佛的法力。

若是能瀏覽一番大雷音寺的真經,說不定能有些新的感悟。

李漁有一種預感,若是這次錯過了真經,那麼就有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玄奘要在大雁塔帶天下高僧譯經文,等到他譯完了,那經文還是經文麼?

李漁沒有跟夏州的人告別,他們有他們的任務,而李漁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他殺了鐵木真,相當於抽掉了蒙古大軍的嵴梁,剩下的沒有一個能服眾的,蒙古人即使不被滅,也會自相殘殺。

未來幾百年內,他們註定沒有什麼作為了。

趁著清晨朝陽,李漁御空而起,往蜀國飛去。

這一次路途遙遠,即使是李漁的御空術,也要幾天才能到。

雲端上李漁盤膝而坐,對林黛玉和潘金蓮說道:“先前我與鐵木真一戰,你們都看到了吧?”

兩少女一起點頭。

李漁滿意地嗯了一聲,說道:“有什麼感悟?”

“漁哥哥好厲害!”林黛玉率先說道。

李漁在她頭上敲了一下,瞪眼道:“誰問你這個了?”

“那蠻子也挺厲害的。”林黛玉捂著腦袋說道。

李漁一副哀其不爭的樣子,說道:“你們學到了什麼?”

兩個少女一臉懵。

李漁撇著嘴道:“這麼精彩的大戰,可能是你們這輩子都見不到第二次的,竟然什麼都沒學到!當初你師弟張三丰,就是看了我與人激戰,領悟出了太極功。”

“師弟天賦高,我們怎麼比得上。”潘金蓮笑吟吟地說道。

“一派胡言!”李漁振作師道精神,呵斥道:“我怎麼教你的來這,我輩修道之人,最重要的是什麼?”

“自信。”潘金蓮眉眼間依然是笑吟吟的,說道:“李漁哥哥說了,只有自信才能讓別人信你,才能賣出護身符去,才有飯吃。”

李漁尷尬地咳嗦了兩聲,說道:“那都是以前的事了。”

“漁哥哥還賣過護身符呢?”林黛玉馬上問道。

李漁趕緊把這一茬揭過去,咳嗦一聲道:“這一戰中,你們應該看到,那鐵木真有通天的修為,但是卻控制不了自己的本心。他被力量所控制,一個不能掌握自己身軀的人,即使再強大,那也是取死之道。”

“修仙路上,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兩人嘻嘻哈哈,可能沒有聽進去,李漁無奈地搖了搖頭。

傳道就是如此,你可能講的很清楚了,但是對方未必聽得進去。

有時候,道這個東西,不是傳的,而是需要自己去悟。

唯有如此,才能記得住,記得牢,不會被塵世迷霧遮蔽了雙眼,也不會被日漸增長的修為迷失了本心。

李漁不再對她們說教,他看向腳下,此時已經到了一條大河的上空。

腳下的山川地勢,在不停地變化,所過之處皆是一片和平景象。

李漁讓六朝聯盟,雖然挑起了邊關很多的戰事,但是在中原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彼此國家成為了盟友,互相的關係也友善了起來,民間的流動更是日漸密切。

“咦,好像有使團。”

李漁看著腳下有一艘船,上面插著大魏的龍旗,還有使團的節鉞。

曹老闆又派人去哪個國家了?李漁心中好奇,便落了下去。

等到了下面,果然是大魏使團,看到一個修士落下,侍衛們頓時緊張起來。

好在李漁在魏國知名度很高,幾乎所有的重臣都認識他。

有人大聲制止了侍衛,笑道:“正經道長怎麼來了?”

李漁帶著林黛玉和潘金蓮落到船上,這才發現使團裡竟然有賈詡。

賈詡是大魏重臣,他能來定然是由他掌節鉞。

李漁笑道:“賈太尉這是要去何處?”

“奉君命出使西蜀。”

李漁眼睛一瞪,不可思議地說道:“西蜀?”

“正是。”

這可真是夭壽了,曹操派人出使西蜀了。

不過仔細一想,李漁頓時瞭然,如今大家沒有開戰了。

曹操和劉備關係好的時候,也是經常一起喝酒吹牛侃大山的。

“正巧我也要去西蜀,大家結伴而行吧?”

賈詡微微一笑,說道:“素問道長有神通,可以運兵幾十萬,一日萬裡,何不載我等一程?”

李漁點了點頭,白光一閃,整個大魏使團包括船隻在內,都進入了風月寶鑑。

大船三艘停在一片草地上,賈詡和魏國眾人好奇地張望。

這裡的枝葉原本都是很繁茂的,經過了李漁個鐵木真一戰,半是枯焦半是黃,竟頗有些秋日氣象。

眾人嘖嘖稱奇,賈詡也嘆道:“這就是神仙手段麼?”

李漁和他坐在一棵大樹下,好奇地問道:“貴國此次來西蜀,所謂何事,可方便透漏一二?”

“對別人自然是不行的,不過道長要問,不能不答。”賈詡十分客氣地說道。

李漁坐直了身子,問道:“貧道洗耳恭聽。”

“欲求元符仙舟也。”

這不是找對人了麼,李漁笑道:“原來是為這事,那好辦,還去西蜀做什麼?”

賈詡笑道:“陛下也是這個意思,欲派人去尋道長,卻不敢確認道長位置,畢竟道長有御空之術,行蹤難定。”

這時候,他身後的一個年輕人說道:“於是太尉便獻計出使西蜀,還說道長一定會來的。”

李漁深感佩服,他沒有問賈詡是怎麼猜到的,只是很欽佩地說道:“太尉不愧是陛下心腹,大魏謀士第一人。”

這句話一出,賈詡就跟被蠍子蟄了一下,趕緊擺手道:“這可萬萬不敢當。”

“難道不是麼,貧道一直以為,太尉乃是大魏第一謀士。”

賈詡苦笑道:“道長與我素無仇怨,何苦如此相言。”

誇你還不行?

李漁笑道:“此乃肺腑之言,並不敢胡吹大氣。”

賈詡捻鬚道:“我並非陛下舊臣,如今卻常隨陛下左右,言聽計從,備受寵信。這已招人忌恨,若是再有道長此言傳出,必取禍端。須知道長如今名揚天下,一言一行都會被人傳遍南北的。既然如此,不得不謹慎啊。”

李漁總算是知道賈詡為啥能在哪都吃得開了,他實在是個很明智的人。

這樣的聰明人,能夠內斂自己的鋒芒,處處小心謹慎,其實是很難得的。

有很多人,都能把事情看透,但是落實到自己身上,就拎不清了。越是聰明人,越是這樣,因為他們往往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自己能跳出規則,自己是個例外。

其實哪有那麼多例外...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賈詡的處世哲學,和李漁的道心有些相似之處,便是都要看清自己。

“道長,我們此番何時能到益州?”

李漁笑道:“賈太尉遊歷過中原大部,隨陛下南征北戰,不過西蜀地界還是第一次來吧?”

賈詡點了點頭道:“神往久矣。”

趁著這個機會,李漁趕緊問道:“貧道不度德量力,欲合人間之力以攻天庭,太尉以為如何?”

賈詡沉吟片刻,說道:“此事此時不宜再問。”

李漁馬上就懂了,開弓沒有回頭箭,這個時候不是去看困難的時候。

漫說是賈詡,就是隨便拽一個人來,他都能給你說出幾條難以成事的障礙來。

但是既然選擇了走這條道,而且已經帶著六朝一起出發了,就不該再去討論這件事的正確與否。

此時要做的,就是一往直前,不能再瞻前顧後。

不愧是賈詡,什麼也沒有說,就讓李漁不再繼續問了。

賈詡則好奇的看向四周,問道:“這便是佛門的須彌芥子麼?”

“有點像,但不是。”李漁解釋道:“此乃我的一個本命法寶。”

賈詡馬上老神在在,設麼都沒問。

他甚至對風月寶鑑,都不感興趣。

很一行人便從船上下來,他們意外地發現,自己的船隻真跌落在草坪上。

一群人從船上下來,也都愕然看向遠處。

此時在益州城門外,有一群人馬正在等待。

“看來主人家早就算準了我們今日到。”賈詡笑著說道。

他從船上躍下,手下人馬已經開始搬運東西。

周圍的百姓都指指點點,看向他們。

魏蜀兩國交戰多年,這麼多年來,竟然有了魏國使者來益州。

“看這些百姓的反應,恐怕早就知道我們要來。”

賈詡笑著說道:“諸葛武侯名震天下,但是事無巨細,他都要掐指一算,其實大可不必。人不該想著把所有事物都了攬在懷裡,沒有人能掌握一切。”

這些話對於諸葛亮來說,真的是金玉良言,可惜諸葛亮是聽不進去的。

有時候事無巨細都要去插手,是很不好的一個行為,會讓你的手下形成慣性,形成依賴,從而致使意外的發生。

李漁快步上去,發現前來迎接的是自己的老朋友---姜維。

“魏蜀交戰多年,此番大魏突然派使團前來,不知道安的什麼心。”

姜維說完,就朝著他們走了過來,他和李漁關係極好,所以便先和賈詡寒暄起來。

賈詡看著姜維,沒有說話,心中卻在想大魏還有沒有這樣經驗

李漁傳音道:“曹操派人來益州,我也不知道他們打的什麼主語意。”

姜維朝著他微微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李漁和姜維的關係很好,所以他也沒矯情,也不見外,直接說道:“帶我們入宮吧。”

大魏的使團,走在益州的街道上,引來更多人沿途參觀。

好在這種情況持續的不久,因為皇宮到了,賈詡走下蜀國為他配的馬車,說道:“陛下今日可有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你來了,陛下沒有空也得有空。”姜維笑著說道。

李漁是劉備父子的座上客,他和西蜀的關係十分好。

蜀國上至劉備,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北伐之心。

蜀魏打了這麼多年仗,早就仇深似海了,這一回在李漁的身後,侍衛們也緊緊跟上了。

他們要防備有人襲擊大魏的使團。

皇宮內,劉備坐在大殿上,周圍就是諸葛。

在他身邊,還有關羽和張飛。

這哥三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幾乎就是形影不離,到現在還沒膩歪。

三兄弟的感情屬實不賴,這麼多年過去了,結義的熱忱絲毫不變。

像他們這樣的人,往往是很重感情的。

見到李漁進來,劉備笑呵呵地站起身來,“早就聽丞相說你快來了,果然今日就到了。”

“拜見陛下。”

劉備笑道:“你和朕還客套什麼。”

他說完之後,就看向賈詡,微微點頭示意。

劉備是認識賈詡的,畢竟他曾經在曹操軍中待過。

有人搬上兩個椅子,讓賈詡和李漁坐下。

此時賈詡上前一步,微微彎腰道:“外臣賈詡,見過蜀皇帝陛下。”

“曹...他讓你來,所為何事啊?”

再給他說的快一點,曹賊兩個字就出來了。

賈詡抬頭道:“我大魏國君,有意請陛下赴宴,兩邊一起敲定一些爭端。”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