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出來看看!”

“那是什麼東西?”

宜蘭城頭頂上突然出現一顆巨大的橢圓形氣球,在上空中飄過,底下則呈現出一個巨大的黑影。

不少百姓抬頭觀望。

一時間馬路上,到處都是好奇的百姓,看著巨大的氣球慢慢飛過。

“這該不會是熱氣球吧?”

“可這氣球沒有冒火呀,而且看起來形狀非常怪異,難道又是軍工的產品?”

“他們好像是科學院內出來的東西,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咱們可以上去坐坐。”

“你想得美!”

百姓們議論紛紛,非常驚奇地望著這樣的東西,雖然科學院偶爾會有熱氣球在上空飄蕩。

但像這樣奇形怪狀的氣球,卻十分地罕見,而且眾人驚訝於它的速度,這比普通的熱氣球快多了。

不少人拿出民用望遠鏡,朝著天空的那飛艇望去。

“好像是兩個洋鬼子。”

“洋鬼子?”

“你們可不知道,聽說元首從國外招來了兩個洋人,他們發明了氫氣飛艇,想必就是這種吧。”

羅伯特公司開辦,不少人從報紙那裡知道了這些訊息。

其中政府佔股比例高達七成。

似乎聽說還要在工業區開設工廠,專門用於生產這些飛艇。

此時上面的羅伯特兄弟,在天空中欣賞著宜蘭,不免得感嘆一番:“這裡真是一個好地方。”

宜蘭與巴黎相比,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優勢。

但巴黎缺少了許多東西,比如密集的工業區,以及乾淨的街道。

從高空俯視宜蘭下方,民用區,工業區,辦公區,學院,集市,錯落有致,規劃得整整齊齊。

城外則是大片良田美景,辛勤的農夫就像螞蟻一般,在翠綠的良田內工作著。

“快看那!”

大羅伯特此時用著望遠鏡看著下方的一條鐵軌,一臺最大的蒸汽機車,在碼頭的不遠處緩緩地開過,冒著大量的蒸汽機以及黑煙,朝著遠處的鍊鋼廠而去。

此時小羅伯特也看到了這幅景象。

但他並沒有使用望遠鏡,所以看起來就像一條狹長的小蟲,在黑色的軌道上快速行走。

偶爾能聽見下方的嗡嗡聲。

這宜蘭帶給他們大量神奇的東西,他們還沒有完全探索完。

當他們正在觀察著蒸汽火車的執行。

鄭軒也同樣露出一絲微笑。

站在政務廳的院子上,看著一個體型較大的氫氣飛艇慢慢滑過。

“如果加長加寬,說不定能載重更多貨物,這樣就能實現遠端轟炸了。”

鄭軒不禁地想起了德國建造的LZ-129“興登堡”飛艇,這種飛艇能夠運輸人員,更重要是實現轟炸任務,他能攜帶大量的武器彈藥。

可惜,飛機誕生了。

使得這種飛艇沒有用武之地,若是處於戰爭之中,基本就會被擊落,活脫脫的空中靶標,更別說高射機槍。

陳南也同樣望著這樣的東西。

眼眸中出現了一抹亮光,“若是這些飛艇能夠用於運人,日後打仗飄到對方將軍上頭,一場仗就不用死這麼多人了。”

鄭軒露出了讚賞的眼光。

確實能夠往這一方面發展。

如今內燃機並沒有發明,也就意味著飛機還有很久時間才誕生,飛艇將會成為天空的主宰。

羅伯特兄弟在實驗成功之後。

鄭軒又追加了一筆投資,在宜蘭建造一個飛艇生產工廠。

訂購了五艘飛艇,用作軍事用途,主要是用於偵查。

隨後飛艇經歷了七個小時的飛行,緩慢地降落在沙灘上,這時早已經有一大群人圍觀了過來。

“我們又能成功起飛了!”小羅伯特大聲地呼喚道。

等他們知道自己要被追加投資。

欣喜若狂。

大羅伯特又是一陣感嘆:“此地的官員真是明智的官員,若在歐洲根本見不到,他們太有遠見了。”

之後他們便選了一塊地方。

佔地約20畝左右,透過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建成了雛形,畢竟飛艇無法進行流水線生產,大多數都是依靠人工。

所以只是簡單進行了廠房倉庫的建設,羅伯特兄弟工作室也搬到了此地。

此時的宜蘭一片欣欣向榮的模樣。

雖然好幾次產業外移,但也有更多的產業在此地又被開發出來,飛艇就是其中之一。

鄭軒坐等第一批飛艇下線的時候。

峴港傳來了訊息。

正是剛剛調到峴港當軍事指揮員的彭韜,傳回來的訊息。

鄭軒微微地皺起了眉頭。

“看來這時間發展得有些快,阮福映都已經打到了峴港。”

陳南開口道:“我們要不要幫助他們?這西山王朝看起來也不太行,似乎比想象中的弱。”

但鄭軒並不太想幫忙。

雖然之前籤的條約,但也是對方戰敗,瓜分他們屬於正常行為,加上現在戰爭才剛剛結束,大量的消耗,整個中蘭也要進行調整。

連進駐日藩的軍隊都沒有開始派遣。

此時前線正在收拾著朝鮮藩國。

“讓他們守好咱們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畫好的界線不能讓阮福映軍隊越過,派幾艘軍艦過去,給阮福映一絲警告,

打歸打,若敢入侵峴港咱們的地界,他的國王怕是要到頭了。”

……

峴港,中蘭地界。

根據新的協議規定,以韓江為界,峴港的茶山沿著美溪海灘到會安,東部的一帶地方全都為中蘭國的地界。

也是中蘭的軍事碼頭,和自由貿易碼頭。

此地已經建立起了大量的高層建築,除了石磚混合建築,還有木質結構的倉庫,店鋪,樓宇。

繁華的街道上,大量的安南百姓都過境來此貿易,出售大量的糧食,各式各樣的水果,以及海產品。

而中蘭地界則銷售大量的宜蘭產品,比如懷錶,掛鐘,香菸,火柴,火銃,耕具,琉璃,肉乾,棉布,麻布,瓷器,茶葉,絲綢。

熱鬧非凡,大量的地主老爺都會從對岸過來,在此地進行消費。

中蘭峴港地界經過了兩年多的時間發展,繁華程度並不輸於北部的白藤城,大量中部人口都往此地聚集。

因為這裡提供著大量的就業,大量的腳伕,漁夫在韓江上載客。

而在韓江一段狹長的水道上,中蘭也出資建造了一座拱橋,方便兩岸進行溝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此時,橋上湧入了大量百姓。

橋的另一邊,則用鐵門關上,只露出了一個小口子,但不少人你推我趕,想要往那扇小門進入。

“有秩序地排隊!不要推擠,一個一個來。”

幾名光復軍士兵大聲地喊道。

他手上還拿著一條鋼棍,不斷敲擊著鐵門,阻止這些安南國的百姓衝擊鐵門。

彭韜站在一棟高樓上,拿起了軍用望遠鏡,眺望著遠處的狀況。

只見峴港外圍冒起了濃濃的黑煙,偶爾聽見喊殺聲,那是西山軍與阮福映軍隊正進行作戰。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