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軒笑了一下,“贊同,我的目的就是如此,如今歐洲有大量的技術沒有人瞧得上,倒不如我們來撿便宜,我們要做‘慈善的投資家’,給他們打造一個科學無國界。”

這句倒是實話。

19世紀中葉出現的蒸汽輪船,帶螺旋槳的蒸汽船,蒸汽火車,鋼鐵船。

這些東西其實早在18世紀末就已經出現了,大部分都有產品,但卻過了半個多世紀才開始大規模推廣。

無非就是歐洲戰亂,沒錢,導致這些產品隱姓埋名,甚至被科學家帶進棺材。

之後被後人挖掘出來,貼上自己的標籤,就說這些就是自己發明的,真是便宜了後人。

這顆桃子倒不如自己摘下。

鄭軒已經在報紙上想好了說辭,比如:‘富裕的投資家,有錢沒地方使,打算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運輸工具發明,先進生產力工具發明,有意者,可前往東方古國。’

看能不能吸引歐洲的人來此地。

唐藏回過神來問道:“倒是這個學院,會不會多了?歐洲諸國也不過是一國一學院。”

他出使歐洲以後,發現每一個國家最多也就一兩所大學,一般都是神學院,只是神學院裡可以搞科學。

就連皇室設立的科學會所,也只是一間而已。

但如今要建立好幾所學院,這就意味著要投的錢就多了,還有可能許多是無用功。

鄭軒搖了搖頭:“這並不多,歐洲是小國,每個國之間都有一所學院,那你有沒有想過?所有的歐洲加起來,就有好幾所學院了,

而我們地大物博,領土面積遠遠超過歐洲,卻只有一兩所學院,這並不能滿足當前的狀況,

況且,我們擁有人民群眾的基數,遠遠超過歐洲。”

鄭軒悠悠地喝了口茶。

唐藏也在一旁沉思起來,並不時地點點頭,就連陳南也是相同的表情。

鄭軒於是潤了潤喉嚨,繼續說道:“我打算每個省之間,設立一所學院,

如今的目標:在福建省設立蒸汽機與火車研究學院,船舶技術學院,在廣東省設立蒸汽機與卡車研究學院,

這三個學院專門研究蒸汽機技術,帶有專業性質的學院,而宜蘭則保留科學院以及化學院。”

鄭軒如今的想法很簡單。

臺灣省負責全門類的科學技術發展,福建廣東兩省則偏向於蒸汽機,船舶,其他動力工具的研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倒是其他的省區,鄭軒沒有想好該設立怎樣的學院。

或許海南島能夠再設立一個礦物學院,專門負責礦物的尋找,以及新的鍊鋼技術。

但如此一來,宜蘭許多工業都要被拆散,分散到各省市之間。

一口吃不成胖子,鄭軒打算慢慢來,等每個省的工業體系開始起步,再來追加學院不遲。

眾人不斷點頭。

陳南將未來大致方針記錄下來。

這時候,唐藏突然想到什麼,“我差點忘了,他們在苦夷島帶回來矽藻泥。”

鄭軒頓時就來了興趣。

東北的矽藻泥來了之後,也就意味著無煙火藥最後一種重要的材料到齊了。

接下來能夠大規模生產無煙火藥。

無煙火藥就像科技樹重要的一個關節,只要將這技術給點亮了,加上火帽的成熟。

未來金屬子彈,手動步槍,這類厲害的兵器也都能隨之亮相,更重要的是大炮也有新的革命。

以前都是使用銅製大炮,前裝炮。

現在都能開始研製真正意義上的加農炮,這玩意非常可怕,更重要相關的炮彈也能一同研製。

鄭軒認為現在中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已經提前來到了十九世紀初期,若是依舊按照現在的速度,不斷投入大量的資金到科技的研發上。

科技提前進入19世紀下半葉這也不是不可能的,未來的一個革命的方向標,那就是內燃機——石油革命。

“這可是好東西,我可是盼了許久,那些洋人出售過來的矽藻泥數量少,質量差。”

鄭軒一邊興奮地說著,一邊將自己的配槍什麼都帶好,之後穿上大衣準備出門。

唐藏無奈地又將大衣穿上。

一同前往。

在庫頁島裝載大量貨物的貨船,從北方開始出發,之後一路南下,到達長崎補給一番之後。

之後再返回到宜蘭。

整一艘船上百噸的矽藻泥,都被帶了下來。

鄭軒透過臺灣省與福建省開通的客運明輪船,經歷兩天就返回到宜蘭。

然後在碼頭上看著大量的貨物卸下,一包包的容易粉碎的白灰色岩石,被裝載下來。

之後這些矽藻泥再送到冶煉區。

新鮮開採的矽藻泥,裡面依舊含有大量的雜質,只是在東北或者說遠東地區出產的矽藻泥更為優質,雜質含量更低。

但還是需要用火焰進行提純。

大約需要1200℃將矽藻泥裡面的雜質熔化,之後透過分離過濾,提取出含量更高的矽藻泥。

這麼一大艘船,上百噸矽藻泥。

經過進一步提純加工之後,勉強到達八十多噸。

鄭軒瞧著這樣的損耗,覺得有些浪費可惜,“看來我們需要在庫頁島建立工業基地,專門用於提純矽藻泥,

如此運輸回來的矽藻泥數量更多一些,況且庫頁島擁有優質廉價的煤炭,地理環境優越。”

他覺得多運回二十噸的矽藻泥,能生產出更多的無煙火藥。

陳南在一旁說道:“這又是一筆巨大的投資,似乎並不那麼划算。”

畢竟庫頁島現在還沒有穩定,派出去的軍隊也不過是在當地發展七八個月時間。

現在投入錢進去,萬一被別人摘了桃子,這就不好說了。

鄭軒倒是滿不在意:“反正那邊的資源遲早是要開發的,只有大清短視的皇帝認為是苦寒之地,

卻不知道那裡盛產大量的礦石資源,還有更重要的能源。”

鄭軒在前世可是知道外東北有多麼地重要。

單單一個庫頁島,就擁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氣,豐富的煤炭資源,還有大量的自然資源。

其他地區更不用說了,單單天然氣石油豐富到俄國都用不完,只能販賣給邊境的國家大撈一筆橫財。

當地的黃金儲量多達2000噸,鐵礦石資源比臺灣省更富裕,加上肥沃的黑土地。

只有大清會傻傻地將他們給賣掉。

所以東北這塊地方咬下來,就不可能讓它丟失。

陳南倒不知道,他為何一定要將東北咬下來?

不僅他看不上東北這塊地,許多人也都看不上,畢竟土地很寒冷荒涼,不能種植大量的糧食,更重要的是,生存的條件十分惡劣。

冶煉廠。

將成噸的矽藻泥送入到化學工廠中,之後有專門人員小心翼翼地,將這些矽藻泥粉末,加上特製的甘油,結合火棉,揉成一團。

火棉容易點燃,但加上甘油以及矽藻泥,火棉才開始變得穩定,只要不在高溫下,是不會爆炸的。

這間化學工廠還專門配備了抽風機,小型蒸汽機不斷將低溫空氣送入進去,降低廠房內的溫度。

工人們穿著厚重的衣物,將潮溼的無煙火藥揉成一團,之後切成統一規格的長條狀。

又輕手輕腳放到另一個廠區,用低溫的自然風進行風乾,上晾曬三四天。

稍後專門有人進行抽查,將同一批次拿走一兩塊無煙火藥,若是合格的話,直接就送到前線的軍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