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九月初,負責巡查薊遼關寧前線空餉的戶部侍郎倪建生,風塵僕僕回到京城。

次日餉午,他便會同戶部尚書畢自嚴和兵部尚書孫承宗覲見崇禎皇帝,彙報九邊各鎮實員情況。

隨著轟轟烈烈的軍改進行,孫承宗率領兵部、戶部和五軍都督府,對大明九邊進行全面清查實員將士狀況。

大明九邊是指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太原、固原、延綏、寧夏、甘肅這九個設在北部邊境的軍事重鎮。

每鎮設一總兵官,統帥轄區內的軍事力量,並設有巡撫一名輔之,此外還有御馬監的太監為監軍。

後來隨著建奴崛起,從薊州鎮又分出了山海鎮,從固原鎮又分出一個臨洮鎮,此外還有一些設立過一段時間又撤銷的鎮。

總之,到了崇禎時期實際存在的邊關重鎮,一共十一個。

但九邊的叫法,卻一直延續下來,再沒改變。

而九邊各鎮的將士,隨著衛所的廢弛,基本以募兵為主,也有少量衛所兵,但大多泯然無用矣。

尤其是兩個多月前,崇禎皇帝取消全國衛所制,全部改為募兵制,衛所制徹底走出歷史舞臺。

應該說,這對大明朝廷和衛所兵來講,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太祖朱老大開國時創立的衛所制度,一開始衛所兵是不給餉銀的。

因為給了他們土地,他們是世襲的軍戶,當兵打仗是本分。

故而有朱老大說不費一糧一餉,便養兵百萬的豪言壯語。

只是任何制度,隨著時光的流逝,總有弊病出現。

當了兵便不能脫籍,世世代代從軍,朱老大把還沒出生的人,一輩子的命運已經安排好了。

這很不人道,當然有許多人不同意。

於是,就出現了逃兵。

尤其是到了萬曆以後,衛所日益荒廢,衛所兵的戰鬥力也嚴重下降。

特別是邊關困苦,軍戶逃亡不斷。

造成邊關各鎮兵員嚴重不足,不得不發給軍餉,鼓勵軍戶從軍,同時對外徵募敢戰的民壯為兵。

只是,衛所兵雖然給軍餉,但比募兵要低得多。

按照制度,衛所兵每月有一兩五分的餉銀,可大家明白的,層層剋扣下他們拿到手裡的不足一兩。

而這,還不能保證每月按時發放。

拖欠半年一年甚至三五年,那是很平常的事情。

這就沒辦法過生活了。

生活過不下去,先是熬,熬不了就跑,這是人之常情。

跑得了的是幸福的,還有一種就是想跑也跑不了的苦逼。

怎麼辦?

涼拌!

唯有苟延殘喘,等死而已!

所以,當崇禎皇帝下令取消衛所制度,這讓天下所有的衛所兵,無不歡欣雀躍,真心感謝皇上恩典。

用一句流行的話來說,他們可以自主擇業了。

而朝廷,也節省了一大筆開支。

當然,大明太大太廣,衛所兵有一部分人逃跑了,有一部分人變成農民了,還有一部分人拿慣了刀柄。

前兩種人自不必理會,第三種人在崇禎皇帝的旨意下,可轉為募兵。

如此一來,倒也皆大歡喜。

剔除了衛所兵,那就是要統計邊關的實員將士人數,崇禎皇帝才可以瞭解手裡的力量,才能有的放矢進行軍改。

根據兵部和戶部的統計,以及倪建生實地清理,他們上交了一份詳細奏疏。

其中,遼東鎮人馬最多,上報了八萬五千人,山海鎮五萬五千人,薊鎮四萬人……

大明九邊人馬總計三十六萬人,比原來戶部名冊少了整整二十一萬人。

對這個數字,崇禎皇帝心情複雜,不知如何描述。

應該說,倪建生和兵部戶部的工作,崇禎皇帝表示肯定,擠出了幾乎一半的水分,值得表揚。

但他也相信,九邊各鎮的人馬就像泡水的海綿一樣,即使用力擠壓,多少還有一些水分。

邊鎮的巡撫和總兵,吃空餉已經習慣了,肯定是不會完全如實上報的。

吃肉吃習慣了,吃素就很難了。

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說實話,崇禎皇帝可以容忍適度的吃空餉,只要他們敢拼命殺敵就成。

可這很不現實。

三十六萬人馬看上好像很多,可這裡面不僅人數還有水分,崇禎皇帝可以確定,裡面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戰鬥的人員還有很多。

再加上軍備廢弛、士氣低落等其他因素,崇禎皇帝悲哀的搖搖頭。

怪不得歷史上大明對上建奴總是敗多勝少,難有大勝。

到了後來將領更是畏戰,一觸即潰。

實在是這些領兵的將領,自家人知自家事,帶著紙面上的部隊或者沒有戰鬥力的人員,去迎戰訓練有素的敵人,怎麼能有底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幾位愛卿辛苦了,朕看了這些數字,是既喜且憂。”

崇禎皇帝放下手裡的奏疏,對著孫承宗、畢自嚴和倪建生三人搖頭苦笑,落寞說道:

“喜的是,這次上報總算擠出了不少空餉的水分,可以為朝廷為朕結餘些許紋銀,也可用於重新招募新軍。

憂的是,我大明邊關號稱百萬大軍,如今卻爛到了骨子裡,以區區不到四十萬人,如何防守上千里防線?

對上韃子,對上建奴,我大明如何能夠確保必勝?

委實怪不得韃虜能輕易撕開大明邊關,屢次寇邊大明並屢屢獲勝,事出有因吶!”

崇禎皇帝從這些數字上,總算明白了遼東屢戰屢敗的原因。

“皇上,遼東已經進入冬季,逐漸年關將至,臣覺得有些欠餉實在不宜久拖。

如今九邊上報的兵員數額,與過去相比,已然好上許多。

據臣清查薊遼期間所知,至少遼東鎮的情況基本屬實。期間或有出入,但都在可以忍受的範圍。

如今天下紛亂,對些許小節不宜追究過甚,望皇上明察。

另具臣觀察,遼東將士的禦寒冬衣明顯不足,希望皇上能妥善安排!”

倪建生偷瞧了崇禎皇帝憂愁的臉色,卻還是咬咬牙開口說道。

實在沒辦法,知道皇上不易,可遼東將士也不易,尤其是底下兵卒。

遼東乃苦寒之地,一到冬天,大雪紛飛,嚴寒無比。

許多兵卒無禦寒的冬衣,每年凍死凍傷的不在少數。

這次他過去,底下兵卒紛紛向他反映此事,他答應朝廷儘量想辦法。

可他是戶部侍郎,知道戶部情況,無奈之下,只有盯緊內庫了。

唯有希望皇上,能夠有辦法,解決遼東將士的問題。

其實,又豈是只有遼東苦寒?

PS:感謝書友憂傷的二狗子、鍾離寒夜打賞,銘感盛情!(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