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其次,建奴初立國,必然要大明承認其地位,可這可能嗎?

如此一來,建奴再次寇邊大明幾成定局。”

崇禎皇帝說得很淡然,可在座的幾位重臣卻聽得很不是滋味,堂堂大明什麼時候變得成為建奴立威的物件?

可是細細想想,實情不正是如此?

八年多時間裡,建奴寇邊已經有三次了,哪次不是滿載而歸離去?

丟人啊!

“皇上,兵部可要加強邊關防護,傳警九邊,派能臣巡視紫荊關、倒馬關、龍泉關、守固關……”

孫承宗立馬說出自己的安排,他口裡的的關隘,皆是邊關防守薄弱的地方,最容易被建奴所趁。

應該說,這樣的安排是非常穩妥老辣的。

可崇禎皇帝沒有答應。

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

“孫學士所言不無道理,可以加強邊關防護,做到內緊外鬆。

可傳警九邊不必,朕想要放他們入關,關門打狗。”

崇禎皇帝坐在龍椅之上,黑眸中如冰稜般銳利,緊緊攥著龍椅的把手,那浮雕龍頭被掌心捂得火熱。

敵酋皇太極登基,想拿大明立威。

可同樣的,朕也是新皇,也想拿建奴的人頭立威。

或者說,朕需要一場大捷,讓暮氣沉沉的大明振作起來的同時,也讓朕的威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不然,皇帝又不是神,天災人禍,內憂外亂,朕全佔了,朕能咋辦?

末代皇帝的權柄沒有全盛時期或開國時期那麼大,朝堂都成篩子了,沒有足夠的威望和軍權,朕如何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像現在,只能零敲碎打的對付個別官員,不能全力對付整個全體,大明又能走多遠,又能堅持多久?

唯有挾大勝之機,聲望達到頂點,天下百姓歸心之際,再橫掃一切魑魅魍魎,帶領大明走向他設計的藍圖。

否則,事情操於他人之手,而朝臣又不能不為民為國,皇帝也只能背黑鍋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皇上,如果放任建奴入關,沒有城牆為依託,恐難以和建奴野戰?

若是用將士的性命與他們拼消耗,是否有些草率?”

孫承宗在邊關多年,和韃虜交手不是一兩回,自然清楚韃虜的戰力。

現在皇上突發異想,不禦敵於外,反而讓建奴入關,他心裡並不贊成。

只是,最近皇上的舉措和過往大為不同,所做所說之事皆是老成謀國之言,他才如此委婉。

“就這麼定了,進攻是最好的防守,能戰方能止戰。

這次朕一定要讓建奴損兵折將,以振國威,方可一解心中之恨。”

崇禎皇帝龍目炯炯有神的盯著孫承宗,一張俊臉並沒有掩蓋住他的決心。

對建奴的這次寇邊,他知之甚祥,甚至連兵力多少,從哪入境他都知道。

如果這樣的機會錯過了,他覺得還是早做自掛東南枝的打算。

“臣秦良玉願率麾下為前鋒,與建奴決一死戰。”

見皇上一錘定音,兵部尚書孫承宗沒有異議,五軍都督府左都督秦良玉跳出來請戰。

她的白桿兵和建奴交過手,雙方互有勝負,並不憚建奴。

“臣曹變蛟也願為先鋒,為皇上一解心中之恨。”

論交戰,大明的平頭哥怕過誰,曹變蛟亦不甘示弱,也想預定一個先鋒官的位置。

“好!兩位愛卿求戰心切,朕心甚慰!

朕說過,只有自己手中刀矛鋒利、弓硬箭遠而不是甲厚壕深,不懷好意者才會敬而遠之!

對建奴,更該如此。

不過,大明還有時間來準備和佈置這場戰役。”

良將在手,天下我有。

這就是崇禎皇帝的信心所在。

他的雙眼掃視著在場的每位道友,覺得有必要跟他們說清楚一些情況,以及接下來的一些舉措。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諸位愛卿,國家時局已然到了最困難的時期,必須整軍備武,提高武人身份。

故而朕準備進行軍改,革除過去的弊病。

大明雖說崇文抑武多年,武備不修,驟然間改變可能很困難。

但不管再困難,也必須儘快改進,否則大明危矣,漢人危矣!

望在場諸位能精誠合作,拋卻黨派之爭,共同勠力振興大明。”

崇禎皇帝殷切的眼神緊緊盯著他們,誠懇而堅定。

“臣遵旨!”

……

眾人俯身應答,心情不一,可卻有同一種感覺,皇上和以前不一樣了。

“縱觀吾等漢人,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泱泱中華,自古崇軍尚武。

從渴飲孤獨當美酒,醉聽風沙做壯歌的英雄氣概,到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的必勝信念,實乃壯哉!

便是太祖成祖年間,也是兵鋒直指域外草原,令敵聞風喪膽、簌簌發抖。

正是吾等漢人將士用命、舍家衛國,前赴後繼,方有漢人綿延不絕數千年。”

崇禎皇帝舉起雙手,開始替道友們洗腦了。

“一個人的脊樑,不是骨頭而是精神;一支軍隊的脊樑,不在武器而在兵魂。

兵魂即國魂,一個國家的軍人有怎樣的精神,這支軍隊就有怎樣的靈魂,這個國家就有怎樣的魂魄。

兵魂所在,就是軍隊所在、勝利所在,就是國家強盛所在,希望所在。

能戰方能止戰,這是老祖宗早就說過的事情。

強國必強軍,強軍先鑄魂。

如此,方能永葆大明將士,永立不敗之地。

時下大明,正站在過去與未來的交匯點上。

風雲際會,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無限風光,盡在險峰。

大明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擁有千載難逢的機遇。

諸位愛卿一定要打破框框條條,洗滌大明目前的弊病,共同振興大明。”

論其他,崇禎皇帝是不行的,論口才,崇禎皇帝是可以的。

他的這番話,讓在場的幾位道友久久難以平靜,同時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不破不立,大明確實需要如皇上所言,打破框框條條,否則不堪設想。

諸位道友的反應,崇禎皇帝很滿意。

道友就是道友,覺悟就是比別人高啊!

同樣的話說給不同的人聽,效果是不一樣的。

不是同樣志向的人,是沒辦法在一起合作的。

今天能夠統一思想,把他們凝聚在朕的周圍,可喜可賀!

禦敵靠武將,安民靠文官,除奸有廠衛,兩個多月來,總算有點變化了。

現在,可以分配他們的具體任務了。

PS: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打賞,承情了!感謝每日堅持投票的道友們,有你們真好!(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