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細看之下,崇禎皇帝發現,溫體仁長得很白,很富態,很有大明首輔的氣度。

稍顯不足的就是雙眼太小,尤其是在眯起來的時候,好像一條直線,彷彿能看穿人的內心。

而這,是他宦海沉浮多年的本事。

若是不能洞悉人心熟知人性,那他這大明首輔也不可能在如此波譎詭異的朝堂中,坐得如此穩當?

應該說,溫體仁很上道,屁股也很正。

不僅手夠黑心夠狠,朝堂政務也能處理妥當,崇禎皇帝表示很滿意。

現在,自己要把他的手銬腳鐐解開,讓他徹底解放出來,得以大展拳腳。

非常期待溫奸相在接下來和東林黨的鬥爭中,有精彩高光的表現。

“溫愛卿,朝堂政務朕已悉數委之,望卿能擔起這份重責。

作為朝堂首輔,愛卿原本理應駕馭百官發展民生民計,造福大明萬千百姓。

奈何朝堂上有這些操蛋的東林黨人在,大明別談發展了,朕和愛卿連掌控百官都做不到。

當然,這不是你的錯,是朕的過錯。”

在溫體仁忐忑不安中,他不明白皇上為何如此盯著自己看,崇禎皇帝緩緩的說出這番話語。

“皇上,臣……”

皇上自責,溫體仁很是動容,上前一步就待說些好聽的,可被崇禎皇帝擺手打斷。

“過去朕年幼,有些事情想不明白,只是瞧著皇爺爺和先帝在位時,皆深受黨爭之苦,以致國事頹廢民生困苦。

所以朕繼位之後,乾脆盡數啟用東林,想以熄諸黨亂政之失。

可如今瞧瞧,東林**持國,竟讓人失望至此。

機會朕已經給他們了,可惜……

呵呵……呵呵……”

風雨中,崇禎皇帝微仰著頭,語氣悲苦更多是憤懣。

既然繼承本尊的身體,有些黑鍋崇禎皇帝就必須揹負起來。

之所以歷史上最後大明還是亡了,並不是因為本尊搞掉了閹黨才亡了的。

而是因為本尊這個人不夠心狠手辣,殺的人太少。

雖說東林黨人並非全是迂腐無能之輩,也不全是罪大惡極之人,可屁股坐歪了,一切都是浮雲。

萬曆用宦官徵收礦稅,保證了三大徵的勝利。

天啟放出魏忠賢,找東林黨人收稅,建立耗資不菲的關寧防線,同時也保證了前線將士的糧餉。

當然,這些在東林黨的嘴裡,全變得“禍國殃民”了。

是不是暫且不說,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沒有擾民,沒有把負擔轉嫁到大明百姓頭上。

而到了滿嘴仁義道德的東林黨上臺掌權,廢除工商稅是第一步,然後負擔自然又落到百姓身上。

終於,快遞小哥李自成進了北京,本尊自掛東南枝。

狗漢奸吳三桂引建奴入關,悲劇開始了。

現在,既然決定無瘋不成魔,崇禎皇帝也不介意殺他個人頭滾滾。

“皇上,欲除東林,必先打擊復社。否則,一切皆是徒勞。”

笑聲漸止,溫體仁方才眨巴著睿智的小眼,對崇禎皇帝鄭重說道。

“復社?徒勞?”

突然間,崇禎皇帝感到龍蛋很疼。

說實話,他有點不知如何面對這個大名鼎鼎的社會團體。

因為,這是祖國的未來,大明的接班人,屬於“太子”級別。

一時間,立志殺他個人頭滾滾的崇禎皇帝竟然有點拿捏不定主意。

要說復社這個組織,其實就是後世的大學生團體,是每個當政者都頭痛的問題。

而且,還是屬於被帶歪的那種,就像灣灣的太陽花和港獨控制下的大學生。

他們成立過程中,從頭到尾始終在幹的,也只有一件事:罵祖國,也就是大明王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具體說來,就是自從有了復社後,大明王朝乾點啥,就完全入不了他們法眼的。

但真正的問題也就在這,這群出身豪門富貴,心比天高的青年士子們,看世界總覺得輕鬆,滿以為天下盡在自己手。

看那個正在艱難困苦中奮鬥的大明王朝,更像是洪水猛獸。

在這群高貴憤怒的青年眼裡,皇帝就是是非不分的昏君,掌權的大臣全是庸碌不堪的廢物點心。

想要振興大明,就要聽我們招呼。

但這怎麼可能?

於是乎,他們不但私下裡罵,更要抓住一切公開場合,偉大、光明、正確的罵。

比如詩會雅集,本來做樂的場所,就變成了大明王朝的批判會。

各類名流人物花樣百出,縱酒**寫詩唱詞,五花八門的編排大明的不是,衍生出一批名家經典。

所謂復社四公子的名號,就是這麼罵出來的。

正義滿滿的面孔,卻是巧妙的搏出位炒作。

而到了各類集會上,他們更是精神抖擻,那就不再是文雅的罵,而是精神抖擻的罵,最主要的活動,就是“社集”,也就是全體成員的大型集會。

這時候就彰顯出人數多的優勢來,有金主給砸錢,擺開盛大豪華的陣仗。

然後邀請名號響亮的精英,外加好幾千普通會員到場捧場,精英在上面賣命罵,熱心觀眾齊心協力鼓掌捧場。

從崇禎二年到南明初年,一共二十三次社集,每次都鬧得天下震動。

這高超的運作水平,足可輕鬆導演奧運開幕式。

其實在政治風氣寬鬆的大明中後期,這樣的政治團體,原本也不稀奇。

罵朝廷的方式,也很沒新意。

但復社卻有一條,遠遠超過前輩東林黨。

那就是嚴密的組織,從創辦第一天起,就有了詳細的家規。

凡是入了社的,既不能亂說話,更不能目無尊長,一切行動聽指揮,復社讓幹啥就幹啥。

犯錯了不但有懲罰,還有規模化管理,每個地區都有負責人,誰犯了錯就要連負責人一起罰。

成員中,既有名門子弟,更有寒門子弟,前者基本是領導,後者基本是小卒。

相互之間的關係,還有父子師生等各種情況。

當然這師徒關系,是其中最注水的。

最早收的還是實打實的師徒,後來陸續收進的,基本都只有個師徒的名分。

發展到後來,更嚴重的情況是,不論是阿貓阿狗,只要能給夠贊助,能裝夠孫子,就能順利加入。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自從這個社團誕生第一天起,各路的名流學子,就像著了魔般,不惜千山萬水的跑來加入?

更有諸多老牌文社,狠心砸碎自家招牌哭喊求兼併。

那些普通成員們,更是熱情澎湃到瘋狂,各種集會活動裡人頭攢動。

組織者振臂一呼,立刻就是山呼海嘯般陣仗。

哪怕最臭名昭著的惡性傳銷,跟這一比簡直弱爆。

究竟為的是那般?

PS:感謝書友大羅紫陽、陸氏之怒、千股一埊、星夜紳士打賞,銘感盛情!(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