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太陽西斜,陽光拋灑在聽雨軒內,多少顯得有些燥熱。

曹化淳微微拂拭額頭的細汗,小心翼翼地說道:“皇爺近來雷厲風行重開廠衛,查抄朝臣牽連甚廣。

如果一味用強,長此以往,就怕他們……”

說到這裡,曹化淳停頓住,不敢繼續往下說。

“就怕什麼?難道還怕他們會反了天不成?”

崇禎皇帝斜視曹化淳一眼,龍袍一甩,霸氣的說道。

人有錢了,腰桿子就直了,這帝王之家亦是如此。

這段時間零敲碎打之下,進項著實不少。

雖說目前還不知道具體數量,但如果加上查抄高起潛的那一部分,想來上千萬是妥妥的。

大明兩百餘年來,早已積累了許多弊病。階層固化,錢財流落到少部分人手裡,就是其中之一。

可這在頭腦比較活躍的崇禎皇帝眼裡,其實也不錯。

因為查抄方便。

有道是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

剛剛被廢除的遼餉,搞得天怨人怒也不過一年得銀五百多萬兩,可現在呢?

不顯山不露水,輕輕鬆鬆千萬進賬,怎是一個酸爽能言其中滋味?

當然,這錢是留不住,要用於投資,要進行再次創業,然後再次分配。

而崇禎皇帝選擇的專案也比較特殊,投資軍隊。

在很多人眼裡,往往覺得軍隊是一個負擔,每年投入海量的資金,卻只是消耗,並不能產生效益。

錯了!眼光狹隘了吧!

其實軍隊除了保家衛國的職能外,他還有最原始的職能被掩蓋了,那就是劫掠和收保護費。

如果要用再粗俗淺顯一點的語言表示,那就是搶錢或者坐地分贓,等著收錢,沒有任何風險。

當然,這個專案不是誰都能投資的,過去,穿越過來的崇禎皇帝只能想想而已。

可現在,他可以光明正大的投資,而且來錢快,效率高。

公司是現成的,等道友進京,他這個董事長分配任務,大家各自帶點啟動資金,公司立馬就可以盈利。

到時候,公司壯大了,朝堂上那些腐儒又算得了什麼?

曹化淳這老東西哪裡知道崇禎皇帝胸中有丘壑,眼中存山河,猶自苦著臉,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

崇禎皇帝見狀,心裡有些感動,畢竟老東西也是為朕的安危著想?

說起來,在崇禎皇帝心中,那些在甲申國難前後赴死的大明官員或者太監,是必須重用的。

而那些沒有死的,則是選擇性的量才使用。

不過,眼前這位雖然沒有和王承恩一樣,陪本尊到地府逛一圈,卻做了一件讓人動容之舉,並遭受冤屈幾百年。

崇禎十七年,甲申國難,建奴進京。出於收買人心的緣故,為本尊辦了三天喪事,然後草草安葬。

又過了大概半年的樣子,順治小兒到了北京。

曹化淳出人意料地從天津趕到北京,冒著生命危險,上疏請求妥善處理本尊的墳墓修建工作。

順治小兒不得已,同意了曹化淳的請求,卻不撥付銀兩,只讓他負責辦理。

於是,他只能向原來相處不錯的東林黨人四處籌款。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股妖風吹起。

一幫投降了蟎清捧臭腳的東林黨人跳出來舉報,說當時李自成攻破北京,就是因為曹化淳主動開啟城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開門迎賊,賊入城,挺身侍從,今清入都,又復侍從,此賣國亂臣,雖萬斬不足服萬民心。”

其實這都哪跟哪兒啊?

城破的時候,老東西在天津養老已經有六個年頭了!根本就不在北京!

曹化淳上疏為自己辯護,雖然沒有影片記錄,但不在場證據確鑿、事實清楚。

可這幫人不止是瘋狗這麼簡單,他們還在各種場合,用各種手段詆譭曹化淳,利用他們掌握的資源,在各種文獻野史上抹黑老東西。

《明史紀事本末》、《國榷》、《明季北略》、《明通鑑》全寫的是曹化淳開的城門。

後來,老東西閱讀南方傳來的野史筆記時,看到指責他開啟城門的說法還挺有市場,很害怕“流傳既廣而秉筆者不加確察,便成無窮之穢。”

但老東西不是大V,不掌握水軍,更沒有刪帖的權力。

無奈的他只好把自己掌權時的一些重要文件,整理歸檔儲存,還提前寫了一份遺囑,做了四首詩。

其中一首如此說道:報國愚衷罔顧身,無端造誣自何人?家居六載還遭謗,並信從前史不真。

老東西的憤懣與無奈溢於言表,他終於體會到了文人的無恥。

所以說老東西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打理完本尊的身後事,立馬又回到老家苟活等死,十多年後,在鬱悶中揹著黑鍋離開人世。

而罵他的那些人,則領上建奴的俸祿。

一個人是苦逼!一群人是無恥!

現在,該如何使用他才妥當,崇禎皇帝託著下巴想到。

說起來,崇禎皇帝多少對老東西有些不滿,因為他一貫跟東林黨走得比較近。

歷史上,此時正在享受牢獄之災的東林大佬錢謙益,就是他營救出來,並致使奸人溫體仁滾蛋。

可惜,他自己也沒有落下好處。

估計是本尊不喜他干政的緣故,在崇禎十一年就讓剛剛五十多歲的他回家養老。

當然,表面上是他自己提出有病,本尊虛假的挽留一番,最終無奈散夥的戲碼。

現在的崇禎皇帝同樣不喜他跟東林黨人親近,故而資格不如他的高時明、王承恩、方正化等人都得到重用,卻唯獨沒有啟用他。

“大伴,朕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讓你來做,希望你能把他做好?”

一陣微風吹過,揚起桌上的紙張飄飄,崇禎皇帝眼前驀然一亮,想到一件迫切的事情。

“皇爺請吩咐?”

曹化淳俯身聽旨。

“朕準備投入巨資,成立大明帝國週報,也就是朝廷邸報。用於控制言路,宣揚教化,傳遞朝廷詔令,開啟民智。”

對老東西不用隱瞞,崇禎皇帝直接說出意圖,控制言路為主。

想到交通的原因,他放棄日報,而是一週一勘比較合適。

“老奴領旨!”

天子出口成旨,曹化淳不敢拒絕,只有俯身領旨。

不過,這份工作倒是很適合他。

曹化淳家境寒微,十二三歲左右入宮,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也算是太監才子一個。

“邊走邊聊,朕告訴你具體一些思路。”

天氣漸熱,聽雨軒不適合再呆,崇禎皇帝邁步走出涼亭。

PS: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打賞,承情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